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材料导热系数-中文

合集下载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1.金属材料:-银:429W/(m·K)-铜:401W/(m·K)-铝:237W/(m·K)-铁:80.4W/(m·K)-钨:173W/(m·K)2.石材材料:-大理石:2.5W/(m·K)-花岗岩:2.7W/(m·K)-砂岩:1.9W/(m·K)-石灰石:1.8W/(m·K)-人造石:1.1W/(m·K)3.绝缘材料:-玻璃纤维:0.04-0.05W/(m·K)-膨胀聚苯乙烯(EPS):0.035W/(m·K)-聚氨酯:0.022W/(m·K)-聚苯板:0.015W/(m·K)-聚氨酯泡沫:0.02-0.03W/(m·K)4.建筑材料:除了石材和绝缘材料外,其他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也不同:-砖:0.6-1.0W/(m·K)-水泥:1.8-2.4W/(m·K)-水泥砂浆:0.7-1.2W/(m·K)-红砖:0.6-0.8W/(m·K)-玻璃:0.7-1.0W/(m·K)5.塑料材料:-聚乙烯:0.33W/(m·K)-聚氯乙烯(PVC):0.19W/(m·K)-聚丙烯:0.22W/(m·K)-聚苯乙烯(EPS):0.035W/(m·K)-聚酯:0.15W/(m·K)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导热系数只是一些常见材料的典型值,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一定差异。

此外,材料的导热系数还受到温度、密度、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1. 金属材料。

金属是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其导热系数通常较高。

常见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如下,铝(237W/m·K)、铜(401W/m·K)、铁(80W/m·K)、钛(21.9W/m·K)、镍(90W/m·K)等。

可以看出,铜的导热系数最高,因此在一些需要良好导热性能的场合,如制作散热器等,常会选用铜材料。

2. 绝缘材料。

相对于金属材料,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通常较低。

常见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如下,聚苯乙烯泡沫(0.033W/m·K)、硅胶(0.2W/m·K)、玻璃纤维(0.04W/m·K)等。

由于其导热系数低,绝缘材料常用于保温隔热材料,如建筑保温材料、冷藏车隔热材料等。

3. 塑料材料。

塑料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其导热系数通常较低。

常见塑料材料的导热系数如下,聚乙烯(0.4W/m·K)、聚氯乙烯(0.19W/m·K)、聚丙烯(0.22W/m·K)等。

由于其导热系数低、质轻、易加工等特点,塑料材料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通常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其导热系数取决于各组成材料的导热系数以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

常见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因其组成材料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5. 其他材料。

除了上述提到的金属、绝缘、塑料和复合材料外,还有许多其他材料,如玻璃、陶瓷、木材等,它们的导热系数也各不相同。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热传导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总结:导热系数是材料传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有着很大差异。

在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热传导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工程的热传导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材料的导热率傅力叶方程式:Q=KA△T/d;R=A△T/Q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

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 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

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

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

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

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

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

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

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

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衡量材料传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通过材料的能力。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有:金属、绝缘材料、有机材料等。

金属是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之一、常见金属的导热系数范围大致在10-400W/(m·K)。

其中,银的导热系数最高,可达到400W/(m·K),其次是铜,达到385W/(m·K),铝的导热系数约为205W/(m·K),钢的导热系数约为50W/(m·K)。

绝缘材料是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

常见绝缘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大致在0.01-0.5W/(m·K)。

例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约为0.03W/(m·K),硅胶的导热系数约为0.2W/(m·K),石膏的导热系数约为0.33W/(m·K)。

有机材料的导热系数较绝缘材料略好,通常介于金属和绝缘材料之间。

常见有机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大致在0.1-1.0W/(m·K)。

例如,木材的导热系数约为0.1W/(m·K),聚合物的导热系数大致在0.1-0.3W/(m·K)之间。

此外,导热系数与材料的温度、密度、含水量等因素也有关系。

一般来说,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此外,密度较大的材料一般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因为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传热的路径更短。

含水量对一些材料的导热系数也有较大影响,例如,土壤的导热系数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的导热系数值仅为常见材料的典型值,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材料的导热性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热传导路径、表面状况、厚度等。

在热工设计和建筑领域,了解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对于优化热传导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材料的导热性能,可以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提高散热装置的传热效率,减少热能的损失。

此外,在工程施工和材料选择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导热系数的差异,考虑材料间的热桥效应,防止热量的不必要传导。

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

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

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是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指标,表示单位厚度内单位面积的材料在温度差下传导热量的能力。

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各不相同,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

1.金属材料:-铜: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热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大约为401W/(m·K)。

-铝:铝是另一种常用的导热材料,其导热系数约为205W/(m·K)。

-钢:钢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其导热系数通常在30-50W/(m·K)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钢的成分和处理方式。

2.陶瓷材料:-瓷砖:常见的瓷砖导热系数通常在1-1.5W/(m·K)之间,取决于瓷砖的材质和结构。

-火砖:火砖是一种耐高温的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一般在0.5-1.5W/(m·K)之间。

