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低收入群体生存现状__quot_水果都买别人挑剩的_quot_(整理精校版)
低收入调研报告

低收入调研报告低收入调研报告尊敬的xxx领导:经过调研与分析,我就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份报告,具体如下:一、现状分析:1. 定义:低收入指的是相对于社会平均收入而言,个体或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
2. 低收入群体的特征:(1)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和岗位竞争力;(2)就业机会有限,多集中在低技能、低薪酬行业;(3)收入稳定性差,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4)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水平较低;(5)社会排斥和歧视问题突出。
二、问题分析:1. 就业问题:低收入群体未能获得稳定、有尊严的就业机会,缺乏职业发展空间。
2. 教育问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机会有限,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机会。
3. 社会保障问题:低收入群体面临的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较为突出,社会保障水平低下。
4. 社会歧视问题:低收入群体容易受到社会排斥、歧视,影响其自尊心和社会融入感。
三、解决措施:1. 就业促进: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技能水平;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差异化的贷款政策。
2. 教育扶持:建立完善的低收入家庭教育资助体系,提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上的补贴;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分配。
3. 社会保障提升:加大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支出,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加强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4. 排斥和歧视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包容和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打击歧视行为,维护低收入群体的权益。
四、建议与展望:1. 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深入了解低收入群体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2. 综合各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解决低收入问题;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低收入群体的发展。
3. 增加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上是关于低收入调研的报告,希望能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与建议。
谢谢!。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1][1],,学号:,任课老师:,课序号:,上课地点:,上课时间:,电话:,电子邮箱:。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在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城市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前进过程中,总有没能受益的广大底层工作者,也就是城乡低收入人群。
他们默默的在基层为社会作贡献,他们的工作并不引人注意,而收益往往也是最不引人注意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各种盛会在中国举行,我们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我们看到马路上名车驰骋,我们看到人们满面春风,我们似乎听到外国人赞叹的声音,似乎每个人都很幸福。
可是,那些底层工作者依旧挣扎在温饱线上,他们认为奥运会只是北京的,世博会只是上海的,亚运会只是广州的,而他们只是一群看客。
高楼林立,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名车驰骋,他们只能望尘莫及;富人满面春风,他们却在为材米油盐醋考虑,在为栖身之所担忧,在位儿女学费犯愁。
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回避这一事实——在中国仍然有低收入人群。
二、调查方式我这次的调研的目标主要是是社区周围的夜市、菜市场、小饭店、修理铺等收入较低的人群以及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外来人员。
采用一对一调查采访的方式,通过我的采访、观察以及采访对象的自我讲述来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
通过采访多种不同行业的低收入群体,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现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真实状况。
从某些个别的经历着眼,由个别看普遍,真正找出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方法。
为推动我国小康建设更加平稳均衡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采访准备工作1、准备采访工具具体有:照相机、笔记本、记录笔2、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人员时间:地点:人员:3、确定调查对象社区周围的夜市、菜市场、小饭店、修理铺等收入较低的人群以及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外来人员。
四、采访实施随机抽样进行面对面、一对一采访[2]五、采访详情及自我思考共实际采访134人,实际配合有效100人,实际具体的采访过程见下面总结。
调研低收入人群调研报告

调研低收入人群调研报告低收入人群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低收入人群成为了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低收入人群的基本情况、生活状态、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为相关政策和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或在线的方式,向低收入人群发放问卷,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样本选择主要以收入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本条件,其中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居民。
三、调研结果分析1. 低收入人群的人口结构: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低收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基本接近,但女性的比例稍高一些。
年龄方面,中年和老年人群占据了绝大多数,年轻人占比相对较低。
2. 教育水平和就业状况:大多数低收入人群的教育水平较低,很多人只受过初等教育或者没有受教育。
就业方面,很多低收入人群从事低薪或临时工作,缺乏稳定和有保障的就业机会。
3. 生活状况和收入来源: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条件较差,很多人住在简陋的房屋中,没有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收入,但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涵盖范围有限。
4. 医疗和教育需求:调研显示,低收入人群对医疗和教育的需求较高。
很多人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
教育方面,他们面临辍学压力,并且缺乏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5. 政策和社会服务需求:低收入人群对相关政策和社会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
他们期望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投入,提供免费或补贴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从本次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低收入人群面临许多问题和需求,需要政府和社会注意并提供支持。
为了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我们建议:1.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扶持创业和提供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低收入人群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2. 加大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投入。
农村低收入群体调查报告

