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妇女自杀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妇女自杀问题研究
作者:刘家琳董振娟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中国农村妇女背负着沉重的生存压力,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范围狭窄,移情能力不足,加上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防范救援体系的不健全,在遭受挫折时往往选择自杀作为对生存压力的抗争手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需要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有着“农民”和“妇女”双重身份的农村妇女群体,为她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改善她们的生存质量,降低农村妇女自杀率,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妇女自杀原因防治
一、中国农村妇女自杀现状分析
(一)中国妇女自杀数据
2002年,加拿大学者费立鹏和他的中国同事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自杀率:1995-1999(Suicide Rate in China:1995-1999)》一文,文章指出:中国的自杀率为23/100000,远远超过了13/100000的世界自杀率,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是32.46 万人,农村则是 30.3 万人,农村女性自杀死亡人数是 17.32 万人,农村女性自杀死亡人数是城市女性的 3 到 4 倍,是农村男性的 1 倍多,农村女性的自杀死亡人数居中国自杀人数之首。


(二)农村妇女自杀的特征分析
1、青年妇女的自杀率高。

根据费立鹏等人的调查,从1990年到1994年,我国农村15—39岁的青年妇女中平均每年有将近十万人自杀身亡,青年妇女的自杀率是同龄城市女青年的4.7倍,同龄城市男青年的4.9倍,同龄农村男青年的2倍。

2、从自杀者的精神状态看,精神病患者的比例很低。

精神病患者是自杀人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中,精神病患者在自杀人口中所占比例大约为90%—95%,然而在中国农村,30%—50%的自杀人口(女性尤高)并没有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困扰。

3、自杀手段较为集中。

近年来,农药在农业中得以广泛运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成为农村妇女自杀最便利的工具之一。

4、从自杀的类型来看,农村妇女自杀多数为家庭矛盾导致的,属于冲动型自杀。

冲动型自杀是指受特定的事件影响后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而采取的自杀行为。

二、农村妇女高自杀率的原因分析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在他的《江村经济》中对农村妇女自杀问题有过简短却极深刻的描述,他认为,中国农村妇女往往把自杀作为一种工具,她们的自杀,并不是如同在其他环境发生的那样,是精神疾病和障碍所导致的最终毁灭,或者是绝望中毁灭自身的体现,一种目标价值,而是最后的抗争手段。


(一)社会客观因素
1、经济上贫困,导致经济上的自救能力不足。

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淘金,而农村女性受生理条件和家庭观念的限制,多是留守农村承担起赡养老人、抚养儿女的责任。

如此一来,农村妇女对家庭的经济贡献较男性为少,而她们对于家庭的贡献由于难以用金钱衡量而被模糊,在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男性面前,她们往往是处于弱势和依附的地位。

2、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相对封闭的农村,至今仍然存在着“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文化糟粕,农村妇女形成了服从、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等性格缺陷。

而当她们无法摆脱纠缠不休的家庭矛盾,求助无门,却又难以忍受无穷的痛苦时,很有可能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痛苦的一生。

3、社会防范、救援力度不够。

农村基层组织习惯对于别人的“家务事”不闻不问,不能给农村妇女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即使出现农村妇女自杀等现象,基层工作人员也只是将其当做个例,疏于防范,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上不归路。

(二)个性心理因素
1、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觉悟不高。

我国的教育,在城乡间始终存在着巨大差距,农村妇女由于其双重身份在受教育过程中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这造成他们一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尝尽贫穷、劳苦却无力甚至无意识救助自己,有的更把自己的悲惨命运降落到下一代人身上,形成新的恶性循环。


2、社会生活范围狭窄,移情能力不足。

相对于城市女性,农村女性的生活单调而乏味。

一旦遭受重大挫折,便仿佛是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和意义。

三、农村妇女自杀问题的防治措施
农村妇女的高自杀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不仅需要社会各个部门足够重视、全力配合,也需要农村妇女自身走出狭隘的思想怪圈,勇敢地为自己的生存质量作斗争。

(一)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女性贫困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说,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但是,农村妇女贫困化问题并未赢得普遍关注和重视,女性贫困的特殊性被一般性的贫困问题所掩盖。

(二)加强执法,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利。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加强对保护妇女权益相关法规的宣传,帮助农村妇女学会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改善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要加大教育普及力度,提高农村女性的思想文化素质,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克服自卑、依附、顺从等心理弱势,培养出积极健康的人格心态。

不仅帮助她们获得独立生活的技能,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自己做出判断而不被传统的思维模式所束缚,这样就帮助她们获得了经济和思想上的双重自由。

(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预防和救治并重。

需要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事后救助体系,尽可能多的抢救回农村妇女的生命。

在医疗设施、医疗人员的配备上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如增加救治的专业医疗人员和救护车辆,尤其要提高对自杀人员的抢救速度和抢救水平,尽最大努力挽救自杀妇女的生命。


(五)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心理救援。

加强农村妇女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并采取及时的心理救援,是遏制农村妇女自杀的有效途径。

农村的基层组织可以举办一些喜闻乐见、贴近农村妇女实际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农村妇女从单调的家庭生活中走出来,参与其中,获得新的情感支持,培养妇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不致孤单绝望的走向自杀之路。

以上是从整个社会而言的防范和救助措施,但是,“自助者,天助之”,解决农村妇女自杀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农村妇女自身。

如果农村妇女自己不去改变,只是借着政策的春风,得过且过,那么其弱势地位永远得不到彻底改变。

社会能够为农村妇女提供有力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靠农村妇女自己的觉醒与努力。

注释:
①根据费立鹏等研究者的论文:《中国的自杀率:1995~1999年》
②黎珊:女性自杀——生命的警示.民情内参.2003 年第2期
③张然:农村妇女自杀问题透视.创造.2007年第5期
④杨玲.从农村妇女的自杀现象透视“三农”问题的严峻性.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⑤张然:农村妇女自杀问题透视.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