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误诊风险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误诊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误诊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误诊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分析误诊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原因分析
经过对误诊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不足:部分医务人员在诊断和鉴定疾病时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误诊的发生。

2. 诊疗设备不完善:某些医疗机构的诊疗设备过时或不完善,无法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检查结果,增加了误诊的风险。

3. 信息共享不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患者的病历信息无法准确和及时地传递,从而造成误诊。

4. 管理和监管缺失:部分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过失,从而导致误诊的发生。

整改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避免类似误诊事件再次发生,我们提出
以下整改措施:
1. 提升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通过举办培训课程、组织学术交
流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诊断能力。

2. 更新诊疗设备:对于过时或不完善的诊疗设备,及时进行维
修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转并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

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患者的
病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避免信息
断层的发生。

4. 强化管理和监管: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并建立监管机
构对医疗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大对医疗事故的惩处力度,形成
有效的监管机制。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临床诊断中的误诊与漏诊风险降低策略(精)

临床诊断中的误诊与漏诊风险降低策略(精)
鼓励研发和应用新的检查手段和技术 ,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基因测序等 ,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实施多学科会诊与协作
推广多学科会诊制度,加强不同科室 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发挥各自专业优 势,共同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诊断准确性
降低误诊和漏诊风险,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 疗和管理。
保障患者安全
减少因误诊和漏诊导致的患者伤害和死亡风险 。
提升医疗质量
改进诊断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误诊与漏诊的定义及影响
漏诊定义
医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 疾病或病症,延误治疗时机。
增加医疗负担
错误的治疗和管理可能增加患 者的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
加强医疗纠纷处理和患者投诉管理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保 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患者投诉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投诉管理制度,对患者投诉进行及时响应和处 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强化医务人员沟通技巧培训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 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纠纷。
实施同行评议
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对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和治 疗方案进行评估和监督。
建立奖惩机制
根据医生的诊断水平和考核结果,建立相应的奖 惩机制,激励医生提高诊断能力。
鼓励医生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
支持医生参加学术会议
鼓励医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最新的医 学进展和诊疗经验。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强化医学基础知识教育
确保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 学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岩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差错及事故
防范制度
为认真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保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医院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民法通则》及卫生部等部委制定的相关配套文件为行为准则,严格依法行医。

以法行医、以德行医作为每位员工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诊疗常规,院长经常深入科室检查工作,及时纠正问题。

对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和安全问题的科室进行重点管理。

三、医院有专人负责对处方、病历等医疗护理文书进行质量检查,对社区站的处方、病历进行抽查。

凡发现处方、病历的质量问题,要求责任人立即改正,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使全体员工共同提高。

四、医务人员应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及同意权;医师在实施检查治疗方案前,将诊疗计划如实告
诉患者,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认可与配合。

五、办公室对医疗质量实行定期监控,对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分析原因,寻找事故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如确系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过失,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将采取整改措施,防止隐患酿成大错。

对违规违法行为,严格按医院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并向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小组汇报。

六、医院对员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定期组织考核,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卫生院服务差错及医疗事故防范制度

卫生院服务差错及医疗事故防范制度
和处理。
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确保医疗事故处理的公正性和合
法性。
04
卫生院服务差错及医疗事 故责任追究与处理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1 2
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
对卫生院服务差错及医疗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进 行追究,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
制定责任追究的标准
根据卫生院服务差错及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 影响范围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标准。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 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水 平和沟通能力。
VS
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 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视患者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患者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建议。
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防范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 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 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二级医疗 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 损伤),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 度残疾或局部组织损伤),四级医疗 事故(未造成患者明显损害但存在过 失)。
处理方式
对于医疗事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减 轻患者损害,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 行责任追究和赔偿。
简化服务流程
优化卫生院的服务流程, 减少患者就诊的环节和时 间。
提供预约服务
推行预约服务制度,方便 患者提前预约就诊时间和 医生。
加强分诊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诊制度 ,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 就诊和治疗。
加强医患沟通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医患沟 通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 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然而,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医疗风险,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风险防范1.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强化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差错。

2.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医疗技能,了解和遵守医疗法规,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3.完善医疗设备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需求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有效。

同时,加强对急救设备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能力。

4.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药品的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用药规定,确保药品安全。

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5.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患者信息的保护,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同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

