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学案岳麓 精品
历史岳麓版九年级第十二课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试 图改革农业, 1954年开始在西 伯利亚等自然条 件恶劣的地区开 垦荒地,建立大 量的集体农庄。 这幅航空照片拍 摄的就是这样一 个集体农庄。
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措施有:
• 1、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 2、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的 收购价格,改革劳动薪酬制度(1958年集 体农庄的庄园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 了58%),放松国家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 (这些措施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 高); • 3扩大集体农庄规模,改革农业管理计划。
卡达尔领导的 匈牙利改革采取 了哪些措施?
项目
改
革
内
容
大力推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团结各阶 政治 层人士,加强法制建设。 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 上,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 合;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企业的民 经济 主管理;放慢重工业发展,大力扶持 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积极改善人民 的生活。
2.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上
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 平反冤假错案。
赫鲁晓夫秘密报 告产生了什么影响?
1、打破个人崇拜,解放思想,为改革创造了 思想条件。 2、对斯大林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引起东欧 国家动荡。
一、赫鲁晓夫改革
2.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中央集权, 增地方自主权,采取有力农业生产发展 措施。
成果:经济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工业
生产到1970年时已居世界第十七位,国民收人年均 增长率在1968-1978年增至6.2%。匈牙利的商店内和 农副产品市场上出现了顾客不用排长队,便能购买 到价廉物美商品的场面,这在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各 国几乎是见不到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练习岳麓版

材料二:东欧的情形对咱们来讲并非感到意外,早晚要显现的。东欧的问题第一出此刻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这些事件(指东欧的情形)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缘故。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形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展,损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情感,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专门大阻碍。从外部条件来讲,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舞政策,都对东欧的转变有阻碍,起了推动作用。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B 6.A 7.D 8.D 9.D 10.A
二、简答题
11.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要紧内容是什么?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增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经济上,改革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址自主权,采取了一些工农业生产进展的方法。评判:这次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必然的借鉴作用,但政策上的失误和不合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六、面对严峻的经济困难,东欧国家纷纷进行改革,力图摆脱危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改革是 ( )
A、匈牙利改革 B、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C、民主德国改革 D、波兰改革
7、教师让大伙儿找出,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显现的经济困难的表现,小慧找出了以下四点,教师说,有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你能看出来吗? ( )
16.材料分析
(1)大力进展生产力。
(2)指东欧剧变。
(3)“内部”指的是造成东欧剧变的内因,即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建设的失误和东欧国家共产党人中的一部份推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转业民主社会主义。其“外部”因素要紧有苏联的阻碍,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操纵,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阻碍。
湖南省邵东县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学案 岳麓版 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三学四导”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时间: 2017 年上学期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难点: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预复习旧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自主预习单: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明确主要措施教(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列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
在政治会主义改革道路,结果都遇到挫折甚至失败。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2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教案岳麓版

1.选择题:根据所学内容,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A.经济发展不平衡
B.政治体制僵化
C.军事扩张过度
D.以上都对
-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A.农业集体化
B.去斯大林化
C.发展重工业
D.以上都对
-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强调改革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苏联历史大事记》:梳理苏联从成立到解体的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联改革的背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概述》:介绍东欧各国的改革过程、特点及影响,拓展学生对东欧改革的认知。
4.素质方面: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好,课堂参与度较高。但在批判性思维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盲从权威、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兴趣不足、知识储备有限、能力素质不足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改革主题的分析、成效、失败原因及启示。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背景、过程、案例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课件2岳麓版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 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②内部原因:A. 东欧各国外债负担沉重,通 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B. 日 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A.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 控制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时间:1989年下半年开始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________走了不少弯路,为推
动经济发展,它们先后进行改革,其中, ________的改革最 突出。
3、匈牙利改革的措施主要有:政治上,改善_________,发扬 ____________,健全________,稳定_________。在经济上, 降低________,放慢________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_____、 _______;调整__________政策;工业方面也进行了 __________的改革。
第12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
改革与演变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一、 匈牙利的改革
1、背景 2、时间 3、措施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 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②国内爆发了“匈牙利事件”。
1956
①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 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②经济上:A. 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 业、轻工业;B. 农业方面,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 制,提高收购价格,取消指令性计划,改用经济手 段进行调节;C. 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名师精编学案 岳麓版

第12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课标内容: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学习纲要一.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和内容2.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二.匈牙利改革1.改革的背景2.卡达尔改革3.改革的结果4.南斯拉夫和波兰改革5.捷克斯诺伐克“布拉格之春”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政治、经济改革2.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学习重点1.赫鲁晓夫改革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学习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改革归于失败,仍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斯大林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经济上,大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自主权,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2.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由于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给苏联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3.50年代初,匈牙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照搬苏联的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1956年底,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结经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相结合,开始实行改革。
政治上,大力推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加强法制建设。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2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变 岳麓版

第12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1.苏共继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是()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是()A.匈牙利改革B.南斯拉夫改革C.波兰改革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以经济为重点,后又将改革重点转向()A.军事B.外交C.政治D.文化4.苏联的“新思维外交”中追求的合作伙伴是()A.日本B.美国C.中国D.南斯拉夫5.下列不是匈牙利卡达尔改革内容的是()A.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B.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民主管理C.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D.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6.请将下面左右两列选项中相对应的用箭头连起来。
A.赫鲁晓夫 A.放慢重工业,扶持农业和轻工业B.卡达尔 B.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C.戈尔巴乔夫 C.追求苏美合作和“欧洲大厦”7.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作出一个简单的评价。
8.收集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相关内容,分析其政治改革的原因、内容、结果。
9.收集有关赫鲁晓夫的资料,谈谈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
10.阅读下列材料: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在其各个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的看法。
11.(2012·山东济宁)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世界风云变幻,注定了20世纪的不平凡。
中、美、俄(包括前苏联)三国建设道路的探索更是浓墨重彩。
回顾历史,探究历程,无疑会让世界更好的面向21世纪。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课件2岳麓版

5、从______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一年之内,执政 ____年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执政党的改变, _______也 之发生了变化。
6、东欧剧变后, ____________一分为 五,__________一分为二, ________和 _________合并实现了统一。
1、下列有关匈牙利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
A、改革前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B、改革发生在“匈牙利事件”之前 C、改革健全了民主与法制,稳定了政治局势 D、改革调整了国民经济农、轻、重的比例,促 进了经 济的发展。
2、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C)
A、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B、民主与法制不健全,改革成效甚微, 人民不满
东欧剧变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1、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________道路。
(3)性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转化为资本主义。
(4)表现:
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 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版图)
柏林墙---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 战的重要标志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被拆除
跳和民 舞柏主 。林德
墙国 之政 后府 ,宣 人布 们开 在放 柏两 林德 墙边 头境
4、改革将给匈牙利带来什么影响?
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 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 础。 但是,由于70年代大借外债,到80年代,匈 牙利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三学四导”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时间: 2017 年上学期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难点: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预复习旧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自主预习单:
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采取了什么做法?
明确主要措施教(按照课本内容讲解,列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党。
在政治会主义改革道路,结果都遇到挫折甚至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