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8.5 压强、液体压强》复习教案 (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全册 压强复习教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压强复习教案 沪科版

压强一、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例5: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科学探究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实验技能能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四)教材分析1.本章内容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第七条和第八条内容,位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

是前面学习力的基础知识以及重力弹力后,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并为后面学习浮力打下基础。

2.主要教学内容有压力的概念及大小和方向、压强的概念与计算、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帕斯克定律、大气压强、流体流速与压强等几个方面,它是学生学习前面力学知识的一个应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浮力奠定了一个知识的基础。

重点: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应用。

3.分析与论证的方法。

4、压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利用压强解释现象。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多数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是什么:1.液体和固体的压强区分不开,面积单位换算出错,2.固体压强计算时审题不准确。

学困生遇到的学习障碍是什么:1、不会运用公式或记不住公式2、实验数据不会分析、表述实验结论不够准确(不能体现控制变量思想)3、液体压强中对深度不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技能目标1.举例说明压强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2.知道压强的意义、含义,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3.举例说明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4.举例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5.列举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特点;解释现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课题引入镜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现在大家仔细观察平面镜和你戴的近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对,平面镜能反射光,不能让光透过;近视眼镜片能让光透过。

能让光透过的镜子,我们物理中称为透镜。

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可以放大书上的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

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二、新课教学一、凸透镜和凹透镜大家知道,青年学生一般佩戴近视眼镜,老年人戴的一般是远视眼镜(即老花眼镜)。

这两种眼镜是不能乱戴的,这说明这两种眼镜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两种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总结: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教师拿出一块透镜,请学生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

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_压强--压强和液体的压强》复习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_压强--压强和液体的压强》复习学案

《压强--液体的压强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压力、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2、能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3、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解决有关问题;4、主动参与活动,认真答题,养成整洁规范的做题习惯。

【互动探究过程】(一)自探提示复习内容:第142页—第154页学习方式:自学学习时间:5分钟学习方法:认真读课本,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解决问题:独立完成《自探提示》内容一、压力1.物理学中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如图所示,物体A 的重力为10N ,力F 为15N ,图甲、乙、丙、丁中支撑面B 所受的压力分别为:F 甲=__、F 乙=__、 F 丙=___、F 丁=___ 二、压强 3.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的______ 与______的比 叫做压强。

它表示__________的作用效。

4.压强的公式是P = ,它的单位称为_____,简称 ,符号是____。

1帕= 牛/米2。

5.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 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 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 压强,减小压力可以 压强。

三、液体的压强6.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______和容器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F A B A B 甲丙 乙 丁 B A F A F B大小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 。

7.液体压强的表达式:P= 。

8.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 。

、 、_________等都属于连通器。

9. 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 ),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 ),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 A 和p B ,则( ) A .p A >p B B .p A <p B C .p A =p B D .无法判断 (二)解疑合探一、计算压力与压强如图所示,重为20N 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性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根据公式解决液体压强问题。

4.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探究利用饮料瓶做一些有关压强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1.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2.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1.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2.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具准备】U型管压强计,大烧杯,水槽,盐水,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的器材,学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1:用一个底部用橡皮膜蒙上,上端开口的容器装满水,引导学生观察橡皮膜向下鼓起。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演示2:用一个侧壁蒙有橡皮膜的容器中装满水,引导学生观察橡皮膜。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容器里装的是其它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提出问题: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2)启发思维:咱们先把液体看作若干小水滴,这些液滴紧密的挤在一起。

设想你们每位就是其中的一个液滴,你会有什么感受?(3)猜想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②结合自身在水中感受谈谈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认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第八章 压强 复习课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

第八章 压强  复习课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

1、图所示,将一试管中装满水,再 将—支较细的试管插入并倒置,使试管 口朝下,空试管不向下掉,反而上升, 这是________把小试管推上去的。
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
实验时,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稳定后,
在管顶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将
[]
A.往上喷出
B.稍微降下一些
四、课堂训练、强化知
C.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
课题
课型 主备人(首 次备课时 间)
第八章压强 复习课 (3.18)
授课教师
编号
012
二次备课时间
3.2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公式、液体压强规律及应用是本单元的
学习重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①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②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kg)
A. P′=4P B. P′=2P
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
A.平放 B.侧放 C.竖放
D.无法判断
2、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是[ ]
⑷如图所示,a 图底部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
的橡皮膜向外凸起,则说明 而铺在枕木上
____________________,b
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图侧壁的橡皮膜向外凸起,
学生说出有关压强的知识

说明,教师板书。并利用投


影打出知识结构(如图)。

其次,对于各个知识
点,采取边复习边练习各个
击破。

(一)复习“压力”


