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工技术第3章习题答案[1]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答案

习题3.1 某三相同步发电机,三相绕组连接成星形时的线电压为10.5kV,若将它连接成三角形,则线电压是多少?若连接成星形时,B 相绕组的首末端接反了,则3 个线电压的有效值UAB、UBC、UCA 各是多少?解:三相绕组连接成星形时U L = 线电压为10.5kV,则每相绕组的电压为6.06kV,3U P ,若连接成三角形U L = U P ,则线电压为6.06kV。
若连接成星形时,B 相绕组的首末端接反了,则 B 相相电压的相位与原来的相差1800,根据相量计算可得UAB=6.06 kV、UBC=6.06 kV、UCA=10.5 kV。
3.2 题3.2 图所示的三相对称电路,线电压UL=380V,每相负载Z= 6+j8Ω,试求相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并画出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
解:由题意:负载作星接U l = 3U p因U l = 380 V,则Ua = Ub = Uc =设U a = 220 / 0°(V)380 3= 220 (V)因相电流即线电流,其大小为:IA =..220 / 0° = 22/ − 53° (A) 6 + j8I B = 22 / − 173ο (A) I C = 22/ 67° (A)此时的相量图略。
3.3 有一电源和负载都是星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电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每相阻抗Z = 10Ω ,试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
解:负载的相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U p = 220 (V).Il = I p =U P 220 = = 22 (A) 10 Z3.4 有一电源和负载都是三角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电源相电压为220V,负载每相阻抗Z = 10Ω ,试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
解:负载的相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U p = 220 (V)Ip =U P 220 = = 22 (A) Z 10I l = 3I p = 22 3 = 38 (A)第3章三相交流电路习题解答773.5有一电源为三角形连接,而负载为星形连接的对称三相电路,已知电源相电压为220V,每相负载的阻抗为10Ω,求负载的相电流和线电流。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3篇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第一篇:电工基础1.简述电能和电功的概念。
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积累的能量,它是电场对电荷所作的功。
电功是指电场对电荷所做的功,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什么是欧姆定律?列出公式。
欧姆定律是指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一根物体的电阻大小与它所带电流大小成正比,与它的电压成反比。
公式为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3.简述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指多个电器或电子元件排列在同一电路中,其电流在各个元件间依次流过,并且其电压在各个元件间分担。
并联电路指多个电器或电子元件分别被连接到电源上,其电流在各个电子元件中平行流过,而电压在各元件间相同。
串联电路具有稳定性和线性,而并联电路具有高效率和灵活性。
4.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是如何选择的?电流表应在所测电流的2-3倍范围内选择量程。
如果量程选择太小,就会超出量程,使电流表损坏。
电压表应在所测电压的2-3倍范围内选择量程。
量程过小会导致精度不够高,而量程过大则会降低测量灵敏度。
5.常用电线的颜色表示什么意义?蓝色电线通常代表零线,用于连接电器回路的中性元件;棕色电线通常表示相线,表示连接电器正极;黄绿色电线表示地线,连接电器的外壳,以保证人体安全。
第二篇:电机基础1.什么是电机?电机是指以电能为能源、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实现能量、力矩和运动控制的机械设备。
2.简述电机单相电路原理。
电机单相电路是指只有一个相线、一个零线和一个地线组成的电路。
当电路的交流电压与单相电机的电源线相接触时,电机的线圈上的电流开始流动,产生旋转磁场,使电机旋转。
同时,单相电机线圈内的电流形成一个磁场,与外界磁场作用,消耗电能并提供输出功率。
3.什么是三相电机?三相电机是指通过交流电源和三个相位线路来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机。
4.电机启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最大,这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
电机启动时需要克服惯性阻力,摩擦阻力和风阻阻力等因素,耗能最多,所需能量也最大。
电工技术第3章答案

UL =
4 × XL = R + jX L
4 2X L
× X L = 2 2V ,电压表读数 V = 2U L = 4V 。
答案: (d)
10.如图 3-63 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 Z = (40 + j40 )Ω , X C = 40Ω ,U = 400 V, )。 (c) 400 V Z (d) 600V
U 2
=
400 2
V = 283V
