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水果催熟
有趣的发现作文700字

有趣的发现作文700字大家喜欢吃猕猴桃吗?猕猴桃虽然样子丑丑的,但是它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吃了可以补充我们体内所需的营养,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这也是我最爱的水果之一。
为了吃到好吃的猕猴桃,我还知道了一个催熟猕猴桃的小窍门,是怎么得来的呢?前几天,爸爸买来了一袋新鲜的猕猴桃。
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拿了几个出来,赶紧切开一个要品尝。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的开心劲儿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发生了什么?原因很简单,猕猴桃太生了,一口咬下像咬到了生梨,酸得我赶紧吐了出来。
我皱着眉头向妈妈抱怨,妈妈听了却笑着说:“虽然是生了一点,但是我有办法让猕猴桃变软,变甜。
”“什么办法?什么办法?快告诉我——”一向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我又开始好奇了。
妈妈却只笑不说,她往装猕猴桃的袋子里放了几个苹果,然后把袋子扎紧。
看到这个场景,我又不解地问:“这样子猕猴桃真的会熟吗?”妈妈胸有成竹地说:“放心好了,过两天保证你能吃到好吃的猕猴桃。
”今天我放学回家,妈妈拿出一个猕猴桃,剥了皮递给我。
我接了过来,绿莹莹的果肉如同翡翠玉石般耀眼,好诱人啊!赶紧咬了一口,顿时,美味的汁水在我的嘴中漫延,一股酸溜溜然后又甜滋滋的味道溢满唇齿之间。
我边吃边问:“又买猕猴桃了?”“这就是前两天买的呀,我不是说过嘛,这两天就能让你吃到好吃的猕猴桃。
”妈妈回答。
“呀!这么快,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我真的很好奇呀。
“那你自己去网上查一查好了。
”妈妈卖了个关子。
怀揣着一颗好奇心的我,查到了资料,原来,苹果可以让水果催熟,因为苹果能够释放出一种叫做乙烯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水果快速地变熟。
原来这就是猕猴桃快速成熟的奥秘,我又有了新发现。
啊,生活中真是处处有学问呀!。
香蕉催熟实验

实验香蕉催熟处理一、目的要求学生熟悉催熟的原理,掌握果实催熟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大多数果实在采收后可立即食用,但有一些果实在达到采收成熟度后则还不能食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其质地、色泽、风味才可达到食用状态;还有的果实已进入成熟期,但外观色泽还未转变到固有状态;对于这样一些果实,常采用人工催熟的方法,促进其生理后熟和物质的转变,以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1.材料:绿熟香蕉,固体乙烯2.试剂(要求把具体浓度表明):NaOH,H2C2O4, BaCI2,酚酞试剂。
等。
仪器((型号:请记录)保鲜箱GY-1型果实硬度计。
手持式可溶性固形物测定仪。
干燥器、天平、电子称、研钵、滴定管四、实验内容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香蕉的催熟效果。
称取一定重量的香蕉,用喷壶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用塑料袋包装后在实验室贮存,实验设计为:1、乙烯利浓度1000mg/Kg (第1组)2、乙烯利浓度1500mg/Kg (第2组)3、乙烯利浓度2000mg/Kg (第3组)4、乙烯利浓度0mg/Kg (第4组)五、实验步骤1、按照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处理(每组称取一定重量香蕉,进行组别、时间标记,用于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和失重率的测定。
2、测定实验室温度。
3、实验处理前进行相关品质指标的观察和测定,并记录。
①果实硬度的测定:②果皮颜色②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测定③果实重量的测定(标记的果实)④呼吸强度测定(标记的果实称重后测定):静置法:具体操作参照附文24、催熟处理:用喷壶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用塑料袋包装后在实验室贮存。
5、观察和测定每3天进行一次,共测定3次,并实验记录。
相关品质指标。
①果实硬度的测定:GY-1型果实硬度计。
②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测定:手持式可溶性固形物测定仪。
③果实失重率的测定(标记的果实):具体操作参照附文1。
计算公式:、果蔬失重率%=原初重-■称重x 100%原初重④呼吸强度测定(标记的果实称重后测定):静置法:具体操作参照附文2⑤果实腐烂度的判定:具体操作参照附文3。
[课外阅读]歪瓜裂枣能不能吃?
