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重庆高考试卷质量分析
2014年高考重庆卷历史试题解析与点评

• 11.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 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 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 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 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 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 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 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6分)
14题 参考答案
(1)特点: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 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 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 影响:有利 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 管理制度。 (2)焦点:会考的利弊。 理由:认为有利者: 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认 为有弊者: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合教 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 结果:教育部对会考办法作出调整。 (3)初衷:SAT是为了让中学更好地适应高校入学
• 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 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 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 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 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 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 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14年高考历史重庆卷试题解析

2014年高考历史重庆卷试题解析蒋经纬2014年高考是重庆市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二次高考,是重庆地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的又一次探索。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考试大纲》以及重庆市教委颁布的《历史考试说明》,制定2014年高考历史重庆卷试题。
2014年的高考历史试题顺承2013年的高考历史试题风格,变化不大,难度适中,较2013年低,较2014年高考全国各省市历史试题相比难度中偏下,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笔者通过对2014年高考历史重庆卷试题的解析,与2013年高考历史重庆卷试题做一番比较,试图探索高考历史命题规律与趋势,得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启示,确保今后高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很有必要。
限于笔者阅历与知识储备,文中难免存在不少纰漏瑕疵,恳请各位方家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试卷综述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重庆卷是文科综合的一部分,与新课改之前的高考文综重庆卷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相比,承袭2013年高考文综重庆卷的结构,政治、地理分开考查,分值各占100分。
其中,历史试题共14道,分选择题和材料题两大部分:选择题12道,共48分,每小题4分;材料题共2大题,共52分,第一大题20分,三个小问,第二大题32分,四个小问。
历史试题结构与2013年相同,难易题交互穿插,摒弃了由易到难的传统命题思路。
全卷考点分布合理,不少题目命题角度新颖,切合时政要点,抽象与具体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题目立足课本知识并适当延伸,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中外历史的融会贯通,注重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辨别能力,注重学生历史答题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分析综合的结合,间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一步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符合时代的现实需要,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201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经典解析

2014 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经典分析2014 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经典分析语文试题卷共 8 页。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1 至 6 题、第 8 至10 题为选择题,27 分;第7 题、第11 至22 题为非选择题,123 分。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点上。
2.答第 1 至 6 题、第 8 至 10 题时,一定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有变动,用橡皮擦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3.答第 7 题、第 11 至 22 题时 .一定使用0. 5 毫米黑色署名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点上。
4.所有题目一定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 ,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 小题,毎小题 3 分,共 12 分)1.以下词语中 ,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屋檐下绿草如茵刀把子 bà相机行事 xi àngB. 势利眼奴颜婢膝撒大网 sǎ博闻强识 zhìC. 一溜烟通货膨胀狙击手 jū蓦地回顾 mùD. 辨证法砥柱中流泡茶喝qī杀一警百jǐng 【试题答案】 A【试题考点】本题考察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A 级。
【试题分析】 B 项,“撒大网” 中的“撒” 应读 sā;C 项,“蓦地回顾”中的“蓦”应读 mò;D 项,“辨证法” 中的“辨”应为“辩” 。
2.挨次填人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①再全面的维生素增补剂对健康的填补作用也不可以______饮食构造不合理带来的伤害。
想要保持健康 ,更重要的是保持饮食的均衡以及适量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如何才能______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 ,就是杨树经过长久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少安全感,他们把谎话作为一种自我______ 手段 ,老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肯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2014年重庆卷高考理数试题解析及点评

试题解析
真题!2014重庆理数.docx
教学启示
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学大纲,研 究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教 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性质。
(一)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二)高效课堂,减负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研读《教 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以纲 为纲,把握好教学与复习的方向, 减少无用功。还要以学生为主休, 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 学会自我学习。
(三)重视能力,提高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掌握好基本的思想 方法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也 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还有不 可忽视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2015年试题的难度在此基础上不 会有太大的改变,仍然会继续在知识的 交汇点处命题。
预计2015年试题的计算量仍然会比较 适中,不会太大,以考查考生的思维能 力为主,体现“少算多想”的试题特点。
试题非常重视渗透课改精神,凸显新 课标理念,将新课标中的新增知识和 传统内容有机结合,进行了全面深入 的考查。如3题(线性回归)、5题(算 法)、7题(三视图)、14-16题(平面几 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
总之,今年的理科数学试题具有很高 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达到了“考 基础、考能力、考潜力”的目标,平 稳中有创新,理论中有应用,既有利 于中学数学的教学,又有利于高校的 选拔,是一份很好的高考试卷。
谢 谢!
2014重庆高考理科数学 真题解析
重庆八中 王金山
试题总体特点
试卷继承了以往重庆试卷的特点,延 续了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的风格,整 体难度适中,与2013年试题持平。 试题内容丰富,难易梯度明显,由易 到难便于学生稳定考试情绪、正常发 挥水平。
2014年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比较分析(以川渝卷为例)word资料5页

