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之翻译研究
《中西翻译简史》读书报告

- 235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中西翻译简史》读书报告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芳2009年10月,由谢天振等人合著的《中西翻译简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书将中西翻译史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按时间顺序、从历史、宗教、语言、文化、价值、交流等方面对中西方翻译史的发展状况对比陈述,使本书的整体内容清晰而又全面。
本文从主要内容,整体优点和不足三个方面对《中西翻译简史》一书进行陈述。
一、主要内容在《中西翻译简史》一书中,作者采用对比研究的形式,以时间为横轴,从多方面对中西方翻译历史展开陈述,同时,又对比研究了两者存在的异同。
全书共十五章,涉及的内容系统全面,不仅对中西翻译史的宗教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文学翻译阶段进行客观陈述,又对各个发展阶段的重大翻译事件、主要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本书内容可以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指出了本书所采用的研究视角、翻译产生的原因、中西翻译发展与宗教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关系以及对中西翻译史的发展进行时间划分。
其中西方翻译史的文学阶段又被分为早期文学翻译、启蒙时期文学翻译、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和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
第二部分着重叙述了中西方翻译史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的发展。
作者指出中国的佛教典籍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对中国各阶段所涉及的翻译家、使用的翻译方式和译经的特点和西方的译家译论进行详细的叙述。
并且作者对《圣经》的中译发展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对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文献翻译作了论述。
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技翻译和中世纪阿拉伯文献翻译。
然后作者同样介绍了我国的科技文献翻译,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
第四部分侧重阐述中西翻译活动对中西各民族语言形成的作用。
作者介绍了翻译对近代欧洲各国民族语的形成对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
比如:翻译对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和近代英语时期的影响;古代的佛教典籍翻译对中国现代语言与文学的影响以及对文学语言方面所奠定的基础;明末清初的翻译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翻译理论读书报告

读《翻译批评导论》有感——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近几年来,翻译出版物迭出,其中不乏具有真知灼见者。
在我最近所阅读的书中,除了《翻译多元论》这本书之外,还有一本书也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就是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晓荣的《翻译批评导论》。
或许,是因为我平时的阅读面不是很广阔,之前我并不知道“翻译批评”这一词。
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对“翻译批评”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翻译多元论》这本书主要有七个章节——翻译批评基本概念、翻译批评基本原则、翻译批评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参照系、翻译批评的层次和方法、翻译批评的依据——翻译标准、翻译标准探索、翻译批评标准的传统思路和现代视野。
从整本书来看,作者全面梳理翻译批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集中探讨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问题;从技术层面和学科层面阐述翻译批评方法论,充分体现翻译研究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质。
不过,下面我重点谈谈翻译批评的目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一些见解。
根据此书,我了解到,作为翻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翻译批评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
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杨晓荣教授将其定义为“翻译批评主要针对具体的译作或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的评论。
因此,翻译批评可以使鉴赏,也可以是指出错误式的批评,还可以是理论性的研究,借评论某种现象说明某个问题。
常规意义上比较完整的翻译批评应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取某种论证的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作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
”对于这个定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定义虽然将翻译批评这一概念简单化了,但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比较具体清晰地指出翻译批评到底是在干什么,使我们这些初次接触翻译批评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它。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翻译批评的目的。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进行翻译批评呢?其实,翻译批评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翻译质量。
小王子读书报告英文版带翻译500

