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查 历史word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9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
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这里的“耒耜”属于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工具D.祭祀礼器2.所示文物发掘于今河南安阳,距今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
它可用于研究A.西周的历史B.汉字发展史C.纸的演进D.书法艺术史图1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
他们思想的最大相似之处是A.侧重对宇宙本源的研究B.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C.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4.“这一时期,过去的信仰和设想都遭到了质疑,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情况推动士人们对方方面面的知识进行探索。
这其中,后来有些新学说被摈弃了,而另外一些则成为以后千百年来中国思想的指南。
”“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东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晚清时期5.郡县制、刺史制和行省制的相似之处是A.最初都是地方行政区划制度B.其相应机构都直属于中央六部的管辖C.都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D.都被其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6.“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7.“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和会馆的出现8.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室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福建厦门高三级上学期质量检查政治word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查政治试题注意事项:(请认真阅读再答题)1.本试卷包括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值100分,考试时间l 0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要求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第1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Ⅱ卷问答题答案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否则不能得分。
4.考试结束,试题卷由学生或科任老师保管,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1.福厦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后,将使厦门至福州的时间缩短为1.5小时,能很好地满足旅客对安全、舒适、便捷的要求,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车和汽车是互补商品,可以相互补充B.火车票的价格会下跌,铁路行业盈利上升C.形成火车运营垄断,不利汽车运营行业的发展D.促使汽车运营行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2.在经历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2009年11月份“转正”,同比增长0.6%。
为防止CPI过快上涨,需要()①发展生产、保障供给②进一步降低银行利率③尽量扩大信贷规模④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表中汽车、旅游和商品房等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升温的根本原因是()A.近年来物价水平下降B.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C.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D.国家实行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4.进入2009年7月以来,“民工荒”在东部沿海地区蔓延。
8月份深圳用工缺口达到12万,11月份厦门用工缺口2万。
要解决“民工荒”现象,最关键的是要()A.切实保护劳动者的政治权利B.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C.提高劳动者的工作待遇D.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5.国家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匀强电场练习题

第六章 第2讲1.将一正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入电场中M 点,静电力做功W 1=6×10-9J ,若将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电场中N 点移向无限远处,静电力做功W 2=7×10-9 J ,则M 、N 两点的电势φM 、φN ,有如下关系( )A .φM <φN <0B .φN >φM >0C .φN <φM <0D .φM >φN >0【解析】 对正电荷φ∞-φM =W 1q ;对负电荷φN -φ∞=W 2-q .即φ∞-φN =W2q.而W 2>W 1,φ∞=0,且W 1q 和W 2q 均大于0,则φN <φM <0,正确答案选C. 【答案】 C2.(2009年辽宁、宁夏卷)空间有一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 -xyz ,M 、N 、P 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 点的坐标(0,a,0),N 点的坐标为(a,0,0),P 点的坐标为(a ,a 2,a2).已知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MN ,M 点电势为0,N 点电势为1 V ,则P 点的电势为()A.22V B.32V C.14 VD.34V 【解析】 MN 间的距离为2a ,P 点在MN 连线上的投影点离M 点的距离为32a4,所以P 点的电势为:32a 42a×1=34 V ,D 正确.【答案】 D3.一带电小球在空中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受重力、电场力和空气阻力三个力作用.若重力势能增加3 J ,机械能增加0.5 J ,电场力做功1 J ,则小球( )A .克服重力做功为3 JB .电势能减小1 JC .克服空气阻力做功1 JD .