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思品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73防患于未然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73防患于未然PPT课件
④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28
2、请你以儿子的 名义给这位父亲回 一封信。
29


可能侵害 易成为伤 令父母担 易导致犯 他人的合 害抢劫的 心焦虑 罪 法权益 被害人
可能伤害 也可能被 令家长担 易导致违
别人
他人伤害 心
法犯罪发

毒害他人身 影响身心健 令父母担心 败坏社会风
心健康诱导 康,走上违
犯罪
法犯罪道路
气,影响社 会安定 24
三、防 患 于 未 然
(二)加强自我防范
22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 对行为人 对家庭的 对社会的
危害
的危害 危害
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授淫秽 读物
23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 对行为人 对家庭的 对社会的
危害
的危害 危害
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授淫秽 读物
侵害他人 易走上违 影响家庭 扰乱公共
的生命健 法犯罪道 正常生活 秩序
12
三、防 患 平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13
14
15
社会 家庭
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社会 治安恶化。
家破人亡
自己
被判刑,对自己今后的正 常学习和工作以及生活造 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16
三、防 患 于 未 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2、犯罪有什么危害?
(1)要付出代价。 (2)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 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3)要受处罚,年龄小犯罪也要 受处罚。
10
3月16日,马 加爵在三亚看 守所里面对前 来采访的记者 痛哭流涕。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防患于未然》PPT课件(5篇)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防患于未然》PPT课件(5篇)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 沟,因而青少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乏味毒箭,以 免陷入犯罪的泥沼。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有什 么关系?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 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 罪的事情。道德上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 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 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防患于未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阅读教材97页陈某的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 罪的道路?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 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这给了我们 什么启示?
道德水平低、法 制观念淡薄为获 得某种满足、贪 图便宜等。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道德水平低、法制 观念淡薄,就难免 会违纪、违法甚至 与犯罪。
不 良
刀、弹簧刀等。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 行
具危害性极大,很容易在一时冲动下 为
持刀伤害别人。由于力弱,刀具也很
容易被坏人抢去,伤及自己,因此必
须严厉禁止。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 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 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 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 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 烟酒。吸烟、酗酒影响人 的身心健康,致使人颓废 堕落,并诱发多种违法犯 罪行为。

人教版七下思品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教案(12)

人教版七下思品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教案(12)
学生阅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对他人
的危害
对行为人
的危害
对家庭
的危害
对社会
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2、阅读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讨论: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
⑴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⑶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老人们常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无数事实都证明,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许多的人违法犯罪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人教版七下思品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教案(1)

人教版七下思品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教案(1)

课题: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课前准备:教师搜集制作相关的典型视频及音频材料,并进行编辑插入幻灯片,有电影《少年犯》插曲《心声》,录像《小强的后悔人生》,视频截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电影《少年犯》插曲《心声》教师:请同学谈谈歌曲表达了少年犯怎样的心声?学生:悔恨、追悔莫及等等。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避免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二)教师出示目标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2、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避免违法犯罪?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第一目:认清犯罪的危害活动一:案例分析教师:播放视频《小强的后悔人生》附文字材料:小强:初二学生,经常逃课,夜不归宿,吸烟喝酒,跟哥们儿进歌厅泡网吧;为此曾多次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后来,钱不够用,发展到经常赌钱,还拦截同学索要钱财,经常书包里带刀具,他觉得好玩还可以防身;为此曾进过派出所。

有一次,在教室因与同学发生争执,怒气冲冲,脑子一热,拿起刀就捅,结果使他人致死。

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0年,关进少管所。

教师:请同学结合视频分析小强违法犯罪的原因。

小强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犯罪道路的。

学生:由违纪—违法—犯罪。

说明了——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

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心理不健康),就难免会违纪,发展下去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7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思想品德下册课件课件.3防患于未然

