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知识归纳(基础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引力与宇宙航行是高中物理必修2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卫星运动、宇宙探索等知识点。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知识。
第一,引力定律。
牛顿引力定律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G*m1*m2/r^2,其中F表示两物体之间的引力,m1和m2分别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量。
第二,行星运动。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可以利用开普勒定律来描述。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作椭圆轨道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作面积速度定律,指出行星在同一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作调和定律,指出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第三,卫星运动。
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利用开普勒定律来描述。
卫星的轨道一般为近似圆形,其运动速度与高度成正比。
卫星的速度分为正轨道速度和逃逸速度两种,前者用于保持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后者用于使卫星摆脱地球引力束缚。
第四,宇宙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主要依靠航天器和火箭。
卫星是用于研究地球和宇宙的重要工具,包括地球观测卫星、太阳观测卫星、星际探测器等。
火箭是宇宙运载工具,可以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火箭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推动火箭飞行,同时利用牛顿第三定律。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除了上述知识点,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
例如,通过引力定律计算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通过开普勒定律计算行星公转周期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例如,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而不仅仅是行星或卫星之间;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并非完全是椭圆,而是近似椭圆等。
通过对引力与宇宙航行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构成和演化过程,为未来的宇宙探索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乙醇(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乙醇(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b0eb793ed630b1c58eeb5a1.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乙醇【学习目标】1、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它的主要用途;3、通过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学习,充分理解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
【要点梳理】【乙醇ID:403458&乙醇的组成与结构】要点一、乙醇的结构乙醇的分子结构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CH3CH3)中的氢原子被-OH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H—OH)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H2CH3)取代后的产物。
其分子式为C2H6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乙醇分子中含有-OH原子团,这个原子团叫羟基,它决定着乙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与氢氧根的比较羟基(-OH)氢氧根(OH-)电子式电荷数不显电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存在形式不能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于溶液和离子化合物中稳定性相同点不稳定稳定组成元素相同要点二、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说,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从组成上看:烃的衍生物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氧、卤素、氮、硫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如初中化学里学过的甲醇(CH3OH)、乙醇(CH3CH2OH)及前面学过的一氯甲烷(CH3Cl)、硝基苯(C6H5NO2)、溴苯(C6H5Br)等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2、官能团在烃的衍生物中,其中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这种决定有机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卤素(-X)、羟基(-OH)、硝基(-NO2)等都是官能团,再如决定烯烃性质的“C=C”,所以“C=C”是烯烃的官能团。
要点三、乙醇的性质1、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基础知识背诵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3.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遗传,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
4.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表型=基因型+环境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重组类型:表型与亲代(P代)不同的类型(3/8或5/8)
亲本类型:表型与亲代(P代)相同的类型(5/8或3/) 2.YyRr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且比例为1:1:1:1。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4×4=16种, F2 遗传因子组成3×3=9种, F2性状组合2×2=4种。 自交后代9Y_R_(双显) 1 YYRR