动能增加2.5 J 【答案】 A4.在某水平方向的电场线AB 上(电场线方向未标明如图),将一受到水平向右恒定拉力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A 点由静止释放,带电粒子沿AB 方向开始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粒子的运动可能是匀速运动,也可能是匀加速运动B .可能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也可能A 点的电势低于B 点的电势C .A 处的场强可能大于B 处的场强D .粒子在A 、B 两点间移动时,恒力做功的数值大于粒子在A 、B 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的绝对值【解析】 由题中叙述可知,带电粒子由A 点运动到B 点,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粒子的运动不可能为匀速运动,也不可能为匀加速运动,A 错误;由动能定理得,拉力做正功,电场力一定做负功,电势能增大,且恒力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增加量,故D 错误;但因粒子的电性未知,故电场方向也无法确定,因此B 正确;电场力的方向由B 指向 A ,开始向右加速,F >E A q ,后来粒子减速,F <E B q ,故C 错误.【答案】 B5.绝缘细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连接着一个带负电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当空间建立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绳稳定处于与竖直方向成θ=60°角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细绳长为L ,让小球从θ=30°的A 点释放,则( )①匀强电场的场强为3mg3q ②匀强电场的场强为3mgq③小球的最大速度为2(3-1)gL④小球的最大速度为(3-1)gL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解析】 小球在θ=60°时处于平衡,则Eq =mg tan θ,所以E =mg tan 60°q =3mgq,选项①错误、②正确;小球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处的速度是小球的最大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有:qE (L sin 60°-L sin 30°)-mg (L cos 30°-L cos 60°)=12m v 2,联立解得v =(3-1)gL ,选项③错误、④正确.所以选项D 正确.【答案】 D6.如图所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在真空中水平放置,M 、N 为板间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 M 经过M 点在电场线上向下运动,且未与下板接触,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 N 折回N 点,则( )A .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由M 指向NB .粒子在M 点的速度一定比在N 点的大C .粒子在M 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N 点的大D .电场中M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 点的电势【解析】 由题意可知M 、N 在同一电场线上,带电粒子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故选项A 、C 错误,B 正确;由于题中未说明带电粒子及两极板的电性,故无法判断M 、N 两点的电势高低,选项D 错误.【答案】 B7.有一个点电荷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分别从两电场中的a 点由静止释放,在它沿直线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动能E k 随位移x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中的①、②图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电荷在甲图电场中从a 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对应的图线是①B .负电荷在乙图电场中从a 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对应的图线是①C .负电荷在丙图电场中从a 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对应的图线是②D .负电荷在丁图电场中从a 点由静止释放,沿直线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对应的图线是②【解析】 点电荷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时,由动能定理得E k =qEx ,即点电荷动能与其位移成正比,图线如①所示,结合点电荷受力与场强方向,故A 、B 正确;在非匀强电场中,由于场强E 的变化,使得点电荷动能与其位移不再成正比,由图线②可知点电荷动能随位移的增大而增加,并且变化得越来越快,即场强E 越来越大,因此C 正确,D 错误.【答案】 D8.如图所示,在绝缘的斜面上方,存在着匀强电场,电场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斜面上的带电金属块在平行于斜面的力F作用下沿斜面移动.已知金属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力F做功32 J,金属块克服电场力做功8 J,金属块克服摩擦力做功16 J,重力势能增加18 J,则在此过程中金属块的()A.动能减少10 J B.电势能增加24 JC.机械能减少24 J D.内能增加10 J【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ΔE k=32 J-8 J-16 J-18 J=-10 J,A正确;克服电场力做功为8 J,则电势能增加8 J,B错误;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力所做的总功,故应为ΔE=32 J-8 J-16 J=8 J,C错误;物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错误.【答案】 A9.如图所示,一条电场线与Ox轴重合,取O点电势为零,Ox方向上各点的电势φ随x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若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A.电子一直沿Ox负方向运动B.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电子运动的加速度不变D.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答案】 C10.