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的效果分析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的效果分析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的效果分析血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对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文从血透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入手,探讨并总结预防对策的效果分析。

一、不安全因素的分析1. 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技能不熟练。

血透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技能缺乏,容易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增加病人出现问题的概率。

2. 消毒不足。

对于血透室的器材和设备,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否则会增加病人感染的风险。

3. 设备操作不当。

血透机器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并及时观察病人的体征反应,否则会增加病人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4. 病人因素。

病人自身的因素,如不良心理状态、身体状况等,也容易影响血透护理的安全性。

5. 设施硬件设备不配备不足。

血透室必须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如制冷、过滤、紫外线杀菌等,否则会增加病人感染的风险。

二、预防对策的效果分析1. 落实多元化的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技能缺乏的问题,应落实多元化的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如定期组织培训、开展技能考试、加强交流等。

同时,还应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专业组织、业务交流等活动,提升自身的护理实力和经验。

2. 强化血透室设备和器材的消毒管理。

血透室必须对器材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建立完善的消毒程序和标准,并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

此外,还需严格控制病人的入口通道,避免器材和设备受到外界污染。

3. 规范血透机器的操作流程。

血透机器的操作必须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各个参数,特别是对于新操作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此外,还应建立健康监护机制,对病人的体征进行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及时记录反应情况,便于后期整理和分析。

4.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病人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态对于血透护理非常关键,建立良好的病人关系、关心病人生活、沟通交流、引导病人积极配合等,是提高血透护理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5. 完善血透室硬件设施。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1. 引言1.1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的重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更是至关重要。

晚班透析护理是在医护人员疲劳度更高、工作强度更大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需要更加严谨和细致的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晚班透析护理是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监测的关键时刻,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身体最为脆弱的时候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晚班透析护士需要能够迅速应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晚班透析护理涉及到的药物使用、设备操作等方面都需要更加细致和专业的护理,以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2 安全隐患的存在在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着种种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设备操作不规范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操作过程中如果存在失误或疏忽,可能导致透析机器故障或不当使用,增加患者的风险。

药物管理风险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药物配制不当或给药过程中出现错误,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患者信息匹配错误也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果患者的个人信息、透析处方等出现混乱或错误,可能导致不当的治疗措施。

急诊情况处理不当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突发情况的处理不当可能会延误抢救时机。

护理人员疲劳过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护理人员疲劳,影响其对患者的专注度和护理质量。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安全隐患,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设备操作不规范设备操作不规范是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重要安全隐患之一。

在繁忙的夜班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可能因为疲劳、精神不集中或缺乏必要的操作培训,导致设备操作不规范。

这种操作不规范可能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设备操作不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操作步骤不清晰、操作流程混乱、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与预防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与预防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与预防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都会面临一些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与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一、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1. 感染: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液与透析仪器接触,容易引起感染,尤其是在透析装置、导管等设备不够清洁卫生的情况下。

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减弱,对于感染的抵抗力也较低,容易导致感染加重。

2. 血栓形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管内的血液容易发生凝固,形成血栓,导致血流受阻。

这不仅会影响透析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

3. 透析液中毒:如果透析液中的成分浓度不合适或者透析液出现污染,就会对患者造成毒素的累积,导致中毒的风险。

4. 电解质紊乱:血液透析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钠、钾等电解质的浓度控制不当,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5. 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在血液透析中,需要开放患者的血管通路,这样就有可能引起血管损伤、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6.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会出现对透析器材料或透析液中成分的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等症状。

7. 心脏并发症:血液透析对心脏的负荷很大,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功能发生变化,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

1. 严格控制感染预防: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对透析器材和透析液进行严格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

患者也需要加强个人卫生意识,保持体面清洁,减少感染的风险。

2. 密切监测血栓形成: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凝结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形成的情况,避免出现血流受阻的情况。

3. 透析液质量控制:保证透析液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透析液中毒的情况。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血液透析室晚班透析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透析患者的安全风险1. 药物风险:药物给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晚班时护士人员增多,存在着工作强度增加和工作效率的下降,容易出现药物给药差错。

