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阅读《石灰吟》

合集下载

石灰吟诗歌鉴赏

石灰吟诗歌鉴赏

石灰吟诗歌鉴赏《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作品原文版本一石灰吟1千锤万凿出深山2,烈火焚烧若等闲3。

粉骨碎身浑不怕4,要留清白在人间5。

版本二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白话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据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作品鉴赏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石灰吟阅读理解

石灰吟阅读理解

石灰吟阅读理解
石灰吟是一首古代的民间歌谣,常用于劳动中的集体合作活动,特别是在搬运重物、提升团结合作意识方面。

以下是对石灰吟的阅读理解:
石灰吟是由劳动者在集体劳动时唱和的一种歌谣,目的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这首歌谣主要让劳动者在累的时候唱出来,以减轻疲劳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家保持节奏一致,提升团队合作的效果。

石灰吟通常包含一些劳动场景的描述,如搬运石灰的辛苦,工作的艰辛等内容。

歌词中也会加入一些励志的话语,鼓励劳动者坚持下去,不断努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石灰吟可以起到激励、鼓舞人心的作用,使劳动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石灰吟的旋律简单易记,歌词通俗易懂,因此很容易被广大劳动者接受和传唱。

它不仅可以在劳动场合使用,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传承给后代,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劳动的辛苦与重要性。

总之,石灰吟是一首富有劳动精神的民间歌谣,通过唱和的方式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它在集体劳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小学古诗于谦《石灰吟》详解

小学古诗于谦《石灰吟》详解

小学古诗于谦《石灰吟》详解石灰吟[明]于谦干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一种建筑材料,是由石灰石经过高温焚烧之后得到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诗人们经常通过描写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郑燮写的《竹石》、罗隐写的《蜂》、李贺写的《马》,都是这样的。

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这首诗讲的是:石灰石经过千万次敲打锤击从深山里开凿出来,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很平常的事情。

“锤”,指的是用铁锤敲击。

“凿”,是开凿、挖掘的意思。

“若等闲”,形容姿态淡定,把事情看得很平常。

即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只想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里的“清白”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石灰石经过开采焚烧之后变成石灰,石灰的颜色洁白;还有一层意思是形容人的品格清白,也就是行为端正没有污点。

诗的前两句,作者于谦描写了开采加工石灰石的过程。

首先要经历“干锤万凿”,深藏在山中的石灰矿石才能重见天日;光是刀劈斧砸还不够,后头还有“烈火焚烧”,通过高温,把矿石烧成石灰粉。

对于矿石来说,这个特别折腾的过程本来应该是毫无知觉的。

但是在于谦笔下,石头却像人一样有了生命。

面对开采和焚烧时,它非常勇敢地把这一切看作是很平常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诗人说的“若等闲”的境界。

那么,石灰石这种从容不迫,勇敢无畏的精神是从哪来的呢?作者在诗的后两句接着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短短四句诗,于谦把普通的石灰塑造成了不怕考验不怕牺牲的勇士。

而这种“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也正是于谦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他想跟我们说的心里话。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清廉正直,就跟于谦有关。

于谦打小就是个刻苦勤奋的孩子,而且志向很高,他读书学习参加科举考试并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希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社会变得更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稳定富足。

24岁那年,于谦没有辜负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正式进入官场,打他做官那天起,清清白白,廉洁正直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诗词理解《石灰吟》

诗词理解《石灰吟》

石灰吟于谦千万出深山,烈火烧若等闲°粉骨碎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字词注释】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阅读指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写作手法)诗,作者明代诗人于谦(1398-1457),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享有廉洁、正直的声誉,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

这首诗以石灰作比喻,抒发作者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石灰采自深山,经历了千万次的锤打和熊熊烈火的楚烧。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问。

全诗用词通风俗,比喻形象。

诗人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骨碎身”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实战演练】1.诗中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的诗句是“千锤句”2.不仅是写烧炼石灰石,还象征着志土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无所畏惧的诗句是烈火句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牺牲,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的志向。

4.《石灰吟》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土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中“浑不怕”三字又可看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

5.石灰吟”中的“吟”是吟颂的意思,在这里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6.这首诗前三句表面上叙写了从采石灰石、烧炼石灰石、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整个过程。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若等闲”象征着志士仁人面临任何考验都从容不迫的气质。

B.“粉骨碎身”具体写出了志士仁人勇于奋进不怕牺牲的精神。

C.“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作者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D.这首诗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8.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B.次句“若等闲”三字,象征着志土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完整版)古诗《石灰吟》练习题

(完整版)古诗《石灰吟》练习题

(完整版)古诗《石灰吟》练习题
古诗《石灰吟》练习题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意思是()。

《石灰吟》就是赞颂()。

1、我能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最少能找出3个体现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并用横线划出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若等闲”的意思是
(),
清白指石灰的()。

3、我知道是中()和()是一对同义词,()和()是描写动作的词,我还能写出“若”的同义词是()。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意思是
()。

2、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还有
(),
意思是说
()。

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于谦也要像
()一样,任凭千()万()、()焚烧,哪怕粉骨(),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这是用了
()的手法。

“千锤万凿”这个词用了()手法。

学完《石灰吟》这首诗,我想对诗人于谦说:
1、课外去收集阅读于谦托物言志的古诗。

2、课外去了解诗人于谦的有关故事。

1、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现了诗人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感情操。


2、诗人用哪些方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3、“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

于谦《石灰吟》原文内容,注释及赏析

于谦《石灰吟》原文内容,注释及赏析

于谦《石灰吟》原文内容,注释及赏析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之《石灰吟》PPT(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之《石灰吟》PPT(完整版)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 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 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 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 事情。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偶
诗歌解读
锤:敲打。 凿:撞击,雕琢。 千、万:虚指,表示撞击次数多。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 夸张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 平常。
写石灰石开采和烧炼过程的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 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把 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 常常。
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 理解诗句意思,说一说:诗句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 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 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 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 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 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 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结构梳理 石灰吟
状物: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经历磨练
喻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坚韧不屈 堂堂正正
主题概括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 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拓展延伸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课堂演练 一、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平__常__。____________ 浑:___全__,__全__然__。______ 清白:_指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____

石灰吟阅读答案

石灰吟阅读答案

石灰吟阅读答案【篇一: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及答案】ass=txt>(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伫立犷野,苍穹弥曼着难言的静幕;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

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

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

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0分)(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 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_______》)(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长征》)(4) 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7) 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石灰吟》)(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4.名著阅读。

(5分)(1)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简述本段中的“他”留给鲁迅印象深刻的两件事。

(3分)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石灰吟》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B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借物抒情诗。

C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D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B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实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C.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D.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容易。

B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句大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C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比喻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