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8.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8.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掌握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行为依据
本 章 学 习 目 标
掌握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及其相对性 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内容。
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与最终目标
掌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局限性与运用 掌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及中介目标的选择 掌握货币政策与各种政策的配合
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
2、由中央银行稳定币值与制衡政府过热经济政策的职能决定的 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央银行和 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 时期都保持一致。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 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 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 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尽 管现代中央银行衍生了一系列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但稳 定币值始终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 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央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亦正 是通过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 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 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相对于政 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及其相对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1、希克斯(Hicks,1977):从分权的角度 来谈论这个问题,认为独立的中央银行 的概念是把创造货币的权力与使用货币 的权力相分离。
2、IMF执行副总裁弗兰克· 索瑟德(Frank Southard,1968):大力支持较高程度的 中央银行独立性,从广泛意义上而言, 这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应当游离于政府的 管辖范畴之外,拥有全部的政策决策权, 并且能够不顾国家的需要和政府的广泛 目标而自行其是……

08第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08第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体制 ---一元中央银行体制
币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本 — 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银 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
行行长办公会议
货币政策委员会


内部


职能


部门



/renhangjianjie/jigoushezhi/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目标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 工具
货币政策 调控机制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 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的政策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 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内容因国家不同 而有所区别,但基本上不外乎下列四种类型: ①单一目标型,如前联邦德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 “保卫马克”型。 ②双重目标型,如我国长期奉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就 是稳定币值发展经济型。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③三重目标型,如日本的货币政策就是国内物价的 稳定、国际收支的平衡,与资本的供求平衡型。 ④四重目标型,如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强调国 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就业水平的提高、美元购买 力的稳定、对外贸易收支合理平衡型。此即人们通 常所说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货币和国际收 支平衡。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38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 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39Biblioteka (1)信贷配额管理: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资金 供求状况及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权衡轻重缓急, 对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资金加以合理的分配和必要 的限制。 (2)流动性比率管理: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在 其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3)利率上限: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 机构存贷利率的最高水平。最常用的直接信用管制 工具。 (4)直接干预: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的业务范围、信贷政策、信贷规模等业务活动进行 干预。 (5)特种存款: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利用过剩的超额准备金扩张信用,而采用行政手 段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减超额准 备金的一部分缴存中央银行的措施。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 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 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 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 利率。
34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
★涵义: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不动产以外的耐 ★在消费过度膨胀时:可对消费信用采取一些必
要的管理措施。 (1)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 限额 (2)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 (3)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
第八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2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广义: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 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影响货币 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 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 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和措施 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机构,扮演着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角色。

货币银行学中的中央银行研究及货币政策分析,关注着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和货币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货币银行学中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相关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它的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来满足经济中的货币需求,维持货币供应的稳定性,以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制定是中央银行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市场的状况,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金融监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中央银行负责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它通过设立监管规则、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督检查等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用来调控和控制经济的一种手段。

它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中央银行需要分析经济的整体状况,包括通货膨胀水平、就业状况和经济增长速度等指标,以了解当前的经济状况。

其次,中央银行需要评估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外部条件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等。

最后,中央银行还需要考虑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方利益的影响,如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居民的消费能力等。

货币政策的执行主要通过改变利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来调整信贷条件,促进或抑制投资和消费。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货币市场。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责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保证其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旨在维护国家货币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挑战。

一、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责中央银行是一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主要的角色和职责包括货币发行与管理、利率政策制定和监管金融机构等。

首先,中央银行负责货币的发行与管理,通过灵活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护货币的稳定价值。

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此外,中央银行还负责监管金融机构,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可以采取多种工具和手段。

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工具,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等手段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信贷规模。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水平。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通常包括货币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市场稳定等。

首先,货币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意味着中央银行要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维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其次,中央银行还要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水平。

此外,中央银行也要关注就业市场的稳定,通过货币政策来创造有利于就业增长和降低失业率的环境。

四、中央银行的挑战和限制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中央银行需要权衡不同的经济指标和利益,如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平衡。

其次,中央银行还需应对国内外的经济冲击和风险,如金融危机和外汇波动等。

此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需要平衡政治和经济利益。

总结起来,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维护货币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为一国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中央银行作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以影响经济的货币环境,从而实现其既定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通常包括经济稳定、通货膨胀控制、就业促进以及经济增长的平衡等。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权限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责和权限。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包括货币发行、外汇管理、金融监管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等。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三、中央银行的工具和手段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来达到既定的目标。

