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关良油画中戏曲元素的表现
浅析中国当代戏曲题材油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浅析中国当代戏曲题材油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何湘云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4期摘要:此文将从中国传统戏曲题材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戏曲题材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当代油画家的代表作品为例,阐述中国传统戏曲题材油画的审美价值,并分析说明中国戏曲艺术借助西方经典的艺术载体油画得到另一种继承和发展。
探讨中国传统戏曲题材在当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与现代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对于研究当代中国油画在吸收民族本土文化精髓的同时,拓展自己的油画语言与探索自己的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戏曲艺术;闫平;表现主义;油画民族化;意象油画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021-02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随着戏曲艺术的兴盛与繁荣,戏曲绘画应运而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直至西洋画种传入中国,油画艺术也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表现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在油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促成了中国写意戏曲与写实风格的油画艺术形式这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与创新,形成了新的戏曲绘画艺术,并极具东方神韵的传统美。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近代早期的艺术家关良、林风眠等人尝试将戏曲题材元素引入油画创作之中。
在表现的过程中,凭借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造型观念与中国民间的艺术形式,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展现出中国特有的民族化油画,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本土化的油画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代表性题材,也是中国当代油画家们内心关注和绘画探索的对象。
中国的油画艺术家们在表达戏曲传统美学上也促成了多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形成了当代油画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其中以当代油画艺术家闫平、顾黎明、唐勇钢、刘令华等人的戏曲题材油画风格最具代表性。
他们充分利用了西方油画艺术这一载体,把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绘画相结合,融入自己对艺术敏感力与自身的情感语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式,创造出了独特的戏曲油画艺术风格,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良水墨戏曲画语言特征浅析

・艺术研究关良水墨戏曲画语言特征浅析潘丽丽(忻州师范学院 美术系,山西 忻州 034000)摘 要:关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作品强调单纯和直率,平面化的处理线条和色彩,他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其天真稚拙的造型和笔墨,和对图式的苦心经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简练;趣味;大巧若拙20世纪20年代,关良从日本留学归来,虽然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但作为中国艺术的创新者和实践者,他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可能性,独辟蹊径,以中国优秀艺术——京剧为题材,突破一切已有的程式,以崭新的面貌,创作水墨戏曲画。
从西方表现主义到东方水墨写意,关良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1 简练传神与充满趣味的意象造型关良的“戏画”,造型简练生动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他在作品中,用简单的形状概括地描绘人物形体和动作,并舍弃多余细节,以达到造型的简洁。
关良简练的人物造型,源于中西艺术的多方吸纳。
一方面,他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特别是马蒂斯野兽派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吸收。
