“古文诵读”:一项了不起的教育工程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教育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小学生教育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1、冲称象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武帝(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古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后的课外古诗词,学习课外古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适应,学生在七年级上这一阶段在心理和学习方法上得到调整,逐步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加之他们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根据诗歌的内容及特点,选择好适合本班学生的诗歌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学,让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

特别是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一定的掌握。

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感知诗歌作品的内容,悟出对人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思维能力: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审美创造: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4.文化自信:通过不断地诵读,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从而让学生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能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法学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教学过程】第1课时庭中有奇树【活动一】激趣导入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幼儿园古文诵读300首

幼儿园古文诵读300首

幼儿园古文诵读300首幼儿园古文诵读300首一、诵读古诗经典篇(80首):《关雎》汉代诗歌集《古诗十九首》之一,描写了一对恋人在临别前的别离之情。

《白日依山尽》苏轼的《题临安邸》中的一句,用简短的几个字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

《登鹳雀楼》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怀诗,表达了登上鹳雀楼时的壮丽之感。

《登高》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之一,通过登高的过程表达豪情壮志。

《观沧海》宋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金缕衣》中的一句,以沧海喻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夜泊牛渚怀古》宋代文学家张继的名作之一,以夜泊牛渚的景色勾起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卜算子·咏梅》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春晓》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名作之一,写出了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名作之一,用草原的美景表达离别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文学家杜甫的名作之一,以官军统一河南河北的消息勾起对故土的思念。

《出塞》唐代文学家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以边塞之地表达对祖国的归属之情。

《静夜思》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名作之一,写出了夜晚思念亲人的情感。

《长恨歌》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展现了壮丽的历史画卷。

《塞上曲》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塞上风光表达对祖国的思念。

《琵琶行》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名作之一,以琵琶的声音表达了作者的悲怆之情。

二、诵读古文经典篇(80首):《庄子·齐物论》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的名篇之一,讲述了事物的平等和相互依赖。

《论语·学而》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的《学而》是其中的一篇讲述了行为准则。

《荀子·劝学》春秋时期魏国的荀子以劝学为题,号召人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中的《梁惠王上》讲述了君王和臣子的关系。

《史记·滑稽列传》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其中的《滑稽列传》描述了一些滑稽的故事。

国学诵读比赛优秀篇目

国学诵读比赛优秀篇目

国学诵读比赛优秀篇目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诵读比赛逐渐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精选出的一些优秀篇目成为了参赛选手们表演的重点。

这些篇目以其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脱颖而出,不仅有助于传承国学经典,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几篇备受瞩目的国学诵读优秀篇目:1. 《论语》篇目《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其内容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铭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常常选择《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进行表演,通过朗诵和演绎,让观众感受到古代智慧的独特魅力。

2. 《诗经》篇目《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周朝开始的约300年间的诗作。

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志和高尚情操,其诗歌朗诵既能展现出其音韵之美,又能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诵读《诗经》中的名篇,《关雎》、《周南》等,将古代文化与当代生活相融合,带给观众别样的感受。

3. 《史记》篇目《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严谨的思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详尽的历史资料而闻名于世。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史记》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诵读,不仅展现出了古代历史的繁荣和辉煌,也让观众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

4. 《孟子》篇目《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经过写作整理的一部思想论文集,主要表达了孟子对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等问题的思考。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朗诵《孟子》中的篇章,以及其对于人性善恶、君子风范的表述,向观众传递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智慧与哲理。

5. 《红楼梦》篇目《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荣华富贵和人生百态的艺术巨著。

在国学诵读比赛中,选手们通过诵读《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扣人心弦的魅力,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以上所述只是国学诵读比赛中一些备受关注的优秀篇目的简单介绍。

