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高级中学导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辅:3信息数字化

合集下载

高三信息技术总复习三(知识点)

高三信息技术总复习三(知识点)

信息技术总复习三(知识点)一、信息、信息的载体及信息的特征1、信息:信息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要会判断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3、信息的特征:(根据已知信息判断相应的信息特征)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二、二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1、二进制①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包括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2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B来标识该代码为二进制代码。

例如:(10011)2、10011B。

②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③二进制数的运算(加、减)④n位二进制编码的个数为2n2、十六进制①由于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在平时书写时,用下标16或在代码的最后位加H来标识该代码为十六进制代码。

例如:(10A11)16、10A11H。

②十六进制数由0~9、A、B、C、D、E、F这16个符号组成,分别对应十进制的0~9、10、11、12、13、14、15。

3、相互转换十六进制:16个数码0、1、2、3、4、5、6、7、8、9、A 、B、C、D、E、F③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④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根据对应关系表)⑤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

(0001 1101)2=(1 D)16⑥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2.ASCII 码表中的大写字母Z 后有6 个其他字符,接着便是小写字母。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

课程结构如下表: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选择性必修: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2:网络基础;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二、课程性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四、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五:课程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原则: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的过程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进位计数制:数位、基数、位权将二进制数按权值展开求和,称为“按权乘基数相加”法目前计算机中普遍采用的字符码是ASCII码共可表示128种不同字符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英文字母5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32个汉字的编码包括输入码、内码和字形码输入码:为方便汉字输入的编码内码:计算机内部用来进行存储、处理的编码,是唯一的字形码:为显示、打印输出汉字的编码,用点阵、矢量、和曲线轮廓的方式表示输入汉字编码→转化为内码→输出字形码GB2312-80 7445个字符、6763个汉字GB18030-2000 27484个汉字声音的编码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级数越多,数据量越大音质最好的是CD和W A V格式,MP3和WMA次之,RA只适用于在线播放MP3、WMA压缩、mid以乐器形式编码图像分为矢量图和位图矢量图通过数学计算公式获得WMF位图由像素点构成,像素越多越清晰BMP、TIF、GIF、JPG压缩分为有损和无损无损:WinZip、WinRAR有损:广泛应用于动画、声音、图像中MP3、JPG、MPEGJPG压缩比约为50:1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配的相关技术四大基本技术:感测(OCR 字符识别软件)、通信、计算、控制信息处理:获取原始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过程获取、加工(文本表格多媒体)、表达、传播、存储、转换、使用ENIAC 1946 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冯·诺依曼:采用二进制运算;程序可以像数据那样存放在计算机中自动控制执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二进制码指令:让计算机执行某个操作的命令程序: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控制计算机按指令序列执行制定操作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合称CPU存储器: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或外部设备I/O接口:执行缓冲机制计算机硬件采用总线结构:数据总线(数据)、地址总线(地址)、控制总线(控制信号)微机:主机箱和外部设备CPU:性能指标主频、字长、高速缓存存储器:内存ROM