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发射率是表征材料表面辐射特性的物理量

合集下载

氮化铝材料发射率

氮化铝材料发射率

氮化铝(Aluminum Nitride,AlN)是一种具有优异导热性和电绝缘性能的陶瓷材料。

发射率(emissivity)是一个与材料的辐射特性相关的物理量,表示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辐射的能力。

发射率通常在0到1之间取值,0表示完全反射(理想镜面反射),1表示完全吸收和发射(理想黑体)。

氮化铝的发射率取决于材料的表面特性、温度和波长范围。

一般来说,氮化铝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范围内的发射率较低,接近于理想的反射表面。

这意味着在室温下,氮化铝表面会以较高的效率反射光线,而不是辐射热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氮化铝的发射率可能会随着温度、材料处理和表面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高温条件下,氮化铝的发射率可能会增加,因为高温会导致材料表面的电磁辐射增强,从而提高了辐射能力。

因此,当考虑氮化铝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发射率的变化。

要准确测量氮化铝或其他材料的发射率,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光谱测量设备,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获取不同波长范围内的发射率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以确保在特定应用中实现所需的辐射性能。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

建筑物理名词解释建筑光学1.光气候——光气候就是由太阳直射光、天空漫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形成的天然光平均状况。

2.流明——光通量的单位。

发光强度为 1坎德拉 (cd) 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 1sr )内发出的光通量为“ 1流明”,英文缩写 (lm) 。

3. 光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4.显色性——光源的显色性指的是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5.勒克斯——照度的国际单位。

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照度,就是一勒克斯( 1lx )。

6.泛光照明——泛光照明是一种使室外的目标或场地比周围环境明亮的照明,是在夜晚投光照射建筑物外部的一种照明方式。

7. 发光强度——发光强度就是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常用符号I α来表示,单位为坎德拉( cd)。

8.显色指数—在被测光源和标准光源照明下,在适当考虑色适应状态下,物体的心理物理色符合程度的度量。

并用一般显色指数(符号Ra)和特殊显色指数(符号 Ri )表示。

9.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0.亮度对比——亮度对比即观看对象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常用亮度对比系数 C来表示亮度对比,它等于视野中目标和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或目标)亮度之比。

11.色温——通常把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作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为光源的色温,并用符号T c表示,单位是绝对温度( K)。

12.光源的发光效能——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简称光源的光效,单位为流明每瓦特( lm/W)。

13.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照度,符号为E, 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为勒克斯( lx )。

14.配光曲线——配光曲线是指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

表面发射率

表面发射率

表面发射率1、表面发射率表征固体物质的原子,能把从表面发射出来的光能重新辐射出去,或者叫吸收。

所以凡是表面粗糙或表面凸凹不平的物体对入射光的反射和折射都强烈,从而使光能被物体表面大部分地反射出去;而那些表面光滑、平坦的物体对入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比较微弱,光能几乎全部被物体表面反射出去。

一般常见材料的表面发射率为25%左右。

在实验室中,通过选择反射面的形状及各种材料的表面特性,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反射比。

材料用量:铝箔纸。

方法步骤:用镊子夹取一张铝箔纸放在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两滴蒸馏水。

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铝箔纸应该完全浸没在水中,水在试管壁上只有细密的小水珠时才可进行。

3、根据下列说法判断:(1)粉笔是白色的。

错(2)长时间不清理电脑屏幕会导致计算机的表面有很多灰尘。

错(3)反射表面是粗糙或凸凹不平的。

对(4)声音越高的音叉所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

错3、表面光洁的金属,反射比低。

因为金属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相当于把一块金属制成的镜子涂成了无数的小格子,使光线无法反射,故反射比低。

4、阳光穿过粗糙的玻璃幕墙后,到达室内的亮度最高。

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能够把热能反射到太空中去,从而保证室内能够维持一定的温度。

反射式屋顶具有节省采光的优点。

方法步骤:将两个试管分别加入液体少量,然后快速晃动,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再将试管口朝上竖直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看看它们的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其中有空气存在,请你想办法排除掉。

