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

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导学纲要课题:§20.1 现代顺风耳——电话设计教师:马光 审核人:初三物理备课组 备课时间:2015年 1月 8日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知道电磁波。
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多媒体、师生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和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难点: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课前预习纲要】学习课本P145-149 ,用时5min ,完成下列预习题。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真空不可以传播声音.2、电话的结构: 年 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 和组成;3、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 ;4、信号可分为 和 两类。
【课堂学习探究纲要】一、检查预习(2min)二、创设情景、新课引入:(1min)在生活中,你要想及时了解远处的同学和亲戚朋友的情况,你怎么办?(打电话或发短信)提出问题:电话是怎样传递声音的?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min)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1876年美国科学家了贝尔发明第一部电话。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46和看挂图剖析电话,观察其结构,了解电话的构造及各部分的组成。
演示:话筒怎样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听筒怎样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
小结:电话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练习:最简单的电话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
话筒的作用是把______信号变成______信号.听筒的作用是把______信号变成______信号。
合作探究一:小组思考讨论下面问题:1、一个地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同学们画线,并讨论)2、你能否想出一个办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相互通话?播放视频:交换机的发展历史及作用。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现代顺风耳—电话》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并掌握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设计思路是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2. 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话现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话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话模型、电池、电线、话筒、听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顺风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 讲解:介绍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话筒、听筒、电池等)和功能。
3. 实验:分组进行电话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话的工作原理。
4. 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话现象。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话的工作原理。
2. 活动重点: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理解电话工作原理方面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电话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物理课《现代顺风耳—电话》时,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电话的工作原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话的工作原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电话的工作原理这一难点,我采取了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解环节,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了解到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话筒、听筒和电池等,并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功能。
21.1 课题:现代顺风耳——电话

课题: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信息传播的方式。
通过学习了解电话和数字通信。
2、通过学习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3、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导学过程】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同学们读课文,了解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话的基本原理、话筒和听筒组成及工作原理。
每组讨论后回答。
思考:最早的电话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发明的?1、电话的构成及原理(1)最简单的电话是由和组成的。
它们之间要连上一对。
(2)电话的基本原理是:话筒把变成变化的,沿着导线把传到远方。
在另一端,使听筒的膜片,携带的电流又变成了。
即:声音变化的电流声音2、话筒和听筒的结构及原理(1)话筒的组成及其原理①话筒是由、、基本组成的。
②话筒的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装着炭粒的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使得它们的___ ___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的______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变化的信号。
(如课本图所示)③话筒的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麦克风相同。
(2)听筒的组成及其原理①听筒是由、、基本组成的。
②听筒的工作原理是:当传入听筒的流过线圈,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电磁铁对通电线圈产生______作用,使膜片,在空气中形成,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
③听筒的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扬声器相同。
二、电话交换机1、电话交换机作用:(1)把需要__ _ _____的两部____ ____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2)提高线路的。
2、“占线”现象的成因:(1)对方正在通话;(2)两台交换机之间的线路被别人正在使用(电话线不够)。
3、程控电话的功能:、缩位拨号、、转移呼叫、等。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通信(1)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______、_____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___ __、_ ___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
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__ __,使用_的通信方式叫做__________。
【人教版】2019年春九年级物理:21.1《现代顺风耳-电话》ppt说课课件

重点 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结构 一、电话 作用
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对 课件有异议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 删除!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老师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 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学生讨论和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合作的意识.
201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

信息的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电话
1、电话的诞生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 话。最简单的电话由 话筒和听筒组成,话 筒能把声信号变成电 信号,听筒能把电信 号变成声信号。
女孩说话的声音是如何传到男孩耳朵中的?
3.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
女孩说话
话筒膜片振动 炭盒电阻变化 回路电流变化 磁性强弱变化
男孩听到声音
听筒膜片振动
二、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想一想 画一画
(1)需要多少条电话线? (2)怎样才能减少电话线的数量?
甲
乙
2、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 机。一般电话之间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转接的
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电话分模拟和数字两种。
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 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 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 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 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 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 叫做数字信号。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 ,叫做数字通信。
bye bye
END
•THE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设计学科物理设计者宋明审核者授课时间课题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话筒和听筒的构造及作用,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②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传输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教学难点: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微机、废旧电话机一部、电话挂图一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请学生们看屏幕(微机播放电话的发明过程)。
问:电话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它为什么能传声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看挂图,讨论,引入今天的新课。
(三)新课教学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补充。
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话筒由金属盒、碳粒(碳精)、膜片构成。
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整体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膜片)构成。
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振动膜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
它是使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二、电话交换机思考下面问题,一个地区有5部电话,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电话线?(同学们都在画,并讨论)生答:要架设10对电话线。
问:你能否想出一个办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电话中的任意两部可以相互通话?大家请看屏幕(微机播放交换机的发展),从片中我们了解了交换机的发展,是电话使人与人拉近。
21.1-21.2现代顺风耳——电话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4)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包括:无线电波传输、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
(5)电磁波在科技发展中的前景包括:5G通讯技术的高速、大容量传输,量子通讯的绝对安全,太赫兹技术的广泛应用等。
(6)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手机、电视、无线电广播、微波炉等。注意事项: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中,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电磁辐射防护。
(4)实物模型:展示电话、无线电发射器等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5)实验器材:准备电磁波传播实验器材,如信号屏蔽器、无线电接收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电磁波和电话通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电磁波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难点:
1.电磁波传播过程中频率、波速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2.电话通讯中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
解决办法:
1.通过互动式教学,使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安排实验活动,如制作简单的电话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话通讯原理。
3.采用类比法,将抽象的电磁波传播公式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加深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1.1-第一节现代的顺风耳--电话-课件-(共30张PPT)

一共需要 对电话线;
10
一共需要 对电话线。
5
交换机
A
B
C
D
E
E
A
B
C
D
早期的人工电话交换机。它能为50家电话用户提供服务
二、电话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
交换机的发展
2.电话交换机
使用电话交换机的好处是( )。
贝尔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练习
话筒 听筒
声 电
电 声
3.电话机的工作原理:话筒把___变成______ _____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听筒把__变成 ___
引 入
准备明天去准东游玩了,但不知道天气如何.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