为避免此类风险,护士应常怀敬畏之心,确保药品的正确给予。

对策:晚班透析室需要加强药品管理,制定药品分发规范,明确分发标示,确保药品分发过程准确,例如规范使用电子医疗系统。

2. 感染风险:晚班时患者数量减少,由此也会影响透析室消毒与清洁的质量,因此容易引发交叉感染,增加患者发生感染风险。

对策:做好患者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建立完善患者感染防控制度,督导并规范患者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预防措施,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针对晚班人员增多,加大清洁力度使得医疗器械设备得到有效的消毒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透析机的安全风险:透析室的机器使用频繁,存在设备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而导致的事故风险。

对策: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保障团队,在透析机运作之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也可进行一些透析机使用规范交流和操作培训,防范支援透析机产生的医疗安全风险。

二、从人员角度出发找出安全隐患1. 人员数量不足:人员数量不足,晚班护士无法全面监控病区,容易忽略患者的变化,增加安全风险。

对策:增加晚班护士的数量,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监控处理。

2. 工作压力增大:晚班护士人员较少,需要处理的工作事项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影响其工作效率,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

对策:透析室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尽量减少工作的繁琐和重复性,同时加强管理,做好患者信息的记录和交流,保持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重视晚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感受,满足护士的基本需求。

3. 护理技能不足:晚班护士个体的技能与经验差异相对较大,从而容易造成一些操作不规范或存在隐患的问题,增加治疗的安全风险。

对策:提高晚班护士的技能水平,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督促护士定期接受培训,合理分工进行岗位培训,不定期进行技能练习和操作演练,提高晚班护士的业务素质。

血液透析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人体体温受体温调节 中枢 的调节 , 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使机 体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 从而使人体温度维持在 3 7℃ 左右 , 而且昼夜温差不超过 1℃圜 。当机体受到 内、 外界 因素 的 刺激 时会 有相应波 动 ,如妇女 月经前和妊 娠期体 温会 略微升 高; 患者手术 时因为受到外界 刺激也会 有相应变 化 , 手 术过程
测仪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直肠温度监测;手术过程 中每隔 3 0 mi n
测量 1 次, 并进行记 录。 检测时如出现监测点体温低于 3 6。 c 者 即判定为低体温 。
1 _ 3 伤 口感染评价标 准 术后对患 者伤 口恢复情况进 行
现象 。有关研究统计 显示 ,在接受外 科手术治 疗的患者 中有 5 0 %~ 7 0 %发生了术 中体温下降 。 然而体温下降常给患者带来各 种不利影响, 上述不利因素导致患者手术部位伤口感染率升高日 。 本次研究采取 的控制变量法 , 在其他因素基 本相 同且 经分
[ 2 ] 杨永 录. 体温调节 的研究[ J ] . 成都 医学院学报 , 2 0 1 1 , 8 ( 1 ) : 1 8 3 — 1 8 4 .
组别 例数 术 中体温 ( ℃)
[ 3 ] 肖华鑫 , 戴启 明 , 林冬丽 . 围术期低温对创伤 患者全麻恢复期 的影
响[ J ] . 中国医药导报 , 2 0 0 8 , 2 1 ( 8 ) : 9 7 4 — 9 7 6 .
霍 中芬
( 连云港市 中医院 , 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4 )
我国手术部位感染 的发生率 高达 1 3 % 1 8 %,在医院感染
中列第 3 位, 其 常见因素包括 患者肥胖 、 临床使 用抗生 素不 当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血透室是指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科室,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血透室收治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自我护理能力较低,若产生一定不良事件,极易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从而使得护理难度有所提高。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护理风险,减少不安全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现已成为临床关心重点。

为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将对血透室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血透室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1.1 设备配置缺乏合理性由于血透治疗难度较高,收治患者自理能力较差,为保障其安全,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均为精尖设备,对设备配置情况的要求较高。

然而,相关研究指出,部分医院在实际配置血透室设备时,往往与医院的水路、电路交叉较为严重,从而导致设备运行中极易引发水灾与火灾,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由于血透室相关操作难度较高,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而研究显示我国个别血透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具体表现如下:①安全意识较差。

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护理制度与操作标准进行安全操作;②社会责任意识较差。

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对护理细节的重视度较低,个别护理人员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较为漠视;③安全隐患预判能力较差。

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风险的正确认识,难以对护理风险与安全隐患进行判断、控制;④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较低,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