5、人体的呼吸系统非常复杂,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等器官,甚至连我们吃下的食物也经过肠胃道消化和吸收,然后由血液输送到肺部。

实验目的:利用扩散现象解释某些事情。

实验材料:透明杯、墨水、红墨水、锥形瓶、火柴、回形针、白醋实验步骤: 1、把各样物品按照顺序放在透明杯里,分别记录其中有气泡产生。

2、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文字表述出来。

(结果:白醋与火柴都没有发生变化) 3、写出实验结论:气体在溶液里的扩散实验6、如何区分人造石与天然大理石?。

基于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的物体表面发射率计算

基于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的物体表面发射率计算

基于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的物体表面发射率计算吴燕燕;罗铁苟;黄杰;郭芳【摘要】被测物体的发射率对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的准确性影响突出.物质表面的发射率不仅取决于物质的内在性质,同时还取决于物质表面的各种物理状态,这些因素使得发射率的测量很复杂.从红外热像接收的有效辐射着手,获得两种计算发射率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简单实用.【期刊名称】《直升机技术》【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25-29)【关键词】红外热像仪;发射率;测量温度【作者】吴燕燕;罗铁苟;黄杰;郭芳【作者单位】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90 引言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将高于绝对零度物体辐射的不可见表面热转换为可视图像,进而生成热像图和温度值的设备,不仅能获得被测物体表面热场分布的清晰图像,而且还可得出精确的温度测量值。

红外热像仪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受被测表面的发射率、环境温度、大气温度、大气衰减率、太阳辐射等的影响,其中发射率的影响最为突出。

物质表面的发射率不仅取决于物质的内在性质,同时还取决于物质表面的物理状态、光滑程度等,这些因素使得发射率的测量很复杂,所以如何确定被测表面的发射率已成为红外热像测温技术中的一个主要课题。

根据不同的测量原理,通常将发射率测量方法分为量热法、反射计法、辐射能量法和多波长测量法等,但每种测量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测量的对象也不一样,如量热法中的瞬态量热法只能测量导体材料,稳态量热法只能测量全波长半球发射率,不能测量光谱或定向发射率;反射计法中的热腔反射计法不适用于高温测量,激光偏振法只能测量光滑表面的材料发射率。

虽然确定发射率有多种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方法比较复杂或费用高。

本文从红外热像接收的有效辐射着手,获得两种计算发射率的方法。

高温材料光谱发射率测量技术研究

高温材料光谱发射率测量技术研究

会经历剧烈气动加热ꎬ热防护系统和材料面临超高 温的挑战ꎬ需要开展大量的热防护研究ꎮ 在热防护 系统设计、计算、仿真等型号研制关键环节中ꎬ作为 热防材料的光谱发射率的准确测量发挥着重要作 用ꎮ
本文分析总结材料发射率测量技术发展现状ꎬ 建立高温材料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ꎬ用于航天复合 材料高温光谱发射率的测量ꎮ
摘 要 针对发射率测量技术现状及面临的问题ꎬ明确了建立高温材料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的意义ꎬ对所
研究的测量装置的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ꎮ
关键词 高温 光谱发射率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中图分类号:TN82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Measurement for High Temperature Spectral Emissivity
2019 年 4 月
宇航计测技术
Apr.ꎬ2019
第 39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 Astronautic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Vol.39ꎬNo.2
������������������������������������������������������������������������������������������������������������������������������������������������������������������������������������������������������������������������������������������������������������������������������������������
文章编号:1000-7202(2019) 02-0015-05

发射率检测方法

发射率检测方法

发射率检测方法一、国内外发射率检测现状表面辐射特性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早在1753年富兰克林就提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接受和发散热量能力的概念。

几百年来人们在理论上、实验中、工程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随着辐射传热学、红外技术、太阳能研究、材料科学及黑体空腔理论等的发展,近五十年以来材料发射率的测量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在国际上已建立了分别适用于不同温度和状态以及不同物质的各种测试方法和装置。

