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

合集下载

穿红裙子的老师 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 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得老师邵阳市双清区短陂桥小学申旖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得朗读,感受乡村孩子对红裙子老师得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得原因。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读、导析。

学法:读悟、交流。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引出新课、1。

课件出示:课文图画。

师:今天老师给您们带来了一幅图,谁能用书上得话为我们介绍这位老师得外貌。

生:她一头乌黑得头发,穿一条好瞧得裙子、师:没错,她就就是穿红裙子得老师。

板书课题:穿红裙子得老师生大声朗读课题三遍。

2。

开火车,复习认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走进穿红裙子得老师、1.男生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与众不同"得意思,并且横线画出她上课与众不同得地方,指名读一读。

课件出示:有时她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得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得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得牛头山上,瞧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得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师:还有得时候呢?展开您得想象,想象一下,还有得时候,她会——(动笔写一写)生1:有时她会带让我们带上锅碗瓢盆,去郊外野炊。

生2:有时她会带着我们端着小脸盆去池塘摸田螺。

生3:有时她带我们去林间得瀑布倾听流水得声音、感受流水得清凉。

生4:有时她把我们带到草地上打滚、嬉戏、捉蝴蝶、网蜻蜓、师:比如,春天来了得时候-—生5:春天来了,她带我们去山坡上采来大把大把得野花,把简陋得教室打扮得像童话中得宫殿、师:真好,所以,想象得合情合理哦!生6:秋天,五颜六色得落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她就带我们去采集落叶,做成书签,拼成图画、……2、学习第3自然段。

师:她与众不同得地方还有哪些?课件出示一生站起来读:“课堂上,同学们跟着她进入了课文得情境、我们一会儿仿佛就是没捞到月亮得小猴,水淋淋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成了卖火柴得小女孩,蜷缩在飞扬得雪花中……”师:这里得省略号表示什么?生1:表示老师得课还有很多与众不同得地方。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学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学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南华学区:龙锦兰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2、体会乡村小学的学生和穿红裙子老师之间浓浓的爱,尊重老师,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感知红裙子老师扎根乡村教育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悟、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很特别的老师,她来自大城市,却愿意扎根山村,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她爱穿一条红色的裙子,所以我们叫她----------(示课件)2、板书:穿红裙子的老师,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示课件:穿红裙子的老师为什么受乡村小学的学生喜爱?)A学生自读自悟B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示课件)2、品析句子,出示句子。

(1)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一条好看的红裙子。

(2)她那耀眼的红裙子飘在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A 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课外生活吗?你从哪感受到的?(3)这些山里娃儿可急了,他们每天三番五次站在学校门口的山坡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

A 指导朗读。

(4)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书本和电脑,还带来了几条更漂亮的红裙子。

A 用“带来了-----带来了------还带来了-----”说句话。

(5)孩子们围着她的红裙子,叫着,跳着,许多学生流着泪笑了。

A 此时此刻,如果是你围着这位穿红裙子的老师,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三、拓展延伸1、学生说说心目中的老师。

四年级语文教案 穿红裙子的老师-“黄冈杯”一等奖

四年级语文教案 穿红裙子的老师-“黄冈杯”一等奖

《穿红裙子的老师》主讲承启红军学校李红梅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红裙子老师与众不同之处。

2.用品词悟句、想象补白的方法,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3.品析课文,体会红裙子老师扎根山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关键词句、想象补白,领会老师的与众不同,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红裙子老师扎根山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老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按意思说词语。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郁郁葱葱)蜷曲而收缩。

(蜷缩)偏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偏僻)形容费尽心思。

(搜肠刮肚)形容舍不得分开。

(依依不舍)和大家不一样。

(与众不同)2.齐读这几个词语,书写“与众不同”,加深课文印象。

(二)抓关键词句,领会红裙子老师的与众不同1、默读课文2至5自然段,用“——”画出红裙子与众不同的句子。

2、学生带着要求默读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观点。

4、全班交流,抓关键词感悟穿红裙子老师的与众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出示相应内容)(1)她上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①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②师生想象补白,体会与众不同的课堂。

③小练笔:有时_____;有时_____;有时_____;④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总结:抓关键字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2)课堂上,同学们跟着她……蜷缩在飞扬的雪花中……师引导学生体会“进入情景”这一与众不同的地方。

(3)她那耀眼的红裙子飘在活动场地上……宁静的山村也热闹起来了。

师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字的方法体会红裙子老师的与众不同,同时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三)品词悟句,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体会红裙子老师扎根农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

穿红裙子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一、激情导入1、老师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2、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生字上片。

3、交流。

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四、抄写生字、生词。

1、学生自主记忆字型,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抄写生字、生词。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师生之间浓浓的师生情。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解决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

2、学生自由提问,互相解释。

3、归纳学生的问题。

4、教师小结。

三、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投影出示有关问题。

3、学生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

5、全班汇报,教师指导。

6、教师小结。

四、整体感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写到“红裙子”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3、如果你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你会对穿红裙子的老师说些什么呢?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课时作业一、我会照样子写。

有声有色有¬¬¬¬¬¬¬()有()有()有()有()有()郁郁葱葱———————————————二、我的采蜜箱。

()的雪花()的世界()地交谈()的红裙子()的生活()地离开教学反思:4老师读作文的时候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老师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解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三、精读课文,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

