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9.2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示范教案:9.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成品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示范教案:9.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成品

年级八年级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实质。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过程方法在交往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交往中努力实践“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情感态度关心和尊重他人,能够与人为善。

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教学重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麦当劳商标”图片设问:请说出下列图形中的字母各看图片、思考问题熟悉的事物入手代表什么?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二、讲授新课:(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多媒体出示情景:我姓朱,不是“猪”,可是我的同学都喜欢把我叫成“猪”。

你可不要以为是妮称,有些同学专门给我加上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词,“猪PP”“猪脚爪”……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刚跨进教室,就听到有人叫“谁的猪脚爪这么臭”,全班哄堂大笑……提问:(1)、你有过类似“被捉弄”的经历吗? 当时的心理是什么滋味?(2)、你对“起外号”的行为有什么看法?(3)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外号”有褒贬之分,不能把叫外号一概说成是捉弄人。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新人教版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情感态度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平等、尊重方面的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讲授新课课前五分钟(一)导入新课设计各种方法,导入新课。

1、建议一:列举事例导入。

可以是教师列举生活实例,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建议二:启发导入。

由教师讲述《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

那个国家的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

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白人姑娘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

她睡着了。

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

她坐了约15分钟。

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

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得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上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经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二)讲授新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2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2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重点、难点: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板书设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和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故事:梁楚瓜秧情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并给这个故事取一个标题。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过渡: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体谅他人。

大到国家、单位,小到家庭、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样。

下面介绍一个个人之间交往的典型案例。

二、出示故事:“管鲍之交”阅读后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希望拥有象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引导学生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让部分学生谈谈体会,全班交流。

三、情境体验:懂得体谅!(1)放学路上,小蓉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

探讨:站在失主的立场上,你认为最体谅和理解失主的做法是什么?(2)这是一个相当优秀的班级,绝大部分同学文明识礼,勤奋好学,热爱集体,团结友爱。

但就是有个别同学特别是一个叫金亮的,上课迟到早已司空见惯,作业不交更是家常便饭;值日从不认真,不是敷衍了事,就是一逃了之;下课急惊风,上课打瞌睡;你叫他站着,他说坐一会;你叫他坐着,他又说,站一下也不累……严重影响班级的纪律、卫生和学习。

也主要因为他,班级未能评上文明班级。

你认为班级同学可能对金亮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正确的应该是怎么做?四、给同学们一句赠言:增加了解,增进理解,少点误解,多点谅解。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①公 交车售票员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不能以牺牲公共或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利益
④当我们已经意识到需要理解、体谅的时候,更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体谅他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刘少奇曾说:“ 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我们应该受得起误会。”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待别人的误会应该()
②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③只欣赏对方的长处,不能指出对方的缺点和错误
④对交往对象切 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
3.某公交车售票员在车厢里俯身捡起一个被丢弃的可乐罐后说:“谁这么缺德,也不体谅我们打扫的辛苦。”然后,顺手将可乐罐扔到车外。这则公益广告给我们的启示是()
不久,孩子 的妈妈来了,看见哭得惨兮兮的孩子。
你猜这位妈妈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服务生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抗议,还 是很生气地将孩子带走?
都不是!
我看着那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孩子,同时微笑着对孩子说:“你看姐姐(指那位服务生)找不到你非常紧张和难过,你可以去亲亲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1)你欣赏这位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2)我们应该学习这位妈妈的什么品质?
(一)夯实基础
1.与人为善,要见诸行动。下列属于与人为善行为的是()
①为印度洋海啸受灾人民捐款②安慰考场失意的同学
③让同学抄自己的作业④看到有人打架挺身相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我们通常所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它要求我们()
①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

2020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课时换位思考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0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课时换位思考教案及教学反思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背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

2)理解并背会“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

3)学会梳理本课知识框架。

4)通过习题训练考察自己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学会对周围的人持欣赏的态度,逐步实现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及“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

2、难点:通过情景体验,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1、导课:导语:请同学们先来看一幅图,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同样一幅图,我们来旋转一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一位妙龄少女。

再来看第二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关注白色关注黑色)这两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同样一幅图,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画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

同样一件事,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是一种感受;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多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更有利于我们融洽、友善地与他人相处。

这也正是换位思考的妙处所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个内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授课:我们把本课的学习分为两大板块:知识梳理与巩固和活动体验与展示,首先来看第一版块知识梳理与巩固。

