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与产能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分数 平均 为 2 5 . 4 ,以岩屑砂 岩 为主 ,其次 为岩 屑石英 砂 岩 。P S 。 主 要分 布于 盆地 中部 呈 南北 向展 布 , 其岩石 学特 征表现 为南 、北 向差 异较 大 。中部石 英含 量最 高 ,岩屑含 量最 低 ,以石 英砂 岩为 主 ,其 次 为 岩屑石 英砂 岩 ,从 中部 往北 、往 南石英 含量 降低 ,岩 屑含 量增 加 。盆地 C b和 P t 分 布较 为局 限 ,其 总 体岩石 成分 成熟度 较 高 ,石 英含 量较 高 ,以石英 砂岩 为 主 。
石 油 天 然 气地 质
2 O 1 4 年2 月
2 储 层 特 征
2 . 1 岩 石 学 特 征
大量 岩石薄 片资 料 ( 表 1 )表 明 ,盆 地 P s h 、P S 岩 石学 特 征 表现 为 东 、西 向差 异 较 大 。 由西 至
东,岩石成分成熟度降低 ,石英含量降低 ,岩屑含量增加,长石体积分数普遍较低 ,平均 0 ~2 %。
表 3 鄂 尔 多斯 盆 地 上 古 生 界 主 要 含 气 层 位 储 层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气 区 层 位 J 云他
P2 s
P1 l
排 驱 压 力
/ MP a
中值 压 力
/ MP a
最 大 孔 喉半 径 中值 孔 喉 半 径
/ . m / u n r
2 . 3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从 反 映孔 隙结 构特 征各 项参 数 ( 见表 3 ) 来看 ,鄂 尔 多斯 盆 地 一 k 古 生 界砂 岩 储层 孔 隙结 构变 化 大 , 普遍 排驱 压 力较 高 ,平 均 0 . 7 5 ~2 . 0 5 MP a , 中值压 力 平 均 1 . 5 9 ~3 6 . 8 9 MP a ,孔 喉 半径 偏 小 ,以微 - J b 孔喉 为主 ,最 大孔 喉半 径 0 . 6 6 4 ~】 . 8 6 m,中值孔 喉半 径 0 . 1 8 ~0 . 6 3 /  ̄ m,分 选 系数 0 . 2 0 4  ̄2 . 6 1 6 。整 体上 ,陕 北斜 坡 由北往 南孔 隙结 构有 变 差 的趋 势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

第36卷第2期2024年3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2Mar.2024收稿日期:2023-02-02;修回日期:2023-02-28;网络发表日期:2023-09-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挤压构造动力影响下富有机质页岩有机-无机成岩效应及孔隙改造机理”(编号:42202122)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渝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铂金靶点”富硅成因机制及储集意义”(编号:CSTB2022NSCQ-MSX1586)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雷涛(1983—),男,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地质研究。

地址:(450006)郑州市中原区陇海西路199号。

Email :***********************。

通信作者:王佳(1987—),男,博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2-0147-13DOI :10.12108/yxyqc.20240214引用:雷涛,莫松宇,李晓慧,等.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2024,36(2):147-159.Cite :LEI Tao ,MO Songyu ,LI Xiaohui ,et al.Sandbody superimposition patterns an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of PermianShanxi Formation in Daniudi gas field ,Ordos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2):147-159.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雷涛1,莫松宇2,李晓慧1,姜楠2,3,朱朝彬2,王桥2,瞿雪姣2,3,王佳2,3(1.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450006;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3.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摘要:河流相砂体储层构型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天然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上古生界主编: 何自新副主编: 杨华张文正照片说明:南珺祥审核: 杨华张文正×××出版社前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海陆交互相的煤系沉积为主,沉积厚度达600~1700m,碎屑岩储层十分发育,但以低渗特低渗为主要储集特征,孔隙度普遍小于12%,渗透率大部分地区小于1.0×10-3μm2。

该区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有两种基本的岩石类型,即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由于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之后相对长期稳定的持续下沉,储层成岩作用以致密化的成岩作用如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及高岭石的充填胶结作用等形成了低渗特低渗的天然气储集层。

石英砂岩以压实压溶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高岭石的充填作用为主,而岩屑砂岩则由于含有大量的千枚岩、泥板岩等软岩屑,压实作用使软岩屑强烈变形,充填孔隙,无可见大孔隙,孔隙度一般小于4%。