RAM外存容量大、速度慢性能指标存储容量、缓存容量、转速I/O设备:输入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输出绘图仪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计算机软件:为解决问题所编写的程序及文档资料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叫做“裸机”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设计者或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管理计算机的软Windows、Mac OS、Unix、Linux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VB、Java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Oracle、DB2应用软件:办公、多媒体、网络应用、管理信息、生产过程控制裸机: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应用软件软件:公用(没有版权)、共享(先用后买)、自由软件(不免费)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数据、影响使用、自我复制特征:寄生性、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来源:政治商业、报复、恶作剧、游戏程序传播途径:存储设备、网络、点对点通信系统、蠕虫病毒是传播最快的病毒种类之一木马:未经用户同意进行非授权操作的一种恶意程序病毒防治:手工检测、自动检测不要运行来历不明的程序或盗版软件对外来的计算机存储介质进行查毒,确认无毒方可使用对于重要信息及时备份遵守网络软件的使用规定,不轻易下载软件,不轻易打开邮件及其附件经常检查系统漏洞并补丁安装启动防病毒软件安装防火墙知识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著作权)网络道德:遵守国家法律、具备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彼此独立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遵守某种约定进行通信,实现资源共享及相互协同工作的系统三要素:计算机设备(处理)、通信线路及连接设备(传输)、网络协议(规范和保障)三者缺一不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树状型网络的传输速度:1KBPS=1024BPS1MBPS=1024KBPS1GBPS=1024MBPS1TBPS=1024GBPS双绞线<同轴线缆<光纤网络连接设备:集线器共享带宽容易造成网络堵塞传输效率低不安全交换机独享带宽减少误送错送数据避免共享冲突不易堵塞路由器路由选择对于数据选择最佳最快的通信途径在无线网络环境中,目前日益广泛使用的是无线路由器和无线访问接入点设备AP,AP相当于局域网的集线器因特网:国际互联网全球性计算机信息通信网络网络集合最大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阿帕网1969年美国世界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网际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是最核心的两个协议因特网协议集合:TCP/IP协议族IP:将原始数据分割成小组,各使用最佳的传输途径,由路由器转向另一个路由器无连接的协议提供不可靠的传输容易使数据丢失或错序TCP:弥补了IP的不足确保数据准确、快速、可靠传输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可靠的、无差错的传输地址:IP地址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IPv4协议,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4字节)IPv6 128位16字节A类: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为0(1~126)1:网络地址2、3、4:主机地址B类: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两位为10(128~191)1、2:网络地址3、4:主机地址C类: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三位为110(192~223)1、2、3:网络地址4:主机地址实际分配的IP地址,各部分不会是全0或全1A类用于规模大的网络,C类用于规模小的网络(最多254台主机)127不属于A或B同一网络中同一网段、主机地址不同、网络地址相同可互相通信内网:A 10.0.0.0~10.255.255.255B 172.16.0.0~172.31.255.255B 192.168.0.0~192.168.255.255检查IP及网络连通情况:ipconfig、ping、tracert因特网的接入方式:拨号、ADSL、有线、光纤、无线拨号:数据传输效率低、不稳定ADSL:上行、下行带宽独享质量不会下降有线:无需拨号开机永远在线共享带宽光纤:10MBPS 共享带宽无线:WLAN(无线局域网)电子邮件地址格式:用户名@域名应用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电子邮局协议第3版(POP3)IMAP协议等万维网:世界范围内的网万维网服务器中的资源是以网页的形式整合后,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传送,以浏览器的解释重新展现的。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纲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归纳主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定义: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能量是当今社会的三大资源)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2.信息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传递性、真伪性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不是信息,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

