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应用心得举隅

合集下载

八脉交会穴和配伍特点

八脉交会穴和配伍特点

八脉交会穴和配伍特点
一、阴经相生配穴的意义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五脏主藏精,精是人生的基本物质,不可泻,精泻则阴虚,阴虚则阳失其守,不能化气,人即不能生存。

为此,八脉交会配穴中的属脏经之两对配穴,如手厥阴心包经之内关配足太阴脾经之公孙,手厥阴心包经属火,足太阴脾经属土,火能生土。

又,手太阴肺经之列缺配足少阴肾经之照海,手太阴肺经属金,足少明肾经属水,金能生水。

两者均是相生配穴法。

此法目的在于不伤其五脏的精气。

二、阳经用同气相应配穴及选用输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阳经有两对配穴,即外关配足临泣,后溪配申脉,称同气相应配穴法,又称同名经配穴法。

即手少阳经外关与足少阳经足临泣相配,两经于目外眦连接,足太阳经申脉与手太阳经后溪相配,于目内眦连接。

足临泣穴和后溪穴都是输穴,两对配穴中,各有输穴。

《难经·六十八难》云:“输主体重节痛。

”阳经两对穴都主治体表有病。

阳经配穴特点是同气相应,连点成线,经气贯通,连线成面,是为提高治疗效果而设的。

三、八脉交会穴取络穴的意义
八脉交会穴的八个穴位中,有四个络穴,即内关、公孙、外关、列缺。

络穴可以联络阴阳表里两经,能扩大治疗范围。

络穴可以治表里经病、络脉病。

(责编:苏雅婷)
展开剩余内容。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

关于人体的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一、关于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

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

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

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

而这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称为八脉交会穴。

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聚会、会合的含义。

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正是通过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

具体交会为:脾经公孙与冲脉相交通,心包经内关与阴维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心、胃、胸部位;小肠经后溪与督脉相交通,膀胱经申脉与阳蹻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胆经足临泣与带脉相交通,三焦经外关与阳维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肺经列缺与任脉相交通,肾经照海与阴蹻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在这八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穴通。

窦氏称八穴为“交经八穴”更符合八穴的交通方式。

八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八脉交会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指导之下,其博土研究生马秀玲以八脉交会穴为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经验,对八脉交会穴交通、会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八脉交会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总结、归纳,完成了一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二)八脉交会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

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

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

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

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标幽赋》:“阴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1.公孙配内关(1)公孙①冲脉病候《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素问•痿论》:“冲脉者……与阳明合于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

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

”“(脉来中央坚实,经至关者,)冲脉也。

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逆气,指升降之失常,气应上升而反下行,气应下降而反上升,则喘逆。

气机升降不通可引起疼痛里急、九种心疼、脐腹疼痛等病。

②公孙主治肝气横逆与肝气下迫从生理上看,五脏配属五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间既有相生的联系,又有相克的制约。

从病理上看.如果肝有病则可以影响脾,因为肝五行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治疗当实脾土,故公孙能治肝气横逆、下迫之疾病。

这是“上工治未病”的原则,是古代预防医学的方法。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精华(建议收藏)八脉交会穴公关缺照(公孙、内关,列缺、照海),治五脏六腑之病,叫四阴同治。

后生外泣(后溪、申脉,外关、临泣),治头面五官及关节之病,叫四阳同治。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公孙穴本经:足太阴脾经,表里经:足阳明胃经,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别通经:手太阳小肠经。

络穴。

通冲脉。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胃经所主)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别通小肠经)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气失肃降,肺经所主)④水肿,黄疸等脾失运化病证。

(脾经所主)因为与小肠经相通,小肠经与心经又相表里,故治神志病。

2.内关穴本经:手厥阴心包经,表里经:手少阳三焦经,同名经:足厥阴肝经,别通经:足阳明胃经。

络穴。

通阴维脉。

【主治】:心胸内关谋①心绞痛、精神异常等心脏病、神志病。

(本经所主)②头痛、眼睛充血等五官病。

(三焦经所过)③孕吐、月经痛、遗精等生殖病。

(肝经所主)④腹泻、呃逆、晕车、恶心想吐等肠胃病。

(别通胃经)⑤手臂疼痛、胸肋痛、上腹痛等本经所过病。

3.列缺穴本经:手太阴肺经,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经:足太阴脾经,别通经:足太阳膀胱经。

络穴,通任脉。

【主治】头项寻列缺①咳嗽、气喘、呃逆等肺系病证。

(本经所主)②头痛、下齿痛、项强、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等头项部疾患。

(大肠经所过)③荨麻疹。

(肺主皮毛)④水肿。

(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主水液代谢,气化)⑤溺血。

(膀胱经所主)4.照海穴本经:足少阴肾经,表里经: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手少阴心经,别通经:手少阳三焦经。

