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还乡_与_平凡的世界_悲剧世界之比较_黄琴玲

合集下载

《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

《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

《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平凡的世界》作品赏析从内容来赏析:《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

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从人物来赏析:孙少平:小说中人如其名,这个人物的内心从未平静。

生活在偏远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

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

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

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尚。

但这样的人,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

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

作者笔下的孙少平,跟随作者的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

没有接受调动,没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专题阅读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专题阅读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平凡的世界》专题阅读训练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平凡的世界》专题阅读训练(附:各种题型)小说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一、语言文字运用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些年来,电视荧屏上肤浅的电视剧。

偶然看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电视作品,许多人都觉得不大习惯。

有时,我们麻木又地跟随遥控器穿梭在不同的频道间,满眼皆是、的电视剧,它们轻飘飘地掠过我们的眼球、大脑,最终什么也留不下。

当下的国产电视剧,够多,够长,也够华丽,但偏偏不够重。

()作品失重带来的是品味失重、观念失重,甚至是趣味失重。

于是,尺度大的、无厘头的电视剧竟然最受欢迎。

在这一形势下,《平凡的世界》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是一个有趣且令人振奋的现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多如牛毛没心没肺嬉皮笑脸矫揉造作B.纷至沓来没心没肺插科打诨装模作样C.多如牛毛大大咧咧插科打诨矫揉造作D.纷至沓来大大咧咧嬉皮笑脸装摸做样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A.讲爱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古朴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血肉的重量。

B.讲爱情的,没有温暖的重量;讲亲情的,没有血肉的重量;讲历史的,没有动人的重量;讲战争的,也没有古朴的重量。

平凡的世界赏析

平凡的世界赏析

平凡的世界赏析《平凡的世界》赏析《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小说家路遥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普通人的命运。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内容与主题的分析,展开对《平凡的世界》的赏析。

第一部分:校园生活的复杂性与残酷性小说以主人公孙少平的校园生活为切入点,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与人性的复杂性。

作者透过孙少平这个角色,真实描写了贫困家庭孩子的艰辛成长历程,以及他在学校中面对的各种欺凌与暴力。

尽管孙少平努力学习,但他在这个残酷的校园环境中仍然感到无助与迷茫。

第二部分:农村现实与人生抉择作品从孙少平高中毕业后的农村生活展开,生动刻画了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与农民的苦难。

小说通过描写孙少平与其它人物的互动,突显了农民地位低下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

而孙少平在这个困境中作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选择,他决心通过进城打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境况。

第三部分:家庭与爱情的纠葛小说通过描述孙少平与未婚妻孙小艳的感情纠葛,展现了传统家庭观念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

孙小艳代表了一种反抗传统婚姻制度的观念,她渴望追求个人自由与幸福。

而孙少平则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试图在家庭责任与个人感情之间寻找平衡。

小说通过这段感情纠葛,反映了家庭与情感的复杂性,也呼唤了对于自由婚姻观念的思考。

第四部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与个人命运小说以孙少平在城市工作的经历,折射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现代化的影响。

作者通过描写孙少平在城市打工的艰辛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展现了中国农村农民进城打工的现实。

这部分呈现了农民工阶层的劳动与生活状况,深刻揭示了城乡差距与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第五部分:对平凡生活的反思与呼唤《平凡的世界》通过对孙少平等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平凡生活中的复杂与价值。

小说以农民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与演变。

在呈现现实的同时,小说也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探讨了追求梦想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说《平凡的世界》透过对孙少平等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与农民命运的曲折。

《平凡的世界》中的城乡差距与社会变革

《平凡的世界》中的城乡差距与社会变革

平凡的世界中的城乡差距与社会变革概述《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农村青年孙少安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农村和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本文将重点探讨《平凡的世界》中城乡差距的呈现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城乡差距在小说中的展现在《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农村和城市之间明显而普遍存在的差距。

以下是一些具体方面:1.教育机会:孙少安作为一个来自农村家庭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背景的人物,他进入城市后迅速感受到了教育机会不均衡带来的困境。

