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合集下载

爱国诗歌——《石灰吟》

爱国诗歌——《石灰吟》

爱国诗歌——《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原文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1]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简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石灰吟诗歌鉴赏

石灰吟诗歌鉴赏

石灰吟诗歌鉴赏《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作品原文版本一石灰吟1千锤万凿出深山2,烈火焚烧若等闲3。

粉骨碎身浑不怕4,要留清白在人间5。

版本二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白话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据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作品鉴赏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扣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石灰吟诗意翻译简单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文言文及翻译

石灰吟文言文及翻译

石灰吟,自古英雄多豪迈。

磨砺筋骨,意志坚如铁。

磨刀霍霍向天笑,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壮怀激烈,气吞万里如虎。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石破天惊见奇观,海阔天空任我行。

独步江湖,笑傲江湖,独占鳌头。

炉火纯青见真功,白玉为堂金作马。

千秋功业,万古流芳,石灰精神,永垂不朽。

石灰吟,千古传唱不衰。

英雄豪杰,共此壮怀。

【翻译】
《石灰吟》
石灰吟,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多有豪迈之志。

磨砺筋骨,意志如同铁一般坚韧。

磨刀霍霍向天笑,壮士饥餐胡虏之肉。

笑谈间渴饮匈奴之血,壮怀激烈,气势如虎,横扫万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弹琴又长啸。

深林之中无人知晓,明月却来照耀。

石头破开天际,奇观显现,海阔天空任我纵横。

独自行走江湖,笑傲江湖,独占鳌头。

炉火纯青,见真功夫,白玉为堂,金马为鞍。

千秋功业,万古流芳,石灰精神,永垂不朽。

石灰吟,千古传唱而不衰。

英雄豪杰,共同怀有如此壮志。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石灰吟古诗赏析(详细版)

石灰吟古诗赏析(详细版)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文解释】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诗人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 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 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 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 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 并赐谥号忠肃。
赞颂石灰,体会情怀 少年抒怀
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 慨激扬的诗。
石灰吟 吟:吟诵,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 清白//在人间。
石灰 石灰是用石灰石、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原料, 经900~1100℃煅烧而成。石灰在土木工程中 应用范围很广,在我国还可用在医药用途。为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一定 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你 想对于谦说些什么?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人 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 烈火焚烧”,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 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 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此,古代流传下以石灰为题材的诗词,千古吟
颂。
• 千、万:次数多 • 锤: 敲打 • 击:撞击 • 若:好像 • 等闲:平常事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
石头是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 石头把烈火焚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粉骨碎Βιβλιοθήκη 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
即使粉骨粉碎也不怕,只为把洁白干净的 石灰留在人世间
走进石灰,体验人生
大胆猜测:于谦会是个怎样的人?
一定是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人
•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 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 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
• 公元1449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 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朝最精锐50万 人马全军覆没,皇帝英宗被俘。瓦剌军乘胜追击,大 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危在旦夕。
• 于谦以一介书生,他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投降与迁都谬 论,临危受命就任兵部尚书,他稳定了军心与民心, 日夜带领全体军民,修筑城墙,布置防务,并亲自带 领军队与瓦剌军血战五昼夜,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 利。
• 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 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 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