![[课外阅读]歪瓜裂枣能不能吃?](https://img.taocdn.com/s3/m/8959cb0bfe4733687e21aa8f.png)
[课外阅读]歪瓜裂枣能不能吃?在中国民间有种说法,认为歪瓜裂枣更好吃;而另一种说法恰恰相反,说是这些畸形水果是得了植物癌症,吃不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挑选水果时当然是选外皮光滑新鲜的,那些外表不好的水果最终会被挑剩,那到底能不能吃?其实导致植物的果实长相畸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辐射。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一些作物种子,如辣椒等,被带上人造卫星后,经太空射线照射,所培育出的果实,不仅果实增大,而且色泽鲜艳。
但除了辐射,还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强光等物理逆境,盐碱、环境污染、病、虫、杂草等各种因素会导致果实形状变化,在专业上,这些因素都叫做逆境胁迫,是指对植物施加了有害影响的环境因子,使得果实不能在正常环境下生长。
是否意味着这样的水果吃了对人体有害呢?不一定。
比如辐射,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它们会危害人体健康,相反,有些经过射线照射的食品对人们生活是有好处的。
例如,经γ-射线照射过的板栗,可以贮藏更长时间;经太空射线照射,所培育出的果实,不仅果实增大,色泽鲜艳,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还是有益的。
因此,民间所说的歪瓜裂枣好吃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道理,此外,民间还有一种叫“虫桃烂李,好吃无比”的说法。
在适当的逆境胁迫下生长的果实,更容易趋于成熟,因为逆境胁迫往往会刺激果实中的乙烯更快释放,而乙烯是刺激果实成熟的一种物质。
现在常用的果实催熟剂,主要成分就是这种物质。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中积累的淀粉转化成双糖,如蔗糖;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同时还能降低果实酸度。
一些特别的果实,比如柿子、香蕉、猕猴桃等,采收下后并不能立即食用,而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行。
刚摘下的柿子,吃起来会涩嘴,是因为里面含有可溶性单宁的缘故,而乙烯的释放可以促进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可溶性单宁,就会降低果实的涩嘴感。
同样的道理,香蕉和猕猴桃采后放置过程中,乙烯也会诱导果实中可溶性糖类物质含量上升、酸度下降、芳香物质合成,特有的风味才体现出来。
不一定,其实和普通的水果没什么差别,只是形状不同而已。
[标题]可以让水果由生变熟吗
![[标题]可以让水果由生变熟吗](https://img.taocdn.com/s3/m/826023395727a5e9856a6137.png)
[科目] 化学[年级][文件] str358.doc[标题] 可以让水果由生变熟吗[关键词] 乙烯/生活[内容]可以让水果由生变熟吗几十年前,一艘荷兰的海轮乘风破浪,在大西洋上开往美国的芝加哥。
一件怪事在这艘海轮上发生了:途中,船上一批运往美国的石竹,它的花儿忽然都合拢了。
人们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从一个钢筒里漏出了一种微有香味的气体——乙烯。
乙烯具有麻醉的能力,使石竹“睡着”了。
人们又用狗来做试验,狗也很快地昏迷过去。
后来,人们在外科手术上曾用乙烯作麻醉剂,麻醉效果虽好,但因乙烯很易燃烧、爆炸,所以现在外科手术上已不用乙烯了。
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中国人就知道用烟来熏生果子了。
熏了以后,可以加快果子的成熟。
那时人们曾把生梨放在大缸中,用烟熏后,几天内便熟了,又甜又香。
这是为什么呢?谜底在几十年前才被揭开。
原来,烟中含有微量的植物生长刺激剂——乙烯,它能“催促”果子早点成熟。
人们发现,当果实开始成熟时,果肉中产生一种气体——乙烯,在未成熟的果实中,乙烯的含量很少,而在成熟的果实中,乙烯的含量就比较多,如果把果实放在充满乙烯的房间里,那么,果实便能很快地成熟。
如今,人们请乙烯来帮助催熟果实:在密闭的仓库里堆满生果实,然后往里通过千分之一左右的乙烯气体。
在乙烯的“催促”之下,生西红柿不再需要半个月才成熟,而只要四五天就成熟了;坚硬而又涩的生柿子,本来要20~30天才能变红变软,失去涩味,在乙烯中,只要2~3天就能变红变软。
不过,乙烯是气体,容易逃逸。
近年来,我国试制成功了新的化学催熟剂——“乙烯利”。
乙烯和的化学成分为“2—氯乙基磷酸胺。
”据试验,用它催熟果实,效果与乙烯一样,但使用方法简便多了,只消把它溶解于水,喷淋在水果上就行了。
乙烯利能够健熟果实,是由于它能为果实所吸收,促使果实释放出乙烯,起催熟作用。
熟了的水果运输和保存都不容易。
如今,不等水果完全成熟,就可摘下来运到需要的地方,然后放在乙烯里,绿柿子、青香蕉就变成了红柿子、黄香蕉了,这叫做“催熟着色”。
水果催熟高中生物书里的例子