与城市学子相比,他缺乏必要知识背景以及学校资源。

2.就业机会:小说中描写了孙少平等奋斗在城市中寻找就业机会,并因为缺乏正规职业技能而陷入困境的场景。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却缺乏多样性的职业选择。

3.生活水平:通过描写孙少安生活的改变,小说展现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

城市拥有更先进的基础设施、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舒适的生活方式,而农村则面临贫困、缺乏基础设施等问题。

4.社会地位:在小说中,孙少安始终感到自己在城市社会中地位较低,受到歧视与不公平对待。

他很难摆脱自己来自农村家庭、没有优渥背景这个身份标签所带来的限制。

城乡差距与社会变革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但复杂的问题。

《平凡的世界》通过描述孙少安等人物在城乡之间奋斗求变的经历,深刻反映了这个问题对整个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

1.激励进取: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农村青年努力追求进步和改变命运的形象。

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而努力学习,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种进取精神为社会变革注入了活力。

2.触发社会问题:城乡差距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文化冲突等。

小说中描写了城市与农村工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反映出在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3.加大政策关注:《平凡的世界》以其真实而深刻地描述了城乡差距问题,引起了读者和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

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人生的坎坷乡土与现代的冲突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人生的坎坷乡土与现代的冲突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人生的坎坷乡土与现代的冲突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人生的坎坷,乡土与现代的冲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通读这部作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坎坷以及乡土与现代的冲突。

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革,不仅让我产生共鸣,也为我提供了许多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在一个贫穷农村出生,在贫困和压迫的环境下成长。

他的家庭虽然贫困,但孙少平的父亲却是个顽强的农民,他辛勤劳作,坚守土地,为了家人的生计付出了所有的努力。

与此同时,孙少平也在父亲的影响下逐渐认识到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努力和坚持的精神,并将其贯彻到自己的一生中。

然而,乡村生活的坚守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冲突,这也是小说中的一大主题。

孙少平面临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他生活的乡村,另一个是正在兴起的工业城市。

他面临着选择:是继续守护家乡的土地,还是去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个抉择不仅代表着一个个体的命运,更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孙少平最终选择了留在农村,他深知家乡的重要性,也明白守护乡土是他的责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和选择引人深思。

例如,孙少平的堂兄冯世红,他选择离开乡村,去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在城市,他经历了世俗的诱惑和个人的痛苦,最终堕落。

这个形象让人们思考:现代社会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机遇,但是否每个人都能承受住这些机遇所带来的压力?另外一个引人深思的角色是杨立宪,在乡村和城市之间徘徊,他既看到了城市的繁荣,也看到了农村的悲苦。

他内心矛盾,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方。

杨立宪的困惑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他们在两个世界之间挣扎,不知道如何抉择。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作者在作品中深刻地展现了人生的坎坷和乡土与现代的冲突。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

乡土与现代的冲突则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两难选择。

我从中也看到了我自己的生活,我曾经也面临过类似的选择和困惑。

著名作家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

著名作家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

著名作家对平凡的世界的评价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许多著名作家都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评价。

余华是最早发表评论的作家之一,他称赞《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的长篇小说”,并称其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里程碑”。

莫言也对这部小说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伟大价值的文学作品”,并称赞它“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杨绛则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平凡的世界》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勇气,她说:“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出色的。


著名的文化学者魏书生也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评价,他认为《平凡的世界》是“读者心目中的家园”,并称其为“一部用文字铸成的世界”。

在文学界,对于《平凡的世界》的评价可以说是一致的,它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深刻表现了社会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更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气。

- 1 -。

_还乡_与_平凡的世界_悲剧世界之比较

_还乡_与_平凡的世界_悲剧世界之比较

《还乡》与《平凡的世界》悲剧世界之比较黄琴玲内容提要:《还乡》与《平凡的世界》是哈代与路遥笔下两部散发着悲剧色彩的经典小说,讲叙了两个感人至深的悲剧。

本文以悲剧世界为中心对两部作品进行平行研究,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克林与孙少平悲剧的比较,加深对作品的感悟与解读,探寻人类获取幸福之途径。