小王子读书报告英文版带翻译500A hat frightening? If you see it as a snake to swallow the elephant? In this full of utilitarian world, the big people's eyes Forever only the number of children has long been the world, they have overlooked. It has already lost a child-like purity gone? In order to find the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I won the "Little Prince.""Little Prince" is a clear spiritual books, is an adult fairy tale written for adults, is a book about life and the lives of the fable. As the book said, the water on the heart is beneficial. And "Little Prince" on the water like a thorough clarification of people feel warmth and tranquility.The story of the little prince of life with a serious attitude, he diligently to clear the crater, pulling the monkey bread tree seedlings. However, The Little Prince is a lonely, depressed mood in his time, he would mention a stool chasing the sun to see the sunset. Only enjoy the sunset when the twilight Feelings tenderness that is his only pleasure. He had read 43 times a day sunset, because his heart is full of endless loneliness and sorrow. Fortunately a Rose entered his life, Rose has a quiet tenderness, she will lie was exposed repeatedly cough, she is a beautiful and very proud of flowers. She恋着sad little prince, little prince also sincerely love roses. A trivial matter, however they eventually made to separate the sensitive Little Prince as an angry Rose of Love from doubt, he got out of their own stars, leaving behind Rose and started their own travel alone.And then he came to Earth, he encountered a small fox, and the request of a small fox domestication her. She believes that if the Little Prince domesticate her, her life will be happy. Little Prince, together with a small fox days, the little prince to understand the unique Rose, and he began to think that Rose tamed him, he must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oses. Little Prince, where the foxes learned to love, aware of what he wants to pursue things, he is going to leave a small fox to assume his responsibility. Little Prince finally found themselvesunable to go back, he places on Earth hovering repeatedly and deeply miss his flowers. Can not go back in the days to come, The Little Prince will be looking at their own stars, he said: "If you fell in love with a grown up in a star on the flowers, then at night, do you feel looking at a pleasant sweetness. All the stars both seem to blooming. "distressed fragile little prince could not bear to miss the pain that he would eagerly go back, and finally he chose to snake venom end their lives, even though he was afraid of the pain, but he think it will be able tocast off their bulky body to go back.Every time, "Little Prince", have been such a child-like attitude about the world moving, how naive, childish, could also how pure and sincere. In real life, we are busy throughout the day, such as groups of flies without a soul. The passage of time, childhood away, we have gradually grown up and taken away many years of memories, but also eroded the bottom of my heart to have, That childish innocence.Because the little prince little story, we live in quiet, the heart hasa hope and tenderness, have touched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domestication中文翻译:一顶帽子可怕吗?如果把它看成是一条吞了大象的蟒蛇呢?在这个充满着功利的世界里,大人们的眼中永远只有数字,孩子们的世界早已被他们忽略。
翻译书籍读书报告

四、读书体会
1. 本书的优点在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并且 对实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对这些实例分析,使得读者不 仅仅到了解相关的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也使得读者直观的感 受到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对翻译的重要影响。并且这本书中许多 实例十分具有趣味性,在阅读相关理论的同时,加之这些实例, 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相对的不足之处在于英译汉的例 子较少,汉译英的例子较多。 2.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本人认为,相较于了解相关的英汉两 种语言思维差异和中英两种文化差异以及相应的文化翻译的策 略和方法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碰撞 的过程,一定要有足够的文化积淀,背景知识的积累,才能够 做好翻译。因此,在课外一定要多读书,加深对英汉两种不同 文化的理解。 3. 做翻译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谨慎对待。本书中列举的 许多实例,作者都将出处,时间,地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说 明作者在得出该翻译结果前,是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的,因此, 我们在做翻译的过程中,也应该有严谨的态度。
二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文化与文化学第二节语言文化与翻译第三节文化翻译的倾向第二章中西文化的渊源及其影响下的文化差异第三章英汉语言的文化承载第四章文化翻译的误区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文化翻译的误区第二节文化缺位第三节文化错位第五章翻译中的文化等值与文化欠额第六章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第七章翻译的目的第八章文化翻译中的宏观论与微观论第一节宏观文化对微观文化的影响第二节文化翻译中的原味与异味之辩第三节文化翻译中的二度性过滤与创造性叛逆第九章结语参考文献三内容简介1