农村低收入群体调查报告农村低收入群体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与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及其对扶贫政策的认识与反馈,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调查背景根据国家扶贫政策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精准扶贫工作,本次调查对农村低收入群体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2.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样本选择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扶贫政策的要求,我们在XX省选取了X个受访村,每个村抽取X户家庭作为样本。
总计调查了XXX名低收入群体成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3.1 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困难。
约XX%的受访者家庭居住条件较差,XX%的家庭没有稳定的饮水来源,XX%的家庭没有安全的厕所设施。
3.2 收入来源调查发现,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集中在农田种植、家庭养殖和临时工作等方面。
约XX%的受访者表示靠农田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XX%的受访者家庭从事家庭养殖以增加收入。
3.3 对扶贫政策的认识与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低收入群体对扶贫政策比较满意,认为政府的扶贫政策为他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然而,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对政策的了解和适用存在一定困难,希望政府能够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
四、建议与对策4.1 改善基础设施针对受访者家庭的住房条件、饮水和厕所设施的不足,建议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良好的生活条件。
4.2 增加收入来源为了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建议加强农田种植和家庭养殖技术培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4.3 完善扶贫政策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并对低收入群体起到有效帮助的作用。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毛概社会实践概要

城乡低收入群体现状调查与思考*******************************************************************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看到各种盛会在中国举行, 我们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 我们看到马路上名车驰骋, 我们看到人们满面春风, 我们似乎听到外国人赞叹的声音,似乎每个人都很幸福。
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挣扎在温饱线上,他们认为奥运会只是北京的,世博会只是上海的,亚运会只是广州的, 而他们只是一群看客。
高楼林立,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名车驰骋,他们只能望尘莫及;富人满面春风,他们却在为材米油盐醋考虑,在为栖身之所担忧,在位儿女学费犯愁。
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回避这一事实——在中国仍然有穷人。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中国的崛起, 也造就了无数的富翁, 而贫富悬殊在一步步拉大, 这似乎在重复着 18世纪、 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的车辙, 社会上赤裸裸的金钱主义在迅蔓延。
而我们低收入群体没有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邓小平曾说过先使一部分人富起来, 富人再带领穷人致富, 而事实是富人想更富,却不管穷人。
或许我们天天看到某些明星、富人做慈善,但是能惠及几人, 谁又知道他们不是在作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阶级划分成为了必然。
在这样一种划分下,富人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如何帮助穷人;人乃国之本,民意大于天, 作为政府更应该关心低收入群体。
只有这样, 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更好,人民才会更幸福,社会才会更稳定,中国才会更强大。
所以做这样一个调查十分有必要。
一、调查准备工作1、制作一份调查报告【 1】2、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人员时间 :2011、 7、 15—— 2011、 7、 20;地点 :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 (宣汉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 是十分贫穷的的一个县; 由于经费等原因只能在在南坝镇这个只有三万多人的小镇上调查 ;人员 :******及其他几位同学3、确定调查对象定位为南坝镇低保家庭。
贫困人员生活描述

贫困人员生活描述在我国,贫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人员的生活现状,本文将详细描述他们的日常生活,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一、居住条件贫困人员大多居住在农村地区,住房条件简陋。
他们的住所多为土坯房、茅草房或石头房,保暖和隔音效果较差。
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使他们难以入睡;在夏天,炎热的天气使他们备受煎熬。
此外,由于经济原因,他们无法对房屋进行维修和翻新,居住环境亟待改善。
二、饮食状况贫困人员的饮食以粗粮和蔬菜为主,肉类、蛋类和奶类摄入较少。
由于经济拮据,他们往往舍不得购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贫困人员甚至不得不忍受饥饿,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三、教育状况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们可能被迫辍学,提前步入社会,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这导致他们缺乏知识技能,难以改变贫困的命运。
同时,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也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四、医疗条件贫困人员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医疗保险,一旦生病,只能选择放弃治疗或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此外,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五、生活来源贫困人员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务农、打散工或政府救济。
务农收入受气候、市场等因素影响,不稳定;打散工收入低,劳动强度大;政府救济虽然能解决部分生活问题,但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
六、心理状况长期生活在贫困中,贫困人员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渴望改变现状,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心理压力较大。
总结:贫困人员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我们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关爱。
低收入 调研报告