6.加强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意愿,尊重患者知情权。

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风险。

二、应急处理预案1.突发事件的识别和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识别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事件。

医务人员应熟悉各类突发事件的特征和预警信号,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应急处理组织架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成立应急处理组织架构,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组织应急处理。

3.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措施和责任。

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困境及对策

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困境及对策

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困境及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的困境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供方困境、政策困境、联动困境、需方困境以及配套措施困境。

当前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环节面临的很多困境是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的,尤其是社区人才的困境,建议加强医师多点执业和责任医师签约服务的试点工作、放大远程医疗的功效、创新社区用药机制,将多项政策措施打包有序推开,确保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下沉。

以下是整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分级诊疗制度被认为是破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1]。

伴随着我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深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措施的推开,社区已经成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阵地。

同时,社区具有靠近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距离优势和外部环境优势,首先在城市医院和社区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更具有可行性。

因此,探讨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环节的困境和对策,对我国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环节的困境供方困境社区硬件条件资料显示:我国2014年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达到34238个,相比2013年只增加了273个,年增长率(%)远小于三级医院(%);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医院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万张(%)。

设备设施的配备方面,2013年我国医疗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数为4172173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144236台(%)。

诊疗负荷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人次,乡镇卫生院为人次,而医院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人次⑴,社区医师诊疗负荷是医院医师诊疗负荷的2倍左右。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一、背景介绍分级诊疗制度是指将医疗机构依照医疗技术、设施和人员水平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依照不同的等级承当不同的医疗服务职责和任务,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服务的优质化。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是当前我国医疗改革的紧要内容之一,在全国连续开展。

二、现状分析1. 分级诊疗制度落地难尽管分级诊疗制度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些“脏活累活”、不花钱也能解决的一些医疗服务还是很难离开三甲医院,一些医疗机构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医疗设施、缺乏合格医生、医生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难以承当相应等级的医疗服务任务。

2. 分级标准不统一依据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的不同,我国的分级标准也不尽相同。

有的省份实行的是一二三级医院制度,有的省份实行的是综合医院、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分级制度。

这样的分级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医院在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上存在差异,人们在就医时面临的选择难度较大。

3. 医保支出标准参差不齐医保支出标准的高处与低处也是影响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紧要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医保支出标准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实行的是按项目点数支出,有的地方实行的是按病种付费。

这些不同的支出标准,使得不同等级的医院在服务收费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一些医院的资源配置不均。

三、对策思考1. 建立统一的分级标准为了解决分级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我们应当建立起一套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标准。

这套标准应当是经过科学讨论、实践探究并获得广泛认可的,能够反映“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采纳公正公正的标准,对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和公正认证。

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评估和信用体系,吸引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共同参加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以及医生的专业水平较低,不符合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

因此,国家应当加添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与高级医疗机构形成规模化、精细化的服务模式。

四个方法远离误诊风险

四个方法远离误诊风险

基层医院医疗执业风险管控(一)误诊,即错误的诊断,通常是指,不正确、不及时、不全面的诊断。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因为业务范围远超文/ 胡晓翔(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疫苗事件,就是在接种端的操作的端这个“规范性操作问题”,包括疫苗本身的基本信息(品种、效期、厂家与批号)与患者的当面确认(也就是查对制度落实的第三方监督)、认真记录和签名。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一切精心构思的因此,除了积极参加上级接种点规范培训外,基层医疗机构最好能自己主动把“当面确认制度”公示上墙。

并在社区做广泛宣教,有偿鼓励投诉举报“当面确认制度”执行有瑕疵的行为,自加压力。

借力服务对象协助监督接种工作,减轻基层《疫苗管理法(草案)》在第四十四条共用两款规定了面对受种者接种操作的具体要求,并授权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细化规定。

现行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预防接种操作前再次进行“三查七对”,无误后予以预防接种。

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不过,关于“预防接种记录”的内容是:4.2.6.1 预防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记录接种疫苗品种、规格、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或批号)、时间等。

预防接种记录书写工整,不得用其他符号代替。

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地区,需将儿童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录入信息系统。

……4.2.6.4 产科接种单位在为新生儿预防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后,应填写“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疫苗预防接种记录单”(附件三,表4-3),告知儿童监护人在1个月内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办误诊,以及因误诊而几乎必然存在的误治,是医界的客观现象,不以医患双方的愿望为转移,而且还会永远伴随这个行业走下去。