当然,该区上古生界储层局部存在着相对优质储层,如榆林地区山2储层、苏里格地区盒8储层等,变质岩、喷发岩岩屑中的可溶性组分、凝灰质、长石等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溶孔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岩屑、凝灰质高岭石化为储层提供了较多的晶间孔及微孔,同时,上述地区粒间孔较发育,为储层中可溶性组分的溶蚀作用提供了流体流动的空间和渗流通道。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储层研究、评价及有利预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图册以微观照片如铸体照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为主,结合X衍射、压汞、能谱分析、稳态法相渗透率等并附以岩芯照片、野外露头照片,结合沉积相等,主要阐述了上古生界主要储层段碎屑组分、成岩特征、填隙物特征、孔隙组合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

本图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总结和论述;第二部分对储层的岩石类型、碎屑组分特征、填隙物特征及结构构造等从纵向、横向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对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两类最主要储集岩成岩特征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为本书的重点,从平面上、纵向上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物性等特征把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大类八小类,对该区储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埋藏—成岩演化过程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埋藏—成岩演化过程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埋藏—成岩演化过程徐宁宁;邱隆伟;高青松;宋璠;刘绪钢;张向津;姜维【摘要】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和拉曼分析等资料和方法,从地层埋藏历史、地温、压力、储层成岩特征、储层流体差异和物性演化等方面对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过程进行细致解剖.研究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埋藏成岩过程可划分为强机械压实阶段、复杂成岩演化阶段、储层定型阶段和抬升—弱改造阶段.四者对应的典型特征分别为储层强烈减孔(压实率约22.2%~97.5%);发生两期油气充注(距今约200 Ma和180 Ma),同时成岩演化类型多样,深刻影响储层物性;发生第三期油气充注(距今约150 Ma),并且多数储层达到致密化程度(孔隙度小于10%);构造大幅度抬升,张裂缝弱发育.油气充注早于储层致密化,微裂缝的发育可能为储层渗透率提升的关键.【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6(034)004【总页数】12页(P735-746)【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成岩演化;流体充注【作者】徐宁宁;邱隆伟;高青松;宋璠;刘绪钢;张向津;姜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45000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450006;天津方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300280;中石化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致密砂岩储层因其巨大的油气储量成为非常规能源中的主力部分,对其研究也日趋成熟。

但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对诸如油气充注机制、油气运移模式和储层物性下限等一些问题,常规储层研究方法的运用效果并不显著。

典型致密砂岩如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储层因其在生储盖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被赋予“大气区”或“大气田”的概念[1-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_杨华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_杨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6月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39 No.3 295 文章编号:1000-0747(2012)03-0295-09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条件与勘探开发杨华1,2,付金华1,2,刘新社1,2,孟培龙1,2(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2011ZX05044;2011ZX05007-004)摘要:通过储集层岩性分析、流体包裹体测试、模拟实验等手段,结合地球化学、地震、测井、试油相关资料,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及致密气藏基本特征,总结致密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

广覆式生烃和持续性充注的气源条件、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相砂岩储集层与近距离运聚的成藏模式等地质要素的有效配置、共同作用,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型致密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含气层组多、面积大,存在多个压力系统,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储量丰度低。