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E,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θ≠45°),场中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当小球静止时,细线恰好水平.现用一外力将小球缓慢拉至竖直方向最低点,小球电荷量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A.该外力所做的功为mgL cot θB.带电小球的电势能减小qEL(sin θ+cos θ)C.带电小球的电势能增加2mgL cot θD.该外力所做的功为mgL tan θ【解析】由于小球静止时,细线恰好水平,所以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mg cot θ,方向水平向右,在外力将小球缓慢拉至竖直方向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在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方向的位移为L,外力克服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做功mgL cot θ,A正确,D错误;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mgL,在场强方向的位移为L(sin θ+cos θ),电场力对小球做的功为-qEL(sin θ+cos θ),电势能增加qEL(sin θ+cos θ),B、C错误.【答案】 A11.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轴,在过原点O垂直于x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6.0×105 N/C,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在O处放一个电荷量q=-5.0×10-8C,质量m=1.0×10-2 kg的绝缘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沿x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v0=2.0 m/s,如上图所示.(g取10 m/s2)试求:(1)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2)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解析】(1)设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 m,由动能定理得:-μmgx m-E|q|x m=0-12m v20可求得:x m=0.4 m.(2)因E|q|>μmg,物块不可能停止在O点右侧,设最终停在O点左侧且离O点为x处.由动能定理得:E|q|x m-μmg(x m+x)=0可得:x=0.2 m.【答案】(1)0.4 m(2)O点左侧0.2 m处12.(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查)如图所示,虚线M、N下方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E=2×103 V/m,电场区域上方有一竖直放置长为l=0.5 m的轻质绝缘细杆,细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带电小球A、B,它们的质量均为m=0.01 kg,A带正电,电量为q1=2.5×10-4 C;B带负电,电量q2=5×10-5 C,B球到M、N的距离h=0.05 m.现将轻杆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求:(1)小球B 刚进入匀强电场后的加速度大小. (2)从开始运动到A 刚要进入匀强电场过程的时间. (3)小球B 向下运动离M 、N 的最大距离.【解析】 (1)小球B 刚进入电场时,以A 、B 球及轻杆为一整体,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2mg +q 2E =2ma 得a =g +q 2E2m=15 m/s 2 (2)B 球进入电场前,A 、B 球及轻杆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间t 1 h =12gt 21 得:t 1=0.1 sB 球进入电场瞬间速度:v 1=gt 1=1 m/s从B 球进入电场到A 球刚要进入电场过程,A 、B 球整体做匀加速运动,时间t 2 l =v 1t 2+12at 22解方程得:t 2=0.2 s从开始运动到A 刚要进入匀强电场过程中的时间 t =t 1+t 2=0.3 s(3)设小球B 向下运动离MN 最大距离为x ,A 、B 球整体从开始运动到到达最低点过程,由动能定理:2mg (h +x )+q 2Ex -q 2E (x -l )=0 得:x =1.3 m. 【答案】 (1)15 m/s 2 (2)0.3 s (3)1.3 m。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语文情况分析评卷题组长第一大题第1题,6分。
存在问题:空卷较少,考生虽然会背诵,但默写时错别字较多。
(1)信誓旦旦“誓”上部写成“执”和“拆”的很多。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漏写“也”的现象普遍,“须臾”误写成“虚叟”或写错的多,也有把“也”写成“矣”的。
(3)以手抚膺坐长叹“以”误写成“倚”,“手”误写成“首”,“抚”误写成“扶”,“坐”误写成“座”“作”,“膺”误写成“鹰”或写成错字的多。
(4)术业有专攻“攻”误写成“功”的多。
(5)雕栏玉砌应犹在“雕”误写成“凋”“碉”,“栏”误写成“楼”,“砌”误写成“彻”,“应”误写成“今”,“犹”误写成“尤”“由”。
(6)凌万顷之茫然“凌”误写成“临”“凝”,“顷”误写成“倾”多。
“茫”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的多。
分析:未能结合诗文意义,准确识记,未能背写结合,落实到字,所以错别字多。
未能注意句子语气所以漏写或错写虚词。
字迹模糊,书写潦草难于辨认,所以丢分的现象也不少。
应强化落实,背写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确保默写的准确,书写工整。
第2题,3分。
存在问题及分析:本题正确选项为C(指物质缺少)。
大多数考生误选AD,学生未能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若能注意到前句的“无数十钱”和后句的“亦强资遣之”,就不会选错。
第3题,3分。
存在问题及分析:本题正确选项为B(“平日相交甚笃”与文中“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说法相矛盾。
)大多数考生误选AD,学生被第二段中的“幼而识之”误导,未能注意到第三段中“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一句,因此选错。
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品质,不能细心地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心理浮躁,才造成这样的错误。
第4题,9分。
(1)参考译文:知道(了解)他的志向和节操,认为他是个有急事时可以托付的人。
或:知道(了解)他的志向和节操,他是个有急事时可以托付的人。
(缓急:偏义副词有急事,1分;托,托付,依靠,1分;判断句、省略句,各1分)考生答题举例:知道(了解)他的志向和节操,认为他是个不管紧急还是松缓的事都可以托付的人。