这就要求社会各界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态度。

同时,也需要医界尽力去减少误诊误治,减轻由此导致的额外的损害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July. 2019, Vol. 33, No.7·社区卫生管理[10] 吴世铠,田思胜. 本草经疏辑要[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33-134.[11] 黄宫绣. 本草求真[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83-84.[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2-233.[13] 吴谦等,石学文. 医宗金鉴[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2-43.[14] 尚炽昌,王付. 经方配伍用药指南[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31-332.[15] 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下册)[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27.[16] 甄权,尚志钧. 药性论(辑释本)[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6-37.[17] 苏敬,尚志钧. 新修本草(辑复本)[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06-207.[18] 李丽萍. 桂枝的药理作用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180-181.[19] 王文心. 干姜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特点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6):146-148.[20] 黄鹤归,叶晓川,田连起,等. 超临界CO 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桂枝-干姜药对的化学成分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85-92.[收稿日期:2019-03-01]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着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难题,严重困扰着我国医疗系统的健康发展,给人民健康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全面医改势在必行[1]。

实践证明,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2]。

基层首诊制、小病到社区,是分级诊疗的目标之一。

但由于分级诊疗等新政策的推动落实,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量日益增加,但随之而来的高误诊率,使患者对到基层医院就诊心存疑虑,分级诊疗工作难以推动[3]。

为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减少误诊情况发生,本文对天津市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1 社区医院现状分析以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截止至2016年11月,共有医务人员55人。

医师分布情况:中医16人,作者简介:马一岚(1986-),女,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作者单位: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天津 300050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误诊风险应对策略马一岚【摘要】构建分级诊疗新就医模式,是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分级诊疗模式中,承担着重要环节。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分级诊疗制度下可能存在的误诊风险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掘问题背后存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分级诊疗制度;社区卫生;医疗改革;误诊;风险;对策【中国分类号】R19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006-6763(2019)07-0160-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9.07.087西医14人,中西医人员中取得全科资格医生15人。

职称分布情况:高级5人,中级15人,初级及以下35人。

学历分布情况:研究生5人,本科39人,大专及以下11人。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整体薪资较低,据统计基层社区医疗工作人员的平均月薪为5 000元,与高级医疗机构有着较大的差距,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导致部分经验丰富的医师离职。

受资金及各类条件限制,基层医疗机构普遍不具备X 光、核磁共振等大型诊疗设备,B 超诊疗项目单一,检验技师人员经验少、职称低,血液检验方面也仅为常规血流变等化验项目,各项化验检验设备较为基础,对复杂情况难以准确诊断。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误诊误治现象时有发生。

如因为医生经验不足,某年轻医生曾将一6岁患儿的腹部、下肢红色斑疹未经详查诊断为皮肤过敏。

而后该患儿的病情并未好转,后经上级医疗机构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青年医生的经验不足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疾苦。

又如,因我中心缺乏CT 等大型设备,某年接诊一患者因食用橙子出现头晕倒地呕吐抽搐,因缺乏CT 扫描,医生只能以食物中毒进行诊治,而患者并未缓解病情。

我中心医生则建议该患者前往上级医院拍CT 诊治,及时发现了患者的脑血管瘤病症,并未耽误患者的治疗。

这些误诊误治的现象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敲响了警钟。

促使我们认真反思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问题的策略进行研究,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造成误诊等工作失误原因分析2.1 缺少硬件设备,诊疗手段落后天津市和平区作为医联体试点区县,在分级诊疗、医疗资源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7月 第33卷 第7期 1613.2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竞争力分级诊疗的成功推动,关键在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质量的保证。

而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医院一项重要软实力。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是提高诊疗质量、减少误诊几率、提高患者信任度的一项重要措施[10]。

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科研资源等方面,政策上应给予基层医务人员一定的倾斜,提高社区工作吸引力,留住优秀人才[11]。

落实三甲医院扶持基层卫生政策,确保下社区医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指导基层业务工作能力,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强化引进人才规范化管理,明确服务年限、履行责任义务,在合同期内严格控制人才的流动,防止出现单方面违约情况发生。

3.3 进一步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是推动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一个重要支点。

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推进医师合理流动,可以迅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质量,规避各类医疗风险,缓解社区内全科医师不能及时配置的局限性[12]。