关良对汉代的画像砖艺术的造型规律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东汉的作品,摒弃细节刻画,从整体的大关系上着眼,并不注重比例和结构的准确性,重点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和神情,增加造型的整体性和趣味性。
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关良把西方绘画的造型观念,同传统人物画的造型方式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语言。
力求用极其简练的人物造型表现丰富的人物动态和形象的趣味性。
关良早期留学日本,受过严格的西画训练,有着扎实的写实功底。
但我们从他的戏曲水墨人物画中发现画家反而追求的是一种近似儿童画般的天真。
在造型方式上,关良继承了传统写意画的意象造型,采用了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在他的戏曲画中,关良还经常把对象的形体用简单的几何形加以概括,这些大大小小的的几何形体,或方或圆,活跃于画面之中,简洁而生动,富于表现力。
例如对于五官的刻画,关良根据不同的角色特点,经常概括成三角形、长方形等,突出人物面部特征和性格特点。
中国戏曲人物油画创作简论

艺术论坛中国戏曲人物油画创作简论浙江理工大学!张健摘要:戏曲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戏曲人物出现在油画材质的画作里已屡见不鲜,从早期中西融合的探索到当代注重观念性以及个性的彰显,戏曲人物的形象在期间被继承、变形、重组、再现,形成各个画家个性形式语言的表达,反映出的时代性和当代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关键词:戏曲人物油画意象表现当代性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特别是戏曲人物的独特魅力与传神意境,一直是中国艺术家所青睐的创作媒介。
中国戏曲艺术的写意性表演,从舞台布景设计到演员的角色的造型和妆容,以及“唱”、“念”、“坐”、“打”所阐释的意境,有极强的色彩美感和形式美感。
画家热衷于借鉴戏曲艺术中经典人物的意象之美、形式感之美、色彩之美进行艺术创作。
从传统的具象性戏曲人物绘画,到意象性、表现性戏曲人物绘画,特别是意象和表现的手法被画家乐于运用。
一、中国早期的戏曲人物油画创作"#出生于"$%%年的林风眠先生是我国首批中国油画家的代表,他热爱戏曲艺术,他以敏锐的视角将西方现代绘画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戏曲及相关艺术相结合,创作风格别具特色。
《霸王别姬》(图"图&)是林风眠先生的代表作,画面中霸王与虞姬形象采用概括、变形、省略的手法,借鉴了中国传统民间的皮影与剪纸艺术的特点,刻画率真,色彩鲜明;画面的空白背景最大化地提升了视觉感官的对比功能。
林风眠将西方现代绘画的几何解构意识及立体主义与戏曲艺术中独特的造型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画面产生视觉的张力,人物表现单纯简致,却生动的展示了精神面貌。
画面概括为红色、黑色、蓝色三种基调,而色相偏冷的红、黑、蓝三种颜色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深沉而凝重的画面效果,将霸王和虞姬的爱情故事定格在画面中,使得他们的生死离别更加感人肺腑。
从林风眠的《霸王别姬》中可以阅读到中国戏曲的特有的符号性、意象性的特征,也可以读出西方表现主义、构成主义、野兽主义的味道,创作方法脱离了传统的具象写实性,从而使得画面创作具有特别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耳目一新,为当时油画创作语境添了新的一抹生气。
简析关良的戏剧人物画

简析关良的戏剧人物画作者:李宁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1期[摘要]关良的戏剧人物画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发对戏的回忆,虽然笔墨不多,却趣味无穷。
他不仅是以戏剧人物作为主题充实了中国人物画的内涵,而且由他所擅长的淡墨短线所表现的技法也显示了追求的稚趣,他的画美于戏,洗净了市井油滑气息,在不上程度上赋予清爽素逸之风神,天韵流溢,抒大众人性人情之曼妙、深沉、健朴、朗润,含有回味无穷的妍丽简畅。
[关键词]戏剧关良人物画关良,(1900-1986)字良公。
广东省番禺县人。
自幼爱好绘画,尤喜京剧人物。
1906年读私塾,1908年先后求学于广东南强公学,南京圣公会及金陵中学。
1917年留学日本,入川端研究所与东京太平洋美术学校,师从滕岛武二、中村不折学习西画。
1922年毕业回国,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艺术任教,后又任人文艺术大学主席、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专科学校、云南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糸主任兼教授。
对文学、音乐、戏剧以及中西文化有着深厚的修养。
他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更以其风格独具有彩墨戏剧人物画和油画称誉画坛。
其戏剧水墨人物画独树一帜,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一新画种,影响深远。
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重庆、西安、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1957年赴民主德国访问并举行画展,由该国出版《关良戏剧人物画册》,列入世界美术全集丛书。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交通大学艺术系主任兼顾问等职。
