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特 办学 思路 养 的总 目标
人 才的 专业 知识 、
人 才培 养 人 才 的 总 体 综 合 技能 和 职业 素质 .
目标 素 质 目标
面 向的行 业 .能 从
事 的工作
人 才 的 通 用 能 力 人 才 的 专 业 能 力 人才的通用能力包括学校特
人才规 格 和 通 用 拓 展 能 力 和 专 业 拓 展 能 力 殊要求的符合地域社会经济
与否 .是 决 定 一 所 高 职 院 校 整 体 品质 高 低 的 关 键 因 素 .人 才 培 的不 同分 枝 。这 种 在 同一 所 学 院 内 各 专 业 的 共通 性 和 相 似性 .
养 方 案 的创 新 与 突破 .是 高 职 院校 教 育特 色 的实 现 手 段 。总之 , 高 职 院校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设 计 的 水 平 .决 定 了一 所 高 职 院 校 的 学 术地 位 和 办学 层 次 .是 核 心 的教 育策 略
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个模块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一个模块为院校方案由各高职院校统一制定另一个为专业方案由高职院校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分别制定然后将院校方案与专业方案合并共同组成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文件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 专论
2O1O.9
“院校方案+专业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郭 群 (武 汉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生物 工 程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30074)
件 .允 许取得 跨 职业领域 的
资 格证 书
学 校 的 总 体 人 才 总 体 模 式 下 的 符
人 才培 养 培 养模 式 .如 工 学 合 专 业 特 点 的 方 备专业 人 才 培养 模 式 可 以
模式 结 合 模 式 及 素 质 式方法 体 系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及分析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核心使命,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评价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研和分析,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调研及分析,来探讨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改进。
一、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调研方法,通过设计和发放问卷,用以了解被调研对象的意见和态度。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设计一份针对学生、教师和雇主的问卷调查,以收集他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
2.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一种针对特定人群的调研方法,通过与被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教师和雇主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他们更深层次的观点和建议。
3.文献资料分析文献资料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调研方法。
在调研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时,可以收集和分析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教育政策文件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等资料,以获取更全面和系统的信息和数据。
二、调研内容1.学生素质和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科研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以及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也可以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学校培养方式的建议,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知和期望。
三、分析方法1. 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获取被调研对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看法和评价,了解不同人群的意见和观点,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2. 信息比对与综合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调研数据的比对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衔接点和共性特征,提炼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
3.专家评估与建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建议,以获取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改进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395—《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5期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纵观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走“产教融合”路线,逐步深化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内涵,是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发展的出路。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现阶段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整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需求。
教育工作人员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对相关文件的学习,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
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能够提升我国现有的教育工作质量,确立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落实产教融合的办学策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现有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教学模式转变工作,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与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高端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高职教育机构需要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将产学研有效结合,促进教育机构自身经济发展,并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与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多边教学渠道,实现自身“多元主体”的转变,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在教学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学生“顶岗实习”,不断提升当前工作质量,着力于推动教学工作改革,适应当前新时代高职教学工作的转变。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1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制造2025”计划公布以来,各地区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峰期,智能制造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作为产业一线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重大转变。
以前,机电类企业主要需求的是大量流水线上的生产加工工人,随着近几年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如今企业对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 针对 目前高等职 业教育教学现状, 围绕高等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 教 学方 法改革 、 课程体 系 设计 等提 出 了自己的一
些认识和想法。
Ab s t r a c t :F o r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o wn k n o wl e d g e a n d i d e a s W e r e p r o p o s e d s u r r o u n d i n g t h e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p r o g r a m d e s i g n , t h e r e f o r m o f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s ,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d e s i g n a n d S O o n .
