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考题11.19+Word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完成1--3题。
(9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18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②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③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④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⑤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A.①④⑤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除了被证实是持续增长的新生儿小头症的元凶,以及被质疑和格林—巴利综合症有关外,寨卡还被认为可能对大脑造成其他危害。
B. 所谓的“求职贷”,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毕业生以个人的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毕业生直接打入企业账户。
C.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D.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已是傍晚时分,苍茫的暮色,正从天东的大海那边升腾起来。
,。
,。
①每当江风吹来,秧苗就轻轻摆动着,把一层一层的轻浪,向天边远远地传送开去②现在,沟洫纵横的洲渚上,已经垦出了一片一片的稻田③但西方的地平线上,那一轮即将隐没的夕阳,还在散发着明亮而柔和的余晖④这时,河汊上、田塍里的水面便荡漾起来,晚霞的倒影被搅乱了,于是又平添了几许变幻,几许缤纷⑤这一带,本是孤立于江心的一个沙洲⑥在夕阳的映照下,稻田里的簇簇秧苗,仿佛展开了一片墨绿色的、闪着金光的地毡,显得那样宁静,那样旷远A.⑤②①④③⑥ B.③⑤②⑥①④ C.①④⑤②⑥③ D.③⑥①④⑤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2018年3月命题人曹月峰说明:(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150分。
(2)客观题用2B铅笔,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
(9分)①儒家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是由“士”与“大夫”构成的,他们需要承担“士”的文化创造和“大夫”的政治管理两个不同的社会职能。
②儒家士大夫首先是“士”,即从事文化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学者群体。
作为学者文人的士,他们往往要从事价值建构和知识创造。
“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者群体,并不依附于某一种具体的政治集团,故而他们秉持的思想视角、政治倾向有一定的超脱性。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政治观念、思想形态往往体现出超现实的甚至是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但是,儒家士人还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能够有机会进入权力核心成为“大夫”。
他们意识到,必须参与到“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创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想。
所以,儒家士大夫特别希望与封建君王展开政治合作,参与到封建君王主导下的政治体系与经世治国活动中去。
而士人一旦分享了封建君王的权力成为“大夫”后,就成为朝廷命官,进而在国家政治上承担起相应的政治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
④儒家士大夫拥有“士”与“大夫”的不同社会身份,就需要承担文化创造和政治治理的不同职能。
因不同的思想视角、社会立场而拥有不同的价值理念,最终又形成了儒学内部的多元思想和不同学派。
儒家士大夫既可能因为坚持“士”的书生气而追求理想主义和价值理性,故而与君王产生矛盾、形成冲突;也可能因追求“大夫”的立功而坚持现实主义和实用理性,并在追求政治功利的过程中与君王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尽管儒家士大夫是思想信仰大体一致的社会群体,但由于这一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对“士”与“大夫”不同社会身份的认同、不同思想视角的认识偏重,在思想观念、社会职能上的政治实践中往往会有很大差别,从而形成了内部分歧很大的不同思想体系和派别。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品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卷2018.2温馨提示: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共150分钟。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电视剧《大军师马懿之军师联盟》因各种原因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人调侃,《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片名像网游,时间线混乱,司马懿成了“妻管严”,和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大多围绕在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边界问题上:是遵照历史多一点,还是创作者的想象多一点?当艺术想象与历史记载相悖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②不必追根溯源,以国内影视剧常拍常新的热门题材“三国”为例,该题材的影视剧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却往往背负着“不尊重历史”的罪名。
其实,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话本小说积淀而成,本就是对历史的演义,其中诸多描述早已和《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相去甚远,是否遵照历史可以说是个伪命题。
③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边界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
对此,郭沫若、吴晗等前辈也曾有过经典论述。
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的创作不能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历史作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权威,但历史剧创作又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
吴晗则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或许正好证实了这个创作逻辑。
④再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例,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一段描述:吕不韦看到质子子楚,称他奇货可居,认为子楚很有利用价值。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中学高三(上)周测语文试卷(二十四)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中学高三(上)周测语文试卷(二十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未来,每粒沙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IP地址。
”现在看来,这种描述似乎是_____,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最为精彩,也最能引发人无尽联想的描述了。
不论物联网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摆脱不了经济运行整体状况对它的影响,这是一种_____、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相关的调研报告中看出些许端倪。
据埃森哲预测,2030年产业物联网将为全球创造14.2万亿美元新产值,而中国将新增1.8万亿美元新产值。
物联网绝对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其相关的很多概念,在历史和科技发展中都曾出现过,譬如工业化的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等。
因此我们可以说,()不同于以前,在现今的科技语境中说起物联网,我们得到的是_____的互联,包括手机、冰箱、汽车、眼镜等,都是互联互通的,这似乎多少带有“理想”的味道了。
近五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2015年7月已达9.05亿;到2016年1月,4G用户数就将超过3G用户数。
庞大的市场基础成就了消费互联网的成功,从BAT的崛起与其市值_____。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消费已经成型。
B.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使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C.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消费体系已经成型。
D.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的人类杜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B.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的一种理念的实际上就是物联网C.物联网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它实际上是一种理念D.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天马行空相辅相成无所不在可见一斑B.随心所欲相得益彰无所不在见微知著C.天马行空相得益彰无所不至可见一斑D.随心所欲相辅相成无所不至见微知著2.下面是某中学百年校庆公告的正文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18题,共150分。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
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
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
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
”庄宗以为然。
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而出之。
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
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
”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
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
”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
”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
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
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
”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
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卷命题人:袁占军2018.2温馨提示: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共150分钟。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电视剧《大军师马懿之军师联盟》因各种原因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人调侃,《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片名像游,时间线混乱,司马懿成了?妻管严?,和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大多围绕在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边界问题上:是遵照历史多一点,还是创作者的想象多一点?当艺术想象与历史记载相悖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②不必追根溯源,以国内影视剧常拍常新的热门题材?三国?为例,该题材的影视剧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却往往背负着?不尊重历史?的罪名。
其实,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话本小说积淀而成,本就是对历史的演义,其中诸多描述早已和《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相去甚远,是否遵照历史可以说是个伪命题。
③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边界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
对此,郭沫若、吴晗等前辈也曾有过经典论述。
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的创作不能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历史作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权威,但历史剧创作又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
吴晗则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或许正好证实了这个创作逻辑。
④再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例,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一段描述:吕不韦看到质子子楚,称他奇货可居,认为子楚很有利用价值。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
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
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
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
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
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
对外界我们尚需要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