-瓷器:瓷器是一种高级陶瓷材料,其导热系数通常较低,约为0.5W/(m·K)。

3.建筑材料:-混凝土:混凝土是建筑常用的材料,其导热系数取决于混凝土的成分和密度,通常在0.5-1.5W/(m·K)之间。

-砖块:砖块的导热系数取决于其材质和结构,一般在0.5-1W/(m·K)之间。

-聚苯乙烯泡沫板(EPS):EPS是一种常用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通常在0.03-0.05W/(m·K)之间,具有较低的导热性能。

4.塑料材料:-聚乙烯(PE):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其导热系数约为0.4W/(m·K)。

-聚丙烯(PP):聚丙烯也是常用的塑料材料,其导热系数约为0.22W/(m·K)。

5.矿物纤维材料:-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是一种常用的绝缘材料,其导热系数通常较低,约为0.04-0.05W/(m·K)。

-矿棉:矿棉是一种常用的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约为0.03-0.04W/(m·K)。

总之,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异很大,这些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适用于一般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7.2有机材料
序号
类别\名称
容重 (Kg/m3)
导热系数 (W/m·K)
蓄热系数 W/(m2·K)
备注
85
木屑
250
0.093
1.84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附录四 ;
86
稻壳
120
0.06
1.03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附录四 ;
87
干草
100
0.047
轻质粘土
1200
0.47
6.44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附录四 ;
93
建筑用砂
1600
0.58
8.26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附录四 ;
8.2石材
序号
类别\名称
容重 (Kg/m3)
导热系数 (W/m·K)
蓄热系数 W/(m2·K)
备注
94
花岗岩、玄武岩
2800
700
0.22
3.59
用于墙体修正系数1.35; 用于屋面修正系数1.45;
17
烧结淤泥普通砖
1700
0.50
7.82
修正系数1.15
18
烧结淤泥多孔砖
1300
0.48
6.74
修正系数1.15
19
页岩模数烧结砖
1300
0.45
6.60
修正系数1.15
二、常用保温材料
序号
类别\名称
容重 (Kg/m3)
0.36
用于墙体修正系数1.20;
27
聚氨酯(屋面保温)
35~50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常用材料导热系数
67
纤维板(ρ=1000)
1000
0.34
7.88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68
纤维板(ρ=600)
600
0.23
5.02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69
石棉水泥板
1800
0.52
8.45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备注
49
水泥砂浆
1800
0.93
11.31
修正系数1.00;
50
混合砂浆
1700
0.87
10.63
修正系数1.00;
51
石灰砂浆
1600
0.81
9.95
修正系数1.00;
52
石灰石膏砂浆
1500
0.76
9.33
修正系数1.00;
五、热绝缘材料
5.1纤维材料
序号
类别\名称
容重(Kg/m3)
导热系数(W/m·K)
石油沥青(ρ=1400)
1400
0.27
6.80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101
石油沥青(ρ=1050)
1050
0.17
4.67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8.4玻璃
序号
类别\名称
容重(Kg/m3)
导热系数(W/m·K)
蓄热系数W/(m2·K)
容重(Kg/m3)
导热系数(W/m·K)
蓄热系数W/(m2·K)
备注
60
橡木、枫树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傅力叶方程式:Q=KA^ T/d,R=A6T/Q Q:热量,W K:导热率,W/mk A:接触面积;d:热量传递距离;△ T:温度差;R:热阻值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

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

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K=d/R。

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岀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

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

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岀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

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

所以测试并计算岀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

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D5470。

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

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岀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岀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

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

此处所说的“模糊”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导热系数
日期:2007-2-17 22:28:48 来源:来自网络查看:[大中小] 作者:不详热度: 1889
附录A 材料的导热系数(l)
A.0.1 表A.0.1中给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表 A.0.1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
聚硫胶1700 0.40
纯硅胶1200 0.35
聚异丁烯930 0.20
聚脂树脂1400 0.19
硅胶(干燥剂)720 0.13
分子筛650 to 750 0.10
低密度硅胶泡末750 0.12
中密度硅胶泡末820 0.17
附录B 气体热物理性能
B.0.1下列表的线性公式系数,计算填充空气、氩气、氮气、氙气四种气体空腔的导热系数、粘度和常压比热容。

