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第四章 气候 世界的气候复习教案31

合集下载

初三复习课教案(世界气候)

初三复习课教案(世界气候)

教案知识和能力: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等地理信息的提取,运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形式,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复习中了解学生的复习需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联系当前热点问题,引发同学思考如何利用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根据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

〔教学难点〕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气候判读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幻灯演示、对比归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引入,同学们:现在我们这里是什么季节?南半球的地区呢?我们这里是什么气候类型?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还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观察图(P31书),找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各有几种气候类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名称并引导学生归纳分布特点:热带——低纬度,温带——中纬度,寒带——高纬度。

出示课件,首先我们来分析热带四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分布在低纬度热带地区)。

热带四种气候的分布地区。

观察P31图,热带与温带气候之间还有什么带?―――亚热带亚热带是过渡带,属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

寒带气候有哪两种,分布在什么地区?能力训练: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归纳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大陆东岸、内部、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问:气候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气温、降水学生看书P32、35、37、39和地图,归纳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

(见板书设计)三、判别气候类型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判断方法(出示课件)。

训练:学生读图判断气候类型(并简要说明理由)教师再针对性地补充。

本课总结问:通过刚才对世界气候的复习,本课要了解的重点是什么?1、熟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的基本特征。

世界的气候初中教案

世界的气候初中教案

世界的气候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

2. 认识11种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 明确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

4. 知道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准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

2. 提问: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不相同。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候有哪些类型呢?二、新课学习(20分钟)1. 讲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e. 亚热带季风气候f. 温带季风气候g. 温带大陆性气候h. 温带海洋性气候i. 寒带气候j. 高原山地气候2. 分析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

a. 纬度位置:相同纬度的地区,气候类型相似。

b. 海陆分布: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温和;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c. 地形: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平原地区,气候温和。

3. 讲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 农业: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农业生产繁荣;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农业生产困难。

b. 交通:气候条件良好的地区,交通畅通;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交通受阻。

c. 人类生活:气候舒适的地区,人们生活幸福;气候恶劣的地区,人们生活困苦。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强调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列举出五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

2. 分析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以自己所在地区为例,说明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全球气候分布初中地理教案

全球气候分布初中地理教案

全球气候分布初中地理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 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 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世界气候分布。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气候分布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地的气候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气候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世界气候分布图》,自主学习并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分类。

2.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3. 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世界气候分布。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世界各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气候分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复习导学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复习导学案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复习导学案一,板书课题——七年级第四章复习二,复习目标1.区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了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3.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归纳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三、背诵知识点,完成下列填空。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天气:气候: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蓝色表示,绿色表示。

3、天气符号的识别第二节气温与降水1、气候的两个要素:和。

2、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

南半球大陆上最低,最高。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等温线大致和(经线、纬线)平行,南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的是南半球,原因海洋面积广阔②世界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

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纬度。

③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相同)a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b 冬季气温,陆地低,海洋高。

④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4、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

5、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6 ①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②世界“雨极”是,其降水类型属于。

7、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两极地区降水;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在中纬度(相当于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大陆的西岸降水。

④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①太阳高度指的是夹角。

②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就越。

③夏季气温高的原因:因为夏季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地面得到的热量多。

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因为冬季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弱,地面得到的热量少。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围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公转时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度的夹角不变。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教案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教案

初中地理世界气候类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2. 掌握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3. 能够运用气候类型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意识到气候与生活的关系;2.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吗?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如气温、降水、季节等;2. 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3. 通过PPT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分布特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让学生分析其分布原因;2. 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找出这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大洲和大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气候资料图属于哪种气候类型;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之处。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2. 提问:气候类型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3.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例分析、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加深对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拓展学习中,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世界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世界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世界气候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气候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 能够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 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提问:为什么在同一个教室里,我们感觉到的温度会有差异?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空调和窗户的位置不同,导致了温度的差异。

就像地球上的不同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也会有所不同。

二、新课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候的分布。

2. 学生观察后,教师讲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纬度的地区,气候会有所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因为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3. 教师讲解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四、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提问:气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候影响着我们的穿着、饮食、居住等方面。

3. 教师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世界气候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学生总结后,教师给出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讲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同时,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重要性。

最后,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考地理第四章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四章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复习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1.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及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气温的年变化。

教学难点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

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讲授新课]一、气温和生活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3)怎样观测气温?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

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

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图3.10“日平均气温”。

让学生观察读出各53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

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

初中 世界的气候教案

初中 世界的气候教案

初中世界的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的概念和特点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3. 影响气候的因素4.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候有哪些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 介绍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气候分布图,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10分钟)1. 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举例说明。

四、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强调气候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气候分布图,列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气候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观察气候分布图,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加深对气候的认识。

在讲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

通过让学生思考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从实际生活体验出发,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世界各地气候的具体案例,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通过角色体验,说明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理性的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绿色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在前面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中都提到过,是对气候一章的归纳和延伸。

本节课主要讲述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

读图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些相关的活动式课文,化抽象为直观,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以降低难度。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在前面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中都提到过,学生普遍有印象,理解起来难度也不是很大。

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影响气候的因素逐一归纳出来,这些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重新回顾整理。

气候和人类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衣食住行玩,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四人一组划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教学过程]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归纳
本节知识结构展示多媒体课件归纳、梳理知识点总结
巩固
练习题展示多媒体课件回答问题
练习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