如在现有家庭责任医生政策基础上,为家庭医生团队配备一名三甲医院医生做咨询顾问,则可提高居民签约率,使辖区内居民可以更加放心的在社区内治疗,改善患者看病首选大医院的传统观念,将患者留在基层、平衡三甲医院诊疗压力。

在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基础上,还应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为基层医疗引入更多大医院优质资源,全面满足居民需求。

4 结语分级诊疗政策是现行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深化医改、推动试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

构建分级诊疗,推行基层首诊,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发展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作为社区医院,应抢抓机遇、借风乘势,了解现存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中心硬件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诊疗服务质量。

在为社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降低误诊误治的发生概率,促进中心的长远发展,使中心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共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突破。

但开展各项远程诊疗项目时间不长,基层医生在操作、运用远程诊疗设备方面还不够熟练,不能充分采用远程医疗和医疗信息系统,这些新的诊疗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医疗风险加大[4]。

同时远程医疗基本上是一对多的形式,一个三甲医院要对多个社区医疗机构进行服务。

社区在为患者提供各项服务中,由于受到三甲医院的干预非常的明显,所以,患者的选择性不强[5]。

远程医疗对社区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地很多社区的硬件设施不足,导致了远程诊疗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了远程诊疗的效果。

2.2 社区服务中心的医护工作量繁重据我国有关部门发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配备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2~3名、公共卫生医师1名,按照与全科医生1∶1.5的标准配备护士。

根据五大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显示,远远不能满足配备要求[6]。

随着分级诊疗逐步推广,大量就诊群体下沉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护人员除了要应对日益增多的门诊就诊量,政府对十八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居民覆盖率、居民管理率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7]。

随着医改政策的大力宣传,居民群众对基层医院期望值逐渐加大,各类要求逐渐增多,无形中使得医护人员更加疲劳,如在工作中出现疏忽,则易导致误诊等医疗纠纷的产生。

2.3 人才机制存在缺陷分析五大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据发现,基层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普遍较低,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仅占9%、中级及以上职称占36%。

在人才政策制定的环节中,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人事制度存在缺陷,缺乏科学的政策的指导,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的政策支持也相对滞后,导致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8]。

对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引进力度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导致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3 相关对策分析3.1 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化远程医疗和医疗设备建设应该充分运用好远程医疗和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构建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与三甲医院共享各类硬件设施,改善现有的送血去三甲医院进行检验的传统形式,防止在血液运送的环节中发生一些问题,导致化验的精确度下降[9]。

在进行远程医疗的环节中,应该逐步的扩大两端的医疗机构的数量,实现跨区域的竞争的机制,确保社区医疗机构可以选择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

远程医疗在为患者治疗的环节中,可以采用医师多点执业的形式,完善政策、科学管理,从而对他们产生一定的约束,确保他们行医的质量。

参考文献[1]郭晓玲,贾鸿雁,葛彩英,等. 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发展的SWOT 分析及对策初探[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2):81-83.[2]陈旻洁,鲍勇. 医院社区分级诊疗的医患认知研究:基于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J]. 中华全科医学,2015,13(5):788-791,828.[3]崔华欠,方国瑜,杨阳,等.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模式的知晓和认知情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4):162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July. 2019, Vol. 33, No.74123-4126.[4] 方鹏骞,蒋帅,杨兴怡,等. 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探讨[J]. 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1-3.[5] 李新标.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难点及对策[J]. 卫生经济研究,2017(5):20-22.[6] 沈晓初. 上海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与探索[J]. 中国卫生资源,2016,19(1):1-3.[7] 章豪,周典. 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困境及对策[J]. 中国卫生资源,2016,19(4):326-329.[8]王敏,余郭莉,黄玉梅,等.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障碍及应对策略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4):15-18.[9] 葛炜. 分级诊疗制度下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心理医生,2017,23(32):266-267.[10] 郑明端. 分级诊疗视角下结构性“看病难”问题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23-26.[11] 宋奎勐,韩志琰,宋燕,等. 分级诊疗发展策略探讨[J]. 卫生软科学,2016,30(7):3-6.[12] 计光跃,胡立安,史明秀,等. 上海市某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4):315-317,322.[收稿日期:2018-11-28]作者简介:王艳杰(1991-),女,药师,研究方向:药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