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4.2《土地资源与农业》 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学教案3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学教案3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用图片及实例说明土地资源的重要作用。

(2)读图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分布。

(3)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作用、类型、分布、主要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分布。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土地孕育了地球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

我国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土地资源与农业,一起去寻找答案吧!二、新课学习(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的概念及重要作用师: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建造房屋、种植作物、修筑道路、开发矿藏等,都离不开土地。

特别是种植庄稼、放牧牛羊、植树种草等农业生产活动,没有土地则无法进行。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分布(1)类型师:读图,说一说中国土地资源有哪些利用类型?从所占比例大小排列。

答:草地、其他(沙漠、戈壁等)、林地、耕地、内陆水域。

小结:土地类型齐全,可进行各种生产活动。

(2)分布拓展延伸:视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平衡3.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1)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土地: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世界第120位。

世界人均达3公顷,中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耕地:中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

中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林地: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在世界排名120位。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4章第二节 《 土地资源与农业》第2课时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4章第二节 《 土地资源与农业》第2课时 教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3.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重点和难点重点: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难点:1.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2.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挂图教学过程导入: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的重要性讲解:农业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吃、穿、用等物;农业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所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地形、气候、土壤等各种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

2.农业的分类提问:看课本P12页第一段,找出农业部门包括哪几类?学生回答:讲解:农业部门可以分为:而不同的农业部门出产不同的农产品:承转:在农业生产中,各地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把农业生产部门在最适宜它发展的地区,称为因地制宜。

各地因为气候条件的不同,适宜的农业种类也不同。

3.农业的东西差异提问:根据前面提到的内容,和课本P12-13页,回答我国东西部地区各自最适宜发展什么种类的农业?学生回答:讲解:总体来说:东耕西牧。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4.农业的南北差异提问:根据前面提到的内容,和课本P13页第一段,回答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各自最适宜发展什么种类的农业?学生回答:讲解:(1)(2)林地:东半部的山地地区,包括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3)草原和草地:西半部广大地区。

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讲解:(1)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形、水源、气候、土壤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技术、交通、政策。

(2)课堂活动①:完成课本P10页探索:学生认真完成:讲解:(1)在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可保持水土。

(2)在低山秋林地区:降水少,但牧草生长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

《第4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第4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中图七下

《土地资源与农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土地资源的分类与特点,了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土地资源与农业》第一课时内容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预习本课时相关内容,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及与农业的关系。

2. 土地资源分类与认识:学生需搜集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分析其特点及利用方式,形成报告或PPT,并准备课堂展示。

3. 案例分析:选取本地区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土地资源与农业发展案例,分析其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4. 土地资源与农业关系的理解:学生需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探讨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形成书面材料。

5.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进行上述任务的合作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交流,形成小组汇报材料。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需在课前完成,并准备好相关笔记。

2. 土地资源分类与认识部分,要求图片或资料来源真实可靠,分析角度多样,能体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3. 案例分析要选取近期资料,注重数据真实性、全面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利弊分析,尤其是要突出重点并围绕主旨进行表达。

4. 文字材料需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表达准确、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5. 小组合作中,每位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在小组汇报材料中体现各自的观点和贡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笔记质量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土地资源分类与认识的报告或PPT进行评价,重点在于内容准确性、分析深度和表达清晰度。

3. 案例分析的评价将侧重于资料选取的合理性、分析的深度和针对性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的评价将综合小组内成员的参与度、合作效果及最终汇报材料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地理导学案-4.2 土地资源与农业第一课时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地理导学案-4.2 土地资源与农业第一课时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第一课时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漠、戈壁等。

2.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大部分草地和难利用土地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土地资源______丰富,但__________少;______多、________少;后备__________资源缺乏,而且主要分布在______省区。

4.判断对错: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总面积居世界第6位。

()答案:1.林地耕地草地2.东部季风区西部内陆地区3.总量人均占有量山地平地耕地边远4.√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和分布(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如图:(2)土地资源的分布:①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②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地地区。

我国有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西南林区主要在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主要在福建、江西等省区的山地。

③草地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有草原(如内蒙古中东部)、高山草地(如天山)、高寒草地(如青藏高原)。