著有《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画集有《关良京剧人物水墨画》、《关良戏剧人物水墨画册》、《关良油画集》、《京剧人物水墨画》、《关良戏剧人物》、《关良画集》、《关良画册》等。
关良擅长中国画、油画。
60多年来,他苦心孤指探索中国画的创新和油画民族化的道路。
从1928年起,他试以中国水墨画表现中国戏剧人物。
浅析中国当代戏曲题材油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敢于打破一切空 间关 系 , 打破外形 的束缚 , 追求形 的不完整性
和原 始主义 的意 味 ,一 切的空问关系都被转换为色彩 和结构
的关 系, 凸现出线条和色彩的生命 强度 和张力 。
二、 《 门神 卜
顾黎 明
有 中国传统 “ 年 画” 的韵 味 , 这是对 中国油 画民族化 的又一体
现。他改变 了传统 的创作模 式 , 运用各种绘 画艺 术元 素 , 将其 们可 以从 中发现立体派 的平 面造 型 、 构成 主义的切割 布局 、 野
代油画家们内心关注 和绘 画探索 的对象 。中国的油 画艺术家 合理 的总合在一起 , 形成 自己独有 的特殊风格 。细细品味 , 我 兽派 的大红大绿 ; 在 表现手法上 , 顾 黎明打破 了传统西方油 画 的古典写实表现方法 ,运用 自己对绘 画的独特敏感与绘画创 作经验 的积累 , 结合 创新 出 了 自己的绘 画语 言; 作品 中的线条 部分采用 了黑色木炭条 的勾 勒 , 加入综合材料 的运用 , 这样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 闰平 ; 表 现主 义; 油画民族化 ; 意象油画
中图分类 号 . - J 2 2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1 2 — 0 0 2 1 — 0 2
中国的戏曲艺术历史悠 久 , 随着戏 曲艺术 的兴盛 与繁荣 , 戏 曲绘画应运而生 ,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直至西洋画种 传人 中 同,油画艺术也 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戏 曲艺术表 现进行 了探 索 与尝试 。 在油画艺术对 中国传统戏 曲艺术的不断探索过程 中,
三、 《 戏 曲长歌) 卜
中国传统戏曲在油画中的“变脸”——油画戏曲人物创作对中国戏曲

摘 要 :在 全 球 化 的今 天 , 中 西 方 艺 术 的 碰 撞 与 结 合 是 必
中 国传 统 戏 曲本 身 就 是 一 个 独 立 的 发 声 , 它 是 一 个 和 西 方 艺 术 截 然 迥 异 的表 意 符 号 系 统 。 中 国 传 统 戏 曲诞 生 于 东 方 美 学 写 意 内敛 的 整 体 气 质 中 , 它 与 “ 枯 藤 老 树
感极端 表现 ,而在 现 实常态 下没有 人会 以歌舞 的形 式 出现 。戏 曲对人 物造 型的 写意
表 达 最 集 中 的 体 现 为 人 物 的脸 谱 ,这 是 中 国 戏 曲 特 有 的 活 泼 生 动 的 表 意 符 号 , 也 是
1 3 9
湖 北美 术学 院学报
2 01 7 。 NO 0 2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这种 间断 式 的场 景呈 现一脉 相承 ,只有 注重 神似表 现 的中 国
人 才 能 体 会 出这 种 问 断 式 语 境 中 所 包 含 的 浓 浓 诗 意 。 这 是 东 方 人 和 西 方 人 不 同 的 观
察视 角所 决定 的 ,而 在这个 观察 视角 下面包藏 着 的则是 东方 与西方对 于人 和宇 宙 的 不 同理解 。西方 艺术家 更看 重事物 本体 的客观 真实 ,而 东方艺 术家更 看重 人对事 物
物 创 作 对 中 国 传 统 戏 曲 写 意 性
的借 鉴。
关 键 词 : 写 意 性 : 中 国 戏 曲 ; 油 画 人 物 :借 鉴
语言 、 内心情感 等方面 与现 实生活 “ 不似 ”。 以戏 曲 中人物 的行为 写意为例 ,在 戏
曲舞 台 上 人 物 的 行 为 举 止 以 歌 舞 的 形 式 出 现 , 所 谓 的 “ 长 袖 善 舞 ”致 力 于 人 物 的 情
“纸上观戏”初探——关良戏画特征略论

2020年9月第22卷第5期㊀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㊀Sep.2020Vol 22No 5纸上观戏 初探关良戏画特征略论潘㊀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㊀㊀[摘㊀要] 纸上观戏 是静态的观戏形式,采用以图演戏的方式展现戏曲文化,是为戏曲表演增加绘画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㊂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 纸上观戏 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㊂明清时期, 纸上观戏 以再现戏曲舞台表演内容为主㊂关良戏画以表现戏曲舞台表演内容为主,他笔下的 纸上观戏 融入自身的艺术情感㊂关良结合戏曲与绘画两种艺术视角探析戏曲精神,他运用简洁的水墨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给观者营造区别于剧场效果的艺术审美感受㊂[关键词]关良;戏画;纸上观戏;戏曲绘画[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20)05⁃0129⁃06[作者简介]潘玥(1989 ),女,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戏曲艺术㊁艺术史㊂①㊀叶长海㊁刘政宏:‘清宫戏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页㊂关良是20世纪戏画代表人物之一㊂他的戏画是现代水墨艺术的创新尝试,展现了区别于剧场观戏效果的审美体验㊂本文以关良戏画为主要分析对象,讨论其 纸上观戏 的艺术效果及对后世的影响㊂一㊁ 