通阴跷脉。

【主治】①痫证、失眠、四肢懈怠,精神忧郁等精神、神志疾患。

(心经所主)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本经所上,膀胱经所过)③小便频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泌尿生殖病证。

(本经与膀胱经所主)④下肢痿痹。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

八脉交会穴的应用规律(二)八脉交会八脉指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交指交通;会指会合。

它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而十二经脉本身又有上下循行,交错相会的特性,所以在四肢部位的十二经上有八个经穴相通为八脉。

即:小肠经后溪通于督脉,肺经列缺通于任脉,脾经公孙通于冲脉,胆经临泣通于带脉,肾经照海通于阴跷,膀胱经申脉通于阳跷,心包经内关通于阴维,三焦经外关通于阳维。

另外这八个经穴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

如公孙与内关相通,合于心、胃、胸;后溪与申脉相通,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临泣与外关相通,合于目锐眦、耳后、颈项、肩;列缺与照海相通,合于肺系、咽喉、胸膈等。

这样就使八脉八穴分为四组,相互结合,有着一致的主治范围,如内关配公孙治胸、心、胃部之疾……。

《标幽赋》:“阴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1.公孙配内关(1)公孙①冲脉病候《素问•骨空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冲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素问•痿论》:“冲脉者……与阳明合于宗筋……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难经•二十九难》:“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也。

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

”“(脉来中央坚实,经至关者,)冲脉也。

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绝孕,遗矢溺,胁支满烦也。

”逆气,指升降之失常,气应上升而反下行,气应下降而反上升,则喘逆。

气机升降不通可引起疼痛里急、九种心疼、脐腹疼痛等病。

②公孙主治肝气横逆与肝气下迫从生理上看,五脏配属五行,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五脏之间既有相生的联系,又有相克的制约。

从病理上看.如果肝有病则可以影响脾,因为肝五行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治疗当实脾土,故公孙能治肝气横逆、下迫之疾病。

这是“上工治未病”的原则,是古代预防医学的方法。

交会穴总结精选

交会穴总结精选

交会穴总结八脉交会穴,又称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

八穴包括公孙、内关、外关、足临泣、照海、列缺、申脉、后溪。

八脉交会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被窦汉卿收于《针经指南》一书中。

因窦氏擅用此八穴而名声渐起,故后世又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

在窦汉卿《针经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八穴的位置、经络所属、取穴方法及临证应用范围,对八脉交会穴在后世的流传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博粹堂中医介绍。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

而这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称为八脉交会穴。

交,有交通、交会的含义;会,是聚会、会合的含义。

交会穴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相互交通、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正是通过八脉交会穴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

具体交会为:足太阴脾经公孙与冲脉相交通,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与阴维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心、胃、胸部位;手太阳小肠经后溪与督脉相交通,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与阳蹻脉相交通,二者同会于目内眦、肩胛部位;足少阳胆经足临泣与带脉相交通,手少阳三焦经外关与阳维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目外眦、肩部;手太阴肺经列缺与任脉相交通,足少阴肾经照海与阴蹻脉相交通,共同会合于咽喉、肺、胸膈部位。

在这八穴中,只有申脉、照海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蹻及足少阴肾经与阴蹻直接交经汇聚之处,余六穴均未直接在所在穴处与奇经交会,只是通过所属经脉与奇经在躯干等部位相交而通会于其穴,因而是经交而穴通。

窦氏称八穴为“交经八穴”更符合八穴的交通方式。

八脉交会穴在针灸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其配伍应用可分为随证配穴法和按时配穴法两类。

杨甲三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八脉交会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指导之下,其博土研究生马秀玲以八脉交会穴为研究内容,结合前人经验,对八脉交会穴交通、会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八脉交会穴的主治范围进行了总结、归纳,完成了一篇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今天我们接着讲特定穴,上次讲到八会穴,八会穴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相应的五体疾病,都可以选用相应的穴位,疗效可靠,不再赘述。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脉交会穴。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叫八脉交会穴,八脉指奇经八脉,八脉交会穴为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交会的穴位。

奇经八脉没有表里关系,与脏腑也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除了任督二脉,其余六条经没有独立的腧穴,但奇经八脉都有独立的走行,和其他正经有交叉的地方。

临床中用的比较多,应用最多的是后人研究的为飞腾八法与灵龟八法,我们科的曾大夫研究生课题即为灵龟八法,灵龟八法的优点为取穴少,见效快。

八脉交会穴分别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通冲脉;足少阴肾经的照海通阴跷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跷脉;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足太阴肺经的列缺通任脉。

