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第六讲:改革教学 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水平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概括中心思想是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一篇课文的关键。
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迅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呢?一、首先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由写什么(主要内容)和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
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即主要内容。
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
二、要使学生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
①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②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道理)”。
③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④说明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说明……”。
⑤童话、寓言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和所用的语言特点,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就有章可循,有话可说了。
三、要使学生准确迅速的概括中心思想要努力做到“十看”1、看文章的题目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
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
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讲: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含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高级)——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含答案)考点导读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一个人或对一件事的立场、看法、主张,文章的屮心思想一般都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而是通过文章的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在阅读理解屮,概括一篇文章的屮心思想是经常考试的题型,也是必备的语文素养。
解题法宝一.常见题型。
1.选择、判断。
如:下面那句话正确的归纳了文章的屮心思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 ”。
2.填空补充。
如:本文记叙了(),赞扬了或表达了()。
3.概括。
如:概括文章的屮心思想或本文的屮心思想是什么?二•答题步骤。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 分段、概括段意。
3.统观全文,整理自己的感受。
4 •组织语言,概括屮心思想。
提示:组织语言时,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叙述了(介绍了)……(中心思想)表现了(赞扬了或表达了)……5.阅读全文再仔细琢磨。
写出来的屮心思想是不是准确、全面?语句是否通顺?不妥之处再修改。
三.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分析文章的题g:人们通常把文章的题目称作文章的“眼睛”,分析了这个题目,再去阅读文章,就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屮心思想了。
2.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叙文一般都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所以大多数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阅读,要先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人,记叙了什么事,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再进一步思考作者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3.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与屮心思想有密切关系。
有的文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突出中心,总结性结尾的一些文章,往往在结尾时点明了屮心思想。
4.分析文章中议论与抒情部分:有些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或抒情结合的方法,在记叙屮穿插一些作者的议论和抒情。
这些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往往直接反映了文章的屮心思想。
5.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这种方法是概括屮心思想的最基本的方法,抓住哪些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深入体会,就能正确地把握屮心思想。
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

专项训练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及其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指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对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和总结。
这是一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进行训练。
小学生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全面理解文章首先,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确保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关键词、重点句子或段落,帮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阅读文章,学生需要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来确定。
学生可以尝试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或重复出现的词汇,进一步理解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提炼核心信息在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学生可以开始提炼文章的核心信息。
核心信息是指文章中提供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帮助他们提取核心信息:-文章在讲什么?-文章中提供了哪些关键细节?-文章中用了哪些例子或论据来支持中心思想?第四步:归纳总结根据提取的核心信息,学生可以开始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支持该中心思想的关键细节。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阅读简短的篇章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推荐选择一些篇幅较短、语言简单的文章。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来进行概括训练,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做练习题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检验他们的理解能力。
练习题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分组讨论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每个小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然后进行对比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4.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升初六年级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和练习

本文通过写 妈妈让我冬天早晨打饭被烫伤, 我觉得妈妈很无情的事,表现了妈妈对我看似无 情却严格的爱。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 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 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 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魂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 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 脚下飘拂,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 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 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 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 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 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 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 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
但不同的文章所采用的形式不一样,用文字表述中心思想。 常用的表达式有: 写人的记叙文:“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 …… 品质(精神)。” 写事的记叙文:“本文记叙了……事,说明了……。” 写景的记叙文:“本文描写了……(景物)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教”“改”中,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论文

在“教”“改”中,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让我悟出了:一、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好作文是教出来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正确的指导和引领,是很重要的。
教什么?怎样教?是每位语文教师首当其冲,必须面对的课题。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学段目标做了明确定位,“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趣味和成就感,从写话开始,话不在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就像婴儿学步一样,走好写话这一关,以后,写作教学就能一路好走。
只要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写出自己想到的感觉,乐意创作,信心满满,这写作之门就已经向学生打开了。
2.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从教十几年,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一路走来,“旧”教材中有“读写例话”之类引导学生习作的范文,今天的“新”教材分版块,分主题编写,更是强调“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如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还可以联系课文精彩语句,进行仿写,仿中有变等等。
学习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习作锦上添花。
而教师教学生习作,要有选择性,学段目标要明确。
低、中学段要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素材,培养语感,激发习作的兴趣。
高段学生重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审题立意,表达构思上下功夫。
3.培养习惯,打好腹稿。
好习惯受益一生,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
我的作文教学六讲