答案: (a) 11.如图 3-64 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 R = 4Ω , L = 2mH , ω = 2000rad/s V, 则 )。 电流 i1 与 i 2 的角度关系为 ( (a) i1 与 i2 同相 (b) i1 超前 i 2 135° (c) i1 超前 i 2 90° (d) i1 超前 i 2 45°
答案: (d) 18.在 RL 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 R = 4Ω , X L = 3Ω ,电路的无功功率 Q = 30 var, 则有功功率 P 为 ( )。 (a) 22.5W (b) 40W (c) 60W (d) 80W
S = P + (QL − QC ) (c) S = P + Q L − QC
) 。
1 ⎤ ⎦ 1 ⎤ ⎡ (c) U = ⎢ R + j(ωL + ) I ωC ⎥ ⎣ ⎦ ) I (a) U = ⎢ R + j(ωL − ωC ⎥
& U R
R
⎡ ⎣
& = R + j(ωL − & ) I (b) U ⎢ ωC ⎥
1 ⎤ ⎦ & = ⎡ R + j(ωL + 1 )⎤ I & (d) U ⎢ ⎥ C ω ⎣ ⎦
电工技术 习题答案

60 f1 9 -3 n=(1–S)n1= (1–S) —— =1140 r/m, 由S= 0.0150.06 p 可知 p =3 时 SN= 0.05 , n1=1200 r/m , f2 =3 HZ 9-5 (1) (2) 能用Y- 降压起动; (3)不能 , ∵电压与接法不对应。 9-6 p =3 , n1=1000 r/m , SN=0.04 , TN=54.71 N•m, IN=12.56 A, Ist=81.64 A, Tst=109.42 N•m 9-7 TN1=13.22 N•m, TN2=53.1 N•m 9-9 n2=30r/m, nN=1470r/m, TN=194.9N•m, cosN=0.892 1 I = — I = 132.53 A 9-10 Isty= — st 7 N 3 3 1 2 Tsty= —Tst = —TN = 129.93 N•m 3 3 0.7TN =136.43 N•m > Tsty= 129.93 N•m 不能起动
2-2 I1= 200A, I2 = -50A, I3 = -150A 2-5 Va=20V, Vb=10V, 2-6 U3 = 6V (方向向下) 2-9 I = 1A 2-10 I' = 0.2A (三个电源共同作用) 3 2-12 表头内阻 R0 = 160 ,分流电阻 R = 22.86
• • •
习题 答案
I = 28.8A, U = 159V, P = 2530W 5 -5 i = 4.68sin(t+99.4)+3sin3t A, I =3.93A,U =27.6V, P=92.7W
6 -1
R1+R2 R1+R2 R3 E E , i ()= 0, u ()= 0, u ()= ——— i1() = i3()= ——— 2 L C R1+R3 R1+R3 6 -2 uC(0+)=E, i1(0+)=0, i2(0+) = -iC(0+) = E/R2 , R2 E E i1() = i2()= ——— , iC()= 0, uC () = ——— R1+R2 R1+R2
电工技术课后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1 在如图1.6所示各电路中。
(1)元件1消耗10W功率,求电压U ab;(2)元件2消耗W功率,求电压U ab;(3)元件3产生10W功率,求电流I;(4)元件4产生W功率,求电流I。
图1.6 习题1.1的图分析本题考查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性和功率,题目不难,但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运用功率公式计算时,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关联时采用公式,非关联时采用公式。
此外,由于元件3产生10W功率,故W;元件4产生W功率,故W,实际上元件4吸收了10W功率。
解(1)元件1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2)元件2的电流与电压是非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V)(3)元件3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4)元件4的电流与电压是关联参考方向,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得:(A)1.2 求如图1.7所示各电路中各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功率还是放出功率。
图1.7 习题1.2的图分析计算电路时,应先标出各待求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根据元件或支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关联关系确定待求量。
一般情况下,参考方向可直接标在原电路图中,不必另画出电路图。
解标出各待求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1.8所示。
图1.8 习题1.2解答用图(1)如图1.8(a)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10V电源的功率为:(W),故10V电源放出功率。
(2)如图1.8(b)所示电路中,3A电源的电压为:(V)所以,3A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3A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3)如图1.8(c)所示电路中的电流为:(A)所以,20V电源的功率为:(W)10V电源的功率为:(W)根据计算结果可知,20V电源放出功率,10V电源吸收功率。
1.3 在图1.9中,5个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上海市维修电工三级电子技术答案

电子器件的检测方法:通过万用表等工具, 可以检测电子器件的阻值、电压、电流等 参数,从而判断其性能和是否正常工作。