低收入调研报告低收入群体是指收入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一部分人群。
他们通常面临着经济困难、社会排斥等问题,对他们的权益保障和社会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低收入群体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并在此报告中总结了调研结果。
我们首先进行了对低收入群体的定义,根据国际常用的标准,低收入线通常被设置为国民平均收入的60%。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抽样调查了100名低收入群体的代表,他们来自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
调研结果显示,低收入群体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他们的经济状况低迷,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高昂的生活成本、低薪水的工作以及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是主要原因。
其次,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缺乏健康、教育和住房等基本保障。
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人权受到了侵害,无法享受到与社会平均水平相当的生活质量。
此外,低收入群体还面临着社会排斥和歧视。
一方面,他们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常常被边缘化和忽视,无法融入社会的主流。
另一方面,由于贫困带来的身份认同问题,低收入群体容易受到歧视和偏见。
这种现象在教育、就业和社交环境中尤为突出。
针对低收入群体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基本生活,包括提供适当的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
同时,应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关怀和帮助,减少社会排斥和歧视的现象。
最后,我们也认识到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协作,才能真正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综上所述,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不容忽视。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同时,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了解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低收入人群分析报告范文

低收入人群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低收入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本报告旨在对低收入人群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他们的特点、挑战和需求,以及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政府和社会各方提供参考。
2. 数据收集与样本选择为使该报告具有代表性,我们从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低收入人群中选择了5000名参与者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低收入人群的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低收入人群的特点:3.1 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低收入人群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缺乏职业技能和知识,这限制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3.2 就业不稳定:低收入人群中失业率较高,大部分人只能从事临时工作或低技能工作,收入不稳定。
3.3 医疗保障不足:很多低收入人群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保障和健康关怀,使得他们在面对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和帮助。
3.4 居住条件差: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生活在贫困地区或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方,居住条件不尽如人意。
4. 低收入人群面临的挑战4.1 收入不足:低收入人群的主要问题是收入水平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导致生活质量低下。
4.2 教育机会有限:由于财务问题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低收入人群的子女往往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得他们的未来发展受到限制。
4.3 就业歧视:低收入人群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往往受到就业歧视,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公平的薪资待遇。
4.4 社会融入困难:低收入人群往往面临社会隔离和歧视,使得他们与社会的融入度降低,缺乏发声机会和权益保障。
5.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状况,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5.1 提供职业培训: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
5.2 加强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减轻他们在疾病和老年时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访低收入群体生存现状__quot_水果都买别人挑剩的_quot_
素材汇编
0207 2101
