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高中会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中会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信息本⾝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
语⾔、⽂字、声⾳、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2、信息的特征信息的表⽰、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和处理的。
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信息具有时效性。
3、信息的编码(1)⼆进制代码的特征⼆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运算规则为“逢⼆进⼀”,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将⼗进制整数转换成⼆进制整数可⽤“除⼆取余”法,将⼆进制数转换成⼗进制数可⽤“按权展开相加”法。
计算机内部采⽤⼆进制表⽰数据信息,但是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中,常常采⽤⼗六进制的形式。
⼆进制转换成⼗六进制:从⼆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进制数转换成⼀位⼗六进制数。
反之,每⼀位⼗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进制数。
(2)ASCII码的概念计算机内的英⽂字符以⼆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其中使⽤最⼴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
标准的ASCII码⽤⼀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可以表⽰128种编码,其中数字、字母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
(3)汉字编码⽅案(GB2312、GBK、GB18030)及观察内码汉字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代码形式表⽰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GB2312使⽤2个字节编码,它包括⼀级汉字常⽤字(以拼⾳顺序排列)和⼆级汉字⾮常⽤字(以偏旁笔画顺序排列)GB18030对收录的字符分别以单字节、双字节和四字节进⾏编码。
⽤UltraEdit或WinHex⼯具软件观察内码时,ASCII码(英⽂字符)只占1个字节,汉字编码占2个字节。
(4)多媒体信息的编码声⾳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采样频率越⾼,量化的分辨率越⾼,所得数字化声⾳的保真程度越好,但是它的数据量也越⼤。
⿊⽩位图的图像所占空间⼤⼩计算。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大全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大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全面概括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内存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硬盘用来长期存储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2. 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计算机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数字系统为二进制(0和1)。
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存储和计算原理至关重要。
3.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概念。
二、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向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用户界面操作方法。
2.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一组规则和符号。
高中阶段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了解它们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的编程技巧。
3. 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软件系统。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包括数据表的创建和查询、数据的插入和删除等。
三、信息安全与保护1. 密码学基础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加密和解密的科学,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
了解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密码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等。
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窃听和更改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防范措施和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3. 隐私保护隐私保护是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的措施。
了解隐私权的概念、法律法规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高中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 信息的概念。
-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红、绿、黄)就是一种信息,它传达了车辆是否可以通行的意义。
-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古代信息技术:包括语言的使用、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等。
语言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使得信息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文字的出现则使信息可以被记录和保存;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信息的复制效率,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 近代信息技术:以电信技术的发明为标志,如电报、电话等。
电报实现了远距离的文字信息传递,电话则让人们可以直接进行语音交流。
-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计算机具有高速运算、大容量存储等特点,网络技术则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 多元化: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
- 网络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更加方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在线交流、学习、工作等。
- 智能化: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应用不断涌现,使信息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
- 虚拟化: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够创建虚拟的环境或者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二、信息的获取。
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 定位信息需求: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例如,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就需要获取与环境现状、污染治理措施、环保政策等相关的信息。
