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雾化吸入技术的护

合集下载

氧气雾化的正确操作方法

氧气雾化的正确操作方法

氧气雾化的正确操作方法氧气雾化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其正确操作可以加速氧气吸入速度,增加氧气吸收效果,帮助患者快速缓解呼吸困难。

下面将详细介绍氧气雾化的正确操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1. 选择一个安静、干净、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操作。

2. 检查雾化设备是否完好,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 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配件,如雾化液、雾化罐、面罩或嘴罩等。

4. 检查氧气瓶的氧气储备量,保证充足。

二、清洁操作1. 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操作的卫生。

2. 将雾化器拆卸下来,清洗并消毒,确保设备的清洁。

三、正确安装1. 将雾化液加入雾化罐中,按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要求加入适量的雾化液。

2. 将雾化罐盖好,将雾化器重新安装到雾化罐上。

3.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决定使用面罩或嘴罩。

(1) 面罩适用于无法自主吸入的患者,如患有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的患者。

(2) 嘴罩适用于可以自主吸入的患者。

四、正确操作1. 让患者坐直或倚靠在床上,保持舒适的姿势和呼吸状态。

2. 打开氧气瓶,并将连好管道的雾化器连接到氧气瓶上。

确保氧气瓶和雾化器之间的连接紧固,无漏气情况。

3. 调整氧气流量,一般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设置在每分钟6-8 升,适量调整。

4. 打开雾化器的开关,雾化器中的雾化液会被氧气雾化成微小颗粒。

5. 适当调整雾化器的角度,使雾化液与患者接触面积最大化。

6. 患者适量张开口,深吸氧气,听从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

7. 雾化完成后,关闭雾化器的开关,并关闭氧气瓶。

五、雾化后的处理1. 拆下雾化器,并将其清理干净。

注意使用的清洁药品要具有一定的抗菌杀毒能力。

2. 将使用过的雾化液倒掉,避免二次感染。

3. 进一步对氧气瓶进行检查,如储氧压力、瓶身状况等,并做好相应记录。

六、注意事项1. 氧气雾化治疗期间,患者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呼吸负担。

2. 医生或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不适或突发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氧气吸入技术的操作及护理

氧气吸入技术的操作及护理

氧气吸入技术的操作及护理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确认医嘱,检查氧气瓶的压力和氧气流量计的调节是否合适。

检查氧气面罩或导管是否干净无损。

2.洗手和戴上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

3.告知患者关于氧气吸入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不适感。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他们理解并配合。

4.确保氧气瓶安全地连接到氧气流量计,并将氧气流量计的指示器置于所需的流量位置。

5.选择适当的面罩或导管,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如鼻导管、面罩或喉罩。

6.安装面罩或导管时,应确保其与患者的脸或鼻子贴合密封,以防止氧气泄漏。

7.打开氧气门,观察氧气流量计指针是否随流量调节。

8.在操作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氧气流量。

9.监测氧气瓶的压力,确保其压力足够,在预计使用时间结束前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10.监测患者的皮肤反应,以防止长时间的氧气吸入导致鼻或面部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如下:1.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呼吸状况,以确保患者吸入氧气的效果和疗效。

2.保持通气道通畅:清洁患者的鼻腔、口腔和气道,防止黏膜干燥、阻塞或感染。

3.保持设备卫生:定期清洁氧气面罩或导管,以防止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

更换面罩或导管上的湿化器,以保持湿化的氧气。

4.适应治疗: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氧气流量和吸氧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避免火源:在使用氧气时,应避免火源附近。

患者或设备周围不应有明火、烟草、香水等易燃物质。

6.培训和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氧气吸入技术的合理使用和注意事项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7.及时记录:记录患者接受氧气吸入治疗的相关信息,包括吸氧时间、流量、患者状况和效果等,以便医疗团队进行评估和治疗调整。

8.安全警示:向患者和医疗团队强调氧气的安全使用,避免泄露、浪费和火灾等危险。

总结:氧气吸入技术在呼吸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操作和护理可以确保氧气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性。

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方案

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方案

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方案介绍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雾状颗粒,使其能够被患者吸入到呼吸道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护理方案旨在指导护士正确地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护理步骤1. 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的医嘱,了解所需的雾化药物种类和剂量。