收入低,负担重,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对未来有什么盼望?记者走访了几位低收入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这是广大百姓的心声,也是我们始终如一的关切。
本期重点锁定低收入群体,对他们的收支状况、生活水平、日常负担、消费能力等予以真实再现,并试就“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等难题进行探讨。
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低收入群体,有更多的好政策惠及低收入群体。
——编者
哈尔滨社区工王凯——
“水果都是买别人挑剩下的”
隆冬时节,哈尔滨市南岗区奋斗街道办事处分部社区的残协委员王凯穿梭在社区173户残疾人家庭之间,查室温、问难事、解烦忧。
“他们中有38户低保户,是我服务的重点。
”
王凯38岁,2004年下岗,腿有残疾,至今独身,与退休父母住在一起。
2006年,通过市残联的培训、考试、面试,他从“五选一”的竞争中胜出,获得社区残协委员这一公益性岗位。
扣除养老、医保“两险”,当时月工资有420多元。
去年7月涨工资,目前每月工资529元。
家庭生活是拮据的。
父母退休金共1600元,父亲月初领工资后第一件事是交水、电、煤气和电话费,再买米、面、油,这样就出账700多元。
母亲有糖尿病,每天得打胰岛素,父亲有高血压、冠心病,老两口吃药每月又得支出近600元。
再算上其他一些零星开支,收入所剩无几,“水果都是买别人挑剩下的。
”
为补贴家用,王凯每月只留200元零花,剩下的全交了生活费。
他无奈地憨笑,说自己是“月光族”,没有哪个姑娘会看上。
“如果找个残疾人,两人收入都低,以后养活孩子也是问题”,王凯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想成家,还是怕成家。
收入低,活可不少。
今年,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给重症残疾人办免费医保、中秋节发爱心购物卡……桩桩件件可忙坏了这位社区的唯一残协委员。
有
时,看着一些残疾低保户“每月不干啥,还能拿300元低保金”,一些服务对象比自己生活还宽裕,他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我这活儿,收入该在1000至1500元之间才合适。
”
奋斗街道办副主任赵晓春介绍,尽管近年国家对民生投入空前加大,但受地方财力所限,大幅提高社工工资仍不现实。
该办事处今年综合社会类工作业绩在全省排名第一,社工们是靠着觉悟和感情在干,“他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与所得的收入不成正比。
”
呼和浩特环卫工人康占元——
“我们以后老了、病了该怎么办?”
12月13日下午6点半,夜幕降临的呼和浩特市寒气逼人。
康占元最后清扫完负责的路段后,推着装运垃圾的小车下班回到住所。
这是一个居民小区门房,在此负责打扫小区卫生和看门的老伴康翠莲,已做好饭等他回家。
这一天康占元老两口的晚饭又是馒头和土豆炖白菜。
“冬天菜价太高,舍不得买,这点土豆、白菜是我们的冬储菜,够吃一个冬天了。
”老两口搬到呼市的4年间,只下过两次饭馆,也都是亲戚过来请客。
康占元和康翠莲2006年跟着4个儿女从老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来到呼市。
因为儿女们都在工地打工为生,没能力赡养老人,老两口便在呼市一个居民小区找到一份看门的工作,住在门房,每月收入400元。
半年后小区居委会给康占元找了这份环卫工人的工作。
当上环卫工人后,老康每隔一天就需凌晨4点出门赶上午班,中午12点半结束。
如果是下午班就从12点半工作到下午6点半,节假日从没休假。
他负责的清洁路段有近3公里,每一次都会推着小车走上七八趟。
“我现在一个月工资880元,还有一份意外伤害保险,每年夏天还发5袋冰糖、2罐茶叶,冬天发3付手套、5条肥皂……”康占元说,加上老伴工资,他家每月收入1280元。
因为生活艰辛,老康倍加珍惜这份环卫工作。
“我们的工资这些年也在涨,去年4月就涨了200元钱。
”老康说,他希望工资再涨上几百块钱,每月达到1200元钱他就满足。
“毕竟我们干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不期望太高待遇。
”
已近60岁的老康夫妇正为今后的养老问题担忧,“年龄越大,这种体力活就越难干了。
我们以后老了、病了,该怎么办?”前两天,从老家来的人告诉老康,国家给农民办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己交一部分钱,国家补贴一部分。
虽然对此很心动,但还是半信半疑的他,打算证实清楚后,再带老伴回乡办理。
广州某医院合同工王利明——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
1斤米要1元多,1斤肉10多元,1斤青菜两三元,租个1房1厅也要上千元,生活在广州,像王利明这样月工资千把元的人,日子过得真是紧。
40多岁的王利明在广州某医院当护士,由于不是正式职工,尽管工龄不短,工资一直就只有1000元。
王利明说,现在年轻人找工作也很难,自己这个年纪还能保住这份工作已不容易,没法向领导提出涨工资。
想增加收入,只能自己琢磨。
她说:“有人想请我去做月嫂,3800元一个月。
但又不是每月都能找到客户,很犹豫。
”何况出来单干,还要自己买社保,没什么保障。
王利明的丈夫早年在广州一家国营厂,前些年下岗后拿了2万多元“买断工龄”,当时觉得还不少,现在才发现,养老、医疗、住房,处处要自己花钱,不得已找了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每月只有1300元工资。
孩子十几岁了,夫妻俩每月总收入还不到3000元,住的厂里30多平方米宿舍又旧又小,想攒钱买房子,正省吃俭用绞尽脑汁。
她希望能攒下钱,买到广州的经济适用房,“但最便宜也要4000多元1平方米啊!”她说,加上经适房都建在城乡结合带,即便买得起了,交通和生活成本会更高。
王利明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她和丈夫存下的钱还不够交首付。
王利明的同事陈燕是医院的正式工,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扣除养老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后,到手的也只有1000多元。
陈燕丈夫是广州市一名小学老师,工资单上有4500元左右,看起来不算低,但扣除税和公积金、养老险等,到手的3000多元。
尽管家庭收入比王利明高一些,但“每个月也很紧张,一项预想不到的开支就会导致入不敷出。
”她说,每月房贷2000多元,一家人生活费1000多元,孩子幼儿园入园费800元,水电、物业费几百元,还有每天的交通费……
陈燕很担心,父母年事已高,万一有个病痛,家中怎么支付?她觉得,如果保留现在这份稳定的工作,涨工资机会寥寥无几,每升一次级,工资也只能增加百元左右。
想增收入,真正缓解经济上的窘境,陈燕却想不出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