(1)量热法量热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个热交换系统包含被测样品和周围相关物体,根据传热理论推导出系统有关材料发射率的传热方程,通过测量样品某些点的温度值得到系统的热交换状态,即能求得发射率。

量热法又分为稳态量热法和瞬态量热法。

Worthing的稳态加热法就是采用灯丝进行加热,测量精度达到了2%,但是样品制作复杂,且测量时间长。

瞬态法即采用激光或电流等瞬态加热技术,其代表是70年代美国NIST的基于积分球反射计法的脉冲加热瞬态量热装置,其测量速度快,测量上限高达4000℃,能精确测量多项参数,但是被测物必须是导体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2)反射率法反射率法基于的原理是对于不透明的样品,反射率+吸收率=1,将已知强度的辐射能量投射到透射率为0的被测面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通过反射计求得反射能量,得到样品的反射率后即可换算成发射率。

常用的反射计有:Dunkle等人建立的热腔反射计,该方法能够测量光谱发射率但不适用于高温测量;意大利IMGC 的积分球反射计具有很宽的测量温度范围;激光偏振法只能用于测量光滑表面的发射率。

探测器工作原理图探测器组装图(3)辐射能量法法能量法的基本原理是直接测量样品的辐射功率,根据普朗克定律或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发射率的定义计算出样品表面的发射率。

一般均采用能量比较法,即用同一探测器分别测量同一温度下绝对黑体及样品的辐射功率,两者之比就是材料的发射率值。

(1)独立黑体法:独立黑体法采用标准黑体炉作为参考辐射源,样品与黑体是各自独立的,辐射能量探测器分别对它们的辐射量进行测量。

材料发射率检测方法分析

材料发射率检测方法分析

材料发射率检测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6T11:26:41.7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 1李世友 2魏雍[导读] 摘要:材料的发射率又叫辐射率或黑度系数,是表达材料表面辐射本领的物理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热物性参数。

1浙江博瓦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 2浙江华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摘要:材料的发射率又叫辐射率或黑度系数,是表达材料表面辐射本领的物理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热物性参数。

这种发射率不是物体的本身的参数,不仅与物质组有关,还与物体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一种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多元函数。

基于此,下文对材料发射率进行了具体论述,并且深入分析了几种材料发射率检测方法。

关键词:材料;发射率;检测方法前言:随着国防技术、材料技术以及能源技术的高数发展,对于发射材料发射率的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面发射率的具体研究工作早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接受和散发热量的能力。

特别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多项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包括材料科学、空间技术、核能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材料发射率检测方法的研究也不断取得了显著成果。

1.材料发射率检测方法1.1量热法量热法根据热流状态可分为稳态量热法和瞬态量热法,是以一个包含被测样品以及周围相关物品的热交换系统,根据传热理论系统有关材料发射率的传热方程,测量样品某些点的温度值,确定系统的热交换状态为基本原理,从而求出发射率的一种检测方法。

1.1.1稳态量热法在材料研究领域,早在1941年,一位相关研究专家提出了一种简便的稳态量热法,即灯丝加热法,这种方法能够测量全长波长半球发射率,使测量过程比较简便,以至于近些年来,仍然有人采用这种方法测量材料的发射率。

使用稳态量热法,在装置精密且经过细致的调试后的基础上,检测精度可达到2%左右。

这种方法的测量适用范围比较广泛,适用于最低零下58摄氏度以及最高1000摄氏度的材料测量工作中,缺点在于只能用于测试全波长半球的发射率,而不能检测光谱或者定向发射率,样品的制作也相对于比较繁琐,检测环节耗用的时间比较长。

红外热像仪和材料发射率的关系

红外热像仪和材料发射率的关系

红外热像仪和材料发射率的关系红外热像仪是一种能够感知物体表面温度并以图像形式显示的仪器,它通过测量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确定物体的温度分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热成像设备。

而在红外热像仪的测量中,材料的发射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红外热像仪和材料发射率的关系,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红外热像仪的测量原理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辐射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