各年级下学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及课外阅读书目

各年级下学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及课外阅读书目

各年级下学期古诗词经典诵读篇目及课外阅读书目一年级: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池上(小娃撑小艇)3.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4.悯农(锄禾日当午)(春种一粒粟)5.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6.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7.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8.所见(牧童骑黄牛)9.相思(红豆生南国) 10.风(解落三秋叶)必读:《我爱我爸爸》(绘本)选读:1、《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版社2、《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3、《三字经》,人民教育出版社4、《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5、《芝麻开门》,祁智著,江苏少儿出版社6、《乌丢丢的奇遇》,金波著,江苏少儿出版社7、《千字文》,浙江少儿出版社8、《大林和小林》张天翼9、《兔子坡》(美国)罗伯特罗素10、《胡萝卜种子》二年级: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3.游子吟(慈母手中线)4.江雪(千山鸟飞绝)5.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6.蜂(不论平地与山尖)7.元日(爆竹声声一岁除) 8.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9.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10.梅花(墙角数枝梅)必读:1、《爷爷一定有办法》2、《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选读1、《科学王国里的故事》王会等主编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神奇的符号》苏步清著湖南少儿出版社3、《诗词中的科学》唐鲁峰等江苏人民出版社4、《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杨鹏、刘道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5、《阿凡提的故事》赵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6、《三毛流浪记》张乐平少年儿童出版社7、《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8、《今年你七岁》刘健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9、《荒漠奇踪》严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0、《小学生古诗文必读》,吉林文史出版社三年级:1.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3.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5.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6.明日歌(明日复明日)7.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8.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10.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必读:1、《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2、《爱的教育》(意大利)阿米琪斯选读:1、《格林童话选》2、《增广贤文》,光明日报出版社3、《稻草人》叶圣陶4、《中国童话》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5、《伊索寓言》 (希腊)伊索中国妇女出版社6、《灵性的王国》张香桐著湖南少儿出版社7、《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张继楼,彭斯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8、《外国儿童诗选》文成英,李融编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9、《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少年儿童出版社10、《中外探险故事精选》伊明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四年级:1.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2.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3.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4.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5.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6.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7.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8.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10.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必读:1、《女儿的故事》,梅子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昆虫记》,【法国】法布尔著,花城出版社选读: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国)罗尔德达尔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3、《蓝鲸的眼睛》赵冰波4、《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5、《嘭嘭嘭》童喜喜6、《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7、《汤姆索亚历险记》8、《30天环游中国》郑平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9、《第三军团》张之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0、《巫师的沉船》班马 21世纪出版社五年级:1、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2、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诵读,给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诵读,给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பைடு நூலகம்
将 诵 读 加 以继 承 和 发 展 , 然 能 大 大 提 高 教 学 效 益 , 进 学生 必 促 感 知 、 解 、 赏 能 力 的 提 高 和 口头 表 达 能 力 的提 高 。 理 欣 诵 读在 语文 教 学 中的 地 位


诵 读在 语 文 教 学 中有 着 十分 重 要 的地 位 。 先 , 文 教 学 首 语 时 时 离 不开 诵 读 。讲 课 文 时 需 要 它 , 练 习 时需 要 它 , 至 语 讲 甚 文 课 外 活 动 中也 有 它 的 身 影 。特 级 教 师 钱 梦 龙 在 谈 文 言 文 教
—墨

常 桂 明
( 州 市 江都 区高 汉 中学 , 苏 扬 州 2 50 ) 扬 江 2 2 0
诵 读 , 给 语 文 教 学 插 上 腾 飞 的 翅 膀

要: 在传 统教 法 中 , 读 是 最 主 要 的教 学 方法 。诵读 诵
目的也 不 同 。
在 语 文教 学 中有 着 十 分 重要 的地 位 , 文 教 学 离不 开诵 读 。 语 本 文 主要 阐述 了诵 读 在语 文教 学 中的 地 位 , 以及 诵 读 的 分 类 。 关 键 词 : 读 语 文教 学 地 位 分 类 诵
学 改 革 时 说 : 老 师 特 别 重 视 诵 读 的 指 导 , 非 常 有 利 于 学 生 “ 这 形 成 对 古 汉 语 的 语感 . 读 和 背 诵 又 使 学 生 逐 步 积 累起 比 较 熟 丰 富 的 感 性 材 料 … …这 就 为 提 高 语 文 的 阅读 能 力 打 下 了 比 较 坚 实 的基 础 。 ” 见 钱 梦 龙 老 师 十 分 赞 成 在 文 言 文教 学 中 可 运 用 诵 读 , 肯 定 了诵 读 在 提 高 学 生 文 言 文 阅 读 能 力 中 的 重 也 要 作 用 。文 言 文 教 学 是 如 此 . 代 文教 学 中 又何 尝不 是 如 此 ? 现 诵 读 用 得 好 , 带 动用 好 其 他 教 法 , 能 如讲 、 、 等 。诵 读 好 比 问 议 语 文 教 学 的翅 膀 . 了 坚 硬 的 翅 膀 , 师 可 以 带 领 学 生 邀 游 有 教 于 语 文 的天 空 。假 如 翅 膀 断 了 , 论 你 的 飞 行 技 巧 有 多好 , 无 都

诵读千古美文 构建书香校园

诵读千古美文  构建书香校园

诵读千古美文构建书香校园作者:曹毅来源:《教育界·上旬》2015年第11期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沉积着中华民族的精魄。