水果催熟高中生物书里的例子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一些例子描绘了水果催熟的过程。
这些例子包括使用乙烯气体催熟香蕉和其他水果的方法。
乙烯气体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水果的成熟和变软。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乙烯来催熟水果,以便将它们更快地送到市场。
但是,乙烯气体也可能会影响水果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乙烯气体催熟香蕉和其他水果。
这个方法包括将未成熟的水果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加入少量的乙烯气体。
水果会在几天内变软和变甜。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风险。
如果乙烯气体的浓度过高,会造成水果过度成熟,导致它们变得过熟,腐烂或变质。
此外,乙烯气体还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谨慎。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水果催熟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植物激素对水果成熟的作用,并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乙烯气体时需要小心谨慎。
- 1 -。
菠萝催熟实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菠萝作为一种热带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市售的菠萝往往处于未完全成熟状态,为了达到最佳的食用口感,需要对其进行催熟处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对菠萝进行催熟,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催熟建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未成熟菠萝若干- 成熟的苹果、香蕉、梨子等水果- 乙烯利(催熟剂)- 温度计- 秒表- 纸箱- 塑料袋- 阳光2. 实验设备:- 电子秤- 剪刀- 测量杯- 烤箱三、实验方法1. 自然阳光催熟法将未成熟的菠萝放置于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3-4天。
2. 水果催熟法将未成熟的菠萝与成熟的苹果、香蕉、梨子等水果一同放置在密封的塑料袋或纸箱中,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3-4天。
3. 乙烯利催熟法将乙烯利按照1:50的比例稀释后,均匀喷洒在未成熟的菠萝表面,然后用稻草或棉被覆盖,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2-3天。
4. 倒置催熟法将未成熟的菠萝头部朝下,倒扣放置在纸箱中,记录开始时间,每日观察其成熟度变化,持续观察3-4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然阳光催熟法经过3-4天的阳光照射,菠萝的皮色逐渐由青绿变为橙黄,肉质变软,口感明显改善。
2. 水果催熟法将菠萝与成熟水果密封存放,菠萝的成熟速度明显加快,口感与自然阳光催熟法相近。
3. 乙烯利催熟法使用乙烯利催熟的菠萝,在2-3天内即可达到理想的成熟度,口感较自然催熟法略逊一筹。
4. 倒置催熟法倒置放置的菠萝,在3-4天内成熟度明显提高,口感与自然阳光催熟法相近。
五、实验结论1. 自然阳光催熟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适合家庭日常使用。
2. 水果催熟法可快速催熟菠萝,且安全无污染,推荐使用。
3. 乙烯利催熟法效果显著,但需注意使用量,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4. 倒置催熟法操作简便,可提高菠萝成熟度,推荐使用。
六、实验建议1. 在催熟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菠萝的成熟度,避免过度催熟。
实用文_猕猴桃

猕猴桃猕猴桃1我的家乡在恩施,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瓜果四季飘香的地方。
如果要选一样家乡出产的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猕猴桃。
秋高气爽的季节,猕猴桃树伸展着四肢,贪婪的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一棵棵硕大饱满的果实在阳光下欢笑。
猕猴桃是椭圆形的,它小的时候,核桃一般大小的身体上穿着一件绿褐色的毛毛衣服,摸起来有点刺人。
等长到鸡蛋一般大小时,它的衣服颜色就变成了棕褐色,毛毛也掉了一些,露出了粗糙不平的皮肤,它快要成熟了。
你剥开猕猴桃的果皮,就会看到嫩绿或者嫩黄的果肉和像芝麻一样的黑种子,还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这样的味道会让你情不自禁流出口水。