物体在温度不为零时,其表面会发射红外辐射。

根据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一个黑体的辐射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而大多数物体不是理想的黑体,它们的辐射率通常介于0和1之间,称为发射率。

红外热像仪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物体表面的温度信息,进而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

2.材料发射率的概念材料的发射率是指物体表面辐射的红外辐射能量与黑体辐射的红外辐射能量之比。

通常用ε来表示,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在红外热像仪的测量中,不同的材料其发射率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3.红外热像仪测量中的发射率校正由于不同材料的发射率不同,因此在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测量时,需要对测得的温度值进行发射率校正,以减小发射率带来的误差。

一般来说,红外热像仪都会提供对发射率进行设置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射率进行调整,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4.材料发射率与温度的关系材料的发射率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发射率也会有所增加。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会导致材料内部原子振动加剧,从而使得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增加,进而提高发射率。

如果在测量过程中遇到温度较高的物体,需要根据温度与发射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校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不同材料的发射率不同材料的发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发射率较低,而一些非金属材料的发射率则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材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发射率进行校正,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光谱发射率的测量方法的研究总结摘要:本文主要系统介绍了目前材料光谱发射率的测量方法(黑体法,红外傅里叶光谱法,多波长法),在社会上的应用,展望了发射率测量技术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发射率测量方法傅里叶光谱多波长1,引言:光谱发射率是衡量热辐射体辐射本领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和测量材料发射率对于揭示材料的热辐射特性、提高辐射加热效率、寻找节能新途径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表面发射率与材料组分和结构、表面温度、表面粗糙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发射率的测量依赖于表面温度的精确测定,由于接触法测温一方面会改变物体表面温度场的分布从而带来一定的测量误差,另一方面温度传感器和待测表面接触的紧密程度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1,所以要提高发射率的测量精度必须首先解决好表面温度的精确测定问题。

[1]为了能够清楚地看出发射率与波长的关系,高温状态下的光谱发射率的测试,对研究光谱选择性辐射表面的材料和涂层尤为重要。

因此连续光谱发射率的准确测量.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

2,测量方法[2]2.1谱辐射线性度分析双温黑体法[3-5]光谱辐射测量系统线性度反映出测量装置对单色辐射能量的响应情况。

材料光谱发射率的测量建立在线性度良好的前提上。

本文提出双温黑体法,即采用另一个同样的黑体辐射源替代测量装置中样品加热器的位置,模拟发射率测量状况进行测量来验证测量系统的线性度。

采用两个黑体和统计测量的方法消除黑体本身漂移带来的影响,而且可以在不同信号大小情况下验证线性度。

两个黑体采用ISOTECH 976黑体炉,其空腔尺寸为Φ65mm×200mm,工作温度范围为30(室温为20℃时)~550℃,控温稳定性<0.2℃,空腔有效发射率>O.995。

黑体测温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定。

两个黑体的温度分别设置为Tb1,和Tb2,以产生不同大小的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信号比为Rb,环境温度为Tam。

,且假设黑体炉发射率为1。

当不同大小的两个黑体辐射信号,根据测量原理式(3)以及普朗克定律,得到测量系统的线性度为:(4)假设两个黑体在各波段的有效辐射随温度的变化一样,则当黑体温度相同时,测量电压比信号R6应为1;当黑体温度不同时,根据式(4)则M也应为1。

M越接近1,测量系统的线性度就越好。

本文分别设置两个黑体温度,在不同的温度点,即不同的辐射信号比条件下验证了测量系统的线性度,见表1。

如表1所示,当黑体设定温度不同,即被测辐射体辐射信号不同时(替代样品的黑体温度设定低于原参考黑体),电压比Rb显著小于1,而且波长越小,偏差越大,说明黑体光谱信号在短波长附近对温差的影响较敏感,M大多数情况下约为1表明线性度良好,而且当辐射信号比越大越接近于1,即两黑体温差相对越小,测量系统的线性度越好。