其中,最常用的包括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以及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等。

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经济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四、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货币政策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放松货币政策,减少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相反,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胀压力,稳定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国际金融环境和中央银行的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给中央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变化以及外汇市场的不稳定等,都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挑战。

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是货币政策执行的重要保障。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一、引言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与地位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维护货币的稳定,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其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货币、管理汇率、维护金融稳定等。

中央银行在宪法或法律中通常被赋予独立性和自主性,以确保其能够独立地履行职责,不受政府或政治干预。

三、货币政策的制定1. 数据分析与研究: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了解经济的整体状况和趋势。

通过收集和分析通胀率、失业率、GDP增速等数据,中央银行可以评估经济的健康状况和压力源,进而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和重点。

2. 决策会议:中央银行通常设立决策会议,由决策委员组成,就货币政策进行深入讨论和决策。

委员们会根据各自的观点和专业知识,就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和决策,力求达成共识。

3. 沟通与透明度: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与公众、市场和政府保持沟通,并提供决策的透明度。

发布货币政策报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可以增强市场对中央银行政策意图的理解,减少不确定性,维护市场的稳定。

四、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1. 稳定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物价的稳定。

通胀率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政策工具,可以控制通胀率的水平,维护物价的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投资环境,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降低利率或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手段,中央银行能够激发经济活力,促进企业投资和消费。

3. 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负责监管和管理金融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可以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第8章 中央银行概述与货币政策

第8章 中央银行概述与货币政策

第8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类型 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并不 存在统一的模式。受各国社会制度、政治体制 、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中央银行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型、复合型、跨 国型和准中央银行四种。
第8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单一型中央银行