关键词 : 高等职业教 育; 人 才培 养方案构建; 教 学方法改革
Ke y wo r d s :H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C u l t i v a t i n g p l a n ; Re f o r m o f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遵循高职 教育规律并准 确进行定 位 , 人才 培养模式 的 进制作 和操作 的人 才 , 这类专门人 才不仅是掌握一技 之长 涵 , 通 过 对 岗 位 要 的 匠人 型人 才 而 且 还 应 该具 有 产 品 生 产 、 生产组 织、 管 理 构 建 指 向和 围 绕 学 习者职 业 能力 这 个 中 心。 求 进 行 分析 , 确 定 学 习者 所 需 的 素质 、 知 识 和 能力要求 , 既 及技术推广应用等要求的高级技术人 才。
202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本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和日益多样化的趋势。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将提出202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
通过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培养措施1.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
引入新的知识和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在线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实训、实验、项目等。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践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提升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3.加强课程质量评估建立科学、全面、多层次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实际需要。
4.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5.加强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步骤1.制定培养计划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编制详细的培养大纲和教学计划。
2.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根据培养计划,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
明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教职成〔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压力大、教学质量提升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此研究旨在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高职院校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的紧密结合。
高职评估方案解读

B
C
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地处广州市番禺区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
2010年 2010年 全市人均 生产总值 1万美元 万美元
2020年 2020年 带动全省 辐射华南 影响东南亚 现代化大都市
适应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 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例] 教高【2006】16号文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 教高【2006】16号文件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号文件: 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 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 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评估指标: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 评估指标: [例] 教高【2006】16号文件: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 教高【2006】16号文件 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 号文件: 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 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 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 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80%以上 评估指标:获取“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 80%以上 评估指标:获取“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点,改革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必须以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教学过程的实施、监控和管理优化为保障,构建和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效果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教学改革是牵动教学全局的根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性经验体系”的总体设计,是教育性和经验性计划的集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协调学生、学校、社会三者关系的设计问题:一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学生的兴趣、需求、特点是什么;三是学校如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因此,作为顶层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教育内涵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以人才需求分析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是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逻辑起点。
(一)行业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进行服务面向和所在区域的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与分析,一是获得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方向性,二是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与空间。
(二)企业调研与分析。
采取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的调研与分析,一是了解职业岗位(群)面向,知晓企业需要什么类别的人才,二是明确职业岗位(群)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知晓企业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
二、以完成岗位任务为基础,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注重学习内容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积极探索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双证课程等工学结合课程形式的改革。
根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资源等制订课程标准。
坚持以学生为本位,重视职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们要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习领域、专
业一般学习领域、专业综合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主干课程,是支撑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设4-6门,其中至少1门为综合性实践课程。
(二)合理安排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
充分考虑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及理论课、实践课的合理分布和课时比例。
科学设计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知识点布局和前后连贯。
(三)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专周实训、生产性实训、综合实训,原则上安排在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训内容应是本行业的主流技术、产品、工艺等,实训过程应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安排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分阶段进行,可随企业生产旺季、淡季等因素变化而调整顶岗实习时间和内容。
(四)积极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改革。
提倡增加选修学分,选修课学分可占总学分的20%以上,选修课形式可多种多样,专业选修课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省级及以上竞赛项目,公共选修课可以通过公益活动及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等取得相应学分,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专业的拓展。
(五)有重点地开展课程空间教学。
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紧跟信息化时代,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网上教学、网上学习、网上批阅作业、网上论文答辩等。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转变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一)遵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尊重高职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与创造实践方面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积极探索以岗位定学的模块化教学、以任务定学的项目教学、以资源定学的活动教学、以实际定学的案例教学、以情境定学的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
(二)高职院校要依据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的质量及学习态度,采取多方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创新和转变考核评价方式,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
四、以教学过程的实施、监控和管理优化为保障,监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为了保证该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我院对各试点专业拟定了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细则,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措施。
对教学过程的四个循环,建立了一系列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反馈制度。
如成立了各专业的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改革领导小组、专业改革协调小组和教学质量监督小组;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分别要求20%~30%和30%~40%的课时由企业专业人员授课;在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考试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制度等;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
建立了学生学习网络交流平台等。
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优化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使学生能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路径很多,有的从课程改革入手,有的从教学设计展开。
从院校层面来看,课程改革属于中观层面的改革,教学设计属于微观层面的改进,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则属于宏观层面的设计,对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等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效果研究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一平.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与系统优化的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
注:本论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效果研究——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JXH2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