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价值因人而异,同物质和能量的价值有要质的区别。

时效性: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因此反映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信息也应随之而变化。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核心,以通......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技术......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3、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三次:造纸术(蔡伦)和印刷术(毕升)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4、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应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汇总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 汇总

必修一知识点第1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一、数据、信息和知识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信息、物质和能量构成世界三大元素3.三者关系:数据作为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经过处理后,就有可能转化为相应的信息。

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时效性: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人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⑥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⑦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

三、数字化1.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字化表示。

其信号的自变量、因变量都是离散的、不连续的。

如数字体温计。

2.模拟信号:是指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号。

其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

如声音信号、图形信号、水银体温计。

3.数字化:是将复杂多样的事情属性或特征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对象的过程。

这些信息被数字化后可以更方便地在数字设备中存储、处理和传输。

如:电子书四、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化1.二进制化为十进制:将二进制1110转化为十进制数是()?(1110)2=1×23+1×22+1×21+0×20=142.八进制化为十进制:将八进制123转化为十进制数是()?(123)8=1×82+2×81+3×80=833.十六进制化为十进制:将十六进制5A转化为十进制数是()?(5A)16=5×161+10×160=80+10=904.二进制化为八进制:将二进制1111转化为八进制数是()?(1111)2=取三位,不够补零,分成001=1和111=7等于(17)85.八进制化为二进制:将八进制17转化为二进制数是()?(17)8=将每位数分别化为3位的二进制,1=001和7=111→001111=11116.二进制化为十六进制:将二进制101111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是()?(101111)2=取四位,不够补零,分成0010=2和1111=15等于(2F)167.十六进制化为二进制:将十六进制2F转化为二进制数是()?(2F)16=将每位数分别化为4位的二进制,2=0010和F=1111→00101111=1011118.八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化(都需要先转化为二进制):将八进制17转化为十六进制数是()?(17)8=(1111)2=F将十六进制2F转化为八进制数是()?(2F)16=(101111)2=(57)8五、数据编码1.计算机中常见的存储单位与换算关系:1B=8b(位) 1KB=1024B=210B 1MB=1024KB=210KB=220B1GB=1024MB=210MB=230B 1TB=1024GB=210GB=240B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一个西文字符占一个字节。

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及其作用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及其作用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及其作用教案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及其作用目标年级:高X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让学生了解数字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评估和使用数字技术。

教学内容:1. 数字化的定义和原理。

2. 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 数字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字化的原理,以及数字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数字技术应用的视频和案例。

3. 教学软件和在线资源。

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数字化概念的了解程度。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字化及其作用。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数字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实例,以及他们对数字技术的看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话题:“你们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数字技术?”引导学生思考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数字化的定义和原理,然后通过视频展示数字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实例,最后讨论数字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使用数字技术的经验,并讨论数字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便利和挑战。

4. 归纳小结:总结数字化及其作用的重要知识点,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复习
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材P92~P94: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加快贸易电子化、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负面影响(信息垃圾、不良信息的滋生地、青少年网隐、信息技术犯罪等)。
C
四、信息编码
信息编码是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而规定的符号系统,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 计算机数制基础:二进制,由冯.诺依曼提出。 “二进制”和“存储程序”的思想共同构成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基础。 目前,计算机内部处 理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为 B),一个字节由八个二 进制位(bit,简写为 b)构成。
目前对信息安全影响最大的是病毒和黑客。
隐蔽性 传染性 潜伏性 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信息安全主要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使信息不被破坏、更改或 泄漏。 如何加强信息安全? 一是安装防病毒软件或防火墙,这类软件能及时查杀病毒,阻止黑客入侵,对网络与外界信息进行过滤; 是要定期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及时更新,更新操作系统也是很有必要。 三是要定期备份重要的数据; 四是要掌握一 定的防黑客和防病毒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MPEG文件--.MPEG/.MPG/.DAT :MPEG文件格式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它采用有损压缩方法减少运动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同时保证每秒30帧的图像动态刷新率,已被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平台共同支持。
RealVideo文件--.RM :是RealNetworks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流式视频文件格式。主要用来在低速率的广域网上实时传输活动视频影像,可以根据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影像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实时播放。
字符的数字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高级中学计算机竞赛班辅导资料·基础知识
1
§3 信息数字化
(一)、数制转换:
1.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1)二进制转十进制
方法:“按权展开求和”
例: (1011.01)2 =(1×23+0×22+1×21+1×20+0×2-1+1×2-2 )
10

=(8+0+2+1+0+0.25)10

=(11.25)10
(2)十进制转二进制
· 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数:“除以2取余,逆序输出”
例: (89)10 =(1011001)2
2 89
2 44 …… 1
2 22 …… 0
2 11 …… 0
2 5 …… 1
2 2 …… 1
2 1 …… 0
0 …… 1
· 十进制小数转二进制数:“乘以2取整,顺序输出”
例: (0.625)10= (0.101)2
0.625
X 2
1.25
X 2
0.5
X 2
1.0
2.八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西安高级中学计算机竞赛班辅导资料·基础知识
2
例:将八进制的37.416转换成二进制数:
3 7 . 4 1 6
011 111 .100 001 110
即:(37.416)8 =(11111.10000111)2