传热计算时,假设所充气体是不辐射/吸收的气体。

表B.1气体的导热系数
气体系数a
W/(m·k)
系数b
W/(m·k2)
λ(0℃时)
W/(m·k)
λ(10℃时)
W/(m·k)
空气 2.873×10-3 7.760×10-5 0.0241 0.0249 氩气 2.285×10-3 5.149×10-5 0.0163 0.0168 氪气9.443×10-4 2.826×10-5 0.0087 0.0090 氙气 4.538×10-4 1.723×10-5 0.0052 0.0053
其中:[W/m.K]
表B.2气体的粘度
气体系数a
N·S/m2
系数b
N·S/(m2·k2)
μ(0℃时)μ(10℃时)
空气 3.723×10-6 4.940×10-8 1.722×10-5 1.771×10-5 氩气 3.379×10-6 6.451×10-8 2.100×10-5 2.165×10-5 氪气 2.213×10-6 7.777×10-8 2.346×10-5 2.423×10-5 氙气 1.069×10-6 7.414×10-8 2.132×10-5 2.206×10-5
其中:[kg/m.s]
表B.3气体的常压比热容
气体系数a
J/(kg·k)
系数b
J/(kg·k2)
Cp(0℃时)Cp (10℃时)
空气1002.7370 1.2324×10-2 1006.1034 1006.2266
氩气521.9285 0 521.9285 521.9285
氪气248.0907 0 248.0917 248.0917
氙气158.3397 0 158.3397 158.3397
其中:J/(kg·k)
表B.4 气体的摩尔质量
气体Kg/KmoL
空气28.97
氩气39.948
氪气83.80
氙气131.30
附录C 校准发射率的确定
C.0.1 标准发射率εn的确定:
镀膜表面的标准发射率εn应在接近正常入射状况下利用红外谱仪测出其谱线的反射曲线,并应按照下列步骤计算出来:
按照表A.1给出的30个波长值,测定相应的反射系数Rn(λi)曲线,取其数学平均值,得到283K温度下的常规反射系数。

(C.0.1-1)
283K的常规发射率由下式给出:
(C.0.1-2)
C.0.2 校正发射率ε的确定:
用表C.2给出的系数乘以常规发射率εn即得出校正发射率ε。

表C.1 —用于测定283K下标准反射率Rn的波长(单位;微米)
表C.2 —校正发射率与标准发射率之间的关系εn
1)其它值可以通过线性插值或外推获得
附录D 太阳光谱、标准光源、视见函数光谱数据
表D.0.1 D65标准光源、视见函数、光谱间隔乘积
nm nm
380 0.0000 600 5.3542
390 0.0005 610 4.2491
400 0.0030 620 3.1502
410 0.0103 630 2.0812
420 0.0352 640 1.3810
430 0.0948 650 0.8070
440 0.2274 660 0.4612
450 0.4192 670 0.2485
460 0.6663 680 0.1255
470 0.9850 690 0.0536
480 1.5189 700 0.0276
490 2.1336 710 0.0146
500 3.3491 720 0.0057
510 5.1393 730 0.0035
520 7.0523 740 0.0021
530 8.7990 750 0.0008
540 9.4457 760 0.0001
550 9.8077 770 0.0000
560 9.4306 780 0.0000
570 8.6891
580 7.8994
590 6.3306
注:表中的数据为D65光源标准的相对光谱分布Dλ乘以视见函数V(λ)以及波长间隔Δλ。

表D.0.2 地面上标准的太阳辐射相对光谱分布
(nm)(nm)
300 0 680 0.012838 305 0.000057 690 0.011788 310 0.000236 700 0.012453 315 0.000554 710 0.012798 320 0.000916 720 0.010589 325 0.001309 730 0.011233 330 0.001914 740 0.012175 335 0.002018 750 0.012181 340 0.002189 760 0.009515 345 0.002260 770 0.010479 350 0.002445 780 0.011381 355 0.002555 790 0.011262 360 0.002683 800 0.028718 365 0.003020 850 0.048240 370 0.003359 900 0.040297 375 0.003509 950 0.021384 380 0.003600 1000 0.036097 385 0.003529 1050 0.034110 390 0.003551 1100 0.018861 395 0.004294 1150 0.013228 400 0.007812 1200 0.022551 410 0.011638 1250 0.023376 420 0.011877 1300 0.017756 430 0.011347 1350 0.003743 440 0.013246 1400 0.000741 450 0.015343 1450 0.003792 460 0.016166 1500 0.009693 470 0.016178 1550 0.013693 480 0.016402 1600 0.012203 490 0.015794 1650 0.010615 500 0.015801 1700 0.007256 510 0.015973 1750 0.007183 520 0.015357 1800 0.002157 530 0.015867 1850 0.000398 540 0.015827 1900 0.000082 550 0.015844 1950 0.001087 560 0.015590 2000 0.003024
570 0.015256 2050 0.003988
580 0.014745 2100 0.004229
590 0.014330 2150 0.004142
600 0.014663 2200 0.003690
610 0.015030 2250 0.003592
620 0.014859 2300 0.003436
630 0.014622 2350 0.003163
640 0.014526 2400 0.002233
650 0.014445 2450 0.001202
660 0.014313 2500 0.000475
670 0.014023
注:空气质量为1.5时地面上标准的太阳辐射(直射+散射)相对光谱分布出自Table 1,column 5,ISO 9845-1:1992。

表中数据为标准的相对光谱乘以波长间隔。

表D.0.3 地面上太阳辐射紫外线部分的标准相对光谱分布
(nm)
300 0
305 0.001859
310 0.007665
315 0.017961
320 0.029732
325 0.042466
330 0.0262108
335 0.065462
340 0.071020
345 0.073326
350 0.079330
355 0.082894
360 0.087039
365 0.097963
370 0.108987
375 0.113837
380 0.058351
注:空气质量为1.5时地面上太阳辐射紫外线部分(直射+散射)的标准相对光谱分布出自Table 1,column 5,ISO 9845-1:1992。

表中数据为标准的相对光谱乘以波长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