关键词:还乡 平凡的世界 悲剧作者简介:黄琴玲,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

T itle:Comparis on of the Tragic World bet w een The R etu rn of the N ative and The Co mm on W orld Abstract:The R eturn of the N a tive and The Co mm on W orld are t w o classical novels by Hardy and Lu Yao, both of which are filled with tragic at m os phere and therefore have p resented t w o moving tragedies.Focused on the tragic world,this paper ai m s at furthering one’s inter p retati on of the t w o works and seeking ways of obtai2 ning happ iness as well thr ough the comparis on of the tragedies of Cly m Yeobright and Sun Shaop ing in The R e2 tu rn of the N ative and The Co mm on W orld.Key words:The R eturn of the N ative The Co mm on W orld tragedyAuthor:Huang Q i n li n g i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J iao T ong U2 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Her maj or is B ritish and American L iterature.E mail:happygirl-1981 @ 1878年,英国乡土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发表了创作中期的重要成果《还乡》(The R eturn of the N ative);1988年,中国乡土作家路遥呕心沥血,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赏析

《平凡的世界》赏析

《平凡的世界》赏析《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变和普通人命运的坎坷,深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及社会背景的分析,来探讨《平凡的世界》的内涵与意义。

首先,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时期,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转折点。

小说以孙少平为主线,讲述他从乡村走向城市,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生活历程。

作者通过描写孙少平的成长与奋斗,反映了中国农村青年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小说展示了农村人如何积极应对变革,同时也呈现了生活在农村的平凡人民的辛酸与坚韧。

这一转折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小说以丰富的内涵,同时也使得读者更容易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共鸣。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鲜明生动。

作者以孙少平为代表,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经历,展开了一幅有关人生的壮丽画卷。

孙少平的形象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他无私、坚韧,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与此同时,孙少平的家人、朋友以及其他村民的形象也被深刻地刻画出来。

作者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描写,使得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显得鲜活而真实,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命运和选择,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在文学和人物层面都显得丰满而有力。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有力,跌宕起伏。

作者以描写孙少平的成长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展示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挫折。

无论是在家庭矛盾、爱情纠葛,还是在工作和事业方面,孙少平都经历了各种曲折和挣扎。

这些情节中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具有吸引力。

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情节,不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更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综上所述,《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真实而感人的小说,通过对于中国农村社会的走向和普通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还乡6与5平凡的世界6悲剧世界之比较黄琴玲内容提要:5还乡6与5平凡的世界6是哈代与路遥笔下两部散发着悲剧色彩的经典小说,讲叙了两个感人至深的悲剧。

本文以悲剧世界为中心对两部作品进行平行研究,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克林与孙少平悲剧的比较,加深对作品的感悟与解读,探寻人类获取幸福之途径。

关键词:还乡平凡的世界悲剧作者简介:黄琴玲,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

T itle:Co m parison of t h e Trag i c W o rl d bet w een The Ret u rn of theN ative and The C o mm on Worl dAbst ract:The R eturn of theN ative and The Co mm on W orld are t w o classical nove ls by H ardy and Lu Yao, both o fwh ich are filled w ith tragic at m osphere and t h erefore have presented t w o m ov i n g tragedies.Focused on t h e trag i c wo rl d,this paper ai m s at furt h eri n g one.s interpre tation of t h e t w o works and seek i n g w ays o f obta-i n i n g happ i n ess as w ell t h rough the co m parison of the traged ies o fC ly m Yeobri g ht and Sun Shaop i n g i n The R e-t u rn of theN ative and The Co mm on Worl d.K ey w ords:The R eturn of the Native The C o mm on Worl d tragedyAut hor:Huang Q inli n g is a postgraduate student i n the Schoo l of Fore i g n Languages,Shangha i Jiao Tong U-n iversity(Shangha i200240,China).H er m ajor is B ritish and Am erican Literature.E m a i:l happyg irl-1981 @163.co m1878年,英国乡土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发表了创作中期的重要成果5还乡6(The Ret u rn o f t h e N ative);1988年,中国乡土作家路遥呕心沥血,创作了5平凡的世界6,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远隔重洋、时隔百年的两部作品之间竟有着惊人的巧合:两部小说都呈现了相似背景下平凡人物的悲剧!正如刘玉芹、张宁所言:/哈代与路遥都体现了恋土情结和悲剧情结,小说主人公克林和少平也都陷入了悲剧。

