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导学案

合集下载

石灰吟古诗导学案

石灰吟古诗导学案

石灰吟古诗导学案石灰吟是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一首咏史诗,描写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蕴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以石灰吟为导入,引发对这首古诗的深入思考和学习。

石灰吟全文如下:千石共如土,千寻共一土。

伊妻本是夫,伊亲本我与。

三公耻佣事,二世乃孩童。

侍婢千库在,妾影青兕空。

石灰吟这首咏史诗的内容颇为深奥,从字面上看似乎充满了难以理解的象征意义。

在学习此诗之前,我们需要对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石灰吟中涉及到的“千石”“千寻”“伊妻”“三公”“二世”等词语,实际上都是当时唐代的社会阶层和政治体制的代表。

通过描绘这些具体的人物和事物,诗人借古喻今,抨击了当时权贵阶层的贪欲和腐败现象。

其次,石灰吟中出现的“侍婢千库在,妾影青兕空”这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社会上的骄奢淫逸和人情冷漠。

诗人借助这些形象化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现实。

综上所述,石灰吟并非只是一首简单的叙事诗,而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愤慨和忧虑。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首古诗,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唐代社会的政治黑暗和人情冷漠,引发思考当今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在导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我们应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典故和隐含的意义。

唐代的政治现实虽然已经远去,但从石灰吟这首诗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弱点和问题。

希望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思考现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通过对石灰吟这首古诗的导学,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和社会伦理,更能够启发我们对当今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希望我们在阅读这首古诗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愿我们在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积累更多的文化营养和智慧。

六年级语文23课时《石灰吟》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23课时《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明水县滨泉初级中学黄丹丹【学习目标】1.有感请地朗读、背诵《石灰吟》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知识链接】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预习导学】1.自主朗读,清除字词障碍2.积累带有“石”字的成语【合作探究】1.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2.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一说: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拓展延伸】类文赏析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学以致用】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浑:_________________清白:________________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参考答案】1.明于谦吟诵2.平常全高尚的情操3.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不怕牺牲为国尽忠,坚守高尚节操4.无论不管即使也。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10篇)《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韧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并简介。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权暴力,深受人民爱戴。

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状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燃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似。

等闲:寻常事。

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挨次,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

(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说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石灰吟》教学设计篇2一、激情导入1、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

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第1篇】一、疏言:理解大意1、导入解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

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

(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2)谁知道石灰?(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石灰是将石灰石放入窑中用烈火煅烧而成,它的外形仍像一块石头,我们叫它生石灰。

生石灰加水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

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用熟石灰粉刷出来的。

“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1)通过自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教师相机正音,重点订正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1)讨论:同桌同学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

(“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全诗的意思,不恰当的地方师生订正、补充。

(这首诗大体意思是:制作石灰十分困难,先从深山中千锤万凿取石头,然后用烈火煅烧取来的石头。

石灰具有崇高的品格,为了造福人类,它把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品格,既平平凡凡,又轰轰烈烈,难怪诗人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学生诵读全诗。

)二、显象:感受品格1、历尽磨难: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1)石灰的生成历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

读一读第一、二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比如:为了烧制石灰,深山里的石灰石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凿开了心,掏出了肚;石灰石被运下山,又忍受熊熊烈火焚烧。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第【1】篇〗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三、拓展延伸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

序号:52 时间:2016、4、25课题:石灰吟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句。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流程导入学生讲故事《两袖清风》自学检测1、《石灰吟》是代诗人的作品。

2、联系诗句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锤:击:千锤万击:出:若:等闲:若等闲:粉身碎骨:清白: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千”“万”形容,这里是指。

合作探究入诗境,悟诗情1、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从石灰身上你悟出了它怎样的品质2、《石灰吟》中流传千古的表达作者高尚品质的诗句是什么3、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课堂小结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反馈1、《石灰吟》是代诗人的作品。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和“”,即使“”也要的描写,赞颂了石灰、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读诗句“,。

”我感受到了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的精神;读诗句诗句“,。

”我感受到了石头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品格。

3、我还学过《》、《》等咏物的诗篇。

作业布置1、默写《石灰吟》,并写上作者及朝代。

2、预习《竹石》。

课后反思。

《石灰吟》导学案.doc

《石灰吟》导学案.doc

16、《石灰吟》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理解词语,说说诗句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2、依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向世俗谄媚、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学法: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诗句;联系诗句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他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但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通行。

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

但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用来表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

两袖清风的成语便来源于此。

二、自学1、读古诗,读通、读顺。

2、初步理解。

3、联系诗句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说说诗句地意思。

锤:击:千锤万击:出:若:等闲:若等闲:粉身碎骨:清白: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词语和诗句的理解,组长总结。

四、结合资料:品评诗句。

说说:作者想要借“石灰”的品质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操?五、当堂练习背诵:1、自由练读,读出诗句地节奏,读出作者的情感。

2、组内背诵。

六、展示:组内自由组合,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感受,并通过感情朗读展示出来。

七、测评与拓展:1、《石灰吟》是代诗人的作品。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和“”,即使“”也要的描写,赞颂了石灰、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读诗句“,。

”我感受到了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的精神;读诗句诗句“,。

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考试常见题型及答案 (4)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逐句赏析,感受石灰的坚韧与纯洁,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巧妙手法。

要学习并欣赏诗歌中生动传神的石灰形象,理解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要学习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拟人等,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提高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石灰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诗歌知识,更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纯洁高尚的品质。

二、预习检测《石灰吟》预习检测题及答案如下:一、填空题1. 《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

答案:明;于谦2. “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这两句诗表现了石灰的坚贞品质。

答案:要留清白在人间二、选择题1. 《石灰吟》是一首()A. 送别诗B. 山水诗C. 咏物诗答案:C2. “千锤万凿出深山”中的“锤”和“凿”指的是()A. 敲打和挖掘B. 锤子和凿子C. 锤炼和开凿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所表现的石灰的特点。

答案:这两句诗表现了石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又经过烈火的焚烧,但它却毫不畏惧,从容自若的特点。

这象征了石灰的坚韧和坚强,也暗示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畏精神。

2. 诗人通过石灰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情感?答案:诗人通过石灰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情操,决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和情感。

他借石灰之口,抒发了自己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三、全诗译文《石灰吟》全诗的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华营二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科目语文主备人王巧适用班级6年级课型自主+展示课时安排两课时使用人
课题 5、《石灰吟》
学习目标1、我会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我能通过诗句说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能通过诗句说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导学过程
导入一、导入:
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
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


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
吟》等)
个案补充
自主学习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搜集诗人于谦的相关资料。

2、听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3、放声读文,读准字音,并标出停顿(节奏),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扫除“拦路虎”(解释下列词语)
锤:
击:
若:
等闲:
清白:
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2、“千”“万”形容(),这里是()指。

3、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4、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通过此诗,赞颂了石灰()的特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这种写法叫()。

达标检测1、默写本课生字,注音并组词两个。

2、《石灰吟》中流传千古的表达作者高尚品质的诗句是什么?
3、默写《石灰吟》,并写上作者及朝代。

作业布置1、熟背诗句默写,并会说意思。

2、2、表达思想感情。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