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
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调理清楚。
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
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
而心思之清楚有调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
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作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
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
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
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
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
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
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
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
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是要在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界曾普造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
其实,宋代是个竟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
传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业要标志。
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載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貴,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
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
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
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春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簿,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歲不還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烟不问阀门”“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含”,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卖的限制和千预,作为商品进入流濩领城,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
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高,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
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夷别—士农工商。
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
随着商品经济的岌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波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
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周日考试 11.19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
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
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
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
《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
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
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
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
”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足有弹性的。
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
④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
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
⑤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
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
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
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
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
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
B.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
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
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
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
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
这次勇敢的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
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西雅图的共享单车太烧钱,已经宣告夭折。
”今年1月,西雅图市长宣布该市单车分享计划彻底做黄。
报道称,西稚图自行车共享服务的收入及推广效果远不及预期。
有数据显示,西推图市的斜坡道路是该计划夭折的重要因素。
“想用车的时候空无一车,要停车的时候找不到停车桩”,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
又比如,巴塞罗那的Bicing每年赤字竟高达1200万美元,与Bicing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国家。
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
在发展初期,Velib出现过8成单车被损坏和盗窃的状况,但如今却成功化解危机,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
Velib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
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的年租金(约合人民币216元),便能够无限次地使用。
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通过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 获得了用于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十年的费用,用于交换的则是巴黎50%户外广告牌的独家使用权。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新浪综合,2017-03-22) 材料二往何处去?爆发式的增长过后,刚刚起步的共享单车已经面临发展之问。
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贡献无须多言,但是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如何骑得更远”已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
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只会是一句口号。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当下的投资热点,然而,共享单车会不会只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事实上,资本推动下的重投入轻管理的缺陷,正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重要推手。
而且,当共享变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共享单车更应该谈谈责任谈谈规矩。
共享单车如此,其他共享经济新业态同样如此,政府能为这个民间诞生的准公共产品做些什么?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的共享单车自然会迎来诸多冲击,比如乱停乱放的管理难题从媒体报道来看,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到两个职能部门,交通部门大多持开放心态,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对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来说,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既然是民生产品,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比如场地。
谈到互联网+,李克强总理说得最多的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眼下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道相同性质的考题。
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
反正道路是公共资源,企业可以乱投放,骑者照样乱停靠。
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管理上,大家,包括骑行者,也应该为文明骑行做些什么。
要共享,得共治。
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是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商报评: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深圳新闻网,2017-3-23) 材料三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现场一片狼藉。
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管理问题,面对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副开,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去关注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
(摘编自《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人民网·观点》,2017-03-19)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起源于荷兰、推广到全球的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
B.材料二提到,交通和城管两部门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持有不同态度,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
C.材料二认为要共享,就得共治,共享的旗帜和共治的思路缺一不可,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之后。
D.材料三认为如果缺乏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信任、规则和秩序,共享单车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A.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这说明共享单车要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素质是前提。
B.资本进入之后的共享单车项目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这是很多城市共享单车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
C.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是一道与互联网+性质相同的考题,意思是说共享单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应有所转变。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一致认为,要突破共享单车的管理困局,这个领域的企业、公共管理者和享受此便利的市民都有责任。
E.通过反思共享单车项目面临的管理困局,探索解决共享经济发展难题的思路,材料二、三都体现了这样的写作思想。
6.西方国家共享单车现状对我国共享单车发展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14分)羊群中的一只雁艾平①它虽然不幸,没能诞生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但是万幸,它诞生于一个草原母亲的手掌中。
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
②它的旁边是一群来自春天的小羊羔,它们的母亲被放牧到远处觅食鲜嫩的牧草去了。
它们吃奶,也和它一样,以为葛根阿妈就是它们的母亲。
所以草原上有了一幅移动的画——葛根阿妈那紫色的身影后面,跟着一群雪球般滚动的小羊羔,还有一只浅褐色的小鸿雁。
③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自己从哪里来。
④葛根阿妈说起小雁的来历,太阳就会从她眼角的皱纹里看见亮晶晶的眼泪。
⑤呼伦贝尔大草原,碧水回环,芳草萋萋。
雁群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在芦苇丛中做窝孵化,然后教练它们的孩子滑翔试飞。
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雏雁长大,它们一起飞向温暖的南方。
⑥每天早上一推开蒙古包的门,阿妈就看到羊群云朵一样在草地上飘动,湖里布满奶牛的倒影,数不清的水鸟在芦苇中翩跹起落,鸿雁和天鹅走到岸边,旁若无人地穿过林立的马腿与牛腿,享受太阳的抚慰。
⑦阿妈把双手放在耳朵后面挡住风的呼啸,那湖中的鸟鸣顷刻变得雨点一般清晰嘹亮。
阿妈不但能分辨出各种鸟的声音,还能听出偷蛋的草孤狸,遇到了雁爸雁妈的猛烈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