0¹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5还乡6与5平凡的世界6中悲剧的比较来加深对作品的感悟与解读,探寻人类获取幸福之途径。

一、5还乡6和5平凡的世界6中克林与少平的悲剧什么是悲剧?亚里士多德在5诗学6(P oet-ics)中指出:/悲剧(tragedy)模仿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和深度的行动(act)。

它使用美的语言。

它使用人物的动作做模仿形式。

它的效果是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的感情达到宣泄(catharsis)。

完美的悲剧情节应该是其中主要人物由顺境转入逆境。

这种转变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歹,或由于他犯了错误。

这个主要人物要同于或高于一般0(转引自张中载等32)。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的冲突0。

鲁迅则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0(转引自韩婷28)。

5还乡6中克林的悲剧,无论/情节0、/主要人物0、/冲突0还是/效果0,都符合三位大家的悲剧定义。

克林善良淳朴,放弃繁华世界巴黎的珠宝生意,还乡爱敦荒原(Egdon H eath),意欲在穷乡僻壤开创一番启智的教育事业,却遭到亲爱的寡母和新婚妻子游苔莎(Eustacia)的反对。

因命运的捉弄,他突患眼疾,宏伟事业搁浅,后又迫于生计,改当樵夫。

妻子游苔莎不满现状,拥有超出荒原人传统思想的/现代0意识,她恨透了偏僻的荒原,向往大城市,后与旧情人韦狄(W ildeve)私奔去巴黎,落入小潭中淹死。

最后,克林做了巡回布道师,其理想化为了泡影。

5平凡的世界6里,孙少平的悲剧从/情节0到/效果0也贯彻了上述的悲剧观。

他命运坎坷, /仿佛维纳斯那只断臂一样0º,体现永恒的悲剧美。

他出生于60年代黄土高原的一个贫民家庭,自幼勤勉聪慧的他考上了县高中,后来,初恋女友移情他人,自己又高考落榜,回乡务农。

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与干部之女田晓霞建立了亲密的情谊。

之后,他有幸当上了本乡教师,然而,学校不久就倒闭了。

满怀青春梦想的他,决心离乡/闯荡世界0,从揽工汉变为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机遇。

不幸的是,女友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水中灾民而牺牲。

后来,他自己又在一次事故中为护徒而毁容,并且拒绝了大学生金秀的爱,回到矿山继续从事危险的采矿工作。

二、5还乡6与5平凡的世界6中悲剧世界之比较(一)悲剧背景悲剧的创作与作家的观念、故事发生的时空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悲剧的背景。

1.或浓或淡的悲剧观:哈代与路遥哈代擅长写悲剧。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 /在英国小说家中,哈代是最伟大的悲剧大师0», /其代表作5还乡6等均透露浓厚的悲剧色彩,反映了人的性格与自然、社会的冲突,而这种冲突造成了人物的悲剧命运,表达出宇宙主宰人的一切,人类无法掌控这种凌驾于现实世界上的外部力量的宿命观点0¼。

5还乡6是/哈达把悲剧运用于小说的最新尝试,是第一部悲剧性的、重要的小说,且获得了真正的成功0(李华田等4)。

哈代浓烈的悲剧观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他是生活于新、旧时代交界时期的/忧郁形象0½。

1870年,欧洲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渗透到农村,英国广大乡村的小农经济土崩瓦解,许多农民面临破产,哈代对他们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颇有不满,他勇敢地寻找出路,/力图从神秘力量的作用中去寻找解释;使他的作品带有浓重的悲观和宿命色彩0(李华田等32)。

此外,哈代一生对古希腊悲剧研读不已,深受影响,德兰特认为:/哈代是希腊悲剧指导原则的现代阐述者0(转引自邹明65)。

路遥也是一位悲剧作家。

然而,受儒家的影响,中国文艺的指导理论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0,因此,路遥所持的是淡淡的悲剧观,其代表作5平凡的世界6并不是一悲到底,如文中孙少平的妹妹聪慧美丽,不负众望,考上名牌大学,后又获得完美的爱情,这些在无形之中冲淡了路遥笔下悲剧的浓度。