6. 子代表现型比例 比例拆分
亲代基因型
9∶3∶3∶1 (3∶1)(3∶1)
AaBb×AaBb
1∶1∶1∶1 (1∶1)(1∶1)
(Aa×aa)(Bb×bb)
3∶3∶1∶1 (3∶1)(1∶1)
(Aa×aa)(Bb×Bb)
3∶1
(3∶1)×1 (Aa×aa)(BB×--)或(bb×bb)
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dd等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5.杂交育种优点:可以把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
植物杂交育种①杂交②自交③选优④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动物杂交育种
①杂交②雌雄个体互交③选优④与多只隐形性状异性测交,选择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
2YyRR 2 YYRr 4 YyRr 3yyR_(单显1)1 yyRR 2 yyRr 3Y_rr(单显2) 1 YYrr 2 Yyrr 1yyrr(双隐) 1 yyrr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1 YYRR, 1 yy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 , 1 yyRR , 1 YYrr 双杂合子4 YyRr 单杂合子2 YyRR, 2 Yyrr , 2 YYRr , 2 yyRr 测交表型及比例双显:单显1:单显2:双隐=1:1:1:1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十章概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十章概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甲、乙两个气象站同时作气象预报,如果甲站、乙站预报的准确率分别为0.8和0.7,那么在一次预报中两站恰有..一次准确预报的概率为()A.0.8B.0.7C.0. 56D.0. 38答案:D解析:利用相互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和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运算即可得解.因为甲、乙两个气象站同时作气象预报,甲站、乙站预报的准确率分别为0.8和0.7,所以在一次预报中两站恰有一次准确预报的概率为:P=0.8×(1−0.7)+(1−0.8)×0.7=0.38.故选:D.2、以下现象中不是随机现象的是().A.在相同的条件下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正反两面都出现B.明天下雨C.连续两次抛掷同一骰子,两次都出现2点D.平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答案:D分析:根据随机现象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因为平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是一个确定的事实,而其他三个现象都是随机出现的,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D3、掷一枚骰子一次,设事件A:“出现偶数点”,事件B:“出现3点或6点”,则事件A,B的关系是A.互斥但不相互独立B.相互独立但不互斥C.互斥且相互独立D.既不相互独立也不互斥答案:B事件A={2,4,6},事件B={3,6},事件AB={6},基本事件空间Ω={1,2,3,4,5,6},所以P(A)=36=12,P(B)=2 6=13,P(AB)=16=12×13,即P(AB)=P(A)P(B),因此,事件A与B相互独立.当“出现6点”时,事件A,B同时发生,所以A,B不是互斥事件.故选B.4、甲、乙两人练习射击,甲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9,乙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7,若两人同时射击一目标,则他们都击中的概率是()A.0.3B.0.63C.0.7D.0.9答案:B分析:结合相互独立事件直接求解即可.设甲击中为事件A,乙击中为事件B,则P(AB)=P(A)⋅P(B)=0.9×0.7=0.63.故选:B5、分别统计了甲、乙两位同学16周的各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单位:h),得如下茎叶图: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中位数为7.4B.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平均数大于8C.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大于0.4D.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大于0.6答案:C分析:结合茎叶图、中位数、平均数、古典概型等知识确定正确答案.对于A选项,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中位数为7.3+7.52=7.4,A选项结论正确.对于B选项,乙同学课外体育运动时长的样本平均数为:6.3+7.4+7.6+8.1+8.2+8.2+8.5+8.6+8.6+8.6+8.6+9.0+9.2+9.3+9.8+10.116=8.50625>8,B选项结论正确.对于C选项,甲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616=0.375<0.4,C选项结论错误.对于D选项,乙同学周课外体育运动时长大于8的概率的估计值1316=0.8125>0.6,D选项结论正确.故选:C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B.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掷一次得到3点的概率是16,说明这个骰子掷6次一定会出现一次3点C.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事件A为“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事件B为“两枚都是正面朝上”,则P(A)=2P(B)D.对于两个事件A、B,若P(A∪B)=P(A)+P(B),则事件A与事件B互斥答案:C解析:根据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判断即可得A选项错误;根据概率的意义即可判断B选项错误;根据古典概型公式计算即可得C选项正确;举例说明即可得D选项错误.解:对于A选项,频率与实验次数有关,且在概率附近摆动,故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根据概率的意义,一个质地均匀的骰子掷一次得到3点的概率是16,表示一次实验发生的可能性是16,故骰子掷6次出现3点的次数也不确定,故B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根据概率的计算公式得P(A)=12×12×2=12,P(B)=12×12=14,故P(A)=2P(B),故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设x∈[−3,3],A事件表示从[−3,3]中任取一个数x,使得x∈[1,3]的事件,则P(A)=13,B事件表示从[−3,3]中任取一个数x,使得x∈[−2,1]的事件,则P(A)=12,显然P(A∪B)=56=13+12=P(A)+P(B),此时A事件与B事件不互斥,故D选项错误.