轻轻的咬上一口,只觉得唇齿生香,甜中带着一点微酸,真想一口就吃掉它。
有一次,在我一口气吃了五个猕猴桃,还继续伸手拿的时候,妈妈劝我不要一次吃太多,不然等下牙齿受不了,我没有抗拒得了美味的诱惑,又吃了两个。
过了一会,我发现我的牙齿酸酸的,舌头也麻麻的。
妈妈说的果然不错,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多哟!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吃猕猴桃的好处,猕猴桃vc含量丰富,富含氨基酸,可增强免疫系统、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防癌、可以美容、有利于消化……大家可以多吃点猕猴桃,特别是我家乡的猕猴桃,对身体很好。
家乡的猕猴桃,我爱你!猕猴桃2你瞧!那椭圆椭圆的东西,有点翠绿而又厚的皮上,长满了一些柔柔的毛,那是什么东西呀!原来是猕猴桃,我最喜欢的水果哟!猕猴桃闻起来香香的,甜甜丝丝的,当然还有点酸酸溜溜的味道,不用说吃了,就是这一闻就让你口水直流,我用小刀一点点慢慢切开果皮,啊!里面的果肉跟外面的根本是两码事,里面黄色的果实中间有一层像芝麻形成的花,让你一看就想吃,我吃了一大口,果肉中鲜鲜的果汁顿时流了我一嘴,软软的,一吃就醉,就好像吃香蕉一样,啊太舒服了,太棒了!吃着香甜的猕猴桃,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难忘的事,家里有一个大的猕猴桃,很想自己吃,但我的妹妹也要吃,爸爸对我说:“你比妹妹大,应该让妹妹才对,让妹妹吃吧!”我哼了一声,假装没听见,把爸爸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把猕猴桃抢了过来,爸爸看我不让妹妹,不懂得谦让,生气了,爸爸把我打了一顿,我不明白,为什么妹妹能吃,我不能吃了,我伤心地哭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第一至四单元基础复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第一至四单元基础复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朗读这些风景图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呢?()A.平淡B.激昂C.喜悦2.下面的广告牌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B.C.D.3.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金晖.(huī)涂抹.(mā)徜.徉(táng)B.绽.放(diàn)花穗.(shuì)姗姗..来迟(shān)C.白雪皑皑..(róng)..(ǎi)白桦.(huá)毛茸茸D.绣.球(xiù)潇.洒(xiāo)朦.胧(méng)4.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小明读书一直不专心,今天______读得十分认真。
(2)大扫除都做完了,你才来帮忙,你这不是______吗?A.夸海口马后炮B.破天荒夸海口C.破天荒马后炮D.变色龙夸海口5.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琥珀隧道繁衍蔬菜B.响午猜测番茄隐身C.弩吼渗透俯视敏捷D.端祥开辟崭新急病二、填空题6.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回忆( )的园中( )的叶下( )的清响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半明半昧.( )霎.( )时模.( )糊8.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________________?哪一次我的思潮里__________________?(1)“大海啊”后面加感叹号,我体会到诗人对大海的_______。
从三个反问句中,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之情。
(2)仿照这几句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为下列多音字组词。
和hé ( )hè ( )huò ( ) huó( )朝zhāo ( ) cháo (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水果催熟
古代埃及人通过划伤无花果树促进果实成熟,古代中国人把青涩的梨关在房间里熏香,现代花贩们可以把云南的花剪下来运到北京去开,而水果贩子们,则用“药水”把青香蕉催熟……在这一切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都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乙烯。
乙烯在中学化学里就出现了,不过多数人听到它,首先想到的还是冒着白烟、管道交错的化工厂——没错,它是现代工业中主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然而,它又是如何与水果的成熟联系在一起的呢?
