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应用于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_卢雪梅

合集下载

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能应用效果评价

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能应用效果评价
Q I U Xi a o l i n g
Ch i n a
Xi a o y o n g Y E Xu e y i n g
Co mmu n i t y He a l t h S e r v i c e s Ce n t e r o f Hu me n To wn i n Do n g g u a n Ci t y i n G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Do n g g u a n 5 2 3 9 0 0 ,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e l f — h e a l t h ma n a g e me n t g r o u p( 6 ro g u p )a n d n o r ma l ma n a g e me n t g r o u p
The a ppl i c a t i o n e fe c t e v a l ua t i o n o f t he s e l f -he a l t h ma na g e me n t mo de f o r
h y pe r t e n s i on p a t i e nt s i n c o m m un i t y
( 6 5 c a s e s ,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 A t f e r s i x mo n t h s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t h e p a t i e n t s h e a l t h b e h a v i o r f o r ma t i o n r a t e a n d c o n t r o l r a t e o f
O . 0 5 ) . Co n c l u s i o n I n t h e ma t t e r o f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c o n t r o l a n d h e l a t h b e h a v i o r f o r m a t i o n r a t e . t h e s e f r - h e a l t h m a n a g e ・

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一、Orem自理模式概述Orem自理模式是由美国护理学家达哈朗·奥雷姆(Dorothea Orem)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以患者自我管理为核心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该模式认为,患者具有自我保健、自我管理和自我康复的能力,医护人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达到慢性病管理的目的。

Orem自理模式包括三个层次:自理需求、自理能力和自理行为,通过对患者的自理需求进行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对Orem自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研究表明,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压控制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Orem自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自理需求进行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研究发现,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饮食调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提高遵医行为和自我监测的意识,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

2. 改善血压控制情况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改善血压控制情况。

研究表明,通过定期的随访和监测,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改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发现,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和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对医疗资源的消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三、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关系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关系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关系研究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包括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自我效能量表由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分别是社交功能、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医疗控制。

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监测和定期随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越高的患者更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自我效能感的患者更有信心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例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

他们更加意识到药物治疗对于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更愿意按时按量服药。

高自我效能感的患者更重视血压监测和定期随访,并主动参与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行为。

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如教育、宣传等,加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培养,使他们更有信心和能力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也要加强医患沟通,提供更加便捷和有效的自我管理工具,以进一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他们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这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Feb32(4)645・•基层医生园地・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樊小莉(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幸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天津300280)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滨海人民医院所属幸福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

对照组行社区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行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均干预6个月。

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时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干预6个月,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健康管理;医院-社区-家庭;高血压;老年人群;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8174(2021)04-0645-02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于老年人群体的心血管综合征,临床表现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1]o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对该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较为有限,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往往不能做到遵医嘱服药,导致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故寻求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进行合理干预具有必要性[2]o同时居家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数情况下仅依靠自我管理及有限的社区健康管理控制病情,效果欠佳。

而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通过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3]o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关系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关系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及关系研究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通过规范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来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患者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其特点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价。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常常需要面对长期的治疗和疾病管理任务,自我效能成为他们处理疾病的重要心理资源。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社会支持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具有一定的特点。

由于年龄增长和病情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其自我效能产生负面影响。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存在着认知障碍和心理抑郁等问题,这也会影响他们对疾病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信心和能力评价。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和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疾病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行为。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的自我管理行为主要包括遵医嘱服药、控制饮食、定期测量血压、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促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药物的遵从性、加强锻炼、控制饮食等。

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评价,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

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法,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改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自我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目的比较自我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65例,实验组)和高血压常规护理组(65例,对照组)两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血压控制率方面的情况。

结果在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定版,第三版)执行。

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常规护理进行管理;实验组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进行管理,具体如下:以“知-信-行”的理念为指导,强调行为改变及患者管理自身健康的责任。

通过高血压小组活动为组员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健康问题,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采用小组协作及同伴支持教育的方式,每周1次健康小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指导,让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

(2)高血压自我管理技能的指导,指导血压的自我监测、记录方法,学习判断血压控制水平的高低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3)药物管理,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指导患者药物副作用的自我观察方法。

(4)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

(5)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喜好,选择适宜的运动。

(6)指导患者负性情绪的控制及情绪放松技巧。

通过以上6个方面全面提高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学习、互相监督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参与性。

每次健康活动让小组成员向其他组员介绍高血压自我管理经验体会,互相学习,每人提出一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下次健康活动跟进上周行动计划,小组成员一起帮助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改进措施。