例12: 赵爷今年五十九,两个儿子,四个孙子,老两个夫妻齐眉, 只却是个布衣。 (《儒林外史》第17章) 译文: Dr. Zhao is fifty-nine this year and has two sons and four grandsons while his wife has grown old with him, he is still an ordinary citizen. (杨宪益 戴乃迭译本:197) 例13:“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读书报告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读书报告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读书报告示例如下: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重要性文化语境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社会习俗等方面。
在语言翻译中,文化语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不了解目标文化语境,翻译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甚至会导致误解和冒犯。
举例来说,西方文化中常常使用“圣诞快乐”作为祝福语,而在中文文化中则很少使用。
如果翻译忽略了这种文化语境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翻译不准确或失礼的情况。
因此,了解目标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翻译非常重要。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选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选择和使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了解目标文化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避免翻译不准确或失礼的情况。
2. 表达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了解目标文化语境,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3.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语言翻译中,译者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价值观,以避免翻译不准确或冒犯的情况。
4. 社会习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习俗也存在差异。
在语言翻译中,译者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社会习俗,以避免翻译不准确或失礼的情况。
如何克服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要克服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译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了解目标文化语境:译者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社会习俗等方面。
2. 选择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语境选择正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3. 谨慎处理文化差异: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谨慎处理文化差异,避免翻译不准确或失礼的情况。
4. 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译者需要根据目标文化语境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例如文化注释、翻译记忆库等,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总结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非常重要,译者需要了解目标文化语境,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中西翻译简史》读书报告

《中西翻译简史》读书报告作者:张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6期2009年10月,由谢天振等人合著的《中西翻译简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书将中西翻译史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按时间顺序、从历史、宗教、语言、文化、价值、交流等方面对中西方翻译史的发展状况对比陈述,使本书的整体内容清晰而又全面。
本文从主要内容,整体优点和不足三个方面对《中西翻译简史》一书进行陈述。
一、主要内容在《中西翻译简史》一书中,作者采用对比研究的形式,以时间为横轴,从多方面对中西方翻译历史展开陈述,同时,又对比研究了两者存在的异同。
全书共十五章,涉及的内容系统全面,不仅对中西翻译史的宗教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文学翻译阶段进行客观陈述,又对各个发展阶段的重大翻译事件、主要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本书内容可以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指出了本书所采用的研究视角、翻译产生的原因、中西翻译发展与宗教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关系以及对中西翻译史的发展进行时间划分。
其中西方翻译史的文学阶段又被分为早期文学翻译、启蒙时期文学翻译、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和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
第二部分着重叙述了中西方翻译史在宗教文献翻译阶段的发展。
作者指出中国的佛教典籍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对中国各阶段所涉及的翻译家、使用的翻译方式和译经的特点和西方的译家译论进行详细的叙述。
并且作者对《圣经》的中译发展进行了梳理。
第三部分对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文献翻译作了论述。
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科技翻译和中世纪阿拉伯文献翻译。
然后作者同样介绍了我国的科技文献翻译,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清末民初的科技翻译。
第四部分侧重阐述中西翻译活动对中西各民族语言形成的作用。
作者介绍了翻译对近代欧洲各国民族语的形成对中国文化造成的影响。
比如:翻译对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和近代英语时期的影响;古代的佛教典籍翻译对中国现代语言与文学的影响以及对文学语言方面所奠定的基础;明末清初的翻译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xx对比研究》读书报告一、课堂篇1.做读书人第一节课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大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读书人。
要真正喜欢书、真正喜欢读书,对书有感情,看到书就想读,情不自禁;要自觉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大学生一定要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有比较多的课外阅读,特别是人文方面的阅读;秉承“继承,批判,创新”的精神,将所学的知识学“透。