7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思想品德下册课件课件.3防患于未然





ຫໍສະໝຸດ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 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一、认清犯罪的危害
1、道德水平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 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违法→不会犯罪 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 小错误→违反纪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行为代价大。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多是想获得某种满 足。没有道德、法律的约束,为所欲为,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最终……?
思考:
没有恶意
不是故意的
无心也会惹下大麻烦。
加强自我防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 责任。
己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 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3、远离违法
青少年要在心理上憎恶违法行为,在行 为上远离违法行为。 年龄小犯罪就不受处罚吗?
二、加强自我防范
1、预防违法犯罪,从小事做起
做有道德的人 做守法 的人 加强道德修养 树立法 律意识 维护法 律尊严 践行道德 依法 自律
预防违法犯罪,从小事做起——
小错误不犯;小便宜不占……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七课_防患于未然 ppt课件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七课_防患于未然 ppt课件

20
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行为表现
对他人 的危害
对行为人 的危害
对家庭 的危害
对社会 的危害
打架斗殴
侵害他人生 命健康权
易走上违法 犯罪道路
影响家庭 正常生活
扰乱公共秩序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播淫秽 读物
可能侵犯他 人合法权益
伤害别人
易害他人身心 健康诱导犯罪
易成为伤害、 抢劫的被害人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 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 是非界限。
2020/10/22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七课_防患于未然
13
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 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不 良 行 为
2020/10/22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七课_防患于未然
14
不 良 行 为
❖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违纪
违法
犯罪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 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这一事例给我们 的启示有哪些?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
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就难免会违纪,发展下去
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提高道德水平、增强
法纪观念,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严格要求自己。
对他人的危害: 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 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 坐牢,名誉、人格受损;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 给家人造成经济、身体、精神等的 巨大打击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
2020/10/22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七课_防患于未然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3框 防患于未然教案 新人教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第3框 防患于未然教案 新人教
(二)、自学、批注,画出知识结构图。
(三)、教师检查学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20分钟左右)
(一)、组内互探。
(二)、师生互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区别对待(投影):
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10分钟左右)
(一)、出示自学提纲(投影):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是什么?
2、违法犯罪有哪些危害以及我们对待犯罪的态度?(重点)
3、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重点)
4、有哪两部关青少年的法律?
5、(小结讨论)
怎样做才能使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呢?
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如何加强保护?(难点)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建和谐家庭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我们未成年人没有关系。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②家 庭和睦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③我们未成年人也是家 庭的成员,有责任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家庭做出努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 件:第 七课 第三框 让家更美好(共13张PPT)
2.小芳在日记里面写道:“上周六,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慰问孤寡老人的活
动……周日,我们一家人到图书馆看书。”从小芳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 C
A.现代家庭结构不断演化
B.现代家庭成员交流的方式多样
C.参加社区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内容
D.现代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3.《吉祥三宝》中唱道:“爸爸,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什么?吉祥三宝。妈妈,绿叶、花
第三课时 让家更美好
1.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 2.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3.懂得调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
结构、规模、观念 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变化。家庭变得越来越小,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
5.辨析题 无论家庭发生怎样的发展变化,基本的衣食住行仍是现代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已经发生 了较大变化。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创建学习型家庭,参与社区活动,这些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
和谐家庭我出力
情景剧场 甜甜的爸爸在一家企业上班,妈妈不上班,只负责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甜甜学习成绩名列前 茅,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甜甜感觉非常郁闷。原来,爸爸的单位正集资买 房,但家里一下子又拿不出那么多钱;甜甜在期中考试中考砸了,从班里的前几名一下子成了十 多名。这不,一家人又吵起来了。 爸爸:你整天就知道洗衣做饭,不去挣钱怎么买房子? 妈妈:不挣钱怎么了,我一天天的为了这个家,我闲着了吗? 甜甜:你们别吵了…… 爸爸:还有你,怪不得成绩下降,你经常傻傻地盯着电脑在看什么呢? 甜甜:爸爸,你听我说,我那是在查学习资料,还有…… 爸爸:别说了,赶紧写作业去,今后再也不许上网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网湛江5月5日电 (梁盛 陈通)广东湛江某学校年 仅15岁女学生李某,因怨恨同学张某经常欺负自己, 便对其3岁幼弟痛下杀手 ,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思考
犯罪有什么危害性呢?
结合教材第95页“小迪的故事”并思考:犯罪对 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
损害他人财物、导致他人经济损失,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 对他人的危害: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 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 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 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 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 烟酒。吸烟、酗酒影响人 的身心健康,致使人颓废 堕落,并诱发多种违法犯 罪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 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当及 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 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 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三框 防 患 于 未 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阅读教材96页陈某的案例,思考以下问题: 道德水平低、法 制观念淡薄为获 得某种满足、贪 图便宜等。
(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走向犯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罪的道路? 道德水平低、法制 (2)他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 观念淡薄,就难免 还是滑向了犯罪深渊?这给了我们 会违纪、违法甚至 什么启示? 与犯罪。 违纪、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 沟,因而青少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乏味毒箭,以 免陷入犯罪的泥沼。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第一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旷课。 旷课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正常受教育 和健康成长,经常旷课影响成绩, 不守校规法纪,并容易与社会上的 不良分子混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五 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偷窃。偷窃很容易 使未成年人养成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 坏习惯。另外,偷窃会使未成年人养成 漠视法律的观念,把违法犯罪当成逞英 雄的“壮举”。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不 良 行 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 二款规定,携带管制刀具是未成年人 的不良行为,管制刀具指匕首、三棱 刀、弹簧刀等。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 具危害性极大,很容易在一时冲动下 持刀伤害别人。由于力弱,刀具也很 容易被坏人抢去,伤及自己,因此必 须严厉禁止。
本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 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 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 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 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8.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特别是坏事或向坏的方向发 展),开始时往往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可一旦发现,却为 时已晚了,青少年学生应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1)对于防微杜渐这个道理,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请列举目前青少年中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并 谈谈它们的危害。
(3)你认为该如何避免和矫正这种行为?
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1、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什么?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及作用
目的: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
、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作用:本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
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本法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其 他监护人、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 人的哪些不良行为?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播淫秽 读物
可能被人伤害 影响身心健康 构成违法犯罪
易导致违法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影响社会安定
讨论:如何矫治未成年人一些不良行为?
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
(青少年如何矫治不良行为?)
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 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 罪。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牌时与同学发生矛 盾,遂陆续杀死四名同学。给社会造成了重大危害, 也给自己、家人带来了恶果。