统一口径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IFS)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对中央政府的债权
对各级地方政府的债权 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债权 对非金融政府企业的债权 对特定机构的债权
储备货币 定期储备和外币存款
发行债券 进口抵押和限制存款 对外负债 中央政府存款 对等基金
对私人部门的债权
政府贷款基金 资本及其他负债项目
4.准中央银行 有些国家或地区不设置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来执行部分 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 分中央银行职能。这种准中央银行一般存在于较 小的国家或地区,并且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内部通 常有一家或几家银行在本国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新加坡货币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沙特金融管理局,阿联酋金融局, 马尔代夫货币总局)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通过一定的金融 指标来观测和控制的。一般认为,中介指标和操作 指标若要有效地反映货币政策的效果应具备以下四 个条件: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4)抗干扰性
2、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货币供给量的优点:它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供给量的缺点:测量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政府的银行 •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管 • 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 • 为政府代理国库,提供金融服务
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具体体现
• • • • •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 金融活动 •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2、票据清算 的需要 3、最后贷款人的 需要 4、金融管理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 1、英格兰银行
1694年成立,最早的私立股份制银行,由政府帮助设立。 1833年,英国国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 法偿资格,但并没有垄断货币发行权。 1844年,英国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 规定英格兰银行为唯一的发行银行。 1854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 1872年,开始担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1928年,只有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在流通中使用,其 它的全部退出流通领域。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 • • •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四)间接信用控制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Real GNP Growth Rate
大危机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避免经济萧条 应当成为联邦政府的义务,于是1946年《就业法案》首 次为经济政策制定目标:要求联邦政府为促进“最大就业、 产出和购买力”创造条件. 70年代的通货膨胀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1977年美 国重新修改《联邦储备法案》:将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设 定为: “shall maintain long run growth of the monetary and credit aggregates commensurate with the economy's long run potential to increase production, so as to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goals of maximum employment, stable prices, and moderate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独占 货币 市场 央行 的正 式产 生
2、美国中央银行
• 1791年美国国会暂时批准成立第一银行,但是在各州银行的 反对中停业。
1816年成立美国第二银行,也遭到同样命运,于1836年宣
告终止。
1913年经过周密的研究,美国于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
从而宣告了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
联邦储备体系设有联邦储备局,有委员7人; 美国全国分为12个储备区,每区设一联邦储备银行; 不以营利为前提。 发行钞票,代理国库,主持清算,保管会员银行存款准备金, 具有中央银行职能。
Tactics Strateg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示意图
金融机构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个人消费 金融市场 企业投资 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3、建立中央银行的途径
• 私人或国有商业银行演变而成。老牌资本 主义中央银行一般由此演变,如英格兰银 行。
成立之时就为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是20世
纪新式中央银行的成立方法;如美国的联 邦储备系统。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 1、发行的银行 • 2、政府的银行 • 3、银行的银行
1、“发行的银行”——全部职能的基础 • 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 断货币发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的纸币都由中央银 行统一发行,有些国家硬币和辅币由财政 部发行。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与欧洲中央银行章程》第2条: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 is to maintain price stability.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objective of price stability, the ESCB shall support the general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Community”。
• 1、利率最高限额 • 利率最高限额又称利率管制,是指中央银 行依法直接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 水平实行限制,防止商业银行利用利率作 为竞争手段,扰乱金融秩序。 • 2、信用配额管理 • 信用配额管理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 对商业银行资金投向进行合理分配和限制 的措施,以达到信贷资金的最优配置。
(四)准中央银行制度
含义: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者由政府授权某 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代表: 新加坡——由政府设立的金融管理局和货币委员会行 使中央银行职能 香港——货币发行: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银 行香港分行三家为发钞行,100%外汇准备发港钞。 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管理局
1998年10月13日,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首次对物价稳定做 出了数量定义:“物价稳定应当被定义为,欧元区综合消 费物价指数的年增长不超过2%”。
• 日本的货币政策多把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放 在首位。1953年至1973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 期,尽它政府和其他政策决策机构把经济增长作 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日本银行却没有把经济 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是极力维持物 价的稳定。 • 1998年后,日本银行将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为: 通过追求价格稳定来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to contribute to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rough the pursuit of price stability)
第八讲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中央银行: 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 是统领一国金融体系、 控制全国货币供应、 实施国家货币政策的最高金融机构。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
1、货币统一 的需要 银行券不统一的弊端: 1)各种银行券之间的比价难以确定。 2)真伪难辨,为交易带来不便。 3)银行券仅在其发行银行业务范围内 流通,不利于商品的大规模流动。 统一全国票据清算 作为金融体系的最后保护屏障
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 Phillips Curve
W
菲利普斯曲线
U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 奥肯定律(Okun(1962)’s law)
Transformed Samuelson-Solow Phillips Curve
Inflation Rate
3.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其他金 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体现在: • (1)集中存款准备金 • (2)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提供贷款的途径:再贴现和再抵押 最后贷款人原则的提出,确立了中央银行整个金融体 系中的主导地位,是现代中央银行的理论基础。 中央银行之所以能充当最后贷款人,是因为它有创造 银行准备金的权力。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Instruments
- Reserve Requirements - Official interest Rates - Open Market Operations - Direct Controls

Operating Targets
-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 Reserve Aggregates
(一)道义劝告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 特殊地位和声望,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 业务活动提供指导、发表看法和提出某种劝告, 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和贷款方向,从而达到 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 (二)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走 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 向和贷款变动数量。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
Think ahead in order to make today’s decision.
物价总水平保持 稳定,在短期内 不发生显著的波 动
防止通 货紧缩、 物价持 续下跌。
稳定物价
国内生产总值要求保持较 高的增长速度,不要停滞, 更不能出现负增长。
经济增长
有能力并志愿参加 工作者,都能在较 合理的条件下,随 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只依靠 自主性交易、而不依靠调节 性交易就能达到平衡,则称 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对其他国家 的全部货币收入 和货币支出持平、 略有顺差或略有 逆差。
• 3、流动性比率管理 • 流动性比率管理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 行全部资产中流动性资产所占的比重,以 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能力。 • 4、直接干预 • 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有关法定的 授权,以“银行的银行”的身份,直接对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进行干预,这种直接 干预,有时又称为直接行动。
(四) 间接信用控制
最终目标
2012-9-23
34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据交换和清算
四、中央银行制度的主要类型
• • • • (一)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二)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三)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四)准中央银行制度
(一)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
含义: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 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 特点:权力集中、高度统一、职能完全、根据需要在 全国设立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 实践情况: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这种制度。如英国, 日本,法国,印度及中国。
(二)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含义:指全国设立中央一级机构和相对独立的地方一 级机构,共同组成中央银行体系的中央银行制度。 代表: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