厦门高三质量检查文综有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7~39题为必考题。
第40~42题为选考题。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
见答题卡上的“填图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981~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1981~2005年该地区农业产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植业产值持续下降B.畜牧业比重变化最大C.渔业产值增加最少D.农业产值结构逐步优化2.导致该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技术C.市场D.交通工业布局强调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而城镇分布的合理化能提升城镇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繁荣。
图2示意我国某城市工业现阶段和计划扩散情况,读图完成3~4题。
3.现阶段该中心城市大型工业的配套企业主要布局在距离中心城市l0km左右的卫星镇,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①政策②技术③地租④运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该市政府为推动县城经济发展,计划采取“中心城市→县城→乡镇”梯度扩散模式,将配套企业的布局由卫星镇转移到县城。
为接受工业扩散,各县城要()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③建立产品研发机构④弥补地价和运输成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表l示意2005~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出口额、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
完成5~6题。
5.与2005年相比,2007年我国主要高耗能出口产品的单位产值()A.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B.能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均上升C.能源消耗量上升,污染物排放量减少D.能源消耗量减少,污物排放量上升6.碳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碳排放转移是指高碳排放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年级英语质量检查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查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 B.£9.15. C.£9.18答案是B。
1.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London Tower.B.Holiday plan.C.The city of London2.How long did it take the man to stay at the exhibition?A.About 3 hours.B.Less than 3 hours.C.More than 3 hours3.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In a restaurant.B.At the box office.C.At a bookstore4.What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think of the man?A.Careful.B.Polite.C.Selfish.5.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boy?A.He spends too much time in watching TV.B.His mother has the best plan for him.C.He is good at self-control.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理科)数学质量分析第11—15题:题组长:同安一中林建南第11题: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求常数项,属于基础题,考查简单的指数运算和组合数计算。
需要辨析基本概念和和能进行基本运算。
建议:非主干知识块的常考题型应训练熟练度和准确率,复习应回归基本公式、基本概念,不需拓展太深太宽。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问题,要求考生掌握处理函数零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属于常规题型。
考查转化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做得较好。
建议:此类问题除了要掌握常见考法和练熟基本方法外,应注意题型翻新和创新题,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适当渗透。
主干知识中零碎的重要考点应常考常抓,引导学生加强归纳整理,这是重要的得分点,而且此类问题的难度不大,可以短期突破。
第13题:本题考查《直线与圆》这一章中的线性规划问题,属于常规题型。
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考查数学式子的集合意义和求最值问题。
中等生基本都能作对。
建议:《直线与圆》这一章现在高考有所弱化,教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化处理,忽略它的基础性,淡化解析几何的思想,我们应该重视该章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处理集合的方法。
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约束条件中含有参数问题,注意灵活多变的目标函数,注意平面区域的面积、分割等图形变化题。
第14题:本题考查正态分布的正态函数图像和求指定区间的概率问题,属于不常考题型。
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转化联系能力。
难度较小,得分率比较高,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分。
建议:统计问题属于新增内容,近几年逐渐备受青睐,应引起重视。
特别地,正态分布是新旧教材交替时就逐渐过渡的知识,而且近几年的省质检都有出现,但高考仍迟迟没有考,应引起高度关注。
复习可以先考虑常见题型就可以了。
第15题:本题考查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考查三角的化简运算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最值性,考查数列的分组求和等基础知识,属于综合问题和创新题,难度较大,只有少数能力较好的学生答对。