1.3 临床评价指标(1)血压控制率:血压达到控制标准以下(<140/9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比例。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老年人更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对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地危害。

在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中,患者自身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对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极大的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有效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因如此,本文阐述并研究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引起相应的思考,并提供一定得借鉴和思路。

标签::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据相关数据表明。

40%~45%的60岁以上人口患有高血压病,这直接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地威胁,正因如此,如何最为有效地发挥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

1.相关理论概述所谓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具体而言,即是人类针对慢性疾病而自我發展的一种变化,从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管理系统,对于症状、治疗、心理、家庭的变化和改变进行管理,从而使得自我护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并且遵医性和服从性也得到提高,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痊愈[1]。

2.社区当前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2.1 自我信心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影响,社区中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战胜疾病并没有充分的信心,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去治疗和生活,而当自身情绪低落或者出现身体状况不适时,老年患者也不懂得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并且放松心态、鼓励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这种抑郁的状态可以增加血浆中的茶酚胺含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对于降压药的治疗作用造成了极大地不良影响[2]。

2.2 心理问题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和治疗的疾病,客观而言,这种漫长的过程会使得老年患者的心态发生变化,过度的夸张所患疾病的严重性,最终导致其信心丧失,严重的阻碍了治疗的进行,更为堪忧的是,这种心理的变化也会反映在老年患者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得其情绪出现暴躁和低落两个极端,给子女和家庭带来了极大地负担,也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结合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运动疗法结合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运动疗法结合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李璐高丽丽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20.17.020作者单位:710201西安长庆油田职工医院内分泌科(李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高丽丽)通信作者:高丽丽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难以根治且病程较长,若不及时控制疾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临床症状日益加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2]。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社区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深入了解社区糖尿病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故本次研究以本社区治疗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报告如下。

员资料和方法压变异有等都有着显著的疗效[3]。

贝尼地平是近年来一种新的膜控药物,其在高血压和清晨高血压中的疗效还有待观察[4]。

本次研究发现,贝尼地平在降低患者清晨高血压和24h 动态血压值方面,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有着一样显著的疗效,而且2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24h 动态血压和清晨血压的达标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贝尼地平与磺酸氨氯地平一样能有效降低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清晨高血压,而且2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者都能平稳、长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

这是因为,贝尼地平对于Ca 2+的结合位点和细胞膜有着很高的亲和力,因此其与结合位点的解离速度较慢,因此可以起到很好的持久和稳定的降压效果[5]。

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左心室肥厚最重要的刺激因素,降低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水平对于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6]。

本次研究发现,2种药物都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水平,而贝尼地平相对于苯磺酸氨氯地平起到了更显著的逆转作用。

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就是肾脏,降低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

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映人肾脏损害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但目前的微量白蛋白尿测定方法过程较长,容易受到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近年来ACR 的检测成为测量尿蛋白排出情况的重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应用于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卢雪梅 王慧敏 卢运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 要 目的探讨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运动的干预效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实施安全有效的运动方案提供可行依据。

方法选择36例无运动禁忌症、具备自主运动能力的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采用自我运动管理模式进行3个月居家个体化运动干预,将管理前后运动知识掌握及自我管理能力、血压等身体测量指标变化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36例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运动知识的掌握、正确运动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且干预后血压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可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有效的个性化运动方式,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运动管理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老年 运动模式 自我管理Effect Analysis of self exercise management mode applied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iving at homeLu Xuemei,Wang Huimin,Lu Yunhong(Department of Geriatr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530021)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self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effective exercise of the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living at home,and to provide workable basis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to do safeand effective exercise at home.Method 36elderly patients living at home without exercise contraindications and withautonomic exercise was selected for the study.On the basis of knowing-attitude-practice health education mode,self-management model was used for 3months individualized home exercise interventions.The knowledge level andself-management skills,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physical changes was measured and self-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before and after the movement management.Result The knowledge mastery of movement,proper exercise behaviorand self-management skills are improved among 36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drop after the intervention(P<0.05).Conclusion Self exercise management mode is a safeand effective way of for individualized exercise and reduce blood pressu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It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self improvement of exercise manag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Elderly Exercise mode Self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473.54,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75(2014)13-1158-03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立项基金项目(合同号:桂科自072815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项目(合同号:Z2007057) 作者简介:卢雪梅(1965-),女,广西,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老年病护理 通信作者:王慧敏 近年来,运动疗法作为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有研究[1-2]表明,有效运动不仅有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促进机体代谢,还能够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

同时,运动作为强身健体并对降低血压有作用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众多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接受。

但是,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有效监督与指导,对运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认知不足,易导致运动危害及无效[3]。