- 检查雾化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 洗手并佩戴口罩和手套。

2. 准备药物- 根据医嘱准确计量雾化药物,并将其加入雾化设备的药物中。

- 确保药物密封良好,以防止药物泄漏。

3. 检查设备- 检查雾化设备的气流管和面罩是否完好无损。

- 测试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能正常输出细小的药物雾状颗粒。

4. 培训患者- 向患者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目的和作用机制。

- 演示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并让患者自己尝试操作设备,以确保其能正确使用。

5. 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通常是坐直或半卧位。

- 让患者将面罩或口嘴放在口腔和鼻腔覆盖处,确保密封良好。

- 开启雾化设备,让患者深吸数次,使药物雾状颗粒能够充分进入呼吸道。

- 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不适反应,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6. 后续护理- 清洗和消毒雾化设备,并妥善保管。

-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并反馈给医生。

-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注意事项- 护士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应认真检查医嘱,并与医生确认治疗计划。

- 护士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他们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 护士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雾化设备,并妥善保管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患者安全。

- 如发现患者有明显不适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本护理方案详细介绍了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护士通过遵循该方案,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任何时候护士都应该始终独立做出决策,并遵循简单策略,以确保护理过程不涉及法律问题的复杂性。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

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 根据医嘱,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2. 准备所需器械:氧气供应系统、雾化器、面罩、鼻导管、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3. 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其病情和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

4. 调整雾化机设置:根据医嘱设定雾化时间和雾化量,设置合适的雾化器。

二、实施步骤1. 调整设备(1)准备好氧气供应系统,连接好标准氧气瓶或氧气发生器,保证氧气供应正常。

(2)将雾化介质(如生理盐水)倒入雾化器中,注意雾化器内的液体量不能过多,以免影响雾化效果。

2. 为患者做好准备(1)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和过程,让其尽可能配合治疗。

(2)让患者坐着或半卧位,以便进行雾化吸入。

(3)检查患者嘴巴和鼻孔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可先行清洁。

3. 安装面罩或鼻导管(1)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导管,对于成年人可采用面罩,对于儿童或特殊情况可以选择鼻导管。

(2)将面罩或鼻导管接到雾化器上,确保连接牢固,不漏氧。

4. 开始雾化吸入(1)打开氧气供应系统,调整氧气流量,保证雾化器内的介质能够雾化出来。

(2)向患者逐渐雾化,让其先进行深呼吸,然后佩戴好面罩或鼻导管,开始进行雾化吸入。

(3)让患者轻松均匀地吸气,持续进行雾化吸入,直至雾化介质被完全吸入。

(4)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发现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向医生报告。

5. 治疗后处理(1)治疗结束后,停止氧气供应,将面罩或鼻导管取下。

(2)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面罩或鼻导管,并将其妥善保存。

(3)将使用过的雾化器进行清洁和消毒,妥善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6. 监测患者状况(1)治疗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2)如发现患者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注意事项1.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吸入情况和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无效吸氧1.原因(1)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

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

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

雾化吸入法及护理

雾化吸入法及护理

雾化吸入法雾化吸入法〔inhalation〕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吸入药物除了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性疗效。

雾化吸入用药具有奏效较快、药物用量较小、不良反响较轻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

常用的雾化吸入法有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入法和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四种。

一、超声波雾化吸入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再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其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深而慢的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和肺泡。

【目的】1.湿化气道通常于呼吸道湿化缺乏、痰液粘稠、气道不畅者,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2.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等患者。

3.改善通气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

4.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

【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①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②意识状态,对治疗方案的了解,心理状态及合理程度。

③呼吸道是否感染、通畅,有无支气管痉挛、呼吸道黏膜水肿、痰液等;患者面部及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等。

〔2〕向患者解释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要点。

患者准备〔1〕患者了解超声波雾化吸入法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及配合要点。

〔2〕将一次性治疗巾铺于患者颈前。

〔3〕取卧位或坐位接受雾化治疗。

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1〕超声波雾化吸入器一套超声雾化器1〕构造:①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可输出高频电能,其面板上有电源和雾量调节开关,指示灯及定时器;②水槽与晶体换能器;水槽盛冷蒸馏水,其底部有一晶体换能器,接收发生器输出的高频电能,并将其转化为超声波声能;③雾化罐与透声膜:雾化罐盛药7.液,其底部是一半透明的透声膜,声能可透过此膜与罐内的药液作用,产生雾滴喷出;④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

护士如何进行氧气治疗与监护氧气治疗与监护是护士在医疗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正确的氧气治疗及监护措施,护士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体内氧气供应,促进恢复和康复过程。

本文将介绍护士在氧气治疗与监护中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氧气治疗的基本原理氧气治疗是指通过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气,提高患者体内氧气浓度,以改善组织的氧气供应。

