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宜昌

合集下载

宜昌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宜昌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宜昌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宜昌市位于中国湖北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宜昌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宜昌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宜昌产业发展现状1. 传统产业的发展:宜昌地处湖北省的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

传统产业如冶金、钢铁、化工、石化等在宜昌市发展较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宜昌的冶金工业以宜昌钢铁集团为龙头,成为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重要钢铁生产基地。

同时,宜昌市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进一步促进了传统能源化工等产业的发展。

2. 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近年来,宜昌市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兴起。

宜昌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软件开发和ICT 服务等领域。

宜昌紧密结合湖北省打造“中部硬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3. 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宜昌地处长江之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宜昌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宜昌还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外贸易也日益活跃。

市政府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加快口岸升级和对外开放,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

二、宜昌产业发展未来趋势1.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力度:宜昌市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人才、优化营商环境和政策扶持等手段,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宜昌。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宜昌将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支持,力争打造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引导,宜昌将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传统产业更加绿色、智能化。

同时,宜昌还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如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进一步丰富产业结构。

3.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宜昌市拥有广阔的农村区域,发展现代农业是宜昌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2013年03月03日05:39荆楚网-湖北日报唐宜贵我要评论(4)字号:T|T城市职能:●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15年 200万人2020年 226万人2030年 302万人生产总值: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015年 200平方公里2030年 302平方公里城市组团: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小溪塔组团、猇亭组团、白洋组团、坝区组团龙泉组团、鸦鹊岭组团、安福寺组团、顾家店组团、红花套组团、高坝洲组团解读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宜昌将再建5座跨江大桥 3条轨道交通线路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行政中心建在伍家岗解读20年后宜昌: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增七家医院市民就医更方便规划45处福利设施宜昌新增四处市级文体设施五处区级文化中心湖北日报讯(记者唐宜贵、通讯员淡争燕、蔡钧庭)昨日获悉,《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得省政府批准。

到2030年,该市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 300平方公里以内。

获批的该市城市总规称,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空间结构。

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清江、玛瑙河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

组团共有13个,分别是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等。

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以法律形式固定的宜昌城市总规,通过13个组团构成一座全省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极具个性色彩,全国少见。

他说,宜昌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是通过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的城市格局。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一)规划编制背景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

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

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

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

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

未来5年宜昌将建成特大城市 城区人口达160万

未来5年宜昌将建成特大城市 城区人口达160万

未来5年宜昌将建成特大城市城区人口达160万2011年02月18日08:07荆楚网-三峡晚报李仁玺期待之一现代产业装备制造、化工和食品要迈入千亿级产业俱乐部宜昌要真正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离不开经济实力作基础,而经济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产业作支撑。

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是宜昌未来五年必须直面的一个重大课题。

《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宜昌将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强企业,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板块。

到2015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企业2家,过100亿元企业5家,过50亿元企业10家,过10亿元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新创中国名牌5个、省名牌50个。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5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3%,努力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富有宜昌特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三个千亿级产业,并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现代产业发展的第一位,装备制造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肩负的重托不言而喻。

到2015年,要使宜昌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这是宜昌定下的目标。

在装备制造业中,宜昌将目光瞄准了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设备、金属制品及深加工、电气电缆、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7大产业上。

《规划》提出要加快特种商用车和城市SUV等乘用车发展,形成30万辆以上整车生产能力,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加快点军船舶工业园建设,到2015年,形成整船产能100万载重吨,船用柴油机年产能200万马力。

加快极薄涂镀板二、三期项目建设,构建涂镀板深加工产业集群。

宜昌13个城市组团

宜昌13个城市组团

宜昌13个城市组团构成特大城市城市格局似深圳宜昌有独特的山水,有闻名世界的三峡。

到2030年,宜昌将被打造成具有山水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宜昌更为时尚现代。

“一线串珠”的大城格局《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称,到2030年,宜昌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有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达30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将形成以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等“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结构,长江犹如一根银线,将似珍珠的13个城市组团串连起来。

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是一个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通过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

城市实景格局类似深圳和珠海,协调美丽。

这是宜昌特有的山水特色赋予的魅力。

”夏文翰表示,今后,居住在每个组团的居民,出门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广场或大型公共绿地。