2014年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比较分析(以川渝卷为例)今年是四川省和重庆市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第二年,两地的高考试题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试卷结构、试题设计和去年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都有针对性地对试题的难度、考试的内容做出相应调整,使试题的选拔性、导向性更加突出。
一、考试内容比较虽然新课程高考命题的立足点都不再是知识点,但地理知识是地理能力的载体,分析两套试题的考试内容仍然可以发现试题都特别重视考查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见表1),尤其集中在大气、洋流、城市、农业和工业区位因素、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
了解高频考点对于地理教学重点的把握、有效备考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试题主要特点1.联系社会生活,体现学科价值两套试卷都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中学地理教学思想观念的改变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四川卷选取“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为材料,重庆卷考查GIS 的功能和应用,反映我国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关注科技和信息技术;四川卷考查南海风能资源,重庆卷考查乌克兰地区,从地理角度反映热点地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地理视角分析热点问题;四川卷选取川中丘陵地区(南充附近)地形、气候资料,重庆卷选取三峡库区降水量和滑坡频率的资料,试题设计贴近生活实际,乡土特色明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四川卷涉及高速铁路的市场占有率,重庆卷涉及重庆的“城市个头”,反映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建设;重庆卷的8~9题提供野外考察的情景,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这是重庆卷的一个亮点,也是近年来重庆卷突出的特色之一,重视地理学科研究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实验、地理考察、地理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
2.试卷结构趋同,难度有所降低为了适当降低试卷难度,四川省自2013年开始将选择题从11道题调整为12道题,分值从44分调整为48分。
2014年重庆高考文综政治试题解析及点评

试题解析
10.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 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 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 试题分析: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强调的是我们的行为要 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故本题答案选 D。 然和谐相处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相结合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 生活的生产方式
例:5.“坝坝舞”作为大众健身活动,已成为重庆的一大特色,但也因其扰民引起极 大争议。甲同学家楼下广场“坝坝舞”音乐声音太大,影响了家人日常休息。对此, 甲同学应该……
这是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处理方式进行判断与选择, 提升考生有序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例:7.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某些干部2014年春节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 人送,不敢公车走亲访友,有人宴请也不敢答应。于是他们感慨“为官不易”,当 … 官没意思。对这一观念进行批驳,应运用的理论有……
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回答13— 考生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层面分析中俄全面战略协 14题。
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 题,共52分) 综合题以复杂大国关系背景下的中俄关系为主题,要求
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与实质。 试题以中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复杂 问题时确立应有的国际视野、历史纬度、理性思维和大国情 怀,理解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文明古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 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中所具有的独立性、包容性、原则性与 坚韧性,彰显中国人的气度与自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知己”就是考生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目标、 实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学情 • “知彼”,这个“彼”不是与你竞争的同 学们,应该是高考要考什么。——考情
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总结