小提示:本题考查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概率的意义,互斥事件等,解题的关键在于D 选项的判断,适当的举反例求解即可.7、先后两次抛掷同一个骰子,将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a ,b ,则a ,b ,4能够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 A .16B .12C .1336D .718 答案:D分析:利用乘法原理求出基本事件总数,然后按照分类讨论的方法求出a ,b ,4能够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由乘法原理可知,基本事件的总数是36, 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当a =1时,b =4符合要求,有1种情况; 当a =2时,b =4符合要求,有1种情况; 当a =3时,b =3,4符合要求,有2种情况; 当a =4时,b =1,2,3,4,5,6符合要求,有6种情况; 当a =5时,b =4,5符合要求,有2种情况; 当a =6时,b =4,6符合要求,有2种情况, 所以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共有14种情况, 故a ,b ,4能够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P =1436=718. 故选:D.8、当P(A)>0时,若P(B|A)+P(B ̅)=1,则事件A 与B 的关系是( ) A .互斥B .对立C .相互独立D .无法判断 答案:C分析: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化简原式,再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P(B|A)+P(B̅)=P(B|A)+1−P(B)=1, ∴P(B|A)=P(B),即P(AB)P(A)=P(B),∴P(AB)=P(A)P(B),∴事件A与B相互独立.故选:C.多选题9、对于事件A,B,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如果A,B互斥,那么A与B也互斥B.如果A,B对立,那么A与B也对立C.如果A,B独立,那么A与B也独立D.如果A,B不独立,那么A与B也不独立答案:BCD分析:A.利用互斥事件的定义判断;B.利用对立事件的定义判断;C.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判断;D.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判断.A.如果A,B互斥,由互斥事件的定义得A与B不一定互斥,故错误;B.如果A,B对立,由对立事件的定义得A与B也对立,故正确;C.如果A,B独立,由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得A与B也独立,故正确;D.如果A,B不独立,由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得A与B也不独立,故正确;所以答案是:BCD10、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有A.做100次抛硬币的试验,结果51次出现正面朝上,因此,出现正直朝上的概率是51100B.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C.抛掷骰子100次,得点数是1的结果有18次,则出现1点的频率是950D.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一定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答案:CD解析:根据概率和频率定义,逐项判断,即可求得答案.对于A,混淆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故A错误;对于B,混淆了频率与概率的区别,故B错误;对于C,抛掷骰子100次,得点数是1的结果有18次,则出现1点的频率是9,符合频率定义,故C正确;50对于D,频率是概率的估计值,故D正确.故选:C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频率和概率区别,解题关键是掌握频率和概率的定义,考查了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11、4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任两支球队恰进行一场比赛),任两支球队之间胜率都是12.单循环比赛结束,以获胜的场次数作为该队的成绩,成绩按从大到小排名次顺序,成绩相同则名次相同.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恰有四支球队并列第一名为不可能事件B.有可能出现恰有三支球队并列第一名C.恰有两支球队并列第一名的概率为14D.只有一支球队名列第一名的概率为12答案:ABD分析:4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总的比赛共有C42=6场比赛,比赛的所有结果共有26=64种;选项A,这6场比赛中不满足4支球队得分相同的的情况;选项B,举特例说明即可;选项C,在6场比赛中,从中选2支球队并列第一名有C42=6种可能,再分类计数相互获胜的可能数,最后由古典概型计算概率;选项D,只有一支球队名列第一名,则该球队应赢了其他三支球队,由古典概型问题计算即可.4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总的比赛共有C42=6场比赛,比赛的所有结果共有26=64种;选项A,这6场比赛中若4支球队优先各赢一场,则还有2场必然有2支或1支队伍获胜,那么所得分值不可能都一样,故是不可能事件,正确;选项B,其中(a,b),(b,c),(c,d),(d,a),(a,c),(d,b)6场比赛中,依次获胜的可以是a,b,c,a,c,b,此时3队都获得2分,并列第一名,正确;选项C,在(a,b),(b,c),(c,d),(d,a),(a,c),(d,b)6场比赛中,从中选2支球队并列第一名有C42=6种可能,若选中a,b,其中第一类a赢b,有a,b,c,d,a,b和a,b,d,c,a,b两种情况,同理第二类b赢a,也有两种,故恰有两支球队并列第一名的概率为6×464=38,错误;选项D,从4支球队中选一支为第一名有4种可能;这一支球队比赛的3场应都赢,则另外3场的可能有23=8种,故只有一支球队名列第一名的概率为864×4=12,正确.故选:ABD小提示:本题考查利用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概率问题,还考查了事件成立与否的判定,属于较难题.填空题12、为防控新冠疫情,很多公共场所要求进人的人必须佩戴口罩.现有3人在一次外出时需要从蓝、白、红、黑、绿5种颜色各1只的口罩中随机选3只不同颜色的口罩,则蓝、白口罩同时被选中的概率为____________.答案:310##0.3分析:利用列举法和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答案.从蓝、白、红、黑、绿5种颜色各1只的口罩中选3只不同颜色的口罩,样本点列举如下:(蓝,白,红),(蓝,白,黑),(蓝,白,绿),(蓝,红,黑),(蓝,红,绿),(蓝,黑,绿),(白,红,黑),(白,红,绿),(白,黑,绿),(红,黑,绿),共有10个样本点,其中蓝、白色口罩同时被选中的样本点有(蓝,白,红),(蓝,白,黑),(蓝,白,绿),共3个样本点,所以蓝、白色口罩同时被选中的概率为310.所以答案是:310.13、甲乙丙三人相互做传球训练,第一次由甲将球传出,每次传球时,传球者都等可能地将球传给另外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人.则n次传球后球在甲手中的概率p n=______.