- 选择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有多种,包括文献型信息源(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口头型信息源(如与人交谈获取信息)、电子型信息源(如网站、数据库等)和实物型信息源(如产品样本、文物等)。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要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知识要点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价值表现在:一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信息技术(即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切与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革命:1、语言的使用,2、文字的创造3、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向着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集成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是解决问题的起点1、信息需求的确定(包括两层意思:1、确定信息内容2、确定信息的类型)2、信息来源的确定信息来源分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事物:电子媒介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为保证合适有效的信息来源:1、可用的信息来源2、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方法比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检索法等等1)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擎指自动从因特网上搜集并保存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排以后,提供给用户进行查询的系统。
搜索引擎有两种工作方式:A、目录检索(中国雅虎,./dir搜狗B、关键查询(google、百度、altavista、lycos为保证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1)提炼关键词(2)组合关键词2)网络信息下载A、直接下载(不适用于下载容量较大的文件)B、利用软件下载(流行的下载软件主要有网际快车、讯雷、影音传送带、网络蚂蚁、电驴等)4、信息价值的判断,对于获得的信息可以从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等方面判断。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高中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高中
1. 计算机硬件:
- 主板:计算机内的核心组件,负责连接各种硬件设备。
-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并处理数据。
- 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 显示器:显示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文字。
- 键盘和鼠标:输入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 硬盘和固态硬盘:用于存储大量数据的设备。
- 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
- 应用程序:用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图像处理软件等。
- 编程语言:用于编写应用程序和指令的语言,如Python、C++和Java等。
- 互联网:全球公共计算机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
- 局域网(LAN):连接在相对较小区域内的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
- 网络协议:定义计算机之间通信规则的协议,如TCP/IP。
- IP地址:用于标识和定位网络上的设备的唯一地址。
- 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 数据库: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
- 关系数据库:使用表来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数据库。
-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与关系数据库进行交互的语言。
5. 网页设计与开发:
-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创建网页结构的标记语言。
- CSS:层叠样式表,用于定义网页的外观和样式。
- JavaScript:一种常用的脚本语言,用于添加交互和动态元素到网页中。
以上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1、硬件
(1)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控制计算机全部操作。
(2)主存储器(RAM):存放程序代码和正在运行的数据,通常分为不同容量的内存插槽,称为内存条。
(3)输入设备:用于输入数据和指令,如键盘、鼠标、扫描仪、摄像头等。
(4)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出来,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5)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用户的数据和程序,如硬盘、U盘等。
2、软件
操作系统:提供计算机能正常运行的基础软件,负责计算机硬件的控制和管理、用户环境的支持。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应用软件:指的是供用户使用的软件,用来完成特定的应用功能,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影音播放软件等。
二、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沟通的计算机系统。
2、网络的种类
(1)局域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如家庭网、学校网、公司网等。
(2)广域网:是指由多个局域网组成的大型网络,如因特网、全球网、移动网等。
3、网络的分类
(1)客户/服务器网络:是指一组计算机(客户端)通过一台服务器(服务器端)来进行信息共享的网络。
(2)局域网:是指一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的网络,由交换机构成,计算机可以与其他计算机交换数据,也可以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其他网络。
(3)环状网络:是指一组计算机环形排列在一起,每台计算机可以与其相连的另一台计算机相连接,使得数据能够环绕传播的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会考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会考一、信息技术基础:1、计算机知识:用户界面、外部设备和内部组件、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及其协议、安全防护机制等;2、计算机程序设计:包括程序设计思维、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3、计算机组成原理:包括CPU的结构、指令、控制和流水线的处理机制、存储器、计算机总线、I/O接口、存储器管理系统等;4、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原理、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其安全性等;5、计算机软件: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形式机制、可执行文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6、计算机图形学:包括图形学的历史、造型技术、绘制技术、光栅图形技术、动画技术、多媒体设计等;7、图像处理:包括图像的格式、图像的处理原理、模式识别及其应用、压缩等;8、计算机类别:包括主机、网络计算机、特殊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可编程序开关、及其应用等;1、网络系统技术:包括网络的功能、网络的结构、网络的技术、网络的组件、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应用等;2、计算机病毒:包括病毒的定义、病毒的形式、病毒的传播、病毒的防护、病毒的清除等;3、Web技术:包括HTML语言、web服务器技术、CGI技术、javascript语言、技术、Servlet技术、XML技术等;4、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宏观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分类、数据库范式、SQL语言。