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总结三、重视方法,考查能力。
重视实验设计的原理、思路和方法,加大对考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如23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是“弹簧的串联和并联”,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就是相同弹簧的并联,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考生需要从情境中逐步获取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具备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梯度适当,区分合理。
试题重视分层选拔的功能,不仅客观题难度系数有梯度,而且主观题更是通过分层梯度式的设问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各大题入题容易,但随着设问的深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对今后备考的启示一、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首先是重视课本,课本不但涵盖考试的全部内容,也包含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吃透、灵活运用,才能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储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二、转变学习方式。
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且题型和考点也越来越灵活,如果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方式学习很难得到高分,应更加注重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重视方法,考查能力。
重视实验设计的原理、思路和方法,加大对考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如23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际考查的知识点是“弹簧的串联和并联”,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就是相同弹簧的并联,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考生需要从情境中逐步获取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具备模型化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梯度适当,区分合理。
试题重视分层选拔的功能,不仅客观题难度系数有梯度,而且主观题更是通过分层梯度式的设问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考查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2014年重庆高考题解析及点评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⒎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 Y(g),温度T1、T2 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题7图所示。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c(X)/mol· L-1
a
N
W t1
T1 T2 题7图 t/min
b 0
M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T2下,在0~ t1时间内,c(Y)=(a-b)/t1mol·L-1·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C
2014年重庆高考题解析及点评
化学
2014年试题点评
2014年重庆市普通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遵循 《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立 足双基,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坚 持科学性、原创性和新颖性原则,稳中有变, 结合社会热点,时代性强,突出学科特色, 全面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体现了新课 程理念。整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区分度 好,既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又利于中学化学 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 示范性。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考点:考查胶体制备、溶解平衡、离子反应等有关判断
⒋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 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解析】选项A,灼烧茶叶使之灰化,要用到酒精灯、 泥三角、坩埚、A正确;选项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 加蒸馏水稀释,不需要容量瓶,B错;选项C,过滤操作 需要漏斗、玻璃棒和烧杯,C正确;选项D,检验滤液中 的Fe3+,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KSCN溶液,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试题卷2014年重庆语文试卷从总体上看,结构匀称,梯度均衡,难度适中,稳中求变,也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所考知识基本涵盖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四大板块均有涉及;测试能力更注重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在考点设置、整体构架和出题思路上与去年基本一致,但也有创新。
试题类型基本沿用了以往的题型,基础题考查字音、字形、标点符号的使用、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修改和仿写句子等,难度适中。
社科文阅读中各题选项虽比较灵活,但是若能细心查找,应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言文阅读简短难度适中,诗歌鉴赏的重点落在诗歌内容、表现手法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判断上。
现代文阅读中,首先对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进行考查,进而对考生品味文章内涵、体验作者情感、理解分析作品、评价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几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查。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檐下绿草如茵刀把.子bà相.机行事xiàngB.势利眼卑躬屈膝撒.大网sǎ博闻强识.zhìC.一溜烟通货膨胀狙.击手jū蓦.然回首mùD. 辨证法中流砥柱沏.茶喝 qī杀一儆.百jǐng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正确书写和字音的实记。
能力层级为A。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实记,难度不算太大。
考查的都是常见字词,这要求考生注意读音的准确和扎实的基本功。
如该题中B选项中“撒大网”中“撒”正确读音是一声。
C选项中“蓦然回首”中“蓦”正确读音是mo念三声。
D项中“辨证法”正确的写法是“辩证法”。
正确答案为A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再全面的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也不能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
想要保持健康,更重要的是维持饮食的平衡和适度运动。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
查处淫秽网站,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抵消防御抵御B. 抵消抵御防御抵制C.抵制防御抵御抵消D. 抵消抵制抵御防御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俗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本题的考点是近义词辨析使用,出题形式为选择题,决定了此题的难度系数并不大。
1小题中说的是两方面,而损害只能抵消,抵御和侵袭比较搭配,自我和防御手段比较搭配,抵制暴力比较容易搭配。
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本题主要是对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考察。
能力层级为E。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选项1和2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选项3和6容易确定,这大大降低了该题的迷惑性。
选项1和选项2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关联词上有区别,强调的是悲观人的片面性和悲观性,所以选项2更合适,因为只具有排他性。
选项5和6发挥潜能是发现机会的前提,所以正确选项为D。
4.下面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重庆——德国杜伊斯堡,2011年开通的渝新欧铁路,横跨欧亚六国,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打下了基础。
B.“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需要一条“被子”御寒和一个“闹钟”唤醒,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
C.小王正在专心致志地看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Ⅱ·家常》。
叫她,不应;碰她,不理。
她仿佛要从家常百味中体会人生百味。
D.她对着妈妈跺着脚大喊:“我的话你听见没有呀?干嘛要做那么多事呀?你知道不知道我不需要你做那么多、管那么多呀?”本题主要是对语言文字运用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考察。
能力层级要求为E。
该题B选项比较容易辨别。
C选项和D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C选项中分好的使用不好辨别。
D选项中顿号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额迷惑性。
但是A选项中“渝新欧”应该加引号,缩写具有特殊含义,这降低了该题的难度。
正确选项为A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
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
这位天才数学家富有创造力的一生,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
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
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
我国科学家杨振宁则引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
他还曾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在这些大科学家眼里,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
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和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景象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的宝座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
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近乎一件奢侈品。
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独立思考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
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
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
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
如果在教育中,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
在科普活动中,多一些日升月落、星辰闪耀、遥望火箭腾空而起的美感体验,可能会让不从事科学活动的普通人也能更加崇尚自然、走近科学。
科学本来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学家探究科学真理对极深层理论架构的美的体会和感悟B.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和科学家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优越感C.研究科学过程中受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启发产生的审美想象D.促使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追求美、探索美的重要原动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是社科文常见题型。
能力层级为B。
做题时要注意审题,注意对“科学美”这个词语内涵的理解,要注意现代文阅读干扰项设置类型,有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强加因果等等,但就本题而言,D选项明显是答非所问,不是对“科学美”内涵的理解,而是对它的作用的阐释。
故正确答案是D6.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关于科学成果的表述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A.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以数学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呈现了科学美B.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具有音乐般的美妙品格C.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具有唐诗“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般的境界D. 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经实验证实出核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A选项属于无中生有型,原文中只说《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美与艺术美相结合,但并没有说呈现了科学美。
B选项文说用高适的诗句来描述狄克拉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并没有说反粒子理论具有这样的境界;D选项原文表述为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得到启示,而不是通过实验去证实它具有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该题正确选项为B7.作者说,学习数学时机械的题海战术很难让人享受到数学的韵律之美,你赞同吗?结合原文提供的信息说明理由。
(5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发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根据原文中的信息,首先肯定学习数学会有韵律美的体验和感悟。
第五段的最后一句提出急功近利使人们失去探寻更高层次科学美的机会,而机械的题海战术,同样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它也使孩子们失去了探寻科学美的机会。
该题看似是开放性的题目,实际上在原文中已经限制了答题范。
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记丐侠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
乡试后,捷举。
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
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
”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
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
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
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
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
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
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绥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
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
”群丐登堂歠,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
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