3、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投影显示。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自悟。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穿红裙子的老师》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文章讨论,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内容课文:《穿红裙子的老师》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文学分析1.3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相关背景资料讨论问题清单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简要介绍《穿红裙子的老师》的作者、背景及文章主题。

2.2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情节、人物刻画等方面。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主题思想等。

2.3 深入探讨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师职业认识3.1 教师角色讨论教师在society 中的角色和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价值。

3.2 教师形象分析《穿红裙子的老师》中教师的形象特点。

讨论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认识。

3.3 教师与学生关系探讨课文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第四章: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4.1 文学与现实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形象。

4.2 课文与个人经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师经历或对教师的认识。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个人经验相结合,加深理解。

4.3 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讨论《穿红裙子的老师》的教育意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对生活的启示和教育的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和写作作业。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教师职业和文学作品。

第六章:文学作品分析课文细节解读6.1 细节解析分析《穿红裙子的老师》中的具体细节,如人物描述、情节发展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穿红裙子的老师》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发,学会感恩,学会尊敬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会从文章中汲取启发,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尊敬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产生共鸣。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让他们学会尊敬他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穿红裙子的老师》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老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发,学会感恩,学会尊敬他人。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将这种尊敬之情延伸到对其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上。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尊敬的老师的作文,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培养他们尊敬他人的品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热身:让学生分享自己尊敬的老师的故事,营造尊敬老师的氛围。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穿红裙子的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激之情。

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尊敬老师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汲取启发。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写一封给尊敬老师的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

5. 课堂总结: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敬他人的品质。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

穿红裙子的老师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并欣赏《穿红裙子的老师》这本绘本的故事内容及其插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1.2 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或小学生1.3 教学资源《穿红裙子的老师》绘本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介绍简要介绍《穿红裙子的老师》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

2.2 故事分析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2.3 文化理解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第三章:教学活动3.1 绘本阅读给学生朗读《穿红裙子的老师》绘本,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插图的美感。

3.2 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3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插图或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穿红裙子的老师的画。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绘本阅读、故事讨论和绘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创作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分享《穿红裙子的老师》的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文化差异。

5.2 后续活动组织一次学生作品展览,让其他同学和家长欣赏学生的绘画作品。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准备阶段在课堂上提前布置好一个舒适的环境,准备好《穿红裙子的老师》绘本和绘画材料。

6.2 绘本导入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给学生朗读《穿红裙子的老师》绘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3 故事讨论在学生听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感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6.4 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插图或自己的想象,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穿红裙子的老师的画。

6.5 分享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灵感和过程。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互动式阅读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绘本阅读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穿红裙子的老师

穿红裙子的老师

2、她就是穿红裙子的老师。(板书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位穿着好看的红裙子、受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好吗?
二、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穿红裙子的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看这些娃儿,魂都叫学校给抓去了!”这句话怎样理解?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②孩子们喜欢这样的学校生活吗?从家长满心欢喜的交谈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特别是对穿红裙子的老师的满意)
③孩子们和家长都喜欢上了这所乡村小学,这都是谁的功劳?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在这句话中要写到“红裙子”了吧?(因为“红裙子”已成了这们年轻老师的象征)
(2)这些山里娃儿可急了,他们每天三番五次站在校门口的山坡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
④他们等到穿红裙子的老师了吗?听到“老师到城里的学校去了”这个消息时,这些山里娃儿有什么反应?(泪水汪汪、不甘心、拖着沉沉的脚步依依不舍地回来。指导朗读)
(3)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书本和电脑,还带了几条更漂亮的红裙子。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这里的红裙子前还加上了“更漂亮”几个字?
(2)小组竞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比赛,然后互相评议)
3.穿红裙子的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品读,领悟。
1、如果让你给这篇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在横线处填个什么词语呢? 老师。
2、你喜欢你的老师吗?为什么?说说你们之间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我的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师生之间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读、导析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都来自于老师的精心教育。

老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今天,我们
字习一篇与老师有关的课文一一《穿红裙子的老师》。

板书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
学生齐读课题。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 )自由读课文,丑课文读通、读)1页。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3.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乡村孩子们对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喜爱和老师对乡村孩子的关心、呵护备至的事。

(2)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三、抄写生字、生词
1.学生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脚、年、郁、附、锅、碗、搜肠刮肚、损、企、偏僻。

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搜肠刮肚锅碗瓢盆三番五次依依不舍有滋有味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写小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读、读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质疑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2.学生自由提问,互相释疑。

3.归纳学生的问题。

4.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探究吧!
三、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有关问题:
(1)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
(2)穿红裙子的老师来了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变化?
(3)后来,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流泪了?
(4)画出文中表现出孩子们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的语句。

3.学生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

5.全班汇报,教师指导。

(1)因为这位老师上课与众不同,能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她还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2)孩子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了。

(3)因为他们误以为穿红裙子的老师到城里的学校去了,再不回来了。

6.教师小结。

上课与众不同,还经常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这样好的老师有谁会不爱呢?其实,我们的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啊!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吧!
四、整体感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写到“红裙子”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