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合集下载

《现代顺风耳——电话》名师教案

《现代顺风耳——电话》名师教案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学生对天神顺风耳和现代顺风耳的对比活动,培养学生时代发展的意识.一、教材分析电话是现代家庭常见的通信工具,学生对其通信原理有着一定的了解。

本节通过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鉴于学生对于电话的内部结构、连接电话的网络不了解,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授相关知识。

本节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了解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固定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三、重点与难点1.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用处2, 对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认知.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板书设计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一、电话的构造:1.话筒:膜片,炭粒电阻. 作用: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2.听筒:膜片,电磁铁. 作用:把电信号还原为声信号。

二、电话交换机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通信:信号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弱。

2、数字通信:信号不容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强。

八、教学过程视频播放电话通话的实际情景,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话筒怎样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听筒怎样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生叙述”男孩讲话怎样被女孩听到的?”电话的工作过程。

引入:”女孩说话又是怎样被男孩听到的呢?”教师:二部电话相互通话要一对电话线,那么5部电话相互通话要几对电话线呢? 学生阅读,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用语言叙述话筒和听筒的工作过程。

培养语言叙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电话结构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讨和交流能力。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话原理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学生每组):多媒体、演示电话机一部、视频资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联系时事热点、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一架载有239人、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波音777于万米高空突然消失,举世震惊。

中、美、马等十一国联合搜救;多少国人牵肠挂肚、24小时守候手机期待搜救的最新消息……【揭示课题】古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现代人事如何传递信息的?电话为什么能够传声呢?⎫(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类比古今人类传递信息的途径;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

)为马航MH370失联祈福!古人:烽火狼烟;快骑驿站;鸿雁传书;鸡毛信……现代人:手机;旗语、网络通信等……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1.电话的构造2.话筒与听筒。

观看视频,了解贝尔及电话的发明1876年贝尔话筒;听筒学生讨论,电话线没有振动,传递的是声信号。

话筒:声信号→电信号电话线:传递电信号听筒:电信号→声信号分组探究,去旧货市场淘旧电话机,学生自己拆解,了解话筒、听涛的狗仔。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话机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进行新课: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电话线:传递信号2、电话交换机:想想议议: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分析:占线的现象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练习:课本后7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现代顺风耳—电话》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并掌握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设计思路是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2. 掌握电话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话现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话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话模型、电池、电线、话筒、听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顺风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 讲解:介绍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话筒、听筒、电池等)和功能。

3. 实验:分组进行电话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话的工作原理。

4. 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话现象。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话的工作原理。

2. 活动重点: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理解电话工作原理方面是否存在困难,是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电话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物理课《现代顺风耳—电话》时,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电话的工作原理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话的工作原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于电话的工作原理这一难点,我采取了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解环节,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了解到电话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话筒、听筒和电池等,并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功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1现代顺风耳——电话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了解电话的原理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话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原理和结构,掌握电话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话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电话模型、电路图、工具箱等。

2. 学具:电话组件、电路图、工具箱、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如信鸽、电报等),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通信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话。

2. 讲解:讲解电话的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电话是如何工作的。

3. 演示:通过电话模型,展示电话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话的制作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电话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电话,讨论电话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电话。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话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活动重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如手机、互联网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话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话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因此,如何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既能动手操作,又能深入理解电话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是我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

21 1 现代顺风耳 电话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21 1 现代顺风耳  电话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话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电话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及交换机的用处。

教学难点: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当我们身处异地,渴望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时,电话成为我们最便捷的沟通工具。

那么,电话是如何神奇地传递信息,让我们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话的基本原理。

电话利用电磁波传输声音信息。

当我们拨打电话时,信号通过电磁波传送到对方的手机或固定电话上。

这些电磁波携带了声音信息,使得对方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

然而,电磁波的传输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传输过程中,电磁波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建筑物、其他电磁波等。

为了确保通话的清晰度,现代电话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数字信号处理、多径传播补偿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电话系统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如视频通话、语音信箱等。

这些功能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

总之,电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

通过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以及现代电话系统的技术应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神奇的通信方式。

二、新课学习:1.了解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2.电话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在深入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功能之前,首先需要掌握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电话主要由听筒和话筒两部分组成。

其中,话筒负责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听筒则负责将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

这两个部分通过线路连接,使得声音能够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电话线路上传输,从而实现远距离的通话。

九年级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如模拟电话通话,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话电路的测量方法。
3.教学评价的实施: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难点的突破:
3.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电话通信技术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制作一份关于电话工作原理的科普海报。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够清晰展示电话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通信过程。
2.培养学生珍惜现代通信技术成果,尊重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倡导绿色通信。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电话通信为他人提供帮助。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始前,向学生提出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你们每天都在使用电话,那么电话是如何工作的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讨论现代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智能手机、3G/4G/5G网络等。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电话的原理和构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话的基本原理,了解电话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电话的发明历史,知道电话的基本原理。

2. 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话的基本原理,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难点:电话的发明历史,电话的工作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话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古代的通讯工具,以及现代的电话设备,让学生对电话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话。

二、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话的发明历史,以及电话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电话实验。

2. 实验步骤:a. 搭建电话模型;b. 调试电话模型;c. 进行电话通话。

3. 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观察电话的工作原理,记录实验结果。

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话的基本原理,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难点:电话的发明历史,电话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对电话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电话的发明历史方面,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是如何使用电话的,以及电话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
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1、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话机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
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进行新课:
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
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2、电话交换机:
想想议议: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
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分析:占线的现象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
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
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
很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练习:课本后7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大多数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
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