纸上观戏 的渊源中国传统戏曲从角抵之戏㊁参军戏发展而来,集舞蹈㊁音乐㊁文学等为一体,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与老百姓的心理诉求,舞台表演的画面感与视觉性较强㊂所谓 纸上观戏 ,主要是画家以笔墨形式记录当时戏曲舞台表演的状态,欣赏者可以通过戏画的形式领略戏曲的风采㊂换言之, 纸上观戏 是记录戏曲人物状态的图像资料,相比于戏曲表演来说,具有观赏性与收藏性㊂近代戏画的定义由梅兰芳先生提出,他从绘画的章法与布局中体悟到人物动势㊁舞台调度等表演信息,他把表现戏曲题材的绘画称为 戏曲画 ,简称 戏画 ㊂中国古代戏画源远流长,汉画中即有角抵戏‘东海黄公“等演出图像,以后也是时有所见,至宋代戏曲逐渐发展,出现了纸本形式的戏画,‘眼药酸“就是当时较为典型的戏画之一㊂‘眼药酸“(图1)是宋代杂剧,画面表现了两个戏装演员买卖眼药的图像内容㊂整个图像叙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可算作早期的戏曲宣传画㊂南宋画家李嵩所绘‘骷髅幻戏图“(图2)以绢本浅色的扇面,记录了当时傀儡戏的演出方式及戏曲道具等相关信息㊂此时, 纸上观戏 的艺术形态开始逐渐形成,画面内容体现了宋代市民文化繁荣,特别是百戏伎艺种类尤其丰富,傀儡戏的道具成为了当时儿童喜爱的玩具之一㊂明代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戏曲刻本,此时 纸上观戏 已成为辅助戏文的艺术图像㊂明代以刻本表现戏画居多,形式较为局限㊂当时书籍插图开始流行,很多传奇小说中都有表现主要故事情节的戏曲插图,起到丰富文本内容㊁说明故事情节的作用,影响较大的有‘牡丹亭“㊁‘西厢记“刻本等㊂清代开始,戏曲发展出现了繁盛的景象,戏画成为了皇宫贵族偏爱的艺术品类㊂此时 纸上观戏 的功能是为了统治阶级观赏需要而出现的㊂ 清代宫廷画师为了帝后观赏与收藏的需要,也为表演人员提供演出的样本,绘制了一系列的戏画作品㊂ ①清宫戏画 扮相谱 为工笔绢绘的戏曲人物画,是当年宫廷戏曲演员们扮相时所用的标准谱样㊂清宫戏画描绘了二百多年前戏曲舞台上的人物. All Rights Reserved.形象,画工精细,装扮考究㊂ 戏中什么身份的人物在什么处境戴什么盔头㊁帽子,等级森严,不可逾越㊂我们从这些戏剧人物画中,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㊂ ①戏曲人物 扮相谱 以图画形式,形象化地展现了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历史变迁过程,同时记录了清代戏曲服饰的精美图样,为后世戏曲服饰的设计提供了样本㊂戏曲人物的喜怒哀乐在戏画中都有生动的表现,以再现戏曲舞台内容为主,给京剧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图文资料,是清代戏曲表演的图像史证㊂图1㊀‘眼药酸“,南宋,佚名,绢本设色,23.8ˑ24.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2㊀‘骷髅幻戏图“,南宋,李嵩,绢本设色团扇画,约27ˑ26.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世纪初,戏曲改良运动对旧戏存废进行了讨论,促使了戏曲艺术的发展与革新㊂以关良为代表的水墨戏画,成为传播戏曲文化的新途径㊂关良以中西艺术融合的方式,开拓了戏画艺术新形式㊂他第一次通过钤印的方式明确提出了 纸上观戏 的概念,他的戏画以大写意的表现方式,突出展现了戏曲人物的表情与神态㊂关良戏画既记录了戏曲舞台的表演状态,又带有自身粗犷有力的艺术风格㊂他将戏曲艺术从舞台搬到画纸上,运用纯视觉的表现方式,展现戏曲艺术的神态美与动势美㊂此时 纸上观戏 所观的是历史㊁神话㊁民族传统文化㊁民间故事等戏曲表演内容,以及关良自身对戏曲表演的理解与感悟㊂二㊁关良与 纸上观戏关良戏画以戏曲艺术为主要题材,集合绘画㊁书法㊁钤印等为一体,是图像化的京剧艺术㊂ 纸上观戏 (图3)是关良戏画中常用的一枚闲章,印文以阳刻为主,形制方正㊂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关良戏画作品中的诸多钤印出自不同的艺术家之手㊂依据关良戏画的部分钤印考证可见, 纸上观戏 这枚印章是由中国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李骆公先生刊刻㊂1936年,李骆公考入上海美专,他的习作曾受关良指导,同时关良受邀参加了李骆公第一次个展㊂关良与李骆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㊂ 纸上观戏 这枚钤印通常在关良戏画中起到引首和压脚的作用㊂ 纸上观戏 阐释了关良戏画的表现方式与观看模式,有深化作品意境的功能㊂一方面, 纸上观戏 是关良运用戏画传播戏曲的手段和途径,即通过画纸展现戏曲内容;另一方面,反映了关良戏画创作的展演形式,显露关良 画戏 的艺术创作思想㊂纸上观戏 在关良戏画中主要有四个层次的意味:其一, 纸上观戏 一词形象化地阐释了关良戏画展现方式,他借鉴西方新的艺术元素,以简练的水墨线条,勾勒复杂的故事情节,将京剧优美的艺术感展现出来㊂关良戏画重视故事情节的描绘与人物情感的抒发,表现戏曲人物古朴自然的韵味美,是静态化的戏曲艺术㊂画家不拘泥于戏曲舞台环境的刻画,而是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表现㊂例如他的‘鲁智深醉打山门“(图4),表现的是昆曲‘虎囊弹㊃山门“中的一幕,剧中描绘了喜爱喝酒的鲁智深在五台山剃度出家后并没戒酒除荤,看到挑着酒桶上山的酒保喜出望外,戏中唱道 酒保,可知道解渴,这是酒031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①李德生㊁王琪:‘清宫戏画“,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7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当茶 ㊂酒保不卖酒给和尚,鲁智深抢过酒桶狂饮的情节㊂关良按照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的方针,创新笔墨表现形式,依据戏曲舞台表演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寥寥数笔展现人物形态㊂他重视人物间互动性的刻画,画面表现了鲁智深一手握酒桶,另一手扯住卖酒人的手腕,抢酒喝的场面㊂他的作品展现了鲁智深痴迷喝酒,酒后憨态可掬的姿态,突出鲁智深耿直的性格特征㊂关良戏画注重人物间的情感交流,以简洁的水墨线条展现人物的夸张动势及状态㊂关良曾说道: 笔墨,必须为表现剧中人物服务,与剧情㊁人物相配合,决不能单纯地追求 笔情墨趣 ,而玩弄笔墨,只有笔墨为作品的主题服务成功了,笔墨也有感人的艺术效果,也才有一种隽永㊁含蓄㊁蕴籍风流的韵味㊂ ①他的用笔符合人物动作规律,笔到意随,用墨层次分明,画面耐人回味㊁情感丰富,视觉冲击力强㊂图3㊀ 纸上观戏 钤印,年份不详,李骆公刻图4㊀关良‘鲁智深醉打山门“,年份不详,纸本,27.5ˑ43.5cm,现藏于上海中国画院其二, 纸上观戏 是关良内心独白的体现,强调观戏的重要性㊂剧场中的戏曲表演运用视㊁听结合的方式,给观众演绎精彩的故事内容㊂而 纸上观戏 的观赏对象是双重的,包括创作者本身和观赏者两类人群㊂关良善于抓住戏曲表演瞬间性,运用水墨绘画方式,表现戏曲故事矛盾爆发点前的人物状态,他笔下的戏曲人物均富有生命力,画面的节奏性与戏曲舞台的表演性相符㊂著名戏曲家盖叫天曾对关良说道: 我演武松打店,总是等锣鼓点子 嘣 登 呛 的亮相完毕之后才有人鼓掌㊁拍照,这倒是好 到点子上㊂ ②关良戏画也有自己的锣鼓点,他在 呛 未响之前抓住人物的瞬间动势,把握戏曲人物神态特征进行表现㊂关良善于表现人物情感特征,依据不同的场景展现不同的人物造型㊂戏画‘击鼓骂曹“(图5),是京剧老生传统剧目,剧中描绘了智广才多的祢衡受曹操轻视,被作为鼓吏,击鼓辱骂曹操的情节㊂画家笔下的祢衡眉头皱起,清白君子愤恨击鼓姿态被生动的刻画出来㊂画中形象地展现了祢衡 宁做忠良门下的客,不愿做奸贼帐上的人 内心的不满与怨恨㊂关良戏画 着力于自己对某一戏剧情节的理解和感受,致力于刻画戏剧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之中的精神面貌㊁心理状态㊁性格气质㊂ ③纸上观戏 无法将剧场舞台中人物一连串的活动过程表现出来,关良通过反复推敲㊁重新安排舞台形象关系,绘制戏曲人物表演的瞬间状态,运用简明的线条表现复杂的故事情节,突出主题思想,展现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㊂其三, 纸上观戏 是关良对戏曲表演的全新理解,展现戏剧性的绘画效果㊂关良重视 意 的提炼与表现,他将戏曲转为绘画,又在绘画中展现戏曲舞台表演中的传神性与节奏感㊂关良戏画创作都是其构思后而得的,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不是简单的图像内容省略,他作品中的取与舍是经过其深思熟虑而表现的㊂他的戏画是展开来的一幕幕具有情节的戏曲场景,创造了京剧中的绘画意境㊂梅兰芳曾评价关良戏画: 我从一个表演者的角度来体验㊁塑造各种不同的角色,而你从你一个观者的角度来体会和感受剧中的人物㊂更何况你自有你本人的的独特的一种感受,你131第5期潘㊀玥㊀ 纸上观戏 初探①②③关良㊁陆关发:‘关良回忆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第140页㊂关良㊁陆关发:‘关良回忆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第89页㊂关良㊁陆关发:‘关良回忆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第88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有你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和我有我的表现方法和手段,这又都是不一样的㊂但我看了你的画以后,觉得你所画的戏剧画自有一种魅人的艺术感染力量㊂ ①戏曲表演中人物情感与神态的表现,是由戏曲人物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形成的㊂关良善于从观者角度表现戏曲人物的 内心戏 ,他笔下的 静 凝固于人物动势瞬间,给人遐想的空间㊂关良戏画‘贵妃醉酒“(图6),取自京剧‘贵妃醉酒“中的一幕场景并进行艺术化表现㊂该部剧主要讲述了杨贵妃约唐明皇在百花亭赴筵,久等不至,后得知唐明皇已移驾西宫,愁绪万般的杨贵妃饮酒大醉的故事㊂关良在绘画该部戏时,将贵妃醉酒的动势凝固于静态的画面中㊂他抓住杨贵妃醉酒后跌跌撞撞,身体倾斜需要搀扶的状态,展现其酒醉后身体重心不稳的姿态㊂关良重视戏曲人物眼神的刻画,杨贵妃眼神凝重,表情苦闷,一手搭在裴力士肩膀上,突出了其陡然失意后的怨恨心情㊂戏画‘击鼓骂曹“中,祢衡的服饰与装扮意象化的还原了剧场表演中的状态,整个画面以静态图像呈现动态化的艺术效果,带有小品画的趣味感㊂通过祢衡八字眉的刻画与其铿锵有力击鼓的站姿,可以感受到他打鼓时愤懑的动势感及鼓声的韵律感㊂图5㊀关良‘击鼓骂曹“,年份不详,纸本,77.7ˑ34.5cm,现藏于上海中国画院图6㊀关良‘贵妃醉酒“,1979年,纸本,97ˑ69cm,现藏于上海中国画院拙趣㊁浑融的写意传神观在关良笔下得到了生动的体现㊂画家以线条勾勒人物动作形态,简略了剧场表演中繁杂的场景与道具表现,抓住戏曲人物神态的刻画,以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特征㊂其四, 纸上观戏 是关良将戏曲国粹作为艺术人生的追求㊂关良戏画重视情境性的营造,强调戏曲舞台的艺术化表现,以平面化的形式突出戏曲空间意境感与故事性㊂关良戏画情境性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渲染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㊂ 虚 可引起观者联想,扩充画面的内容空间,其中包括景物的 虚 和动作的 虚 ㊂ 实 