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5年,我国200多家少儿报刊社向全国少年儿童倡议开展“每天课外阅读十分钟”活动。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由于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古诗文背诵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大语文课堂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无形的资产元素。

现在的小学生,因为电子媒体的普及、互联网的运用,致使一些传统教学意义下的基本功能缺失,尤其是阅读文化的缺失。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这很危险,因为它直接淡化了文本阅读,削弱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我认为促进学生阅读视野的转变迫在眉睫。

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丽。

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体味到我国中华经典诗文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进而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所以,要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的热情,必须在阅读指导上下功夫。

以下是针对我的课题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所总结的一些做法。

一、“读”字当头,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就要培养学生喜爱古诗文的感情。

国学经典沐春雨 高屋建瓴育奇葩——践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做法

国学经典沐春雨 高屋建瓴育奇葩——践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做法

但传承了 中华文明 ,也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无政府行为 。 这项活动伴随着值周工作 ,作为先进教师和班级的评选 条 件之 一 。
1 0 . 进行 国学经典进课堂主题教研活动。全镇教师
集 中到 中心 校 ,听 课 、评 课 ,使 经典 真 正 走进 了课 堂 。
1 1 . 进行经典诗文收集 、汇编成册活动 ,进行朗读 、 3 . 利用校园文化氛 围建设 ,大力宣传国学经典 。要 求每班的园地中必须有国学经典 内容 ,学校的宣传板要 演讲评比 ,进行经典知识监测 ,以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 有国学内容 ,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及国学 内容 , 稳步 发 展 。 如班级的激励语等 。室 内布置的经典 内容丰富 ,其 间多 1 2 . 进行 “ 学国学经典 ,学会感恩”故事演讲活动 , 是学生阅读经典的活动成果 ,有古诗文读后感 ,还有手 达 到人人学国学 ,个个 知感恩 。我们还利用 值周见证
作者简介 :王 国荣 ,吉林 省 东丰县 大兴镇 中心 小学书记 ,小学 高级 。
5 . 充分利用各学科进行经典诵读 。班主任不仅要担
任 每周 的诵 经课 ,还要 指 导好 学生 的 诵读 经 典 活动 ,负 利 用音 乐 课 对学 生 进行 经 典诵 唱舞 蹈 ,学 校 红领 巾广播
是让学生从小用传统文化做 生命的底蕴 ,规范 自己的行 责该班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音乐教师 站配套跟上服 务。体育教师发挥学生全体师生
生 活 中践 行 。
生将 国学经典 内容改编成小品 、课本剧 、舞蹈等表演出
8 . 国旗 下 讲话 是 向学 生 集 中 进 行教 育 的极 好 机 会 。 因 此 ,要求 教 师 、学 生讲 话 时 ,一定 要 把 国学 内容作 为 主要 内容 。 9 . 举行 国 学经 典 主题 班 队 会 ,利 用身 边 的人 和事 集 中施 教 ,效 果 事半 功 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诵读”:一项了不起的教育工程
“古文诵读”:一项了不起的教育工程
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开展以来,在校园和家庭产生了积极影响,老师、家长和学生对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老师如是说北京市四季青乡中心小学原校长张鸿敏:素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古诗文诵读活动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它适合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易于激发青少年的兴趣。

一旦学生认真地投入,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在一天天的诵读中得到提高。

山西省太原市汇丰学校老师王丽俊:我的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诵读古诗文,现在是二年级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认字能力和记忆力都普遍加强。

在古诗文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做人的素质修养、言谈举止都在起着变化。

家长如是说黑龙江省哈尔滨闽江小学学生家长柴为国:大段大段深奥晦涩的古文在孩子口中变成了轻轻松松的顺口溜,如《论积贮疏》全文近500字,我的孩子背诵起来竟能一字不差。

这样的熟背程度,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可在孩子眼里竟不是一件耗神费力的事,也就是利用每天早自习朗诵20分钟而已。

古文诵读是一项了不起的教育工程。

学生如是说河北省丰南市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李茹婷:我喜欢描写四季景物的古诗,喜欢赞美人生的诗句,更喜欢带给我精神力量的佳句。

北京市西城区白云路小学宜上:刚开始背诵古诗文时觉得挺苦的,有的句子特别绕嘴,念都念不好更别说背了。

背古诗文能增强记忆力,诗文背得多了,越背越快,我现在学外语背单词也挺快。

背的多了,看的多了,写作文就有的写了。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肖岩:语言艺术的魅力美在古诗中充分得到体现。

短短的四
句或八句诗就能将时间、空间、远近、高低、情与景、现实与幻想融于一体。

古诗文不仅增强了我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也使我增长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我的情操。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6日第八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