氧气治疗可用于多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创伤等。

护士在进行氧气治疗前,需要了解患者的氧气需求及目标,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二、氧气治疗的设备及操作1. 氧气输送设备:常见的氧气输送设备包括氧气罐、流量计、面罩、鼻导管等。

护士在设置氧气输送装置时,需仔细检查设备完好性及氧气气源,并调整合适的流量以满足患者需求。

2. 氧气输送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及氧气需求,可选择不同的输送方式。

常见的输送方式有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气雾化等。

护士在选择输送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呼吸状态、耐受性及疗效等因素。

3. 氧气浓度调整:根据患者的氧气需求,可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一般情况下,氧气浓度调整在24%至100%之间。

护士在调整氧气浓度时,应根据医嘱或临床需要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信息。

三、护士在氧气治疗中的监护措施氧气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治疗效果,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皮肤黏膜颜色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观察治疗效果:护士应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包括呼吸状况、氧饱和度恢复情况等。

如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在氧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氧中毒、氧性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氧气过度应用造成氧中毒,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

四、氧气治疗的操作规范1. 操作前准备:护士应事先了解患者的氧气需求及治疗目标,并核对氧气设备的完好性和气源情况。

氧气吸入疗法、雾化吸入

氧气吸入疗法、雾化吸入

注意事项
1、雾化吸入机需插电源,使用前检查各 管道有无破损,连接是否通畅。嘱咐 患者勿随意牵扯电源以免触电。
2、雾化机宜放置平稳,以免振动时掉地 损坏机器,也可减少噪音。
3、使用雾化器时,勿倾斜,以免药物外 溢,浪费药液。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法。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疗。 重度低氧血症:PaO2 ﹤4 kPa(30mmHg), SaO2 ﹤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
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症。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油、 防热。
3、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单侧鼻导管法 将1根细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达鼻咽部,其深度相当于鼻尖至耳垂的2/3距离。 双侧鼻导管法 将π形吸囊的2个分流弯头插入病人鼻孔,深达1cm,鼻导管直径0.5cm,再将2根道管 沿患者耳轮呈环状绕至下颌部,移动活扣,使之位于最佳点。 鼻塞法 导管顶端有一种塑料制成的直径1cm左右的球状塞,将其塞入一侧鼻孔内,鼻塞大小根据病 人鼻孔大小而定,以塞满鼻孔,病人感觉舒适为度。 面罩法 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
a-糜蛋白酶 、沐舒坦→稀化痰液,有助于排痰。
地塞米松
→减轻呼吸吸道粘膜水肿
3、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目的、患者呼吸状态及配合能力。 4、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药物名称,指导患者配合。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5、调节适宜的雾量,给患者带上面罩口含嘴,指导患者吸入。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湿度量均调至最大,大量冷
2、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呼吸道感染。 4、应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雾化吸入技术的护
【目的】
1.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稀释痰液以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炎症。

2.解痉平喘,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用于治疗哮喘。

3.可用于吸入麻醉药以达到术前麻醉的作用。

【原理及作用机制】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悬液,再随呼吸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氧气流通过毛细管口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相邻的管口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氧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成气雾状喷出,随患者呼吸进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用物准备】
1.必备物品
(1)一次性氧气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器(nebulizer)包括盛接药物的储药罐、吸入管口、雾化口含嘴三部分。

雾化器储药罐下有连接氧气导管的入口,吸入管口有两个端口,一侧可接口含嘴,一侧便于释放多余的气体。

雾化吸入器必须专人使用,常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吸氧装置一套:氧气装置的湿化瓶内不加水。

(3)lOml注射器:用于抽吸药物。

(4)药品:按医嘱备药。

2.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1)湿化祛痰药:黏稠分泌物是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诱发感染,常使肺功能损害加重。

湿化祛痰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湿化祛痰,溶解液化痰液,利于痰液排出。

如α-糜蛋白酶2.5~5mg加生理盐水lOml稀释后应用。

(2)支气管扩张药:能选择性激动β受体,常用于咳喘患者。

如异丙肾上腺素O.25~O.5mg加生理盐水5~lOml;O.5%舒喘灵加生理盐水lOml;地塞米松2~5mg加生理盐水5~lOml。

(3)抗生素类药:因为许多患者的咳嗽、咳痰与感染有关,故雾化吸入在止咳化痰的同
时需加入抗生素以消除炎症。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每次5万~10万U,加生理盐水5~10ml,注意应在皮试阴性的情况下应用;庆大霉素每次4万~8万U,加生理盐水lOml;以达到控制炎症的功效。