1.3 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相关研究指出,血透室日常工作量较大,护理任务众多,但医院配置的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导致大部分护理人员日常需承担较多的工作任务,并面临较大工作压力,长此以往,极易产生一定的疲劳与职业倦怠,从而增加护理风险。

此外,血透室在管理制度上同样存在着较多问题,可总结如下:血透室缺乏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方案,从而使得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无参考文件,极易产生一定的不良事件,并为后续护理埋下了一定隐患。

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建议

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建议

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建议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时常威胁着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对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一、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分析1. 针头脱出针头脱出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分为部分脱出和完全脱出。

部分脱出指针尖部分未完全脱出皮肤,仅有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完全脱出指针尖部分从皮下完全脱出,胶布失去固定作用。

针头脱出易导致大量失血,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

2. 血液外渗血液外渗是指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从血管通路渗出至周围组织,导致局部肿胀、疼痛。

长时间血液外渗可能导致感染、组织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3. 血管通路损伤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通道,不当的穿刺、插管等操作可能导致血管通路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

4. 感染感染是血液透析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患者免疫力较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易通过血管通路进入体内,导致全身性感染。

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5. 药物不良反应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需要使用大量药物进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二、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建议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护理知识的掌握,加强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规范地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2. 完善护理流程建立和完善血液透析护理流程,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3.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

4. 提高血管通路维护水平加强血管通路的维护,定期检查和评估血管通路状况,避免因血管通路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

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降低感染风险。

6. 加强药物管理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

血透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血液透析(血透)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程序,用于替代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血液过滤。

虽然血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本文将讨论血透护理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血透机器故障:血透机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如泵的故障、滤器堵塞等。

为了防止因机器故障而引发的不安全情况,在进行血透前应该定期维护和检查血透机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护士还应熟悉血透机器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处理。

2. 血透感染:血透操作涉及插入血管导管,这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为了预防感染,护士在进行血透操作之前应始终采取洗手和戴手套的措施。

每次进行血透前,都应对血透导管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确保操作是无菌的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3. 血透导管脱落或堵塞:血透导管可能会脱落或堵塞,这可能导致血透治疗中断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为了预防导管脱落,护士应确保导管固定牢固,并密切监测导管的位置。

为了预防导管堵塞,护士应定期对导管进行冲洗,以确保其通畅。

4. 血透过程中的肌肉震颤和抽筋:在血透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震颤和抽筋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血液中电解质的改变所致。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治疗参数或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5. 血透过程中的低血压:在血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等。

为了预防低血压,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调整血液流速和超滤率。

护士还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在血透护理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血透机器、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调整治疗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血透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血透护理团队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以确保提供安全有效的血透护理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作者:陈瑶石小菊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3期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因不同原因所致肾功能衰竭需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1例,对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结果血液透析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低血压反应、导管感染、导管脱落、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透析器破膜、穿此处渗血等。

结论有效的护理防治措施是可以降低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隐患;防止措施
随着医学经济的不断发展,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不断增加,规模扩大,血液净化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在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

血液透析过程中交叉感染、低血压反应、导管感染及脱落等时有报道,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回顾性分析我院121例透析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将报告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因不同原因所致肾功能衰竭需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1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9岁,进入透析时间2个月~118个月。

2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2.1低血压反应透析中一定量的血液流失,透析脱水脱去血管内的水分速度过快,组织液渗透入血管补充血容量速度来不及抵消失水分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时最常见的低血压原因[2]。

低血压影响心脑等器官供血供氧,加重肾脏损害,应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生低血压反应,患者下机后起床容易因一时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而发生跌倒,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

2.2 导管感染①导管因素:置管过程中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引发机械性静脉炎;②内源性感染因素:患者的免疫力、年龄、营养状态、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都可能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③置管因素: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谨,尤其是操作技术不熟练,血管内皮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插管破坏了人体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为微生物自患者皮肤进入血流建立起通道;④置管后维护因素:换药过程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敷料被浸湿或渗血,股静脉导管容易被尿液浸湿导致感染;⑤置管后健康教育因素:患者文化层次高低不
齐,理解能力相差较远,部分患者带管回家后处理不当,引起导管固定膜内污染,未及时更换敷料极易引起逆行感染;有些患者活动量少,导致血栓形成,利于细菌移位和繁殖。