在这一板块中,给大家提出的要求是静心、高效、专注;学习目标是。

(学生齐读)自主学习首先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本,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时间3分钟。

一会儿将通过四个环节来检验同学们的自学成果。

看谁找得准看谁背得好环节抢答要求:只有两次机会;一次回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一次回答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要求实质。

与圣贤对话刚才我们自学并背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知识。

这句话出自谁之口呢?(孔子)关于孔子你了解多少?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有两句话收录在本课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喜欢的)的事不强加在别人身上,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教材分析:《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继续和延伸,也为下一节课《平等尊重你我他》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从方法论上讲,有利于提升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懂得理解与尊重别人。

可见,本节内容处于第九课的中心环节,地位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本班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另外,本班学生对于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已经比较熟悉。

虽然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建立了交往艺术的新思维,但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不良思想及习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知、情、意的统一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积极面对集体生活,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生活品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待人宽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怎样做到换位思考。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想;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多媒体教学六、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截段(郭冬临的小品《我和爸爸换角色》)导入。

学生思考:1、通过换位,父亲认识到儿子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2、换位之后,你能为这个小品续个结局吗?设计目的:引发学生意识到在考虑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可以进行有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发生,与他人和睦相处!进而引出本课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二)讲授新课活动:七嘴八舌(展示三张幻灯片,三种情景。

学生想想下面的事要是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老师以三个温馨提示引导学生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事例一:同学们老是给小朱取外号,嘲笑小朱。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设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相关事例和故事教师准备:小品或游戏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列举事例导入。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讲授新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板书)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板书)《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板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学生朗读教材)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

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子累死了。

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板书)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板书)情景活动二: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 学生应掌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 应懂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应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媒体使用】【学习重、难点】1. 重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难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持什么态度?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什么?3.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是什么?二、课堂研讨1.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2. 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3. 就“管鲍之交”谈谈你的看法。

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 与失主调换角色,体验失主的焦急心情。

与父母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子女的关爱。

与老师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学生的期待。

与失学的同龄人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求知的渴望。

与危难中的求生者调换角色,体验他们对生命的留恋。

三、反馈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 下列体现理解至上、善待他人观点的是()A.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B.老师总批评我,肯定是看我不顺心,故意找我的茬C.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找机会报复D.爸爸去外地工作,两个月都没打过电话,他不爱我了2.美学家说:“世界上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这主要表达了()A.生活中要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 B.生活中要学会赞美他人C.生活中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D.我们不可能发现世界的美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A.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B.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C.宽容别人,委屈自己 D.同情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二)以下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符合题意)4. 下列做法中,体现换位思考方法的有()A. 当不理解别人时,我将心比心想一想B. 当父母反对我看电视剧时,我不理睬父母,照样看C. 面对这种情况,假如我是他的话,我也同样生气D. 当父母要求我认真学习时,我听不进去5. 下列名言体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一理念的有()A.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 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就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C.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D.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6.放学路上,几位同学看到一位右腿残疾的同学一瘸一拐地走着,便学他的样子走路,引来其他同学大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9.2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新
人教版
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过程与方法:
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

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

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小品导入。

(小品可以是书上的《取绰号》的小品,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如《一支笔的“风波”》
根据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体现教师教学风格和特色。

2.出示预习问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要求及实质?
2己欲立而,预达而达人"的含义和要求?
3换为思考的含义?
4欣赏理解他人的含义?
学生自主预习,注意让学生在教材上进行标注。

然后展示。

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活动一:
七嘴八舌
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然后请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外号”的现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通过学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感受,用事实说明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活动二:
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母亲的“管教”》。

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情景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景中去,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

活动三:
故事续演
教师提供故事开始:李静和刘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画画。

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的参展画给弄脏了。

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理由。

“故事续演”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且故事结局的不确定性可以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发挥空间。

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和分析选择这个故事结局的理由,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现学现用
教师出示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小结。

案例分析,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以名人名言来勉力学生,使课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接受和感悟。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要求及实质?
2己欲立而,预达而达人"的含义和要求?
3换为思考的含义?
4欣赏理解他人的含义?
学生自主掌握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同学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布置弹性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实现教师的分层次教学。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同学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新课小结
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教师做小结,音量由小到大,最后大家齐声高歌。

教师用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做新课小结,用音乐渲染教学气氛,结束教学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