(4)肝素:是抗凝治疗的常用药物,雾化吸入此药后,药液缓慢地释放入血,抗凝效果可持续24h,可应用于抗血栓治疗。

(5)凝血酶:近年来在我国广泛用于对结扎有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以及实质性脏器出血的止血,它具有确切迅速的止血作用。

还可以采用喷射式雾化器把凝血酶雾化吸入治疗咯血。

(6)中药。

(7)呋塞米。

(8)吸入麻醉药:利多卡因。

【操作方法】
1.按医嘱抽药液,用蒸馏水稀释或溶解药物在10ml以内,注入雾化器的储药罐内。

2.将雾化器储药罐与吸入管口旋紧连接,然后下端再与氧气装置的延长导管相连,注意连接应紧密,防止漏气。

3.将洁净的口含嘴取出,与雾化器的吸入管口一端相连。

4.调节氧气装置,储药罐有雾化液气出现,下端无药液漏出,即雾化器安装完毕。

【适应证】
1.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塞、打喷嚏、喉炎、咳嗽、声音嘶哑、急慢性咽炎、咽痛等。

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为主,咳黏稠脓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等。

3.术前吸入麻醉用药。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

【优点】
1.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的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药物起效快,更为有效。

2.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最多只需其他给药方式的1/10,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和老人尤为重要。

3.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

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疾病(如感冒),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4.药物作用直接,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护理】
1.在治疗前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患者对雾化吸入的接受掌握程度,以及对治疗的配合态度,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知识宣教。

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疗法的意义和方法、时间、效果及如何正确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操作时先检查雾化器各部件连接是否良好,有雾气出现时再让患者吸入。

初次做此治疗,应教会患者使用方法:嘱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取舒适体位,最好采用半坐卧位或坐位,患者手持雾化器,紧闭口唇用口完全含住雾化器的吸嘴,用持雾化器的手堵住雾化器的开放端口,同时深吸气,可使药液充分达至支气管和肺内,吸入雾化液气后再屏气1~2s,效果更好。

3.掌握好雾化吸入的量。

黏稠分泌物具有吸水性质,当吸湿后会膨胀,使原来部分堵塞的支气管完全被堵塞。

哮喘持续状态患者,当使用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呼吸困难,故对此类患者湿化雾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2~3L/min即可。

吸入治疗过程中,雾滴进入支气管作为一种异物可刺激支气管而引起痉挛,尤其是糜蛋白酶、高渗盐水等药液易引起哮喘发作。

所以,用此类药物时,同时要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如氨茶碱等,并做好三查七对。

4.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的过程中如感到疲劳,可放松手指,休息片刻再进行吸入,直到药液喷完为止,一般15~20min即可达到治疗的效果。

吸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氧流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雾化烟雾过大,从而使患者感觉到憋气,气促,呼吸困难,难以坚持。

5.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6.在雾化吸入的整个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是否正确操作,不正确应给予指导,如出现故障应及时解决问题,并告知如有不适应及时报告护士。

7.治疗完毕,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清理用物,协助患者漱口。

每次用完要将储药罐、吸入管口、口含嘴冲洗干净,消毒后再用冷开水洗净,放置干净容器内保存备用。

8.使用氧气雾化吸入时,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在避免患者受凉的情况下,室内要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9.危重患者的治疗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对确实不宜雾化的患者,应该停止雾化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口腔感染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一些患者在使用激素、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当中,应重视诱发口腔真菌感染问题。

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患者的口腔清洁,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和舌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用清水或者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以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

2.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不良反应长期过量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会因过多的钠吸收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3.雾化器使用应定期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治疗结束统一收集妥善处理。

4.窒息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患者,应备好吸痰装置,及时吸痰,防止痰液雾化后膨胀阻塞气道发生窒息。

【健康教育】
1.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对雾化吸入的紧张情绪。

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患者,雾化后应协助排痰,指导患者正确咳痰的方法。

协助拍背,拍背时手掌取弓形,这样拍背对胸腔可引起振荡作用,有利于痰的排出,且患者的疼痛感较轻。

2.在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患者的口腔清洁。

告之患者注意预防口腔感染的重要性,尤应重视诱发口腔真菌感染。

3.做好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室内过于潮湿较易滋生细菌。


雨季节,更应注意保持房屋内的干燥清洁,必要时可以使用除湿器。

4.物化吸入治疗症状好转时,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减少雾化治疗,避免出现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