④难利用土地也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

【例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林地面积比重较大B.我国对草场的利用很合理C.“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D.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小解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对草场的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2 土地资源与农业2-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4.2 土地资源与农业2-中图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题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2节土地资源与农业第二课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二、课标内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2.通过创设“寻美食”情境,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说出并归纳农业部门的分布特点,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根据各种农作物生长习性特点,寻找适合的生长地区,列表对比、归纳出种植业分布的南北方差异。

4.通过“寻美食-知分布-探原因”活动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分析,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分布的东、西部差异。

2.东部种植业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五、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读图分析法与问题启发引导法相结合。

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自制视频材料、智慧课堂学习新课东西部的差异正宗美食,说出农业部门分布地区。

①教师展示干湿区图,引导学生说出畜牧业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板书:一、东、西差异—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以畜牧业为主】②教师展示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种植业的分布地区。

【板书:东部:种植业】③教师引导学生从地形的角度说出林业的分布地区。

④教师展示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渔业的分布地区。

【板书:林业、渔业】3.引导读图归纳我国主要农业生产部门东部和西部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各类美食分布地区,及各农业部门分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读图分析读图回答读图回答读图归纳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各地美食分布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学习新课东部种植业区的南北差异活动二:知习俗探原因1. 展示南北方的主食图片,了解东部地区的饮食习惯的差异。

【板书:二、东部种植业区的南北差异】2.展示干湿区图和资料“水稻、小麦的习性”,引导学生分析造成南稻北麦分布格局的原因。

中图版七下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和农业》导学案第1、2课时

中图版七下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和农业》导学案第1、2课时

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导学案(第1课时)【教学重难点】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2、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重点)3、结合相关图文资料,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难点)【教学过程】一、自主浏览课本第10-11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________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2、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也___________。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有________、耕地、________、沙漠、戈壁等。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大部分草地和难利用土地如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集中在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总量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_;山地______、平地______;后备耕地资源________。

5、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______位,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______位,林地总面积居世界第_____位。

6、山地如果开发不当,容易引起___________,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很多山区、森林、草地、水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进行多种资源开发。

二、探究互动1、分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青藏高原地区有草地分布,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2、概括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并具体说明。

①②③三、随堂练习()1、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是A.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B.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耕地后备资源不足C.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D.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2、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A. ①②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4、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相符合的是A. 耕地﹣﹣横断山区B. 耕地﹣﹣华北平原C. 草地﹣﹣长江中下游平原D. 林地﹣﹣内蒙古高原()5、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大小兴安岭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 耕地、林地、草地B. 草地、耕地、林地C. 林地、草地、耕地D. 耕地、草地、林地()6、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该图反应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A. 总量丰富B. 人均占有量少C. 总量缺少D. 人均占有量多()7、关于我国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B. 南方耕地多,水资源也多C.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也多D. 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8、我国的土地资源中,比重最大的是A.耕地B. 草地C. 林地D. 建设用地第四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导学案(第2课时)【教学重难点】1、结合相关实例,了解农业的分类。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1 中图版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新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的现代教育原则,结合所教班级的心理特征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

2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3.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3学情分析1、七年级下的学生已经有过合作学习的经验。

2、对知识的需求已经由表象向本质过渡,不再满足简单但的信息堆积,更乐于运用知识。

3、七年级学生喜欢活动,个性得到张扬,喜欢得到表扬与鼓励。

4、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5、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读图的方法。

4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音乐,强意识播放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创设情境,想象歌中的情景,由希望的田野引导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明用途,识土地,分类别明用途,识土地,分类别分别展示耕地、草地、林地的图片,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食物以及生活用品的来源辨土地的利用类型,教师引导小结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类。

活动:比较辨析,了解土地现状以问题“中国的土地资源目前的现状怎样,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引导展开“祖国土地让我喜VS祖国土地让我忧”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材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势。

