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一

合集下载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熟悉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2.能够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以及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5.采矿工程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以保证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考书方面,我们将选择一些经典的采矿学著作,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实验设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矿石的形成、分类及性质;2. 学生能了解采矿方法、设备及其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3. 学生能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状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采矿学知识,分析矿石样品,进行简单矿石鉴定;2. 学生能运用采矿方法,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采矿学,培养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3. 学生能关注采矿行业的发展,激发对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采矿学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但可能对采矿学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矿石与矿物:矿石的形成过程、矿物的分类及性质、矿石的识别方法;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石与矿物2. 采矿方法与设备:概述各种采矿方法(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及其适用条件,介绍常见采矿设备的功能与结构;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矿方法与设备3.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法规;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4.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教材章节:第四章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 实践活动:矿石样品鉴定、采矿方法设计与分析、矿山实地考察等。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矿床成因、勘探方法、开采技术、矿井设计等内容,掌握矿产资源评价、矿山环境保护等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具备矿山设计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矿产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使学生在面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能够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决策。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矿床成因、勘探方法、开采技术、矿井设计等。

具体安排如下:1.矿床学:介绍矿床的定义、分类、成因和分布规律,使学生掌握矿床的基本特征。

2.矿产资源评价:教授矿产资源的评价方法,包括储量计算、品位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等。

3.矿山开采技术:讲解地下矿床的开采方法、矿井设计、采矿机械设备等。

4.矿山环境保护:介绍矿山环境保护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能力。

5.实践环节:安排实地考察矿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采矿学的理论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矿山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矿物的鉴定、矿床模型制作等实践操作。

4.讨论法:学生就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矿山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4.熟悉采矿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3.能够分析采矿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4.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遵守;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采矿学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采矿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采矿工程原理: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矿井设计和施工技术;矿井通风和安全技术。

3.采矿工程流程:矿石开采和运输技术;矿石处理和选矿技术;矿渣处理和利用技术。

4.采矿关键技术:矿井支护和岩土工程;矿井水防治和环境保护;矿山机械和自动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4.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采矿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生命观,认识到采矿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关注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和发展思考,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采矿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采矿学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以拓宽知识面和深入理解。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采矿工程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技术和操作。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采矿学课程设计(1)

采矿学课程设计(1)

学课程设计大纲设计题目的条件(1)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自上而下开采Kl、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煤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区走向长度2100m,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埋深较深浅,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2和K3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阶段倾斜长度1000m。

设计采区产量150万t/a.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1.1采区工业储量采区工业储量为:Q=S×M×γ=2100000×12.1×1.30= 3303.3万吨;S——采区面积,m2;M——煤厚,m;γ——容重,t/m3;1.1.2采区煤柱损失:P1=(2×25×2100+30×2×950+2×25×950+5×15×1990)×1.30×6.9=334.1万吨;P2=(2×25×2100+20×2×950+2×25×950+5×15×1990)×1.30×3.0= 137.4万吨;P3=(2×25×2100+20×2×950+2×25×950+5×15×1990)×1.30×2.2= 100.8万吨;注:P1为K1煤层保护煤柱;P2为K2煤层保护煤柱;P3 为K3煤层保护煤柱1.1.3 采区生产能力本采区为一个工作面生产。

免费下载采矿学课程设计

免费下载采矿学课程设计

免费下载采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采矿方法的分类及特点;2. 使学生掌握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原理,了解矿产资源开采的法律法规;3. 帮助学生了解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采矿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2. 提高学生分析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采矿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矿产资源开发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采矿学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采矿学基本概念与采矿方法- 矿山类型与矿石种类- 采矿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采矿工艺流程及设备2. 矿产资源评估与法律法规- 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原理- 矿产资源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法律法规及政策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山环境问题及影响-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 矿山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如下:第一周:采矿学基本概念与采矿方法- 矿山类型与矿石种类- 采矿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第二周:矿产资源评估与法律法规- 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原理- 矿产资源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第三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山环境问题及影响-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第四周:矿山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矿山压力、岩体稳定性分析及开采方法;2. 掌握矿井通风、排水、提升和运输等关键采矿工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3. 了解现代化矿山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采矿工程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的采矿工程问题;2. 掌握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技能,具备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能力;3. 能够运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压力计算和岩体稳定性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从事矿业工程工作打下基础;3.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大三采矿学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不仅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安全、环保的职业素养。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1. 采矿工程原理:包括矿山压力理论、岩体稳定性分析、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教材章节:第1章 矿山压力与岩体稳定性、第2章 采矿方法及其选择。

2. 采矿工程技术:涵盖矿井通风、排水、提升、运输等关键工程技术;教材章节:第3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第4章 矿井排水与提升、第5章 矿井运输与装载。

3. 矿山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介绍现代化矿山安全管理措施、环境保护与绿色矿山建设;教材章节:第6章 矿山安全管理、第7章 环境保护与绿色矿山。

4. 采矿工程设计:学习采矿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教材章节:第8章 采矿工程设计原理、第9章 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

5. 实践教学:运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压力计算、岩体稳定性分析及采矿工程设计;教材章节:第10章 矿业软件应用实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