5、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包括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要求、分析的方法、模式的分析、设计的方法、建模语言、信息安全等;6、互联网:包括互联网的历史、组成、服务、应用、安全管理等;7、软件测试:包括测试的定义、测试过程、不同测试方法、测试计划、测试报告及计测试统计等;8、信息技术的管理及应用:包括信息管理的基础理论、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过程、ERP系统、信息系统的维护等;9、移动互联网技术:包括移动系统的基本概念、网络结构、开发环境、编程及应用软件设计、移动网络安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补充知识:计算机系统概述电脑配置说明:Intel?奔腾4?(CPU即中央处理器)/256M(内存)/80GB(硬盘)/50X(光驱)/15’(显示器,对角线长度表示尺寸)2、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常用的系统软件:DOS、Windows(98/2000/XP/NT/7/8/10)、Unix 、Linux常用的应用软件:字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1、定位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2、选择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分类:文献型信息源通过查阅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比如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等口头型(个人)信息源通过人与人的沟通,比如同学、朋友、父母、老师等电子型信息源比如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等实物型(现场)信息源比如运动会、动物园、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等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4、评价信息——评价信息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因特网信息的检索1、搜索引擎指用于因特网上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最早的搜索引擎是雅虎(Yahoo),它属于目录搜索引擎。
2、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1)、全文搜索引擎是名副其实的搜索引擎,它是通过从因特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建立索引数据库而进行的搜索引擎。
代表性的有Baidu、Google、北大天网等。
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称为(关键词查询)。
特点是全面但比较缓慢。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是将收取到的网站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而进行的搜索引擎。
代表性的有新浪、搜狐、雅虎等。
特点是快速但不全面。
二、使用不同特色的搜索引擎1、百度图片搜索引擎:、百度音乐搜索引擎:、地图数据信息搜索三、搜索技巧1、关键词提炼2、使用权威网站3、用好逻辑命令4、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5、利用专业搜索引擎文件的下载一、文件及其类型1、网络中的文件文件是指计算机中的文件,它是用文件名来标识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计算机中的信息通常是以(文件)的形式在存储器中保存的。
2、文件的重要属性(1)文件名=主名+扩展名:主名以方便识别为标准。
(2:统一资源定位器,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由协议、主机名、路径和文档名等组成;UNC:通用命名约定,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网络资源;(3)内容3、文件的类型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
可执行文件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应用软件,通常以(EXE)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数据文件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HTML、PDF、TXT、JPG、SWF、RM、RAM,其中RM、RAM、SWF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ZIP)和(RAR)。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文本文件:.txt(记事本文件)、.doc(Word文件)、.wps(wps office文件)电子表格(Excel):.xls 幻灯片(PowerPoint):.ppt声音文件:.wav、.mid、.mp3、.wma图形文件:.bmp、.jpg、.gif、.psd、.png动画视频文件:.avi、.mpg(mpeg)、.asf、.wmv、.mov、.swf(Flash文件)网页(WEB):.htm、.html、.shtml、.asp、.aspx、.php解压缩文件:.zip(WinZip文件)、.rar(WinRAR文件)二、多途径下载文件网络下载文件的途径多种多样,常用的有FTP站点、专题网站、厂商网站。
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FlashGet)、迅雷(Thunder)、BT、网络蚂蚁(NetAnts)、网络吸血鬼(Net V ampire)、电驴四、下载效率的提高提高下载效率的方法:批量下载断点续传:下载过程中能接着上次中断的位置继续下载。
多线程:下载过程中能向服务器发出多个下载请求,把一个大文件分成几段同时下载。
※补充内容:因特网基础知识1、网络分类:按地域来划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校园网一般属于(局域网)。
2、因特网的服务功能与应用A、电子邮件:如电子邮件地址,mingxin26代表用户名,@表示连接符,代表网络服务器的主机名。
B、文件传输: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实现不同计算机间不同操作系统间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通过远程登录协议(Telnet)将本台计算机作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工作,充分共享网络资源。
D、电子公告牌系统(BBS):主要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讨论。
E、信息浏览与检索(WWW):浏览信息和检索信息F、电子商务(EC):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活动。
3、通用资源定位符又称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组成URL表示网页所在WWW服务器的名称以及存放路径,有两种表示形式,即地址栏中的网址有两种形式:它是由协议名或传送方式:文本框首行缩进行距居中右对齐分散对齐两端对齐db;三、字段的数据类型有文本、备①②③④①移动工具②矩形选框工具(选取的图像范围是矩形区域)③磁性套索工具(选取图像的范围是不规则的)④魔棒工具(选取颜色相近的图像)⑤画笔工具(画图)⑥文字工具(在图像中添加文字)⑤⑥如左图所示的图层面板中,一共有5个图层,从上到下(1-5)图层名称分别为:写意生活、街舞、篮球、校园小景、背景其中“写意生活”图层是文字图层,“背景”图层被锁定所有图层都可见,正在选中或正在编辑的图层是“街舞图层;双击图层名称或右键选择“图层属性”可以对图层名称重命名;左图底端的两个按钮:①创建新图层②删除图层①②注、数字、日期/时间、货币、自动编号、是/否等。
四、建立数据库1、在Access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新建、保存数据库——创建表的结构(字段、数据类型)——保存表——打开创建好的数据表输入记录——保存2、创建表和表之间的关系:五、信息管理方法1、三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比较:序号分类比较1手工管理手工逐个管理,操作麻烦,重复性工作多2文件管理以文件和文件夹为信息单位,通常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
比较容易查找到所需的信息。
3数据库管理能很好地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及高效检索,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
2序号分类管理工具1用个人数字助理安排学习计划个人数字助理2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资源管理器3用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务电子表格(EXCEL)4用收藏夹分类管理常访问的网站收藏夹5用BLOG管理网上学习资源BLOG3、信息资源管理应用实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通讯录管理、旅游信息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