上次我和大家讲过痛经,痛经为妇科常见病,许多人认为针灸治疗痛经很简单,临证时遇到痛经患者,就取地机、三阴交。

没错,这两个穴是治疗痛经的要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以腹痛为主的痛经,用地机、三阴交不是都有效。

十几年前一患者,因痛经找我治疗,传统治痛经的穴位我都用了,什么地机、三阴交、太冲、中极、气海、关元、水道、归来这些穴位交替使用,甚至连次髎都用了,但就是无效。

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症结,该痛经患者疼痛部位正是为脐下正中,呈针刺样疼痛,我想正处于任脉,列缺通任脉,试用列缺,针刺后,疼痛立止,这是我们临床中经常遇到的。

前年,保定的医生在我这里进修,第一天来了一个痛经女性,正值经期,小腹疼痛,扎的三阴交,针入痛止。

两天后,该患者又领来一个(痛经)病人,疼痛部位为脐下正中,我问进修大夫扎哪,他们说还扎三阴交,我说这个还那么扎无效,他们说前天那个患者就是扎三阴交好的呀,后来让其扎三阴交,无效,我扎了列缺当时就不疼了,进修的医生愕然。

我们来看,列缺治疗痛经,教科书上并没有,所以我们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不要只看哪一个穴治哪一个病,这是很局限的。

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

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

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八脉交会穴及医疗妙用八脉交会穴宋元时期的针灸家提出:四肢部列缺、后溪、内关、外关、照海、申脉、公孙、足临泣八穴分别通向任、督、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冲、带八脉。

意指这些穴位分别能主治头面躯干部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

其相通的意义,应当理解作是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

后来将这种相通关系说成“交会”,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

八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阳跷、阳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

明代刘纯《医经小学》卷三载有八穴的歌诀:“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附:八脉交会穴表内关(手厥阴)→阳维公孙(足太阴)→冲脉心、胸、胃后溪(手太阳)→督脉申脉(足少阳)→阳跷项、肩胛、耳、目内眦外guan(手少阳)→阳维临泣(足少阳)→带脉颈、肩、颊、耳、目外眦列缺(手太阴)→任脉照海(足少阴)→阴跷咽喉、胸膈八脉交会穴的医疗妙用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照海穴释名:照,照耀之意;海,大水之意。

该穴不但能主治咽喉肿痛,配肾腧、关元、三阴交,还可以主治月经不调。

照海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称“漏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

其主要功效为: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 食和 胃、疏肝 清心 之法 。针 刺不外 乎取 神门 、内关 足 三里 、三 阱变 、太 冲、行 间 、百会 、四神聪 等穴 位。近年
来. 笔者在常 规取 穴不能普资讯
四 3l 1