电子器件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电子器件有 不同的应用场景,了解其应用场景有助于 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电子器件。
电子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电子电路的组成: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和控制装置组成
工作原理:通过控制装置的作用,使电源向负载提供电能,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方法:根据实际需求, 设计状态图和状态表, 再转换为电路图
数字电路的实际应用
数字钟:利用数字电路实现时 间的显示和计时功能
计算器:利用数字电路实现基 本的数学运算功能
电子门锁:利用数字电路实现 安全可靠的门禁控制
智能家居:利用数字电路实现 家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 化管理
电子电路图的读图与绘图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应注意 防静电、防雷击等安全问题
电子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电子设备维修的基本步骤:检查设备外观、测试功能、确定故障点、进行维修 电子设备保养的重要性:保持设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预防故障发生 常见电子设备维修保养方法:清洁、除尘、更换损坏元件、调整参数等 维修保养注意事项:遵循操作规程、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避免造成二次损坏
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电子测量仪器的种类: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 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连接仪器,设置参数,开始测量等 电子测量仪器的注意事项:避免仪器损坏,保证测量精度等 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度等
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组成:输入级、 中间级、输出
级
工作原理:通 过晶体管的放 大作用,将微 弱的输入信号 转换成较强的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电工技术第3章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

电工技术第3章(李中发版)课后习题及详细解答(总4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3章单相正弦电路分析已知正弦电压(V)、(V),则u1与u2的相位差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讨论相位差问题时应当注意,只有同频率正弦量才能对相位进行比较。
这是因为只有同频率正弦量在任意时刻的相位差是恒定的,能够确定超前、滞后的关系,而不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是随时间变化的,无法确定超前、滞后的关系,因此不能进行相位的比较。
解不正确。
因为u1的角频率为ω,而u2的角频率为2ω,两者的频率不同,相位差随时间变化,无法确定超前、滞后的关系,因此不能进行相位的比较。
已知某正弦电流的有效值为10 A,频率为50 Hz,初相为45°。
(1)写出该电流的正弦函数表达式,并画出波形图;(2)求该正弦电流在s时的相位和瞬时值。
解(1)由题设已知正弦电流的有效值A,频率Hz,初相。
由频率f可得角频率ω为:(rad/s)所以,该电流的正弦函数表达式为:(A)波形图如图所示。
(2)s时的相位为:(rad)瞬时值为:(A)已知正弦电流(A)、(A),试求i1与i2的振幅、频率、初相、有效值和相位差,并画出其波形图。
2解i1与i2的振幅分别为:(A)(A)频率分别为:(Hz)初相分别为:有效值分别为:(A)(A)i1与i2的相位差为:说明i1超前i2。
波形图如图所示。
图习题解答用图图习题解答用图设,,试计算、、AB 、。
分析复数可用复平面上的有向线段、代数型、三角函数型和指数型(极坐标型)等形式表示。
复数的加减运算就是将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加减,因而采用代数型比较方便。
复数的乘法运算就是将模相乘而辐角相加,复数的除法运算就是将模相除而辐角相减,因而采用指数型(极坐标型)比较方便。
解34写出下列各正弦量所对应的相量,并画出其相量图。
(1)(mA ) (2)(A )(3)(V ) (4)(V )分析 用相量来表示正弦量,就是用一个复数来反映正弦量的振幅(或有效值)和初相,即用相量的模来代表正弦量的振幅(或有效值),用相量的辐角来代表正弦量的初相。
(完整版)电工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1.1已知图中 U1=2V, U2=-8V,则U AB= ( -10V ) 。
习题1.1图1.2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 ( 通路 )、( 断路 ) 、( 短路 ) 。
1.3有三个6Ω的电阻,若把它们串联,等效电阻是( 18 )Ω;若把它们并联,等效电阻是 ( 2 )Ω;若两个并联后再与第三个串联,等效电阻是( 9 ) Ω。
1.4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应把电流表( 串联 )在被测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应把电压表与被测电路 ( 并联 )。
1.5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 ( 回路 ) ;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点称为( 节点 ) 。
1.6电路如图所示,设U=12V、I=2A、R=6Ω,则U AB=( -24 )V。
习题1.6图1.7直流电路如图所示,R1所消耗的功率为2W,则R2的阻值应为 ( 2 )Ω。
习题1.7图1.8电路中电位的参考点发生变化后,其他各点的电位 ( 均发生变化 ) 。
