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②必修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31张PPT)
A.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B.使用塑料制品方便了人民生活 C.因地制宜,保护生物 D.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来养活 新增加的人口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
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加上生产技术和工 艺水平的落后,使得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 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持续性原则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
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 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 全球整体的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7.下列叙述中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AC ]
A.以市场为导向,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引导适度消费 C.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D.保护生物多样性,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
8.下列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C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三)征服自然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壮大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社会生 产力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 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 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 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等危及人类的 生存。

地理: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PPT课件

地理: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新人教必修2)PPT课件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1
.
2
这是一幅幅多么撩人的自然美景,然而, 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大气 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 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等。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 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全人类大声疾 呼:“Save Our Soul”,保护地球,保护 环境。
.
3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三个阶段:
(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环境问题微弱
图6.1
朝拜太阳神 .
4
(2).农业文明时代——改造自然——环境恶化
图6.2 弋射、收获
.
5
阅读案例1 “玛雅文明的消失”
思考: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
6
(3).“工业革命”以后 人地矛盾激化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出现全球性问题
.
25
.
26
思考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 达国家严峻?
• (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 压力
•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 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 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 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23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
24
地 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产生的原因
城市地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人教版 地理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共27张ppt)

人教版 地理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共27张ppt)
人地思想: “和谐论” —— “可持续发展”
二、直面环境问题
C I环I境
A
B
I 物质与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D
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A表示人类社会的 生存和发展需要从 环境中获取 物质 和 能量 ;
B表示人类的新陈 代谢和消费活动产 生的废弃物又要排 放到环境中去
C表示人类作用于 环境;
D表示环境也会反 作用于人类;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中“人”、“地”分别 指的是什么?
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 动
的人,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 社会 的人,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
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地理 环境.
活动 P92 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矿山开采
修水坝
建设城市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1)两幅图所反应的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
(2)两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方式有什么 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样的发展,它既 满足当代人的需 求,而又不损害 后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3.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
保持适度规模 的承载能力之内 — 处理好关系 人口经济与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22张PPT)
3、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
4、由于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导致 温室效应 增强 和 臭氧层 的破坏
5、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 有重大经济、科学、美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呈现加速 的趋势,从而导致 生物多样性 减少.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取过 资度 源索 废过 弃度 物排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和能源
环境污染
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破坏 气候变暖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的 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人地关系历史演变














地理环境 决定论






自 环境 调
然 环
问题
发 展

人定胜 天论
可持续 发展论
内涵
基本 原则
发展目标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文明标准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对自然 的态度
采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6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67张PPT)

从产生的机理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 个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 过了资源的更新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 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
核心归纳
2.环境问题的表现
(1)资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的短缺。 (2)生态破坏
具体内容 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4)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 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体表 现主要有哪些?
答案 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 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答案
核心归纳
1.环境问题的产生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答案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 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 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 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 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
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
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
答案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 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 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 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 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 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 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下图所示为“人 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A.生活习惯
B.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练 跟踪训练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沙漠,被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土壤污染 农药--土壤污染 --
生活生产中产生污染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
交通、工厂产生污染 废气 废气、 交通、工厂产生污染-废气、噪音等
其他的污染:放射性污染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 90名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名 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 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弋射、收获
举例:鲧禹治水的故事
鲧治水: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堙”、 鲧治水 “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并逐年加高加厚的办法, 而不疏导河道,导致水无归宿。所以鲧虽经九年的努 力,但终因“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治水最后以失 败告终! 禹治水:禹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 禹治水 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 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来根治水患。
大禹治水
案例
你知道玛雅文明是怎样消失的吗?
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 (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 矛盾激化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问题成为公害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红旗渠, 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 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被国 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公众在行动
(1)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再生纸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采用节水措施 将旧东西、 将旧东西、书籍捐献 以节俭为荣—— 以节俭为荣
我们能为可持续 发展做点什么? 发展做点什么
可 持 续 发 展
(2)清洁生产 (3)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 活动的人,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 组成社会 的人,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地理环境。
1.概念
可持续发 展是这样的发 展,它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求, 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 求的能力。
2.内涵 2.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
3.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2)持续性原则 经济活动社会发展
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规模 ——人口 ——人口 处理好关系——经济与环境 ——经济与环境
3、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
人类任意排放废 弃物和有害物质, 弃物和有害物质, 导致环境质量下 降。
工厂三废――大气污染 工厂三废――大气污染 ――
工厂三废――水污染 工厂三废――水污染 ――
四川沱江河污染事件
案例:“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 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 了土壤和水源。“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 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捎神经损害, 轻者手足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 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 人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 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 毒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 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内圆表示人类社会,外环表示人类周围的环境。 内圆表示人类社会,外环表示人类周围的环境。 人类通过生产, 人类通过生产,生活对环 境产生影响 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环 境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总结: 总结:人类社会和环境有着密切地联系
课本P93 读图思考
开 垦 荒 地 引 起 的 恶 性 循 环 示 意
现代都市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谈谈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2、修水坝对环境的影响 3、建设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直面环境问题

人 类 影 响 环 境 生产活动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 消费活动 境 反 作 用 于 人 类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讨论:图中内圆和外环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箭头呢? 讨论:图中内圆和外环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箭头呢?
(3)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 为全球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 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二、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 价值观、道德观的改变, 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改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 变革 公众是否认识、 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这些 变革的必要条件。 变革的必要条件。
农村
生态破坏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
谁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为什么? (1)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2)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3)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思考:
1995年2月——1998年9月,全球环境基金针对全球福利的项目和 年 月 年 月 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读图分析全球环 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哪些?为什么这些领域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臭氧的消耗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 的制约力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或 “宿命论” 举例:图腾崇拜的产生
朝拜太阳神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 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 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 关”和“因地制宜”
6% 13% 国际水域 35%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9% 其他 37%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但现在怎样呢?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 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痛痛病表现那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赤潮污染渤海 1亿海蜇身亡
中新网北京8月8日消息:渤海湾南部海面约1 亿个海蜇尸体近日浮出水面,专家分析,死亡原因 是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引起。 据悉,7月20日,中国海监B—3808飞机曾在黄 骅市歧口东南18海里处发现赤潮,赤潮面积达180 平方公里。监测人员据此分析后认为:此次海蜇死 亡现象为赤潮引起或与歧江赤潮有关。
代际之间 人和生物 种群之间 同代人之间 国家地区之间 共同性原则 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全球合作、 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地 球 性 原 则 可 持 续 发 展 原 则 持 续 性 原 则 地 球 承 载 能 力 有 限 处理经济发展和 环境保护关系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环 境 问 题 的 表 现 和 分 布
生态 破坏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滥伐森林
沙尘暴
土壤次生盐碱化
4、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市和农村的比较 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水污染等 水土流失、荒漠化、 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 盐碱化、森林减少、 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 枯竭、 枯竭、物种减少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 人类与环境关系 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 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密切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表现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分布 特点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全球化趋势
再见! 再见!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4.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协调—— “和谐论”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全球关 注 人地思想: “和谐论”—— “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矿山开采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高峡出平湖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2) 的自净力的时候就会形成的问题。 的时候就会形成的问题。
环境对人类、 环境对人类、生 活的排泄物具有 的容纳和清除能 力
污染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