”2.思维方式我们要形成“归纳,分析”的思维方式,归纳出属性的共性,分析属性的异性。
3.文化与语言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模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不少差异,因而两种语言也大相径庭。
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语言研究的一种新途径。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得学习这门课程。
连淑能先生认为,语言历来与文化密切相关,尤其与哲学、社会、逻辑、思维、心理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连先生的《英汉对比研究》中的绪论便是“语言与文化”。
然而,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印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说道,定义某一事物,要注重它的外在和内在,而文化的内在是什么?文化就是人类从野蛮到文雅的转化过程,文化的核心就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那什么又是语言?语言和言语有何区别?很多人会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没错,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形、义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形,就是形式,语言的形式便是语音,分节的发音成为思想媒介的精神劳动,是按照持续的、不变的功能进行的,这一功能尽可能完整地承担起来和系统地表现出来,就构成了语言的形式;义,当然是语义,也就是所表达的观念。
语言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同要素构成的系统,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翻译变体研究 读书报告

翻译变体在应用翻译中的体现杨毕纯翻译变体是翻译学理论中的一种非传统的翻译策略,用途非常广泛。
黄忠廉的《翻译变体研究》将翻译变体策略按照对原文解构的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了总共11种方法,供读者参考,其意义是巨大的。
而这些方法适用的文体,既包括文学色彩浓厚的小说和散文,也包括实用性极强的科普读物。
许多文体不单单适合一种翻译策略,而是许多不同的翻译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应用翻译的定义,贾文波认为,“应用翻译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字欣赏的文学翻译。
”因此,除去小说、散文等强调艺术美学的文体外,其他文体都是应用翻译学所要针对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来大致总结一下几类重要的应用文本,看看翻译变体理论是如何在它们之中体现的。
一、商务文本商务文本,一般是两方就某个项目拟定的策划方案、来往信函、合同、协议等,作用是告知对方自己的观点或期望,并通过协商,达成双方的互利共赢。
商务文本的特点是,行文格式相似,用词生涩,许多语句表达的意思含糊不清,形式性非常强。
对于这类文体,如果全译,不仅耗时,而且意义较小;再者,商务文本的读者一般是双方的责任负责人,他们事务繁杂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认真阅读方案或信函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
因此,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译者可采取摘译的策略,将文件中的重要信息(如甲方的期望、同意与否等)保留,删除其他的冗余信息(背景信息等)。
清除之后,再视具体文本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这样,对方的观点一目了然,更利于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二、科技文体科技文本的作用,是为读者提供新思想新技术,起到传播的科技报道、专利文件等。
因此在许多科技报道中,作者会详细地介绍该项专利或创新是在何种条件下于何时发明的,同时由于背景资料较多,很有可能陷入逻辑不明显的状况。
但对于专业科技人员而言,他们关心的只是这项新方法的原理或用途等实用性信息,因此在做这方面的翻译实践时,可采取摘译及编译的策略,删去该项专利的背景等次要信息,仅保留与专利有关的主要信息,然后根据叙述逻辑(时间、空间等)重新编排文章结构,加工处理后得到最有逻辑性和信息性的成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研究》读书报告
《翻译研究》这本书是英国著名学者、翻译家苏珊.巴斯内特1980年在英国出版的一部书。
这部书出版至今,已经有了第三次的修订版本,从此可见,这本书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翻译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学习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部书对我们在翻译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研究生,这部书对我的翻译学习生涯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苏珊.巴斯内特是英国沃里克大学资深教授,曾任该校副校长、原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早年在欧洲多国接受教育,掌握多种语言并了解多种文化。
巴斯内特教授兴趣爱好广泛,从莎士比亚到西尔维亚.普拉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到后殖民时期的印度,都在她的视域之内;她的研究范围更是包括:比较文学、翻译研究、英国文化、拉美文化、戏剧作品等等。
《翻译研究》是她的成名作。
多年来,这部书流传甚广,成了英语国家和地区翻译研究的入门教材,被列为各国翻译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我读的第三版《翻译研究》的正文仍然是三个章内容,正文前有作者自己撰写的“第三版序”和“引言”,正文后有结语。
在序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成因、现状和前景。
而在引言里,主要说明了本书的纲要和主旨。
作者在序里开明宗义地说,“目前翻译研究正在探索新的领域,正在综合这门学科与文体学、文学史、语言学、符号学以及美学之间的隔阂,但与此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翻译研究是一门牢牢植根于实际运用的学科。
对翻译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直接产生于实际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翻译研究这个领域中,将实践经验融入理论探讨与将不断获得的理论认知用于文体翻译同样重要。
如果像有些学科那样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让学者和译者对立,那将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悲剧。
”对这段话,我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在现在的学习中,我总是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有时我们的学习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翻译的实际训练。
时间长了不做翻译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