答案:13[1+(−1)n⋅12n−1]分析:记A n表示事件“经过n次传球后,球再甲的手中”,设n次传球后球再甲手中的概率为p n,得到p1=0,A n+1=A n⋅A n+1+A n⋅A n+1,化简整理得p n+1=−12p n+12,n=1,2,3,⋯,即p n+1−13=−12(p n−13),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解:记A n表示事件“经过n次传球后,球再甲的手中”,设n次传球后球再甲手中的概率为p n,n=1,2,3,⋯,n,则有p1=0,A n+1=A n⋅A n+1+A n⋅A n+1,所以p n+1=P(A n⋅A n+1+A n⋅A n+1)=P(A n⋅A n+1)+P(A n⋅A n+1)=P(A n)⋅P(A n+1|A n)+P(A n)⋅P(A n+1|A n)=(1−p n)⋅12+p n⋅0=12(1−p n),即p n+1=−12p n+12,n=1,2,3,⋯,所以p n+1−13=−12(p n−13),且p1−13=−13,所以数列{p n−13}表示以−13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p n−13=−13×(−12)n−1,所以p n=−13×(−12)n−1+13=13[1+(−1)n⋅12n−1].即n次传球后球在甲手中的概率是13[1+(−1)n⋅12n−1].所以答案是:13[1+(−1)n⋅12n−1].14、若随机事件A、B互斥,A、B发生的概率均不等于0,且分别为P(A)=2−a,P(B)=3a−4,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答案:(43,3 2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范围及互斥事件的性质,列出不等式组,即可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因为随机事件A、B互斥,A、B发生的概率均不等于0,所以有:{0<P(A)<1 0<P(B)<10<P(A)+P(B)≤1,即{0<2−a<10<3a−4<10<2−a+3a−4≤1,解得43<a≤32,所以答案是:(43,3 2 ]解答题15、2020年1月26日4点,篮球运动员湖人队名宿科比·布莱恩特在加州坠机身亡,享年41岁.对于很多篮球迷来说是巨大的悲痛,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损失,但是科比留给我们的是他对比赛的积极备战的态度,毫无保留的比赛投入,夺冠时的疯狂庆祝;永不言弃的精神是科比的人生信条,他的这种精神被称为“曼巴精神”,热情、执着、严厉、回击和无惧就是“曼巴精神”的内涵所在.现如今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无数的运动员和球迷们.这种精神也是高三的所有学子在学习疲惫或者迷茫时的支柱.在美国NBA 篮球比赛中,季后赛和总决赛采用的赛制是“7场4胜制”,即先赢4场比赛的球队获胜,此时比赛结束.比赛时两支球队有主客场之分,顺序是按照常规赛的战绩排名的,胜率最高的球队先开始主场比赛,且主客场安排依次是“主主客客主客主”,且每场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在NBA 2019~2020赛季总决赛中,詹姆斯和戴维斯带领的洛杉矶湖人队以4:2战胜迈阿密热火队,获得队史第17个NBA 总冠军,詹姆斯也荣获职业生涯的第4个FMVP .如果在总决赛开打之前,根据大数据和NBA 专家的预测,以常规赛战绩排名,湖人队先开始主场比赛,且湖人队在主场赢球概率为34,客场赢球概率为12(说明:篮球比赛中没有平局,只有赢或者输),根据上述预测:(1)分别求出只进行4场比赛和湖人队4:1获胜的概率; (2)如果湖人队已经取得2:0的开局,求最终夺冠的概率. 答案:(1)932;(2)5964.分析:(1)4场比赛包括湖人队4:0获胜或者0:4失败;湖人队4:1获胜,则前4场比赛中两个主场胜一场输一场,两个客场全胜或两个主场全胜,两个客场胜一场输一场,第5场胜,然后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与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求解即可(2)湖人队最后夺冠的情况有4:0,4:1,4:2,4:3,然后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与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求解即可(1)记事件A 为“只进行4场比赛”,事件B 为“湖人队4:1获胜”,则 由题意知,4场比赛包括湖人队4:0获胜或者0:4失败, P A =34×34×12×12+14×14×12×12=532,湖人队4:1获胜,则前4场比赛中两个主场胜一场输一场,两个客场全胜或两个主场全胜,两个客场胜一场输一场,第5场胜,P B =34×14×12×12×34×2+34×34×12×12×34×2=932. (2)湖人队最后夺冠的情况有4:0,4:1,4:2,4:3, 4:0夺冠的概率:P 1=12×12=14, 4:1夺冠的概率:P 2=12×12×34×2=38,4:2夺冠的概率:P3=12×12×14×12×2+12×12×34×12=532,4:3夺冠的概率:P4=12×12×14×12×34×3+12×12×34×12×34=964,所以湖人队最终夺冠的概率为P1+P2+P3+P4=5964.。
必修二历史高一知识点

必修二历史高一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探究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学科,通过了解历史,我们能够了解到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作为高一学生,必修二历史是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的首要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必修二历史高一知识点进行全面介绍。
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原始 societies(译为: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探讨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形成。
了解原始社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文明的演进。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在这部分,我们将了解早期人类的起源,包括人类的进化过程、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等。
2. 原始社会的形成:这一部分将重点讨论原始社会的形成过程,包括人类从封闭自给自足的群体向原始共同体的转变,探究原始社会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
第二章古代文明 societies(译为:古代文明社会)这一章节将介绍古代文明社会的发展,涵盖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 早期文明的发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早期文明的发展,如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希腊文明等,重点了解这些文明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 现代文明的形成:这一部分将探讨现代文明的形成过程,如古代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等,包括这些文明社会的政治统一、城市化进程和宗教改革等方面。