未来的宜昌,将通过平行和垂直长江的3条轨道交通,快速通达长江两岸和一些重要组团。

宜昌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省政府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宜昌未来20年的使命是: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因此,全市将重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认真处理好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关系,合理引导主城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旅游功能区各组团有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将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功能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景观绿地建设,优化长江两岸的城市建设布局,预留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城市的组团布局纵深拓展据介绍,规划宜昌的布局结构为:中心城区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12•【字号】宜府办发〔2021〕60号•【施行日期】2021.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宜府办发〔2021〕6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1月12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二章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三章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第四章构建现代商贸流通新格局第五章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第六章促进利用外资提质增效第七章积极稳妥推动“走出去”第八章着力畅通国际贸易体系第九章保障措施宜昌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市委六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精神,依据《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成就(一)商务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跨越。

商务经济规模稳居全省前列,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7278.22亿元,较“十二五”增长62.6%。

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居全省第二位。

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626家,销售过10亿元企业16家,销售过亿元商贸企业179家。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982.5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2%。

其中,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341家,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11家,出口过亿元企业40家、出口过5000万元企业56家、出口过千万元企业115家、进口过1000万元企业26家。

2023年宜昌房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宜昌房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宜昌房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成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宜昌市作为湖北省较为重要的地级市之一,房地产市场的行情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宜昌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城市发展规划首先,从宜昌的城市发展规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市政府大力推动城市现代化、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这都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2018年宜昌市政府出台了《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宜昌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两项重要规划,这两个计划在当地可以说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十三五”期间,宜昌市在打造智能经济、新型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等方面都非常有远见。

在这样的规划下,宜昌市将逐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设更多的高品质社区和居住区,这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二、市场空间空间其次,从市场需求方面考虑,宜昌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18年底,宜昌市常住人口达到497.52万人,城镇化率接近60%。

据预测,未来几年宜昌市人口还将继续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的增长可能会更快。

而作为人口增长率相对较快的城市,房地产市场也应该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此外,随着湖北省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宜昌作为湖北省的交通枢纽,物流和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这些都会带来更多的人口流入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

三、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再次,从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出发,宜昌市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受到政策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比如加强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等,这些政策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宜昌市的房地产市场不仅面临着来自其他城市的竞争,还面临着同城内不同开发商、不同物业等方面的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开发商还要考虑房地产市场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和人口流入情况等进行适度的扩张。

宜昌市全域规划概要

宜昌市全域规划概要

目录1编制背景 (1)2规划范围与层次 (1)3 发展目标 (2)3.1总体发展目标 (2)3.2 阶段划分 (2)3.3国民经济发展目标 (2)3.4社会发展目标 (3)3.5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3)4统筹路径 (3)5战略思路 (4)6规模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 (5)7市域空间规划 (5)7.1空间结构 (5)7.2城乡体系规划 (7)7.3交通一体化规划 (8)7.4产业空间结构 (9)8重点协调区规划 (10)8.1生态空间管制 (10)8.2建设空间分区 (11)8.3土地利用规划 (13)8.4大宜昌都市区规划 (14)8.5沿河廊道协调规划 (18)8.5.1香溪河廊道协调规划 (19)8.5.2沮漳河廊道协调规划 (22)8.5.3清江廊道协调规划 (27)8.5.4渔洋河廊道协调规划 (31)1编制背景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下,宜昌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完成《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后,进一步提出了《宜昌市全域规划》的编制要求。

通过全域发展,实现宜昌在中部地区实践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城乡统筹,提升宜昌在区域中的综合实力实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项目编制在“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围绕“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关键词展开。

2规划范围与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重点协调区2个层次。

宜昌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夷陵区、点军区5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3市,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5县,总面积约21230平方公里。

以六普数据为基础,2010年宜昌市域常住人口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98.5万人,市域城镇化率为53.6%。

本次规划依据发展条件分析和生态敏感度分析,参考《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划定重点协调区范围作为城乡统筹的工作重点,包括宜昌市规划区和香溪河、沮漳河、渔洋河、清江4条沿河发展的主要廊道,总面积约7299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宜昌《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得省政府批准。

到2030年,市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 300平方公里以内。

获批的城市总规称,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空间结构。

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清江、玛瑙河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

组团共有13个,分别是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等。

城市职能:●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15年 200万人2020年 226万人2030年 302万人生产总值:2015年,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015年 200平方公里2030年 302平方公里城市组团: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小溪塔组团、猇亭组团、白洋组团、坝区组团龙泉组团、鸦鹊岭组团、安福寺组团、顾家店组团、红花套组团、高坝洲组团以法律形式固定的宜昌城市总规,通过13个组团构成一座全省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极具个性色彩,全国少见。

宜昌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是通过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的城市格局。