1.9基尔霍夫定律包括( B )个定律。
A、1B、2C、31.10支路电流法是以( B )为求解对象。
A、节点电压B、支路电流C、电路功率1.11用一个电动势和内阻串联表示的电源称为( A )。
A、电压源B、电流源C、受控源1.12用一个电激流和内阻并联表示的电源称为( B )。
A、电压源B、电流源C、受控源1.13恒流源可以等效为恒压源( B )A、正确B、不正确1.14戴维南定理适用于( A )A、有源线性二端网络B、非线性二端网络C、任意二端网络1.15电位是指电路中某点与( B )之间的电压。
A、任意点B、参考点C、地1.16电位和电压相同之处是( C )。
A.定义相同 B.方向一致 C.单位相同 D.都与参考点有关1.17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器串联后的等效电阻与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之比是( A )A.4:1 B.1:4 C.1:2 D.2:11.18有一段16Ω的导线,把它们对折起来作为一条导线用,其电阻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习题答案
3.1.1 利用对称性可知:
,)60314sin(2220V t e o B -= .)180314sin(2220V t e o C +=
3.1.2 ,60220330V U U O O AB AN ∠=-∠=
••再利用对称性可知: ,60220120V U U O O AN BN -∠=-∠=••.180220120V U U O O AN CN +∠=+∠=••
3.1.3 ,75220303V U U O O CN CA ∠=+∠=••故有,)75sin(2220V t u o CA +=ω 再利用对称性可知:
,)45sin(2220V t u o AB -=ω .)165sin(2220V t u o BC -=ω
3.2.1 负载端,2210220A Z U I I P P l ==== 电源端 .22A Z
U I I P P l === 3.2.2 负载端,2210
220A Z U I P P === .383A I I P l == 电源端,22A Z U I P P == .383A I I P l == 3.2.3 ,05.150455,034,455.0220100A I A U P I O O AN ∠≈∠⨯====•灯
,1205.20120455,045A I O O BN -∠≈-∠⨯=•
.1205.25120455,054A I O O CN +∠≈+∠⨯=•
.7.81297.8A I A I I I I N O CN BN AN N =⇒-∠=++=••••
3.2.4 三相绕组连成三角形时,,06.635.103KV KV
U U LY
L ===∆ 三相绕组连成星形,不B 相绕组首尾接反时,
.5.10,06.63KV U U KV U U U U L CA L
P BC AB ======
3.2.5 各相相电流为:
,308.825120220,308.825120220,8.8250220321A j jX U I A j jX U I A R U I O O
L CA O O
C BC O
AB +∠=+∠==-∠=--∠=-==∠==•
••
••
• 线电流为:
A I I I I A I I I I A I I I I C C
B B A A 8.8,56.4,56.4231231=⇒-==⇒-==⇒-=•
••••••••3.2.6 (1)不能称为对称负载,因为各相负载的阻抗角不相等。
(2)各相电流为:
,22302210120220,22302210120220,2222100220'
'
'
A I A j Z U I A I A j Z U I A I A Z U I CN O O C CN CN BN O O
B BN BN AN O A AN AN =⇒+∠=+∠===⇒-∠=--∠===⇒=∠==•••••• .1.601.60A I A I I I I N CN BN AN N =⇒=++=••••
(3)相量图略。
3.2.7 A U I O A AY
02210∠==••,A U I O AB A 31038303=-∠=•∆•, .32.3931022A I A I I I A AY =⇒+=+=∆•••
3.3.1 由负载额定电压=电源线电压知:应采用三角形接法。
令L jX R Z +=,由功率因数8.0cos =ϕ可知:
8.022=+L
X R R
(1) A U P X R I N N L N 93.48.03801500cos 38022=⨯==
+=ϕ (2) 解得,Ω=Ω=2.46,6.61L X R
3.3.2
由负载额定电压=电源相电压知:应采用星形接法。
VA
I U S I U Q W I U P L L L L L L 288803var,
17328sin 3,
231048.034220
3cos 322=====⨯+⨯==ϕϕ 3.3.3 (1),2.23010030220303A Z U Z U I I O O
O A AB A AN A AL =-∠-∠=-∠===•
••• 利用对称性知:
,1202.2120,1202.2120A I I I A I I I O O A C CL O O A B BL +∠==∠==-∠=-∠==••••••
故A I I I I CN BN AN N 0=++=•
•••
(2) VA I U S I U Q W I U P L L L L L L 14443var,
722sin 3,12505232.23803cos 3=====⨯
⨯⨯==ϕϕ
(3)如果A 相负载短路,由于中性线'NN 的存在,使得B 相和C 相所承受电压不变,故仍能正常工作。
3.3.4 (1)在M 处断线时,相电流212,0•
••=I I A I 、不变。
故.,0,321P P I I I I I === 各相线电流:
.,
,3231231P C C P B B P A A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
有功功率R I P P P P 2
312=+= (2)在N 处断线时,不变P B I I A I ==3,0. 故.2121221321P CA I I I I Z U I I ==⇒-=-==•••
•而 ,2323331P A A I I I I I I =⇒-=-=••••.2
323323P C C I I I I I I =⇒=-=•••• 有功功率R I R I R I R I P P 232322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