实际测量中由于通常测量样品为发射率较高的材料,被测样品与黑体辐射源的信号比大部分在0.5以上,与线性度实验中情况相比更加接近于l。

因此实际测量材料发射率时,测量系统非线性的影响明显好于验证实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测量波长的两端,即2000nm和15000m附近,出现明显的偏差。

2000nm附近结果大于1,而15000nm附近小于1。

15000nm出现的结果明显小于1的情况,分析证明被测的辐射信号受到截止滤光片在15000nrn附近漏过的二级光谱辐射的影响而增大。

通过修正,15000nm处光谱辐射线性度良好。

而且7000nrll处截止滤光片透射比约为0.002,7000m以下截止滤光片影响可以忽略。

2000m出现的线性度结果明显大于1的问题,分析是由于受到杂散辐射影响。

在本文实际测量的样品发射率条件下,测量系统非线性对发射率测量的信号比的影响很小,大多数测量条件下可以忽略。

同时采用双单色仪或增加必要数量的带通滤光片,可显著减小到达探测器的杂散辐射通量。

采用短波光谱响应度高、中长波光谱响应度低的探测器也可减小杂散辐射对探测器输出的影响。

2.2能量法[6-8]基本原理是直接测量样品的辐射功率,根据普朗克或斯忒藩一玻耳兹曼定律和发射率定义计算出样品表面发射率值。

由于目前辐射的绝对测量尚难达到较高精度,故一般均采用能量比较法,即在同一温度下用同一探测器分别测量绝对黑体及样品的辐射功率,两者之比就是材料的发射率值。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就开始了该方法的研究.探测器分别为无渡段选择的绝对辐射计、热电堆或单个渡段的光电探测器、分光光度计等,到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傅里叶分析光谱仪进行测量。

图2 激光偏振发射率测量仪CCD一监视器;PSC一偏振发生器;PSD一偏振检测器;DL-激光二极管;Pol—偏振器;L-透镜;S一样品; BPF一带通滤光片;PBS-薄膜束器;GTP-托马斯棱镜;F-光纤;ID-虹膜光阑;FS-视场光阑1984年上海计量技术研究所的刘宝明等人采用分光光度计研制成功了发射率测量装置,波长范围为2.5~25 gin;温度范围为400一1 000℃;精度为3%一5%,测量时间(不含加热时间)仅需几分钟。

90年代以来,由于傅里叶分析光谱仪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很多学者采用傅里叶分析光谱仪构成光谱发射率测量系统和装置。

图3示出了日本NMIJ的基于傅里叶分析光谱仪的发射率测量装置。

图3 日本NMU的基于傅里叶分析光谱仪的发射率测量装置.该发射率测量装置采用了一个简单的Michelson干涉仪,光谱范围为5~12 um,探测器为光伏型的HgCdTe;温度范围为一20—100℃;测量时间约几秒。

2004年作者采用傅里叶光谱仪建立了宽光谱范围和温度范围的发射率测量装置,见图4。

傅里叶光谱仪采用了MCT和Si探测器,使光谱范围从0.6um扩展到25 pm。

采用了石墨直接加热技术,使试样温度可以控制在60—1 500℃范围内。

配置了两个参考黑体炉:高温黑体(500—l 500℃)和低温平面黑体(60—500℃)对测量系统的杂散辐射、非线性进行校正和补偿。

图4 作者研制的发射率测量装置原理图主要技术指标:温度范围为50—1 600℃;光谱范围为0.6—25 pan;测量精度为3%;测量时间为几秒;试样为粒子、气体、块材料。

基于傅里叶分析光谱仪的能量法是近年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也代表了发射率测量的最高水平。

目前该方法可以达到的技术指标:测量的温度范围从一20℃到2 000℃,测量波段从可见光到25 um以上,测量时间在1—3 s,测量精度优于3%。

2.3多波长法[9-10]多波长测温法是利用多个波长下的物体辐射亮度测量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物体的真实温度及光谱发射率。

