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刘方
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1. 选择适合年龄的读物: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书籍。
可以从绘本、童话故事和科普读物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2. 培养阅读习惯:以身作则,老师可以经常展示自己的阅读兴趣,推荐书籍给学生。
鼓励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一定的时间,并给予他们正面的奖励和鼓励。
3. 联系课堂内容: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阅读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建立阅读日记:学生可以每天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老师可以定期检查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日记,同时给予建议和反馈。
5. 组织读书活动:可以在学校组织一些阅读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书展或阅读角落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6. 鼓励家长参与: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他们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鼓励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7.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除了图书,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其它媒体相关的阅读材料,比如报纸、杂志、卡通动画等。
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兴趣。
8. 引导深入阅读: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深层次意义,引导他们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价值观等问题。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9. 创设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都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让学生有一个专注的阅读氛围。
10. 引导多元化阅读:除了故事书,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名人传记、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各类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兴趣。
通过以上的指导方法,我们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也能为他们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为其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
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这里,我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的习惯,老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我接着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哟!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流畅的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
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的人物或动物,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喜爱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在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关健词: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创设条件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
这里,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般的做法如下: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追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自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谈谈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谈谈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作者:李璐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8期《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就非常重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可见,低学段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
对于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
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
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我认为,低年级课外阅读在于老师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实际教学中,关于课内外阅读,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的。
一、关注学生对阅读的欲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结合学生的读书欲望逐步培养兴趣。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教师要以趣味活动为导,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这种“需要”。
比如在我的班上,学校征订了一些儿童读物,我班最多的《少年百科知识报》,《三字经》,《千字文》、《动物世界》等,这些都时带拼音的,很适合儿童阅读。
平常我经常和孩子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读书的情况和爱好。
有意地引导学生健康的读书和读健康的书;一些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也能得到张扬。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显得有些茫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交流、批判等环节,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谈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谈作者:张小燕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04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做到书山有路“导”为径。
一、指导听,强化习惯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在《朗读手册》里写道:“各项研究显示,在初中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要高于文字阅读能力,而孩子的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理解比较复杂文本的阶段,所以需要提前朗读一些经典作品给孩子。
”对于听读水平、思维水平均超越阅读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坚持做一个甘为孩子朗读的老师,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
凤凰语文论坛的版主刘飞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
刘老师边大声朗读边提问:“这是约瑟的家,爸爸妈妈住在楼上,约瑟的爸爸是个鞋匠。
爷爷奶奶住在楼下,爷爷是干什么的呢?仔细看图,图画会说话哦!”“神奇的蓝色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里的布料越来越多。
那颗纽扣上的布料又会被老鼠用来做什么呢?”伴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不断猜想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事情的结果。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知道了图片会说话,做到了边听边想。
此时,每个孩子都成了会思考、有办法的“爷爷”。
刘飞老师这样让孩子在倾听与思考中去探索,帮助他们通过倾听、观察、想象、表达来主动参与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指导说,深化体验中高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仍离不开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果大声朗读能够让孩子亲近书本的话,那么中高年级的聊书活动,就能让孩子们提升阅读品质。
国内最早关注整本书阅读的蒋军晶老师,曾发表过一组题为《军晶聊童书》的文章。
蒋老师认为,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说童话故事,中年级阶段可以指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高年级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聊童话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学生课外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
为了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空间,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在现实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尽人意,学生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有些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惧怕读书,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小学阶段,课内精读、略读的文章只有三百多篇,不超过40万字;如果小学生只读这些课文,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
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持久的进行,我们学校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可将这种课型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阅读兴趣培养课。
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导读方式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
这一类指导课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以读激情。
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例如,可采取听赏法,由教师示范朗读、录音朗读等引人入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聆听来欣赏;也可采用读赏法或读演法,教师提供或由学生自选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短文或长篇中的一两节,让学生朗读,在朗读和表演中感悟其内容,体验其感情。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结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结合的策略研究作者:刘芳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0年第6期宁夏石嘴山市第五小学刘芳课外阅读不仅让小学生拓宽了眼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升。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外阅读,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写作水平与阅读量相关,读书多的学生在写作时能更快地找到写作题材,做到下笔如有神、文思泉涌,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
但是小学生自制力差,很难自主地完成阅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的最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学生听到教师布置作业时会下意识产生抗拒情绪,为了让学生阅读《神笔马良》,教师不要直接说这是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可以以设置悬疑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自己主动去阅读。
如何设置悬疑呢?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你们有一支神笔,你们会拿它来画什么?《神笔马良》里面的主人公有一支神笔,他会用来做什么呢?”小学生总会对这些玄而又玄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借助设疑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能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并且,这种主动阅读的欲望更能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教师来说,写作教学是小学教学中最难的,因为写作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授课,因此写作教学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
写作课是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因为写作需要小学生静下心找灵感,对于没有灵感的学生来说,写作耗时费力。
灵感是怎么来的呢?一般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和阅读中产生的。
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重要途径。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还需要有效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选择合适的读物,并理解和享受阅读的过程。
下面提供一些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培养兴趣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之前需要先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绘本、儿童文学作品等,让他们尝试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读书报告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选择合适的读物选择合适的读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1. 阅读难度: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因此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难度的书籍。
2. 内容兴趣:学生对不同主题的书籍有不同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选择阅读的书籍。
3. 适龄性: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阅读适龄的书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适龄的书籍。
三、培养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培养阅读技巧:1. 解读语言: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词汇、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2. 预测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封面、章节标题等预测文本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预测能力。
3. 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产生联想、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思考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还是思考、发现、感悟的过程。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思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1. 理解主题:引导学生从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理解文本,并进行深入思考。
2. 表达心情:引导学生通过画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3. 分享经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帮助他们在阅读中互相学习。
总之,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逐步展开,从培养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培养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思考等方面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读书,爱上读书
——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兴趣的培养
摘要: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兴趣故事引趣留疑激趣表演生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我认为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
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对此,我有如下几种看法: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可津津有味的读得可起劲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
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
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的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那个人物或动物,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读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三、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阅读的平台。
随着孩子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的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这一期开始我在二年级就让孩子们专门制定了一个“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页上我设计了几项有:“我的收获——总结一周来你的学习、生活或者观察到的一切”“好词佳句——20个”“格言警句——摘抄三、五句”“我背诵的课文”“老师的话——老师评价”背面就是孩子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写下的周记,还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画的画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不喜欢写日记或小短文的毛病,孩子们积极参加,例如我在学习关于名人的一组课文时,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查找你了解的名人的故事,摘抄其中好的语句;第二步,叫学生读一本关于写名人的书;第三步,谈谈你喜欢的名人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但要找书,还要读、抄、同时还要思考,这样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也增强了孩子们协作交流、绘画等各种能力。
如果长此以往的训练,我想学生一定会收获很多,他们的实践能力,阅读能力会明显提高。
总之,我们要善用各种方式诱发学生的兴趣,以激起他们的求知热情,让他们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得到求知的满足感、喜悦感,尝受到知识报酬带来的欢畅与惬意。
参考文献:
1、《教育原理》常春元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
2、《教育概论》查啸虎1995年9月
3、《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199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