路遥从自身的悲剧出发,形成了他特有的悲剧意识。

他是一个生活的不幸者,7岁时因家境困难被过继给伯父,历尽沧桑;他是一个情感的受伤者,就在他临死前,妻子拿着离婚协议书来到他的病床前;他也是一个思想的敏锐者,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饱尝了生命的苦难,并将之升华为艺术,以文艺的形式表现他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了比较复杂、深邃的悲剧审美意识0(石世明221),在这种潜在思想的影响下,路遥创作的小说弥漫着感伤、悲剧的气氛:5人生6中的高加林是农村知青奋斗的悲剧;5平凡的世界6则是孙少平失去爱人、孙少安丧偶的悲剧。

因为对残酷的现实和自己婚姻的悲剧有着清醒、理性的认识,路遥写作时不可能给小说太完美的结局。

2.悲剧酝酿的物理环境:荒原与黄原无独有偶,两个悲剧都发生在不受欢迎的环境里。

5还乡6中,克林的悲剧发生在黑暗神秘的爱敦荒原,/荒原的地面仅仅凭其昏暗的颜色,就可以给夜晚增添半个小时,也可以推迟黎明的到来,可以使中午显得悲凉,可以预示尚在酝酿的风暴。

0它/是黑夜的近亲0,每到黄昏,它/把黑暗一口吐出0,荒原/地面的黑暗和天上的黑暗会合在一起。

同流合污,结成黑色的同党0,爱敦荒原/就像某些离群索居的人,脸上似乎露出孤独的神情来;而面容孤寂,预示着悲剧可能临头0(哈代3-5)。

哈代/对神秘的黑暗的渲染,为一出大悲剧的开端制造了一种极其强烈的悲剧氛围,为悲剧人物的出场进行了铺垫0(李华田等29)。

荒原代表着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足以决定人物的命运,凡是憎恨荒原的人必败,如想逃离荒原的人物如游苔莎、克林母和韦狄最后都死于荒原。

孙少平的悲剧产生在荒凉的黄原。

黄原北部是/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0,即使是春天, /那里依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0;南部是山峦,是/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那里土壤单薄,怪石嶙峋,属半封闭状态的贫瘠山区0;中间一点/白菜心0,周围全是/菜帮子0;黄原边缘地带是/冲积阶地和两级台原0,像/一抹荒凉的海岸线消失在了北方遥远的天边0(路遥3-4)。

此番外部环境,预示着悲剧的发生。

3.悲剧成长的时间环境:改革与动荡改革与动荡是悲剧成长的肥沃土壤。

克林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生产方式蔓延到农村,导致英国广大农村里/田园牧歌式的宗法制生活0在人们留恋的目光中渐渐远去。

克林正是由于厌倦了巴黎浮华世界的纷扰劳烦,才返回家乡,寻求原始的存在。

若没有工业革命的影响,克林会离乡去做珠宝生意而后又返乡吗?尤塔莎还会和他走向婚姻的殿堂吗?克林之母的惨剧还会发生吗?从/文革0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更是经历了风风雨雨。

自然灾害加上/文化大革命0的十年动乱,乡村和城市都在动荡之中,生活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穷困,更有精神上的枷锁,正像路遥在其五卷文集后记中所写的: /历史,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人的素养,都在局限人,不仅局限艺术作品中的人,首先局限它的创造者。

所有人的生命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个小小的段落,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遗撼。

0(转引自韩婷26)孙少平正是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倘若他出生在当今社会,还会有如此悲剧吗?(二)悲剧性格:胸怀大志与脱离实际悲剧环境对人物的命运只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其本人的性格弱点,才是导致其走向悲剧的根源,恰如古语云:人必自毁,方能毁之!克林决心致力于开创教育事业的远大理想,有着教化乡民的雄心壮志,他/热爱自己的乡亲,坚信大多数人缺少的是启智的知识。

他希望以个人的代价提高整体的素质。

他已经做好准备,身先士卒,自我牺牲0,其志向高远可圈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