第三章亚洲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societies(译为:亚洲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一章节将介绍亚洲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涵盖了亚洲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1. 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国家:在这部分,我们将了解印度尼西亚群岛地区的国家形成过程,重点掌握古代印度尼西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 印度尼西亚的至尊:这一部分将介绍古代印度尼西亚社会的至尊地位,包括拉惹、达亚通和黄铜制度等内容。
第四章让世界变动的中国 societies(译为:改变世界的中国)这一章节将介绍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说明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用技术知识点归纳

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机构的涵义1、结构的概念:A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份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2、从力学角度明白得结构的一样分类:B依照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三种大体类型。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外力散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既能经受竖向重力荷载,也能经受水平方向的荷载,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大体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二、结构的分析1、对简单结构进行受力分析B(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2、分析结构稳固性的因素B结构的稳固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稳状态的能力。
阻碍结构稳固性的要紧因素①重心的高低、②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③结构的形状。
3、阻碍结构强度的要紧因素:B(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抗击被外力破坏的能力)①结构的形状、②材料、③连接方式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刚连接和铰连接。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如:榫接、胶接、焊接4、结构与功能的关系:B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也直接阻碍事物的功能。
三、简单结构的设计1、简单结构设计应考虑的要紧因素:A符合利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固性和强度要求,平安因素,公众和利用者的审美要求,利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本钱操纵要求和必然的利用寿命等。
2、设计简单结构,并能呈现设计结果:B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如:设计相框、雨伞架、垃圾桶、鞋柜、衣架、笔桶等)四、结构的欣赏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判典型结构设计案例A技术角度:利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1 -1.2分离定律 ......................................................................................................................... - 13 -1.3自由组合定律 ................................................................................................................. - 25 -1.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35 - 1.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一、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1.减数分裂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可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主要阶段。
3.减数分裂的意义(1)子代既能有效地获得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确保遗传的稳定性,又能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增强子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也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证。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1.减数分裂前间期(1)主要变化:精原细胞经过生长发育,体积增大,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后,发育成为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归纳整理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归纳整理1.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归纳整理篇一向量的计算1、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
2、减法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加减变换律:a+(-b)=a-b3、数量积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
作OA=a,OB=b,则∠AOB称作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记作θ并规定0≤θ≤π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a·b=b·a(交换律)(λa)·b=λ(a·b)(关于数乘法的结合律)(a+b)·c=a·c+b·c(分配律)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a·a=|a|的平方。
a⊥b〈=〉a·b=0。
|a·b|≤|a|·|b|。
(该公式证明如下:|a·b|=|a|·|b|·|cosα|因为0≤|cosα|≤1,所以|a·b|≤|a|·|b|)2.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归纳整理篇二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有3种:直线在平面上,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