城市实景格局类似深圳和珠海,协调美丽。

这是宜昌特有的山水特色赋予的魅力。

组团式大城市,更易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居住在每个组团的居民,出门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广场或大型公共绿地。

未来的宜昌,将通过平行和垂直长江的3条轨道交通,快速通达长江两岸和一些重要组团。

省政府在批复中说,宜昌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因此,宜昌要重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认真处理好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关系,合理引导主城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旅游功能区各组团有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将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功能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景观绿地建设,优化长江两岸的城市建设布局,预留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未来宜昌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出租汽车、轮渡、水上巴士等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

至2030年,公共交通要承担市域45%以上、中心城区50%以上的客运机动化出行。

建3条轨道交通线路未来,宜昌将规划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

一号线:从小溪塔夷陵客运站出发,经夷兴大道、三峡路、港虹路、夜明珠路、夷陵大道、桔城路、宜当路至伍家岗共升站。

二号线:从共同东路站出发,经东站路、东山大道、伍亭二路、机场路、七里冲路、猇亭大道至白洋。

远景考虑连接至枝江市。

三号线:从小溪塔夷陵客运站出发,经发展大道、西陵一路,由长江隧道至点军区将军路,连接宜昌南站。

建5条快速公交线路在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未来宜昌还将发展5条快速公共交通线路。

分别为:1、夷陵客运站-宜昌东站线:沿夷兴大道、三峡路、港虹路、夜明珠路、东山大道、桔城路至宜昌东站。

2、宜昌东站-龙泉线:沿宜当路、汉宜大道接汉宜一路至龙泉镇。

3、宜昌南站-姜家湾线:沿东岳二路、庙嘴大桥、西陵二路、城东大道、双虹大道、夷兴大道至姜家湾(本线路作为轨道交通1号线北端的延长线)。

4、伍家岗共升站-西陵后路线:从伍家岗共升站出发,经宜昌东站,沿城东大道、西陵二路至西陵后路。

5、五一广场-白洋线:沿伍临路、318国道、猇亭大道至白洋。

建设公交专用道根据公共交通需求情况,结合道路网体系规划,基于与快速公共交通线路的衔接,规划沿江大道、云集路(隧道除外)、大连路、体育场路、东山二路、珠海路、中南路、港窑路、将军路、西陵一路(隧道除外)、五龙路、张家湾路、迎宾大道、七星冲路、民益路、金岭路、后山路、站前路、发展大道等公交专用道。

出租车保有量6030辆出租车保有量控制规模为6030辆,每万人拥有出租车20辆;空载率控制在35%以内;综合提高出租车的服务水平。

保留3条跨江轮渡规划和保留3条跨江轮渡航线,分别为:朱市街-大南门、艾家镇-白沙脑、红花套-古老背。

结合水上旅游和通勤需要,开辟4条水上客运线路:西陵-伍家岗-猇亭-沙湾、白洋-陆城、西陵-三峡坝区、沿黄柏河的夷陵-西陵。

新建4条铁路,再建5座跨江大桥铁路小溪塔建火车客运站规划7条铁路,其中已建成铁路3条,包括焦柳铁路、宜万铁路和汉(武汉)宜(宜昌)城际铁路;规划新建设铁路4条,包括十宜铁路、宜石铁路、宜张铁路和紫云铁路。

规划铁路客运站包括宜昌东站、宜昌站、小溪塔站、枝江站、当阳站、五峰站和兴山站;货运站包括宜昌南站、太平溪站、茅坪站、枝城站、白洋站、鸦鹊岭站和紫金岭站,其中太平溪站、茅坪站、枝城站、白洋站和紫金岭站作为水铁联运货运站。

高速公路宜都至来凤修高速规划10条高速公路,其中已建成的高速公路4条,包括沪渝高速汉宜段(即汉宜高速公路,含三峡专用公路)、沪渝高速宜恩段、沪蓉高速荆宜段(即荆宜高速公路)和宜岳高速翻坝段(即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在建中的高速公路2条,包括沪蓉高速宜巴段(即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和保宜高速(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规划新建设的高速公路4条,包括宜张高速(即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太张高速(即太平溪至张家口高速公路)、宜岳高速(即宜昌至岳阳高速公路)和宜来高速(即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

跨江大桥红花套伍家岗白洋建大桥在现有西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和枝城长江大桥等5座跨长江大桥的基础上,新建5座跨长江大桥,分别为:红花套长江大桥(暂定名)、香溪长江大桥、庙嘴长江大桥(已开工)、伍家岗大桥(暂定名)和白洋大桥。