全数字地震薄储集层预测技术、致密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与开发集成配套技术为致密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图13参21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成藏条件;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ght gas in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Yang Hua1,2, Fu Jinhua1,2, Liu Xinshe1,2, Meng Peilong1,2(1.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18,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Oil & Gas Fields, Xi’an 710018, China)Abstract:Through lithological analysis of reservoirs, fluid inclusion test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geochemical, seismic, well logging and formation testing dat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ight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 spec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and summarizes the key techniques for tight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gas source conditions of large area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continuous hydrocarbon injection, widespread delta facies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the accumulation mode of short-distance migration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large-scale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the Ordos Basin. The Upper Paleozoic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Ordos Basin cover a large area and have many gas-bearing formations and multiple pressure systems. The tight reservoirs, which were formed before gas accumulation, are of high heterogeneity. Full digital seismic prediction technique for thin reservoirs, fine logging evaluation technique for tight gas reservoirs, and integrated supporting techniques for gas development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Ordos Basin; tight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 key technique1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概况鄂尔多斯盆地大规模的天然气勘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4次重大转变,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勘探主战场由盆地周边向盆地腹部转移,发现了以镇川堡为代表的多个上古生界气藏;②20世纪80年代末勘探思路从寻找构造圈闭向岩性地层圈闭转变,发现了以靖边气田为代表的奥陶系古风化壳气田;③20世纪90年代中期勘探重点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转向上古生界碎屑岩岩性圈闭,发现了以榆林气田为代表的碎屑岩岩性气藏;④2000年以来,向上古生界砂岩致密气勘探转变,发现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致密气田[1]。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苏里格气田致密气的特征和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苏里格气田致密气的特征和成因
1.3.2 研究区范围
本论文主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苏里格气田,该气田致密气探明地质储量5378×108m3,含气面积5715.9km2[1],近两年苏里格气田又建成了部分上、下古生界气藏合采的气井,气质中H2S含量可达199.28mg/m3,无阻流量可达122×104m3/d,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聚集区之一,同时也成为长庆油田致密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内发育油、气、煤等大型矿产资源,是中国西北部地区重点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地区,该盆地是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端残余的克拉通盆地[9],根据具体位置、现今构造形态和盆地构造演化史,可分为5个演化阶段,即前寒武纪拗拉原,早古生代古海,晚元古代沿海平原,中生代内陆盆地和新生代周缘断陷(图2)。
盆地上古生界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上二叠系山西组,太原组,上石盒子组,二叠系组和石千峰组的过渡性和陆相相沉积。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含煤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山西的河流三角洲砂岩和上石河子和石千峰组厚的湖相泥岩为区域盖层。苏里格,榆林,大牛地等大型气田已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发现。其中,苏里格气田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典型致密砂岩气层,其东南地区含气层位为下石盒子组的盒8段和山西组山1、山2段,主力产气层位为盒8段,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气田[9]。
上古生界苏里格气藏的砂岩储层(下二叠统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组盒8段)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骨架颗粒的溶蚀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4],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含气面积大、资源总量大,但是丰度低、物性差,开发难度较大。其储层砂体多以透镜状、河道条带状或叠置形态不稳定发育,不同部位的物性具有差异性,加之烃源岩的分布、生排烃强度等在全区并不一致,导致气藏的含气特征十分复杂[7]。产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气层压力为27~32MPa,气层埋深在3200~3410m,压力系数一般在0.83~0.89。对苏6井区进行的试采和开发前期评价初步结果表明,气层厚度较薄,平均气层厚度为8~20m;气层连续性差,单个含气砂体规模小,一般长为1000~2500m,宽为100~250m;单井产能变化较大,产量为(30~1)×104m3/d,在试气和试采过程中,地层压力下降快,后期压力恢复慢,这严重制约了该区致密气的规模开发[8]。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袁东山;李国强;莫贵初;张彦霞;朱建辉【摘要】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煤岩和暗色泥岩,不同层段烃源岩质量有所差异,烃源岩质量最好的层段为太2段,下石盒子组只有盒1段烃源岩达标,上石盒子组暗色泥岩基本为非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部分暗色泥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表现为Ⅱ型;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成熟度较高,基本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2(009)011【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作者】袁东山;李国强;莫贵初;张彦霞;朱建辉【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陕西西安71020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物探处,辽宁盘锦124010;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大牛地气田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横跨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面积约2004.8km2。

研究区内构造、断裂不发育,总体为北东高、西南低的平缓单斜,地层倾角0.3~0.6°,局部发育鼻状隆起,但未形成较大的构造圈闭。

该区主要含气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集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障壁砂坝,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和下石盒子组河流相河道砂。