有说明㊁证史作用,主要体现在戏曲人物的造型特征㊁戏曲人物的道具形式㊁戏曲人物的人物情感表达等㊂关良将戏曲注入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出虚实结合的视觉美,引起观者的联想与思考㊂第二,突出空间感与情境感㊂画面构图㊁戏曲人物主次位置的安排,对于理解戏曲故事的情节有较大影响㊂关良戏画‘三岔口“(图7)取自京剧‘三岔口“,描绘了任堂惠暗中保护焦赞,住进刘利华店中㊂夜间,任堂惠与刘利华产生误会,展开一场恶战的场景㊂戏画注重故事性的表现,采用背景留白的方式,突出任堂惠在睡眠中即将受袭的状态,给观者一种紧张的凝重感㊂关良戏画主要描绘戏曲人物神情与动作,而舞台背景以及周围环境的绘制较少㊂这样的表现方式与戏曲演出的虚实性较为匹配㊂关良在尊重构图规律㊁合乎舞台表演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画面形式㊂戏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图8)是关良经常绘制的主题,叶圣陶曾题诗道: 不辞反覆绘三打 石窟飞天堪媲美,如斯艺事倍精英㊂ ②该戏画取自京231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①②关良㊁陆关发:‘关良回忆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第103页㊂杨涓:‘巨擘传世 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关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5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描绘了唐三藏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遇千年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变幻的伎俩,消灭群魔的场景㊂画面以向左下方倾斜的构图方式,表现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过程中,白骨精逐渐处于弱势的动态场面㊂整幅作品简略环境背景的描绘,给人一种打斗时的空间漂移感㊂戏画‘贵妃醉酒“中,省略了百花亭的环境刻画,视觉观赏性较强㊂裴力士手捧酒盘,弓箭步向前,身体矮于杨贵妃,以突出杨贵妃的尊贵和裴力士小心谨慎的侍奉的状态,留白处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同时放大戏曲人物间的主次关系㊂关良喜爱运用空间留白的方式,渲染戏画的环境空间,易于给观者创造一种戏曲的意蕴美㊂图7㊀关良‘三岔口“,年份不详,纸本,25.5ˑ32.5cm,现藏于上海中国画院图8㊀关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年份不详,纸本.31.5ˑ34.5cm,现藏于上海中国画院综上,关良笔下的 纸上观戏 并非简单的戏曲人物速写,而是带有情感的戏曲舞台艺术化表现㊂关良戏画中人物都具有灵动的生命力,古有张僧繇 画龙点睛 的传说,现有关良阿堵传神瞬间美的表现㊂ 纸上观戏 强调观者视觉的重要性,关良将戏曲艺术的视觉美以水墨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㊂ 纸上观戏 突出戏与画间相互佐证的关系,画纸延伸为舞台的展演方式,突破了戏与画㊁传统与现代㊁不同媒介间的矛盾,表现了传统戏曲转型与创新间微妙复杂的关系㊂三㊁关良 纸上观戏 对后世影响关良身处中国新旧文化变动的历史节点中,他继承前代水墨画的表现方式,采用简练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西结合的戏画味道㊂ 基于20世纪上半叶多元渐起的大环境,关良巧妙地融会贯通了中国写意精神和西方表现主义手法,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造并非尖锐对立的可能㊂ ①他的戏画重视意趣的表现,传达自身独特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趣味㊂关良 纸上观戏 的艺术形式,对20世纪戏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大影响㊂高马得㊁韩羽等20世纪戏画艺术家,均受关良戏画艺术形式的启发㊂韩羽的戏画艺术创作形式,沿袭了关良豪迈粗犷的艺术风格㊂高马得在关良戏画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漫画及童趣的味道㊂关良 纸上观戏 的艺术方式,以静态化的艺术语言表现动态的图像内容,扩充了戏曲表演的观看视角㊂关良 纸上观戏 强调从水墨视角,展现戏曲舞台表演的意味㊂关良 纸上观戏 是抓住戏核后的艺术再创造,是跨艺术门类的创新形式,对于后世戏画及戏曲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作用㊂(一)传播戏曲文化的新途径:关良喜爱戏曲,他与较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交游密切,戏曲演员们重视神态与动作的表现,力求达到 四面都有戏 的艺术效果㊂关良善于捕捉戏曲人物的情绪与心理活动,他笔下的水墨戏画重视戏曲人物神韵的表达㊂戏曲表演中,演员唱戏时语音高低,与绘画的明暗层次一样,层次越丰富,意味越浓㊂关良重视戏曲造型元素的表现,如人物服饰特征㊁道具㊁动作等,他的画是平面化的戏曲艺术㊂关良戏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悟空红色面谱的绘制,以及手拿金箍棒抬腿的姿态,将孙悟空具有代表性的舞台造型描绘出来㊂ 由于戏曲中的看㊁瞟㊁盯㊁瞧㊁观㊁见,全得凭借一双眼睛观察 故画331第5期潘㊀玥㊀ 纸上观戏 初探①卢缓:‘以戏如画,以画品戏 关良戏曲人物画成因“,‘美术观察“2006年第9期㊂. All Rights Reserved.