由普朗克定律可知,对于有n 个通道的多波长温度计来说,可以得到n 个方程,却包含(n+1)个未知量,即目标真温T 和n 个光谱发射率ε( λi, T)。

因此,必须假设光谱发射率与波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否则方程组无解。

在多波长辐射测温领域常假设光谱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2],其中一个常用的假设方程如下式所示:lnε(λ,T) = a + bλ基于上述假设方程,可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目标真温及光谱发射率[2]。

当被测目标光谱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真实情形与假设方程相符时,通过计算得到的真温及发射率数据相当精确;但当二者不相符时,得到的计算结果偏差相当大[3]。

当对某种未知材料进行测量时,事先并不知道此种材料的光谱发射率与波长之间属于哪种函数关系,因此采用任何形式的假设方程进行多光谱温度计的数据处理都是盲目的、不科学的。

鉴于上述原因,认为应该仔细研究各种被测材料的内在特性,努力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分析,材料的光谱发射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受到处理非线性问题时常常要分段线性化的启发,考虑到在0.7~1.0μm 很窄的波段范围内以及2ms 为一个测量周期进行连续的测量,假设材料的光谱发射率在所选定的波长处与温度有近似相同的线性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εi0 是波长为λi、温度为T0 时的光谱发射率;T0 为某个初始温度。

对于实际物体来说,上述假设在一定温区,一定波长范围内是普遍成立的。

此处提出的算法原理如下:1) 通过第1 个温度处各测量通道的输出值以及第1 个温度的估计值,由计算获知第1 个温度处的各光谱发射率的估计值。

2) 使第1 个温度处通过计算获得的各光谱发射率的估计值在某一范围内变化。

3) 通过假设方程式(2)可获知第2 个温度处各光谱发射率的计算值。

4) 对于第2 个温度处不同组的光谱发射率,可以计算出不同组的各波长下的真实温度。

当其中某一组各波长下的真实温度的方差最小时,即为所求的第2 个温度处的真实温度。

因为只有当假设方程式(2)与被测目标的真实情形相接近或一致时,各波长下真实温度的计算值才会趋近于同一数值。

5) 进而可获知第2 个温度处各光谱发射率,第1 个温度处各光谱发射率以及第1 个温度处的真实温度。

其算法详细介绍如下:如果多波长高速温度计有n 个通道,则第i 个通道的输出信号Vi 可表示为式中:Ai 是只与波长有关而与温度无关的检定常数,它与该波长下探测器的光谱响应率、光学元件透过率、几何尺寸及第一辐射常数有关。

在某定点黑体参考温度T R 下,第i 个通道的输出信号Vi R 为由式(3)和式(4)可得:记Vi1 为第1 个温度下、第i 个通道的输出信号,T0 为第1 个温度的估计值,则第1 个温度下、第i 个波长处发射率的估计值εi0 为选择则第2个温度T处的发射率模型为由于对不同的i 可求出不同的T,故用Ti2 表示第2 个温度下λi 处的计算温度值,则由式(5)可得:式中:Vi2 为第2 个温度下,第i 个通道的输出信号。

由式(7)和式(8)可得:式(9)是关于Ti2 的方程,可通过迭代法求解。

此算法建立的准则是Til 的方差极小化,即:。

为了验证方程(2)比方程(1)在一定温区,一定波长范围内是有更好的适用性,对于不同种材料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文献[4]介绍了对于被测温度点在1526.85℃和1726.85℃时,得到其温度计算值对于A~F 六种情形的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0.1%~1.04% 和0.26%~1.31%;对于A~F 各种被测目标,采用方程(2)其发射率计算值随波长变化的情况与真实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比方程(1)可以更好地辨识如A~F 情形的各种目标。

3,应用方面[11]应用场合如下:空间目标:卫星表皮、窗口材料、光学镜面等,主要解决空间目标的识别和热空问题。

军事目标:导弹的火焰与蒙皮、发射车、坦克、飞机等,主要解决红外制导和隐身问题。

遥感目标:地面、海洋、森林等,主要解决资源探测、灾情预报等。

民用领域:红外加热、物品烘干、医学理疗等等,直接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