大牛地气田在储量规模上达到大型气田标准,气田基本特征是多层大型岩性圈闭叠合发育的低渗透-致密气田,以“近源箱型”模式成藏[1-2]。

常规测井特征比值法在大牛地气田产能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常规测井特征比值法在大牛地气田产能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常规测井特征比值法在大牛地气田产能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张松扬;范宜仁;黄国骞;秦绪英;冉利明;周功才【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06(030)005【摘要】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天然气储层的地质和岩性特征出发,在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基础上,完成了一项储层产能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首先把常规测井资料分类处理成几组本地区的测井特征参数比值,包括:岩性测井比值(自然伽马相对比、井径比)、电性测井比值(自然电位相对比、深浅电阻率比)、物性测井比值(时差比、密度比);把这些比值按地区经验加权合成为储气层产能综合比值K;把K和气层厚度H的乘积KH(取名为测井储能特征指数)与气层无阻流量测试数据相拟合,得出相应的经验回归关系.在评价气层时,用K值划分产能级别,用KH 值预测产能.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已在大牛地气田的新井储层产能评价和老井挖潜工作中推广应用.【总页数】5页(P420-424)【作者】张松扬;范宜仁;黄国骞;秦绪英;冉利明;周功才【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数字测井站,河南新乡 453700;中国石化华北石油局数字测井站,河南新乡 45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4【相关文献】1.元素录井在大牛地气田奥陶系水平井中的应用 [J], 梅建峰2.录井专家解释系统在大牛地气田产能评价中的初步应用 [J], 段艳秋;邱田民;滑爱军3.大牛地气田产量递减特征分析 [J], 胡鹏;周子淳4.大牛地气田产气剖面特征的认识及思考 [J], 李月丽;易小燕;罗衍灵5.大牛地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各标志层元素录井特征分析及应用 [J], 姜海申;邱田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 多斯 大 牛地 气 田
上 古 生 界 储 层 成 岩 作 用 与 产 能 关 系研 究
刘 伟 新 , 延 斌 张 文 涛 杨 琦 张庆 珍 王 , , ,
(. 国矿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安全 学 院 , 京 10 8 ; 1中 北 0 0 3
2 中 国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无 锡 石 油 地 质 研 究 所 ,江 苏 无锡 2 4 5 ) . 1 1 1
摘 要 : 鄂 尔 多斯 盆地 大 牛地 气 田上 古 生 界 太 原 组 、 对 山西 组 和 下 石 盒 子 组 储 层 砂 岩 成 岩 作 用 、 渗 结 构 及 微 裂 隙分 析 及 与 产 能 关 孔 系进 行 了研 究 , 为该 区压 实 作 用 是 储 层 孔 渗 变 差 的 主要 原 因 , 结 作 用 使 储 层 砂 岩 的 孔 渗 进 一 步 变 差 , 蚀 作 用 使 储 层 孔 渗 得 认 胶 溶 到一 定 的改 善 。胶 结 作 用 的类 型 与 强 度 在 不 同地 层 存 在 差 异 : 石 盒 子 组 以较 强 的碳 酸 盐 胶 结 与 一 定 的 硅 质 胶 结 为 主 , 二 段 下 太 以强 硅 质 胶 结 与弱 的碳 酸 盐 胶 结 为 主 。孔 渗 分 析 显 示为 与 微 裂 隙 相 关 ; 3 盒 2的 产 、 认 盒 、
L u W exn ~,W a g Ya bn ,Z a g W e to i ii n n i h n n a ,Ya g Qi,Z a g Qiz n n 。 h n ne g
( . c o l f Reo re n a ey En n ei g,C ia Un v riyo nn c n lgy,Bejn 0 0 3,Ch n 1 S h o su csa d S f t gie rn o h n iest f Mi ig Teh oo iig 1 0 8 ia;
2 W u iRee r h I si t f Per lu Ge lg . x sa c n tt eo toe m oo y,SI OPEC,W u ,Jin s 1 1 i u N xi a g u 2 4 5 ,Chn ) ia
Ab t a t sr c :Ba e n a a y i fp to o s d o n l sso e r lgy,d a e e i ,p r tucu e,mir fa t r n ea in hi t t a ig n ss o es r t r c o r c u ea d r lto s p wi heg s h yed o h p rPaa o o cr s r ors nd t n si nid sFil il ft e Up e le z ni e e v i a so e n Da u iGa ed,No t r d sBa i rhe n Or o sn,fn ig nei i ed a e tc dfee c x ss o p rPaa o o cpo e ta e e v i. if r n e e it n Up e le z i t n ilr s r or Thec mp ci n i heman da e e i e utn n p r o a to st i ig n ssr s lig i o e a d pe me b l y l s ,c me a in g e ty c n s t e p r tu t r nd f rh rr d c sp r st n e me — n r a ii o t e ntto r a l ha ge h o e sr c u e a u t e e u e o o iy a d p r a t b l y a t ou i s l i n m a mpr ve he r s r oi ua iy t o xt nt i t lh gh d s o uto y i i o s t e e v rq lt o s me e e .Th e n a i y n e c me t ton t pe a d s r ng h e i td fe e e wih s r ge a ta e a i e y l s a b a e e n a i n Ca b ie — t e t xh bi if r nc t ton rqu r nd r l tv l e s c r on t s c me t ton i r on f r
能高 、 降慢 的主 要 原 因也 可 能 与 微 裂 隙 较 发 育 有 关 。 压
关 键 词 : 岩 作 用 ; 隙 度 ; 透 率 ; 裂 隙 ; 能 ; 牛 地 气 田 ; 尔 多 斯 盆 地 成 孔 渗 微 产 大 鄂
中 图分 类 号 : l 2 2 TE 2 . 文献标识码 : A
THE RELATI oNSHl P BETW EEN THE AGENES S OF DI I UPPER PALAEo ZoI RES C ERVoI S R ANDSToNES AND THE PRoDUCTI oN CAPACI TY N I DANI UDI GAS FI ELD 。THE oRDoS BAS N I
第3 O卷 第 6 期
20 0 8年 l 2月
石 油 雾 劈 沾 履
PETR0 LEUM GEoL0G Y & EXPERI ENT M
Vo . O. . 1 3 No 6
D e ., 00 c 2 8
文 章 编 号 : 0 1 6 I ( 0 8 0 —0 5 —0 i0 — 1 22 0 )6 5 7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