其中直线与平面相交,又分为直线与平面斜交和直线与平面垂直两个子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和平行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
线面平行: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的垂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范围[0,90°]或者说是[0,π/2]这个范围。
当两条直线非垂直的相交的时候,形成了4个角,这4个角分成两组对顶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A Z X ⎪⎩⎪⎨⎧⎩⎨⎧-=个核外电子个个中子 个质子 原子核Z Z A N Z )( 注: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 )同种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行——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和一个不完全周期。
十八个纵行——族,包括七主族(A ),七副族(B ),一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注: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2.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比较(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3)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3.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三、 元素周期律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⑴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⑵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⑴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①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金属元素无负价。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③只有非金属才有负价,且∣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⑵“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①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③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⑶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四、元素、核素和同位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
如:1H 、2H 、3H 都是氢元素.(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如:1H 、2H 、3H 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的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如:1H 、2H 、3H 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五、化学键1.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化学键。
2.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3.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化学键共价键:非极性键(A —A 型)极性键 (A —B 型)注:离子化合物必含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六、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要求能正确书写H2、N2、Cl2、H2O 、CO2、NH3、CH4、HCl 、H2O2、NaCl 、MgCl2、Na2O、Na2O2等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其中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吸热反应)。
3.反应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有:①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③中和反应等等。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有:①C+H2O CO+H2 ②B a(O H)2·8H2O与N H4C l的反应等。
4.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二、化学能与电能1.火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⑴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为例):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Cu):2H+ + 2e-=H2(还原反应)⑵形成条件:①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连成回路④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⑶简单原电池正极、负极的判断方法: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是正极。
3.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只要求了解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和其用途):⑴干电池(一次电池):①普通锌锰电池,②碱性锌锰电池;⑵充电电池(二次电池):①铅蓄电池,②镍镉电池,③锂离子电池;⑶燃料电池。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⑴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取正值)来表示。
⑵表示方法:υ=Δc/Δt(式中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⑶单位:mol/L·s或min(或其它时间单位)⑷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达的意义相同,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计量系数之比。