福建省厦门市XXXX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查

福建省厦门市201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质量检查英语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15分)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 B.£9.15. C.£9.18答案是B。
1.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London Tower.B.Holiday plan.C.The city of London2.How long did it take the man to stay at the exhibition?A.About 3 hours.B.Less than 3 hours.C.More than 3 hours3.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In a restaurant.B.At the box office.C.At a bookstore4.What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think of the man?A.Careful.B.Polite.C.Selfish.5.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boy?A.He spends too much time in watching TV.B.His mother has the best plan for him.C.He is good at self-control.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2010届高三(上)质量检查(理科)数学质量分析第11—15题:题组长:同安一中林建南第11题: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通项公式求常数项,属于基础题,考查简单的指数运算和组合数计算。
需要辨析基本概念和和能进行基本运算。
建议:非主干知识块的常考题型应训练熟练度和准确率,复习应回归基本公式、基本概念,不需拓展太深太宽。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问题,要求考生掌握处理函数零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属于常规题型。
考查转化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做得较好。
建议:此类问题除了要掌握常见考法和练熟基本方法外,应注意题型翻新和创新题,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适当渗透。
主干知识中零碎的重要考点应常考常抓,引导学生加强归纳整理,这是重要的得分点,而且此类问题的难度不大,可以短期突破。
第13题:本题考查《直线与圆》这一章中的线性规划问题,属于常规题型。
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考查数学式子的集合意义和求最值问题。
中等生基本都能作对。
建议:《直线与圆》这一章现在高考有所弱化,教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化处理,忽略它的基础性,淡化解析几何的思想,我们应该重视该章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处理集合的方法。
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约束条件中含有参数问题,注意灵活多变的目标函数,注意平面区域的面积、分割等图形变化题。
第14题:本题考查正态分布的正态函数图像和求指定区间的概率问题,属于不常考题型。
考查数形结合思想,转化联系能力。
难度较小,得分率比较高,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分。
建议:统计问题属于新增内容,近几年逐渐备受青睐,应引起重视。
特别地,正态分布是新旧教材交替时就逐渐过渡的知识,而且近几年的省质检都有出现,但高考仍迟迟没有考,应引起高度关注。
复习可以先考虑常见题型就可以了。
第15题:本题考查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考查三角的化简运算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最值性,考查数列的分组求和等基础知识,属于综合问题和创新题,难度较大,只有少数能力较好的学生答对。
建议:第二轮的复习应该开始涉及综合题的训练,通过综合题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维。
知识交汇题这种题型需要加大力度,让学生多见多练,可以从简单题开始,然后循序渐进,不可放弃。
第16题:题组长:湖滨中学李明一、考查知识、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和差、倍角的基本公式,考查三角函数基本知识和正弦定理的基本应用.难度系数为0.8二、本题的优秀解法:除了标准答案外无更好的解法。
三、典型错误分析1.部分学生解题格式不规范,将一些关键性步骤计算在草稿上,在试卷上只是直接写答案,导致失分。
2 对公式掌握不牢,不少学生将3sin 2sin 3cos2cos ππx x -写成3sin 2sin 3cos 2cos ππx x +,减号变成加号。
3.降幂公式记错,将22cos 1x -写成x 2cos 1- 4合并错误的情况多:将x x x 2cos 21212sin 232cos 21-+-合并成12sin 23+-x 或为 12sin 3+-x 正确结果应该为212sin 23+-x . 5.将周期公式ωπ2=T 记错为ωπ=T , 6.审题不认真,代入错误:由1()24C f =-,=)(x f 212sin 23+-x , 代入成=)2(c f 212sin 23+-c 。
7 .由sin C ∴=,本来可以直接应用正弦定理求出b,但是有不少学生去求出0012060或=∠C ,走了弯路,同时大部分学生也没有分类讨论。
8.几乎所有学生没有书写:在 ABC ∆中,因此对322)31(1sin 31cos 2=-=∴=B B 中符号问题没有说明。
9.由正弦定理C c B b sin sin =,得sin 8sin 3c B b C ⋅===,不少学生计算错误。
10.有少数学生利用余弦定理计算b 边,比较麻烦。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三角公式符号的训练,特别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2.加强三角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要求书写完整必须书写到位;第17题:题组长:双十中学 林敬松1.本题命题时希望能够挣脱数学的应用题只有数学的味道,缺失必要的人文背景。
即使学生没有能够准确地解答,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一种科学常识。
本题考查的古典概型和二项分布,体现统计的重要思想----“样本估计总体”。
2.典型的错误和对今后教学的指导(1)表达不够规范。
这种由于不规范的表达导致的失分失是非常可惜的。
如果可能教师应该让一些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并及时地进行点评,规范学生的表达,提高得分点。