2.3导管脱落血液透析血流通道较为复杂,通道间接口的松散脱落都可致患者失血。

另外,放置临时导管患者线结处容易脱落,透析过程护士没有观察到位,导管很容易滑出血管导致失血。

2.4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透析患者如果体内处于炎症状态、高脂饮食、导管堵塞透析过程反复出现抽血不畅或肝素剂量过低都是造成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主要原因[3]。

临床上见透析器内血液颜色变暗,透析机静脉压或跨模压升高,此时护士应高度怀疑凝血发生。

2.5透析器破膜透析器质量不合格,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搬运不当;在透析操作过程中,不论何种原因所致的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壶纤维蛋白沉积、管道受压导致静脉压剧增),时间越长,对透析膜产生的压力越高,膜损害越大,破膜发生率越高;超滤量超过透析器的最大超滤系数以及透析器的重复使用,均是导致透析器破膜的原因。

一旦发生破膜,应立即停止透析。

2.6穿此处渗血随着患者年复一年的透析,穿此处的针眼会越来越大;护士技术不过关,为保证穿刺成功而在在同一针眼处反复穿刺,以及在透析过程中,护士观察不到位,患者穿刺点渗血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导致患者血液丢失。

容易引起患者不满,增加护患矛盾。

3 防治措施
①防止低血压的关键是控制好透析脱水的速度和量。

治疗前应根据患者体重制定合适的脱水计划,脱水量应小于体重的5%,脱水速度不宜过快[4-5]。

透析发生低血压患者,需待血压平稳后方可离开血透中心。

②科学选择导管,提高置管穿刺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染发生的关键;注重置管创口处的护理,透析间期保持敷料干燥,股静脉导管患者注意避免被尿液浸湿,同时加强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发给相应的宣传资料,指导患者保持置管处敷料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勿用手抓挠导管周围皮肤,洗澡时要用保鲜膜覆盖避免被水浸湿。

保持口腔和鼻腔卫生,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使患者高度重视,自觉配合。

③透析治疗前护士应保证透析管路每个接口稳固,避免松脱出血发生。

导管线结脱落需要立即给予缝线固定。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出血。

④透析中给予患者适量的肝素是预防凝血的有效措施,肝素使用量根据患者凝血时间合理制定,达到抗凝血而又不出血的作用。

无肝素透析必须在透析前用肝素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管路和透析器,透析时,早期发现凝血征象并及时处理,避免血液丢失。

透析过程出现抽血不畅,要立即查找原因,保证通畅性。

⑤发现破膜、漏血报警立即停止透析,为了避免血液污染,则不应回血。

每小时超滤不能太大,超滤率保证在透析器的承受范围,监测透析机跨模压不能超过400mmHg。

选用质量好的透析器。

及时合理调整抗凝方案,减少透析器凝血的危险及避免患者血液丢失。

⑥正确选择穿刺方法和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选择绳梯法穿刺,由经验丰富穿刺水平高的护士呈绳梯式确定3~5个等距离排列穿刺点,每个穿
刺点间隔1~2cm进行穿刺,当所有穿刺点按顺序轮回使用以后,又从第一个穿刺点开始,如此周而复始,这样就能避免同一穿刺点被连续穿刺而致渗血。

4 小结
院121例透析患者中,导管感染发生5例,经过有效处理后,3例继续保留使用,2例拔管;未发生导管脱落,其中6例线结脱落,护士及时发现处理后未导致导管滑出;透析凝血发生4例,得到及时发现,给予患者提前结束透析;透析器破膜发生3例,分析原因是由于运输过程搬运不当导致。

低血压和穿刺出渗血偶有发生,及早发现经过积极处理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因此血液透析治疗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多加巡视,注重各个细节的处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患措施,有效降低隐患的发生率,防患于未然,出现问题正确对待,及时处理。

同时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做到服务好,质量好,使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张岩郅.血液进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63-64.
[2]李妲瑛,谢琼,李密,等.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0,21(1):29.
[3]刘庆晨.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的预防[J].护理研究,2008,22(4A):3327.
[4]蒲君,李妲瑛,潘红.对尿毒症患者亲属照顾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自[J].内蒙古中医药,2012,30(1):18.
[5]詹淑晖,肖琼.浅谈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控制[J].吉林医学,2012,33(4):894.
编辑/王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