恨 的

犯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自己、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案 例 回 放
燕赵晚报:17岁少年杀人劫车潜逃5年后落网 。4 月14日晚,深泽警方在一练歌房抓获一名在逃犯, 案发时(2005年6月)该犯仅17岁,当时只为与不 良少年表示友好,合伙抢劫、杀人后潜逃五年。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 行为的矫治。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①学习成绩差 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 ③旷课、 夜不归宿 ④吸食毒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罪孽本身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小错可不断,大错可不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 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在我们身边存在的 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有( )
①旷课 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④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 读物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 )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自觉依法自律 ④加强自身法律修养 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思考(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什么特征? (3)他们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 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是什么? (3)他们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4)对犯罪行为人的处罚哪些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自我观察
青少年违法犯罪十大征兆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老师 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 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 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 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 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 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2、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必 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无数事实说明,许 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 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 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
不补,大洞吃苦”。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 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要重视道德修养。 (避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矫治)
阅读理解98页 材料 应怎么回信?
虚心接受家 长教导,谨 慎交友,避 免沾染不良 风气,遵纪 守法。
辨析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小错
恶习
违法
犯罪
巩固提升
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 ) 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 离违法犯罪 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 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 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 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 喜欢梳妆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从谦虚变成傲慢, 从斯文变成野蛮,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 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 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抽烟喝酒等。
他人、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 对自己的危害: 失去自由,自毁前程 心灵深处憎恶犯罪,行为上远离违 对家庭的危害: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家破人亡 法犯罪。p98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
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
犯罪行为人的心里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如果 有道德、法律的约束,就会理智的做出正确的 选择;否则就会胡作非为,既害了他人又害自 己。
二、加强自我防范
1、你如何看待小张的行为?
其行为迷途知返、知错就改。应当鼓励。
2、他的转变给我们哪些启示? 做一个合格的有道德的公民,就要自觉 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 犯罪 ,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 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 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 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 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 违法犯罪。(P98)
探究 园地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剖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探讨避免或矫治的有效方法。
对社会危害
扰乱公共秩序
易导致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 对他人危害 对行为人危害 对家庭危害
侵害生命健康
违法犯罪
易成为被告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