本研究以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运动管理模式:运动知识评估-运动知识指导-个体运动测试-自我运动管理,进行3个月居家运动管理,评估管理效果。

·8511·护士进修杂志2014年7月第29卷第13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老干部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经确诊为高血压病(收缩压控制≥130mmHg、舒张压控制仍≥80mmHg)的居家老年患者36例。

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60~89岁,平均69.8岁;病程1~30年,未服降压药或服药已处于用药稳定期;无运动行为或有运动行为,但无规律及运动不正确者。

排除运动禁忌症,无躯体运动功能障碍,具备自主运动能力,且自愿参加,并能按要求完成连续3个月运动干预,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 运动知识评估 对入选对象进行运动知识的知、信、行评估,包括运动知识掌握、对运动降低血压的信度、家居运动状态;测量记录相关指标,如身高、体重、腰围、心率及与血压相关的检验指标等。

以居家连续自测2周的血压平均值为参照。

1.2.2 运动风险测试评估 (1)计算每位研究对象的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锻炼强度依个体而异,选择目标心率为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60%~80%,使用SPORTSART6370型运动跑步机测试个体运动强度。

运动跑步机通过手握感应器感应心率的变化,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通过输入年龄、体重、速度而自动计算出代谢当量值。

以运动心率达到目标心率为测试终止指标;(2)以Borg自觉劳累分级表中的11~13级(有点累~稍累)作为理想的用力程度[4],感觉稍累即终止测试;(3)测试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头昏、气喘等不适,立即终止测试。

1.2.3 运动指导及效果测评 指导内容包括:(1)老年人运动安全知识:正确的运动方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2)运动风险:发生风险的类型及前兆症状,不适宜运动的身体状况;(3)自我监测方法:运动安全心率的计算方法、个体安全心率的测定、Polar心率表使用方法,血压自我监测、运动日志记录;(4)效果测评:采用重复提问及演示方法,针对研究对象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及运动状态进行测评,二周内强化指导直到完全掌握。

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并掌握,以便协助家居督促患者正确运动、监测及做好运动记录。

1.2.4 运动效果监测 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为确保运动方式、强度及安全的掌握,均选择步行运动,经两周强化指导测评合格后,制订3个月运动计划,依个体情况,频率为每周3~5d,每天30~40min,个别达到60min,可持续或间歇运动;第1个月每周1次回医院报告血压、运动情况,由执行护士检测运动方式及监测方法正确与否,如有不正确及时给予指导修正,后两个月每月1次回医院测试,必要时电话随访,三个月回院做综合效果检测评估。

1.2.5 评价内容 (1)患者安全运动知识的掌握:个体目标心率数,正确的测量方法;个体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掌握;(2)血压:以舒张压下降5mmHg和/或收缩压下降10mmHg定为有效标准[5];(3)运动强度与代谢当量标准:男性,小强度(1.6~3.9METs),中强度(4~5.9METs);女性,小强度(1.2~2.7METs),中强度(2.8~4.3METs)[6-8]。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所有数据以(珚x±s)表示,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水平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2.1 老年人有效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能正确描述老年人运动方式、运动风险类型、风险发生前兆症状,能准确掌握个体运动目标心率及测量方法,并在三个月运动管理期能坚持正确的有效运动,36例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运动知识的掌握、运动正确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

2.2 运动强度测试结果 36名老年患者中,女性21例(60~74岁18例,75~89岁3例)达到中强度有20例,低强度1例;男性15例(60~74岁11例,75~89岁4例)达到中强度有3例,低强度12例;年龄65~74岁达中强度有22例,而75岁及以上的只有1例。

男性代谢当量为(3.4±0.6)METs,女性代谢当量为(3.5±0.5)METs。

根据男女代谢当量强度划分的标准不同,男性代谢当量的总体均数为(3.4±0.6)METs,属于低强度范围,而女性代谢当量的总体均数为(3.5±0.5)METs,处于中强度范围。

2.3 血压变化情况 本组36例研究对象的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

收缩压较干预前平均下降12.9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3.4mmHg,脉压平均下降9.5mmHg,经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表1)。

表1 患者运动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mmHg,珚x±s)时间例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干预前36 144.6±10.5 81.2±8.3 63.4±12.7干预后36 131.7±10.2 77.8±8.0 53.9±7.7 运动管理前后收缩压相比P<0.001;运动管理前后舒张压相比P<0.01·9511·护士进修杂志2014年7月第29卷第13期3 讨论3.1 有效降低老年人运动风险 自我运动管理模式的最大目标之一就是有效预防老年人运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