家和戏剧艺术家一样,对此要把握分寸提炼成倾吐角色内心活动的肢体语言㊂ ①关良戏画‘击鼓骂曹“中,祢衡眼睛刻画成皱起的长条状,眼中透露着愤怒之情,胳膊弯曲上举,整个身体有种上提的状态,给人一种用尽全力向下击鼓,以发泄怨恨的感觉㊂戏画‘三岔口“中,关良抓住刘利华眼神凶狠的状态进行表现㊂通过描绘刘利华眼睛下斜,露出较多白眼球的瞪眼神态,与旁边任堂惠闭眼的睡眠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动静结合,暗藏紧张的窒息感,给观者营造一触即发的打斗场面㊂关良通过观者自身对戏曲的理解,并融入他观戏时的思想情感,在画纸上将戏曲人物的肢体语言提炼成具有写意性的图像,展现出具有戏剧效果的水墨艺术㊂关良戏画是传播戏曲文化的新载体㊂关良从民族艺术形式出发,对戏曲人物画进行探索,在戏曲精神与造型元素的表达上实现了转化与更新㊂ 关良紧紧抓住 戏曲里的绘画感 ,在他舞台速写的画册里创造具有画意的戏曲场景㊂ ②关良戏画对于戏曲表演者来说,是他们领略前辈戏曲表演精神的图像内容;对于 戏迷们 来说,是他们反复回味戏曲表演的艺术图册㊂由于纸质传播的便捷性,关良 纸上观戏 的艺术形式,便于收藏与宣传戏曲表演信息,传播戏曲故事中真善美的艺术精神㊂(二)跨艺术媒介的新尝试:关良将戏曲表演融入到绘画艺术中,表现戏曲的图像美,创新了 纸上观戏 的艺术方式㊂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关良这种跨艺术媒介的尝试,取得了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良笔下的 纸上观戏 是注入水墨味道的戏曲图像,他以绘画语言表现戏曲的韵味美㊂ 关良视京剧为宝库 还对京剧寄托着深厚的感情,他深深热爱京剧角色中高超的表演艺术,在同京剧演员的密切交往中,是不断从中吸取新的营养的㊂ ③关良戏画吸收了前代戏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着意表现戏曲人物的气质与性格㊂关良戏画‘三岔口“记录了任㊁刘两人即将打斗瞬间的矛盾爆发点,此刻艺术情感的表达性较强,容易与观者形成情感共识㊂关良戏画‘贵妃醉酒“抓住杨贵妃身体重心不稳的状态,借其的姿态营造一种醉酒后眩晕感㊂关良笔下的 纸上观戏 是融入感情的戏曲图像,达到与观者相通,与 票友 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目的㊂其次,关良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融入传统民族艺术中,展现了水墨艺术的新魅力㊂关良戏画是静态化的戏曲表演,画中的艺术情感是丰盈的,流畅的水墨线条勾勒,展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味㊂关良重视把戏曲人物画 活 ,最主要的就是要画出人物的精神气㊂关良戏画‘鲁智深醉打山门“中描绘了鲁智深手拿酒桶,眼神迷离㊁满面微红的状态,将鲁智深抢酒喝的有趣姿态表现出来㊂关良戏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描绘了白骨精面色冷白㊁眼神涣散,身体向下方倾斜的状态㊂关良将白骨精想要伺机逃跑的感觉艺术化的记录下来㊂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㊁意在笔先㊂关良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髓,摆脱 十八描 的艺术手法,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元素,突出戏画的情感性与装饰性㊂可见,关良笔下的 纸上观戏 是忠于传统的,具有中国气派的创新精神,是现代水墨艺术的新尝试㊂最后,关良笔下的 纸上观戏 开阔了戏画创作的新思路,为戏曲艺术发展提供了新途径㊂看戏画,既要是戏,又要是艺㊂关良戏画打破舞台戏曲整体的故事情节,以绘画方式表达自身观戏后的审美感受与思想情感㊂关良 纸上观戏 的艺术形式,为戏曲题材的水墨画探索,留下了可借鉴的艺术方式㊂在此之后,高马得㊁韩羽㊁丁立人等很多艺术家开始关注并创作水墨戏曲人物画这个题材㊂总之,关良 纸上观戏 是依赖于戏曲故事与舞台表演的深入研究,将戏曲表演中 唱㊁念㊁做㊁打 的瞬间性生动地表现出来㊂他化动为静,以水墨形式展现戏曲艺术的传神性与韵味美㊂关良戏画是从文人画中挣脱出来,随意而发㊂他的戏画是戏曲的图像语言,以戏曲为载体表现水墨意味以及浓墨重彩的趣味㊂关良 纸上观戏 具有双重艺术情感,突出视觉的审美性,无论从呈现方式还是艺术形式上均开拓了观戏新体验,展现了水墨图像的新意味㊂(责任编辑㊀卢㊀虎)431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2卷①②③沙伟:‘以 戏 入画以 画 品戏 关良的戏剧人物画艺术“,‘东方收藏“2019年第13期㊂杨涓:‘巨擘传世 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关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8页㊂王骁:‘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 关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第27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
常承常变,趋变求新--解析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

常承常变,趋变求新——解析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摘要: “凡事有常必有变。
常,承也;变,革也。
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