例:将二进制的10110.0011 转换成八进制:
0 1 0 1 1 0 . 0 0 1 1 0 0
2 6 . 1 4
即:(10110.011)2 = (26.14)
8

3.十六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

例:将十六进制数5DF.9 转换成二进制:
5 D F . 9
0101 1101 1111 .1001
即:(5DF.9)16 =(10111011111.1001)2
例:将二进制数1100001.111 转换成十六进制:
0110 0001 . 1110
6 1 . E
即:(1100001.111)2 =(61.E)
16

(二)ASCII码 (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

美国的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将每个字符用7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共有128种状态

大小字母、0…9、其它符号、控制符
‘ 0 ’ ―― 48
‘ A ’ ―― 65
‘ a ’ ―― 97
(三)汉字信息编码
1. 汉字输入码
汉字输入方法大体可分为:区位码(数字码)、音码、形码、音形码。
· 区位码:优点是无重码或重码率低,缺点是难于记忆;
西安高级中学计算机竞赛班辅导资料·基础知识
3
· 音码:优点是大多数人都易于掌握,但同音字多,重码率高,影响输入的速度;
· 形码:根据汉字的字型进行编码,编码的规则较多,难于记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较好地
掌握;重码率低
· 音形码:将音码和形码结合起来,输入汉字,减少重码率,提高汉字输入速度;
2.汉字交换码
汉字交换码是指不同的具有汉字处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在交换汉字信息时所使用的代码
标准。自国家标准GB2312-80公布以来,我国一直延用该标准所规定的国标码作为统一的汉字
信息交换码。
GB2312-80标准包括了6763个汉字,按其使用频度分为一级汉字3755个和二级汉字3008
个。一级汉字按拼音排序,二级汉字按部首排序。此外,该标准还包括标点符号、数种西文字母、
图形、数码等符号682个。
区位码的区码和位码均采用从01到94的十进制,国标码采用十六进制的21H到73H(数字
后加H表示其为十六进制数)。区位码和国标码的换算关系是:区码和位码分别加上十进制数32。
如“国”字在表中的25行90列,其区位码为2590,国标码是397AH。
* 由于GB2312-80是80年代制定的标准,在实际应用时常常感到不够,所以,建议处理文
字信息的产品采用新颁布的GB1803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这个标准繁、简字均处同一平
台,可解决两岸三地间GB码与BIG5码间的字码转换不便的问题。
3.字形存储码
字形存储码是指供计算机输出汉字(显示或打印)用的二进制信息,也称字模。通常,采用
的是数字化点阵字模。

一般的点阵规模有16×16,24×24,64×64等,每一个点在存储器中用一个二进制位(bit)
存储。例如,在16×16的点阵中,需8×32 bit 的存储空间,每8 bit为1字节,所以,需32字
节的存储空间。在相同点阵中,不管其笔划繁简,每个汉字所占的字节数相等。
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普遍采用了字形数据压缩技术。所谓的矢量汉字是指用矢量方法将汉字
点阵字模进行压缩后得到的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
(四)其它信息的数字化
1. 图像信息的数字化

16×16点表示
西安高级中学计算机竞赛班辅导资料·基础知识
4
一幅图像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个像素点构成,图像的信息化,就是对每个像素用若干个二进制
数码进行编码。图像信息化后,往往还要进行压缩。
图像文件的后缀名有:bmp、gif、jpg等;
2. 声音信息的数字化
自然界的声音是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信息,可以采用A/D转换器对声音信息进行数字化。
声音文件的后缀名有:wav、mp3等;
3. 视频信息的数字化
视频信息可以看成连续变换的多幅图像构成,播放视频信息,每秒需传输和处理25幅以上的图
像。视频信息数字化后的存储量相当大,所以需要进行压缩处理。
视频文件后缀名有:avi、mpg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