20 0 2年第 2 0卷第 1期
不寐 一 症多 由于 思虑 伤脾 ,心 皿 亏损 ;或 阴 虚火 旺、 心肾不变 ;或 胃腑不 和 ,停 食停饮 :或情 志抑郁 ,肝胆 凡 旺 ,心神不宁所致。临 床治 疗常 用 健脾 养 血 养 阴清 火、
身 ,心脏疾病连用 公孙 穴,既能健脾生 血 ,又 能发挥 冲脉 调节气血盛 衰的作用 ;况且 足太 阴脾经 复从 胃,别上腧 , 注 中 ,故能使心脏 的气血充足 ,运行 _ 常而达到镇静镇 r 痛 宁 安神的作 什 内关 、公孙 二亢 合用能使 以 上作用 j
同道 ,以求 抛砖引玉。 1 内关、公孙穴治 疗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 ,包 括心肌炎 、 L I肌炎 后遗症 、风湿性 , - t脏 L 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 心脏病 等。大多 由于思虑 过度 ,气血 亏损 ,心失所养 :或 由于心气虚 弱,心阳不振 ;或 因七情
疗后热退 ,・ 动过 速控制 ,室 早减少 而出 院。 出院后 感胸 t 2 , 闷心慌 ,长时站立后易晕 厥,两耳听力亦 明显减 退而来就 诊。观患者 ,精神差 ,面色苍 白。查一 率 18次 / I L 0 , 分,早搏 6 分 ,苔薄 白,舌质嫩 ,舌 尖红 、咏细数 伴结代 。辨证 孜/ 为心血不 足,心失所养 、A病 及肾 ,心 肾两 虚。治拟葬 血
脉 的内关穴治疗 、通过 阿维来调节 脏 气血的盛衰 而达到 t 3 养心活血 .宁心镇痛 的作用 ;盛孙穴 是脾经终 穴 ,别走 足 阳明 胃经 ,亦是八脉交会穴之 一,通于冲脉。《 最枢 t 动转》
消失 ,昏厥亦未再发 生,面容 已华 ,脉率 已整 唯右耳 听
力仍较差。
【 】本病侧系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 血不足 , 肾 按 心 心
者起气街 +并少阴之经丧脐上行 ,至脾 中而散也 . 降脉 为 ”
心神安宁 ,则短绵 2年的胸闷心慌 消除、疾病得 以康复。
2 照海 、申脉穴治不 寐
十: 经 之 海 ,舒 布最 广 ,上群 渗诸 阳 ,灌诸经 ” 一 ,下部 渗 兰阴 注诸 络 ” ,其渗灌气血作用 四通八达 ,遍 及全
患 者女 ,l 6岁,学生 ,1 9 年 6月 1 98 4日就 诊。主诉 :
胸闷心悸近 2年 。2年前 慕 F困高 热不退 伴 心动过 速 ,室 J 性早搏 ,诊断为病毒性心 肌炎而 住院治疗 ,经 用 中西药 治
要踞点 ,主治 八脉病症 。近年来 ,笔者 以八脉 交会穴 应用 于临床 ,取 得了一 些疗 效 ,累积了一 点心得体会 。现奉于
手法嗣前 先后 治疗 2月余 ,患者 自诉胸 闷、心 慌 已基本
郁结 ,劳 累受寒 .饱食 肥甘等 而导致 t 血运行 不畅 ,心 脉 k t -
瘀阻 .出现胸闷 、气短 、心慌 、心悸 、心前区 疼痛等 一 系
列临床症状 。内关一 是手厥阴心包经 的终亢 .别走手 少 阳 c 三焦经 .其叉通于 阴维 脉为八脉交会 之一 ,而 阴维 脉 “ 起 于诸阴交也”( 难 经 - 十八 难》 ,诸阴交于胸 腹 ,且阴维 《 二 ) 脉主联络 阴经 以通于 “ 阴脉之诲 ”一 任 脉。 《 ~ 难经 ・ 十 二 九难》 日: 阴维 为病 .苦心 。 故心脏疾病取通 于阴维 ”
两亏型。一诊选 用内关 、神 门宁心 安神 、足三 里 、三弱 交
补益气血 .太溪益肾 ,听官 、翳 风开耳 窍 2周后稍 见效 后加用^咏交会穴公 孙 , 内关寅相配伍 ,加强 益 气
活血的功能 ,使原车气血不足之 脏气血充 足,心 脉得荐,
日:“ 冲脉者 十二经 脉之海也。 《 素问・ 骨空论》日:“ 降脉
神 宁0之 目的。 关 键词 :0肌 交 不寐 针刺 治疗 八 脉 交会 穴
更 加明显 。
奇经 八脉是十二经 脉、经 别 、络 脉以外的八 条 “ 别道
奇行”的经 脉 ,, 脉之 间互 相沟通 ,对十二经 起着 总的联 合 、统率和调节十=经气血盛 衰的作用 ,而几 脉交 会穴是 十二经上八个 通于奇 经八脉的亢位 ,作 为与八 脉联 系的 主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2 0卷第 L 期
Vo. 2 1 0、N0 1、2 ( . 0 ̄ 2
四 JI I 中 医
l ur 】0 Sc u ̄ o 0 rI f ih a fTrd t n l iee Me iie a a io a Chn s i dcn 7 1
● 针灸推拿 ●
八脉 交会 穴 应 用心 得 举 隅
胡 纯 忠
武议 市第 三 医院 ( 汉 4 0 6 武 300
提 要 :应 用 八脉 变会 的特 定作 用,在 临床 常规 穴位 治疗 疗效 不佳 时 可取 得 较 理 想的 效 果 如 脏疾病 施 以 内关、公孙= 穴 ,能达到 调节 0 脏 气血 盛 袁 、宁0镇 痛 、健脾 生血 之 作 用 ;不 寐 症取 照海 、 中脉 施 治,补照海 而泻 中脉 ,使 阴跷 脉 盛 而 阳跷脉 衰 ,则能使 其 日闭 而欲 睡 ,达 到 安
宁心 ,益 肾通窍。针 刺取 双侧 内关 、神 门 、三 阴交 、足 三
里 、太 溪、听宫 、翳 风 诸穴均施补法 ,得气后 留针 2 0分 钟 ,每 星期针刺 3次 2星期后 诉胸 闷心 慌稍 减 ,余 症 同 前。查 见面色苍 白,苔薄 白 ,舌质 嫩红 ,脉细 数 .结代 脉 较前好转 .4次/}.针 刺原 穴加 公 孙 ( ) 4 双 ,隔 日 1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