2.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⑴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⑵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一般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⑶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化学反应的限度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状态,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即该反应的限度。
⑵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 、等 、定 、变。
4.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条件:⑴足够多的空气,⑵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意义:节约能源;减少燃烧产物对大气的污染。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学基础1.有机化合物碳原子的成键特征⑴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
⑵碳原子间彼此连接方式较多,可以形成长链(或环),且碳与碳原子间可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⒉几个重要的概念⑴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⑵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⑶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⒊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⑴氧化反应:①燃烧 ②被KMnO 4酸性溶液氧化 ③醇催化氧化等反应。
⑵取代反应:①甲烷与卤素 ②苯与液溴 ③苯的硝化等反应。
⑶加成反应:①乙烯与卤素、卤化氢、水或氢气的反应 ②苯与氢气等反应。
⑷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
二、甲烷1.甲烷(CH 4)的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3.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 :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⑵取代反应: CH 4+Cl 2−−→−光照CH 3Cl+HCl4.烷烃(1)烷烃物理性质( 递变性);(2)烷烃的化学性质(相似性)三、乙烯1.乙烯(C 2H 4)分子具有平面结构,结构简式为CH 2=CH 2,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2.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3.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 : ①燃烧 CH 2==CH 2+3O 2−−→−点燃2CO 2+2H 2O ;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
⑵乙烯能与Br 2、Cl 2、H 2、HCl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如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四、苯1.苯(C 6H 6,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
2.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①燃烧2C 6H 6 + 15O 2−−→−点燃 12CO 2 + 6H 2O ;②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 Br 2 −−−3F e B r + HBr+ HO -NO 2+ H 2O ⑶加成反应 + 3H 2 −−→−催化剂NO 2五、乙醇1.乙醇(C 2H 6O )的结构简式为CH 3CH 2OH 或C 2H 5OH ,官能团是羟基(—OH)。
2.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与水互溶,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3.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⑴与Na 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⑵氧化反应:①燃烧 :CH 3CH 2OH+3O 2 −−→−点燃 2CO 2+3H 2O ②催化氧化 :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六、乙酸1.乙酸(C 2H 4O 2 )的结构简式为CH 3COOH ,官能团为羧基(—COOH)。
2.乙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3.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⑴乙酸具有酸的通性,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
⑵酯化反应 :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七、基本营养物质1.糖类⑴单糖:葡萄糖C 6H 12O 6,不水解,能发生银镜反应,与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
⑵双糖:蔗糖C 12H 22O 11,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⑶多糖:淀粉和纤维素(C 6H 10O 5)n ,能水解,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2.油脂: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
3.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⒈金属的冶炼原理:使化合态的金属元素得电子,还原为游离态的金属。
⒉冶炼金属常用的方法⑴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 、Ag 等。
2HgO ∆======2Hg+O 2↑ 4Ag 2O ∆====== 4Ag+O 2↑⑵热还原法:适用于大多数金属的冶炼,常用的还原剂C 、CO 、H 2、Al 等。
Fe 2O 3+3CO 高温====== 2Fe+3CO 2 Fe 2O 3+2Al 高温====== 2Fe+Al 2O 3⑶电解法;适用于冶炼K 、Ca 、Na 、Mg 、Al 等强还原性金属。
2Al 2O 3电解====== 4Al+3O 2↑ 2NaCl 电解======2Na+Cl 2↑ MgCl 2 电解====== Mg+Cl 2↑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利用是指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两部分。
⒈海水淡化:(1)蒸馏法 (2)电渗析法 (3)离子交换法等。
⒉海水制盐: 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⒈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
通过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煤的气化和液化可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