(2)很多学生将二项分布写成了超几何分布,导致巨大的十分。
一方面体现学生审题的不够仔细,另一方面更是体现出统计思想(样本估计总体)的缺失。
如果我们老师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地渗透这种思想,那么学生的辨识能力就会提升。
所以今后我们应当加强变式的训练,在变化中体会区别,加强辨识的能力。
第18题:题组长:禾山中学 廖丽红一、考查目标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线、线面、面面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学生应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空间角的有关计算二、解法补充本题第一小题还有两种解法:一是用向量的几何计算即通过计算找出AE与面CDF中向量的线性关系;二是先让FC垂直平面AC,再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关系来做。
三、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逻辑推理不严密,条件不全(老师们有反映标准答案中用线线平行推面面平行是否可直接用?)。
如相交条件没写,线在面外没说等。
2.知识点掌握不到位,使用不正确的结论作依据。
如不少同学用两个平面都垂直第三平面得这两个平面垂直,或两直线都垂直于一直线这两线平行,直接用面积射影求二面角等。
(讨论:同垂直于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是否可作为定理使用?)3.概念不清。
如二面角和线面角混淆,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等同等。
4.方法掌握不到位。
如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向量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等。
5.用特殊代替一般。
如第二问是双变量的,不少同学把其特殊化,设其中一变量的值。
6.计算能力较差。
如不少学生知道用向量方法,思路正确,但结论算错。
7.规范性不够。
如第二问建系解的话必须先证线面垂直,许多同学都不管条件直接建系,还有不少同学不是建右手系。
四、今后教学建议1.注重定理的内涵与外延,注意熟练知识和方法;2.加强解题指导,注重常规方法,角的问题几何法一样要让学生熟练。
3.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算法和算理的指导。
4.加强解题常规的训练,注重规范化。
5.加强答题心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19题:题组长:科技中学曲道强一、试题主要考查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及应用意识.满分13分.全市总评7.0分,难度系数0.54二、典型错误分析第一问:对于林场前5年的植树面积学生能够使用列举法,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给出相应的面积,部分同学继续使用等比数列公式得出第六年面积,没有很好审题。
也有部分学生计算前六年的总面积而不是题中要求的“该林场第6年植树面积”。
部分学生只是列出计算公式,没有给出计算结果被扣1分。
另外对于应用题的文字说明不可遗漏。
第二问:对于“当1≤n≤5时”S n的表达式316[1()]2312na--=32a[(32)n-1]中(32)n遗漏括号被扣分;“当6≤n≤10时” Sn的表达式遗漏前五年的面积之和211a,另外学生计算错误较多,需要注意的是,各问题的结论不可缺少。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加强应用题的训练,指导学生审题、答题,注意规范做题步骤与格式;2.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要求书写完整规范,答题必要的结论不可遗漏,避免非知识性失分; 第20题:题组长:厦门二中 廖金祥本题主要考察直线、圆、椭圆等基本知识,考察函数与方程思想、类比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从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几何意义,并较熟练地应用椭圆焦点、离心率等基本量,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第(Ⅰ)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整解答。
第(Ⅱ)小题涉及较多的动点:椭圆上的点P ,切点,及切线与纵轴的交点M 、N 等,大部分学生不能在这些动点中抓住主要“矛盾”—对求线段MN 长的最大值有价值的点,其次,很多学生不能利用已知圆的切线建立数学关系式,再次,学生的运算能力较差。
阅卷中发现学生解答的主要问题有:(1)点P (x 0,y 0)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求解x 0的取值范围。
(2)在关系式(x 0-2)m 2+2y 0m-x 0=0中,大部分学生不能用类比的思想得到(x 0-2)n 2+2y 0n-x 0=0.(3)在MN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证明0x =时,MN 有最大值。
(4)很多学生猜测P 是椭圆的左顶点时,MN 最大,但未证明。
可喜的是,本题第(Ⅱ)小题有一些学生设点P )sin ,cos 2(θθ,通过三角变换取得结果。
本题设计新颖,综合考察解析几何的主要知识和基本思想,考察功能较强,不足之处是计算量仍教大。
建议:在解析几何综合阶段,1、更加注重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本质,运用代数运算研究几何问题。
2、通过对称、类比等重要数学思想,建立数学关系,减少计算量。
3、充分利用几何性质,发现数学关系,减少运算量。
4、关注解析集合应用问题。
第21题:题组长:厦门一中 肖文辉1.改卷情况:(1)本题主要考查指、对函数及其性质、导数的基本知识及用导数处理函数性质,及不等式等的综合问题,同时考查考生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及化归和探索论证的能力。
(3)第一小题完成情况尚好,但不少同学书写及数学表达语言潦草很不规范。
如:函数的定义域不写(或写错)、单调区间不说明,直接说极点,或极大值都是无谓失分。
(4)这道小题有一定的思维量,学生回答不好。
利用已有的结论来探索其他的数学问题应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ⅰ)学生不能(或不会)利用第一问中的结论来证明不等式,一次或二次代换转化的能力仍有待提高,不懂函数的代换思想,迭加法应用的不好,对数的计算也有些问题。
ⅱ)不少同学用的是数学归纳法,但仍是书写表达不规范,数归法的格式较乱、走江湖的较多,最主要的是不会利用前面的结论:x x ≤-ln 1解题,就很难解出,大都只能得2分。
(5)第三问完整做出不多,回答交代不完整扣1分,也有些计算量和思维量。
主要是不懂题目何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质就是探索两函数的公切线的问题。
ⅰ)不会求交点,方程21ln 2x e x 是一个超越方程,无法解出,一要会从特殊的结构入手猜想;二要会从构造的函数的差求最值而得交点。
ⅱ)以上是各题题组长的分析供学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