”①(《关良回忆录》第78页)潘天寿精辟地概括了发展与创新的关系,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时代的、前卫的艺术总是沿着“否定→发展→否定→发展→否定……”的轨迹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亦是如此,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的背景下也迈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是对20世纪中国人物绘画的重要创新实践者关良的个案研究,以他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下文以“戏画”简称)作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绘画的发展创新问题。
论文将以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的的如何“承变”“创新”的过程为线索,从中西绘画艺术两方面寻找答案。
分别从关良绘画的艺术构思,以及艺术实践中的笔线、墨色、造型等形式绘画语言进行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分析论述,最后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归结出关良绘画的创新点以及对现代绘画的启示。
论文主要运用类比推理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抽象与概括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论证。
本论文主要分三大部分进行论证:1、从中国传统艺术角度论述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的传承,2、通过与西方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毕加索的比较,进一步分析关良绘画的“承变”创新,3、综合论述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承变创新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①郭沫若《关良艺术论》,上海《文汇报》,1947年1.1课题研究的背景、任务、意义1.2研究现状第二章从中国传统艺术看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承变2.1关良“戏画”承变之初探2.2中国传统绘画因素在关良“戏画”中的承载2.3京剧舞台艺术精神在关良“戏画”中的承载第三章关良“戏画”的创新3.1绘画语言形式的创新3.1.1独到笔线3.1.2亮丽墨彩3.1.3简洁造型3.2与林风眠、丁衍庸比较看关良“戏画”的创新3.2.1林风眠与关良的比较3.2.2丁衍庸与关良的比较3.3马蒂斯、毕加索与关良的比较3.3.1马蒂斯与关良的比较3.3.2关良与毕加索绘画的比较第四章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的影响及对探索中国画创新的启示4.1关良“戏画”的影响4.2关良水墨戏曲人物画对探索中国画创新的启示1.1课题研究的背景、任务、意义二十世纪初,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国画曾面临着是革新还是继承的抉择,二十一世纪,社会在发展,经济文化同样在发展,中国绘画艺术同样在发展,中国绘画在是否承变、如何承变的问题上面临同样的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关良油画中戏曲元素的表现
摘要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良运用戏曲元素进行油画创作,在其表现过程中,他凭借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融合中国传神写意的审美原则和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稚拙而纯朴。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审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他的戏曲油画走在了时代前沿,丰富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关良油画戏曲元素表现
Discuss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drama elements in Guan
Liang oil painting
Abstract
Dram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Guan.Liang's use of drama elements in oil painting, In the process, he with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freehand brushwork in painting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of art, the creation of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beauty and simplicity. From his works, we can see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esthetic culture collision and fusion. His Chinese painting walk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has enriched the Chinese modern painting development process.
Key words: Guan Liang;oil painting;opera elements;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