活动3【讲授】找规律,知土地找规律,知土地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等,分析造成分布差异的原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2《土地资源与农业》(第2课时)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2《土地资源与农业》(第2课时)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2《土地资源与农业》(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与农业》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学生在土地资源与农业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珍惜与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教学难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直观展示土地资源与农业发展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课堂讲解:讲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5.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图例代表沙漠及难利用的土地D.D图例代表利于发展畜牧业的草地
3.C图例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下列哪种地形区?( )
A.山地B.盆地C.高原D.平原
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完成4~5题。
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红色的荒山秃岭曾经山清水秀,而今地上河现象竟在这里出现。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公里,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县城。离县城22公里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阴、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河田的植被曾经两次遭到毁灭性破坏:1912—1916年间,由于当时封建宗派的林权纠纷,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互相抢伐林木,使苍翠山岭不久就演变成灌草劣地;1934年红军北上,国民党军队进驻河田,大量砍伐林木充做军资,使植被遭到彻底破坏。经过这两次大的浩劫,河田镇原有的苍翠山岭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片红色荒漠。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当地环境虽然也在不断治理,但也仍遭继续破坏。几经反复,水蚀荒漠化越发严重。80年代中期以来,虽治理力度加大,但有限的资金只能使治理局限在一些示范区,广大地区的荒漠化仍很严重。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的山丘,光秃秃的,少得可怜的几棵稀稀拉拉的马尾松似乎在向人们呼吁。这里的马尾松普遍不高,有的树才高20多厘米,树龄竟有16年,当地人称这种树为小老头树。地表失去植被的荒丘一遇暴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冲入河道、水库,导致河床抬高、水库淤积,有的地方甚至河比田高。如此的景象真让我们不敢相信:在华北地区比较常见的地上河,居然在年降水量1700毫米的地区出现。
诱发荒漠化的祸根:人口盲目增长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荒漠化是脆弱生态环境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人口的盲目增长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诱发荒漠化的祸根,而突发性的大规模植被破坏往往是水蚀荒漠化的导火线。近几十年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长,长汀县河田镇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口比50年代初增加了一倍以上。人口盲目增长,耕地又日渐减少。这些地区又普遍缺乏煤、石油等能源资源,人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燃料只能靠柴草维持。虽然当地政府曾明令禁止上山砍柴,但人们为了生存,根本管不了这些。因此,这边禁,那边砍,白天不砍晚上砍,大人不砍小孩砍。树砍完了,就铲草皮挖树根,更加速了水蚀荒漠化的发展。
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5.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探索问题:怎么样因地制宜?
不科学的耕作方式也往往为水蚀荒漠化的发展推波助澜。如南雄县各种经济作物绝大部分都是种在丘陵的坡上,且长期沿用顺坡耕作习惯,实际上为水土由上而下的流失创造了条件。南雄县水保局作过精确的测量,在月降水量为416.7毫米的情况下,斜坡梯田横耕,每亩流失表土43.3公斤,但顺坡耕作,每亩冲刷表土173公斤,是前者的4倍。此外,修路、建厂、开矿等基本建设造成的荒漠化虽然面积有限,但往往强度极大。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耕地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读图“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
(2)我国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主,图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区。
(3)我国种植业以___________为界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拓展阅读】
南方土地的荒漠化
一提起荒漠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所呈现的荒漠景观。然而,在降水量1200—2000毫米的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森林资源破坏,流水侵蚀作用十分强烈,使一些地区同样出现了荒漠化景观。
学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及展示
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福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耕地B.林地C.草地D.水域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2~3题。
2.下列图例表示正确的是( )
A.A图例代表以旱地为主的耕地B.B图例代表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土地资源与农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P10-11教材内容结合图C,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比重特点,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表现;
2.阅读教材P12-13教材内容,知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多样化下,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3.读图K,了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思考人类要珍惜每一寸土地,保护耕地资源。
广东南雄大塘镇的花树下:又一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
位于岭南的广东省南雄县大塘镇有一个地方叫花树下,也许这里曾经有过繁花似锦的辉煌,才留下这么一个美丽的地名。然而,这里却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地处珠江流域北江支流浈水上游的南雄县,属山地、丘陵地带,岩性、构造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除了脚下这片紫色页岩分布的强烈水土流失区外,一些花岗岩红壤地区的水蚀荒漠化也很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751.2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1.4%;其中中度以上的荒漠化面积有383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流失区平均每年剥蚀土层3.61毫米。水蚀荒漠化的强烈发展使这些地区残存的表土早就被暴雨冲刷殆尽,地面母岩裸露,寸草不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一片红色丘陵。
1.读教材探索内容中的图A,分小组讨论生产什么好?
2.根据各地不同的土地资源特点,没小组选一个地点进行讨论。
3.小组讨论后,师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梳理总结。
【达标检测】
读漫画“鲸吞农田”,完成1~2题。
1.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住房占用耕地B.水资源枯竭
C.大气污染严重D.全球气候变暖
2.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