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作文教学六讲。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下面就来谈谈作文教学的六个关键讲解。
第一讲,审题审题再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
只有明确了题目的要求,才能写出贴切的作文内容。
第二讲,构思构思再构思。
构思是作文的灵魂,也是作文的第二步。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构思,思考作文的内容、结构和逻辑。
只有构思充分,才能写出有条理、有层次的作文。
第三讲,扩展扩展再扩展。
扩展是作文的关键,也是作文的第三步。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扩展,丰富作文的内容,增加作文的亮点。
只有扩展充分,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
第四讲,组织组织再组织。
组织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的第四步。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组织,安排作文的结构,设计作文的框架。
只有组织得当,才能写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作文。
第五讲,表达表达再表达。
表达是作文的关键,也是作文的第五步。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表达,选择恰当的词语,运用生动的语言。
只有表达得体,才能写出朗朗上口、意境深远的作文。
第六讲,修改修改再修改。
修改是作文的必经之路,也是作文的最后一步。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检查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
只有修改到位,才能写出精益求精的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的六个关键讲解,旨在引导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要注重实践,共同努力,共同提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指导课和讲评课习作(教案)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参与度很高,讨论氛围浓厚。但在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写作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基本概念。这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明确一个中心思想,并围绕这个中心选取合适的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论据进行论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作,以及这样写作如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解释:
-在素材选取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论据。
-针对思维定势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角度的写作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写作思路。
-在评价环节,教师需要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并能够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指导课和讲评课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身影。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小学生语文教案》第六课:写作技巧

小学生语文教案第六课: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方式,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技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写作的准备写作之前,需要先准备好素材。
在写作之前,可以先列出自己已经了解或者正在学习的主题词汇、语言知识、感受态度、生活经验等要点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清晰有序的框架。
此外,在写作前还要认真阅读相关的范文或者参考资料,从中吸取有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写作中的段落结构文章的段落结构是写作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段落结构准确清晰,能够准确表达出文章中的思想和观点,并且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时,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段落开头开始,逐渐提高自己的段落结构和写作技巧。
通常情况下,一个段落由三部分组成:主题句、扩展句和结论句。
其中,主题句是段落中最重要的句子,它可以概括出整个段落的核心内容;扩展句则是用来补充主题句的内容,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句;结论句则是对段落进行总结,以便于加强段落之间的衔接。
3、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写作中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质量。
好的语言表达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
因此,在写作时需要注意语言的精准和准确性。
在语言表达中,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化、随意化的表达方式。
要恰当地使用形容词、副词,使文章内容具有生动感,但不要过于花哨或夸张。
此外,还需注意书写字迹和标点符号,尽量使文章规范、整洁。
4、写作中的文体选择写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从而达到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目的。
常见的文体有叙述文、描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小学生在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写作主题和情感倾向选择合适的文体,使文章更加有针对性。
例如,在叙述文中需要清晰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要注意描述细节,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小学作文指导:第六讲:改革教学提高概括中心思想
的水平
小学作文指导:第六讲:改革教学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水平
分页导航:前言
1:前言2:第六讲:改革教学提高概括中心思想的水平(2)(一)重视思维概括性训练
乙:考察儿童作文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条件是为了遵循心理规律,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儿童概括中心思想的水平。
袁老师,请您就这方面再谈谈,好吗?
甲:好。
通过对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条件的考察、分析表明:要想使学生作文的中心思想逐步做到明确、新颖、深刻,从根本上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投人生活实践,仔细观察,认真体验,不断丰富信息贮存;必须把教文与育人紧紧地联系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高尚的道德志趣。
当然,这样做不是仅仅为了写好作文。
这样做,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作文教学中进行。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限于时间,我们就不展开来说了。
我想着重谈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必须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概括性的训练。
乙:为培养儿童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把思维概括性训练提到一定的位置,这的确很必要。
甲:思维发展心理学指出,在概括能力的发展上,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向对本质属性的概括;逐渐从对少数简单事物进行概括,进而对复杂事物进行概括。
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从感性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虽然是高年级作文训练重点,但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乙:您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被一些同志淡忘了。
中、低年级作文教学没有概括中心思想的训练任务,但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绝不是从高年级才开始的。
在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中怎样训练学生概括呢,袁老师,您再谈谈吧。
(二)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概括性训练
甲: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括主要处于直观形象的概括水平。
他们比较注意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和属性。
教师在训练学生概括时,通常采用联想和比较的方法。
宁老师,您还记得前次介绍的那节观察说话《保温瓶》的教例吗?乙:记得记得,在那节课中,老师引导学生猜谜,然后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保温瓶,捕捉外部特点,练习说话,挺有特色的。
甲:就是那节课,老师在孩子们基本掌握保温瓶的外部特征后,还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借助眼前的观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很自然地、不失时机地对低年级儿童进行了概括能力的训练,促进儿童思维概括水平的发展。
教学片断一
(三)中年级儿童的思维概括性训练
甲: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主要处于形象抽象的概括水平。
在这一级水平里,儿童的概括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
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减少,形象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
因此,在中年级的片断训练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相机渗透从感性材料中逐步概括、逐步抽象的训练,以促进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
譬如,郭梦棋老师在一次训练中,曾这样引导学生——
教学片断二
乙:从这一个教学片断看,郭老师指导儿童观察、思考时一共提了五个问题:“课外活动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哪一个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你们为什么对那个场面印象最深?仔细看看,一个小朋友摔倒后,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显然,郭老师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叙述具体,但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渗透了抽象概括能力的初步训练。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