机场三峡坝区和黄柏河建2处直升机场提升现有三峡机场功能,使三峡机场发展成为鄂西及渝东区域以支线为主、干支结合的重要航空旅游机场,中远期成为国际机场和国家干线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级;外迁土门军用机场。

另外,结合旅游、救灾等要求,在三峡坝区和黄柏河旅游区规划建设2处直升机场。

港口建设平湖半岛长江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宜昌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同时,还将加快港口建设。

中心城区将建设太平溪、茅坪、艾家、红花套、云池、白洋、田家河等7个港口作为三峡枢纽港的核心作业区。

重点建设平湖半岛长江三峡国际游轮中心。

客运中心城区有9个汽车客运站中心城区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共9处,包括宜昌客运中心、东山高速客运站、点军汽车客运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夷陵汽车客运站、宜港汽车客运站、白洋汽车客运站、猇亭汽车客运站和红花客运站。

中心城区二级及以上汽车货运站共6处,包括宜昌货运站、伍家岗货运中心、点军货运站、夷陵货运站、太平溪货运站和红花货运站。

停车场市内公共停车场79处满足43000个公共停车位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宜昌还将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规划中提到,未来,宜昌将改善停车供应结构,坚持“配建停车场为主,公共停车场为辅和路边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方式,遵循“城市核心区停车位适度供应,外围地区足量供应”的原则。

制定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强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建立健全交通静态管理法规条例以及运行机制,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

根据规划,市内公共停车场将达79处,用地规模为60公顷。

另外可结合广场用地、路内设置停车场,满足43000个社会公共停车位的需求。

解读20年后宜昌: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在《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中,不同的城镇,级别不同,发展定位也不同。

完善城镇体系,是一个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区域性综合发展战略,要通过“主”与“副”之间的联动来实现。

按照规划,宜昌需要建设中心城市-次中心城镇-三级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级别结构体系。

至2030年,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5个5-20万人口的小城市,45个5万人口以下小城镇。

城市经脉分五级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白洋镇、安福寺镇、顾家店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2840平方公里。

次中心城镇:当阳城区、宜都城区、枝江城区。

三级中心城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龙舟坪镇)、秭归县城(茅坪镇)、兴山县城(古夫镇)、远安县城(鸣凤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渔洋关镇)。

重点镇:夷陵区雾渡河镇,宜都市松木坪镇,枝江市问安镇,当阳市半月镇、两河镇、庙前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磨市镇、都镇湾镇,秭归县归州镇、沙镇溪镇、郭家坝镇,兴山县峡口镇、昭君镇,远安县洋坪镇、旧县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长乐坪镇。

一般镇:乡村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经济功能六不同市域划分为6个功能不同的经济区,分别为:中心综合服务区,承担全市及周边地区的金融商贸服务、科研教育、文化娱乐等各项职能,适宜发展综合服务、高新技术、物流业等相关产业;东部产业促进区,宜昌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适宜发展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科技、新材料、化工等,承接中心综合服务组团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东部农业生产区,全市基本农田的集中分布区,承担全市粮食生产基地功能;西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三峡清江休闲旅游区;西南部资源生产及旅游发展区,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山林特产,发展旅游业。

职能区划共4种市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工矿、旅游、农业”四种类型。

注:本表不含建制乡。

龙泉镇、桥边镇、艾家镇、安福寺镇、鸦鹊岭镇、顾家店镇、白洋镇、红花套镇、高坝洲镇纳入中心城区;董市镇接近枝江城区,纳入枝江城区统筹考虑;枝城镇、姚家店镇纳入宜都城区统筹考虑。

宜昌新区2012年10月23日,市委召开双月座谈会,就宜昌特大城市建设进行专题讨论。

会上透露,“十二五”期末,宜昌要完成中心城区“20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建设的基本任务,近期重点开发新区,高位推进“宜昌新城”建设。

宜昌新区主要是指江北的东站片区及江南的点军片区。

在江北,主要由宜昌东站向土门及柏临河方向发展,约有6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在江南,主要由点军的五龙向桥边、紫阳方向发展,约有4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

江南、江北由夷陵长江大桥、在建的庙嘴长江大桥和规划中的伍家岗长江大桥进行有机连接。

东站片区:核心公共建筑集群未来的伍家岗将成为宜昌行政中心。

同时,包括热电厂一片,五一广场周边、延伸到火车东站正前方地块的中央商务区,将成宜昌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