先设疑:“压力与重力 学生回答:“压力与重力的不同吗及联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在设计这节科学探究课《液体的压强》时,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液体压强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不同高度的容器、测量工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将一个气球放入水中,气球会受到水的压力,无法轻易提起。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受到水的压力。

2.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让学生使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证实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3.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测量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验中加入盐,改变液体的密度,测量不同密度下的液体压强,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第八章 压强 复习课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

第八章 压强  复习课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

识巩固提高
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以竞赛方式及小组讨
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面哪种情
论完成课堂训练,能调动学 况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影响[ ]
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
A.玻璃管的粗细
导演,学生抢答:
B.玻璃管倾斜
交流讨论:
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
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
D.外界大气压变化
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
课题
课型 主备人(首 次备课时 间)
第八章压强 复习课 (3.18)
授课教师
编号
012
二次备课时间
3.2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公式、液体压强规律及应用是本单元的
学习重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①压强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②液体压强是教学难点。
高压是___________Pa。(ρ
水银=13.6×103kg/m3,g =10 N/kg)
5、如图所示:A、B 两支完全相同 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 a、b, 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 Pa______Pb。(填“>”、“<”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⒃高速公路上严禁汽车超载,请用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
进菜里
说明的物理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
D.在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 人行走
⑸如图所示,可以说明
的物理问题是:
(1)
学生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2) 1、下列设备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八章《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八章《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2

第八章《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4.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5.了解连通器的原理.6.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教学重点】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4.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2.公式:P=ρgh·单位:P:Pa,ρ:kg/m3, h:m··深度h——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公式推导:因为F=G,而F=PS,G=mg=ρVg=ρShgPS=ρShg P=ρgh·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被研究点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等均无关。

·公式和p=ρgh的区别(1)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及相关计算;(2)p=ρgh只适用于液体压强的计算。

3.液体压强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5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对底部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与固体压力、压强区分)·例如:5.应用:连通器①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的容器.②实例: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下水管道、通风巷道、乳牛自动喂水器、喷泉.如图:1)茶壶:壶嘴应略高于壶口,不然茶壶不能装满茶水。

2)工业锅炉内水位计:锅炉内水位不能直接观察,用与锅炉连通的玻璃管制成连通器,则管内与锅炉水面相平。

3)农田输水管:有的地方把农田输水管埋在地下,穿过公路,这也是利用连通器原理。

4)船闸:在船闸整个工作过程中,当打开上游阀门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当打开下游阀门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压强、液体压强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出示课题,明确目标,指导学生讨论两节重点知识
师:考点分类解析
知识点1:压力
(1)压力的概念
(2)压力的作用效果
生:展示
分组讨论,并找生展示
考点2:压强
(1)物理意义
(2)概念
(3)公式
(4)应用
知识点3:液体压强
(1)实验探究
方法:
器材:
利用帕斯卡原理p1=p2,即 = , = = ,F2=10F1=10×100 N=1000 N。
(3)在分析和计算固体的压力与压强时,一般先用
F=G=mg分析和计算压力,后用p= = 分析压强;在分析和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压力问题时,一般先用p=ρgh分析和计算压强,后用F=pS分析和计算压力。
课后
潜水器完全潜入水中后,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大,所处的深度h也增大,根据p=ρgh可知,潜水器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在深5000 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p=ρgh=1.03×103 kg/m3×10 N/kg×5000 m=5.15×107 Pa。
本题重点考查了不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及压力的关系,计算顺序是先压强(利用p液=ρ液gh)后压力(利用F=pS),对于压力的判断可简单记为“口大压力小,口小压力大”。
结论:
小组讨论,并展示注意的问题
考点4:连通器
生讨论并展示
了解帕斯卡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本节重难点解析:
(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a.固体压力与重力
b.液体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注意]当密度均匀的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等)水平放置时,使用p=ρgh更便于解题。












师:出示典型例题
生:讨论并展示
解析:本题考查了压力及压强的计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计算时用错受力面积,单位不进行换算就代入公式计算。只有力的单位是牛顿(N),受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Pa)。
杯子和水所受的重力:
G=mg=0.45 kg×10 N/kg=4.5 N;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F=G=4.5 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p= = =900 Pa。
比较乙、丙实验可知,在液体的深度相同时,图丙中用的是盐水,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U形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比较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在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时,容器形状不同U形管内液面出现高度差相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变化及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
反思
这两节的重点内容是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固体压强、压力;液体压强、压力的计算以及公式的应用还是一难点,总结:固体压强先求压力,再求压强;液体压强先求压强,再求压:
p=ρ液gh=1.0×103kg/m3×10 N/kg×0.05 m=500 Pa;
F=pS=500 Pa×0.01 m2=5 N。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F水+F容器=8 N+2 N=10 N;
p′= = =1000 Pa。
考查生活中的连通器,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