乙烯与植物,寻找那只看不见的手
19世纪,美国和俄罗斯的许多地方已经利用木炭不完全燃烧得到的气体来点灯照明——人们很早就注意到那些气体在管道输送中会泄漏一部分,1864年,还有人注意到了管道周围的植物长得跟正常的不同,比如枝条更加繁茂。
正如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那样,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细心和好奇的人。
1901年,一个名叫奈留波夫(Dimitry Neljubow)的俄国植物生理学家——当时还是一个研究生——在圣彼得堡的一个实验室里种豌豆苗。
他发现在室内长出的豌豆苗比室外长出来的更短、更粗,不垂直向上长而是往水平方向长。
在排除了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空气。
由于照明气体的存在,室内空气中含有一些室外没有的成分。
最后,奈留波夫找出了影响豌豆苗生长的成分——乙烯。
而植物“短、粗、横向长”也就成了检测乙烯泄漏的“三项指标”。
科学的车轮滚滚前进,到了1917年,一个叫做达伯特(Doubt)的科学家发现乙烯会促进水果从枝上落下,由此乙烯与水果“催熟”的关系露出了一丝端倪。
不过,此前的这些结论都是基于外源乙烯的。
直到1934年,英国科学家甘恩(Gane R.)才从成熟的苹果中分离检测到了乙烯的存在,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现在,植物学家、农学家们不仅搞清楚了乙烯如何产生、如何影响水果成熟,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利用它来调节水果的“熟”与“不熟”。
于是,本文开头所列的那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被这只看不见的手联系了起来。
不过,水果的生与熟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水果如何成熟
尚未成熟的水果是“青涩”的,一般而言硬而不甜。
青来源于其中的叶绿素,涩来自于其中的单宁,而硬主要是果胶的功能,不甜则是因为淀粉还没有转化成糖。
等到应该成熟的时候,植物中就会产生乙烯。
乙烯一起,水果中的各部分就像听到进攻的号角,纷纷起身,开始了夺取成熟的战斗。
那一刻,“它不是一个人”:有酶来分解叶绿素,甚至有新的色素产生,于是绿色消失,而红、黄等代表着成熟的颜色出现;一些激酶分解了酸而使水果趋向中性;淀粉酶把淀粉水解成糖而产生甜味;果胶酶的到来则分解掉了一些果胶,从而让水果变软;还有一些酶分解水果中的特定化合物而释放出某些气体,于是不同的水果就有了不同的香味……
自然成熟的水果,也意味着种子已经成熟。
变得香甜可口,客观上是满足了人和其他动物的食欲,对于植物来说是让动物们传播种子
而付出的酬劳。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何水果好吃而种子却不能被消化——可以随着动物们的活动而流浪远方,在各个角落里生根发芽。
不知道是为了方便被吃掉,还是为了即使没被吃掉也能够回归大地,不是瓜类的植物也同样会“果熟蒂落”。
达伯特发现乙烯会促进这一过程。
当乙烯到来时,“蒂”中的细胞就活跃起来。
尤其是果胶酶,分解了果胶之后,果实和母亲的联系就变得格外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它们就离开了母亲的怀抱。
所以,如果牛顿真的是被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的灵感,那么实在是应该感谢那一刻附于苹果身上的乙烯们。
遏制乙烯,保鲜的关键
对于科学,许多人关心的只是“对我有什么用”。
而许多科学上的发现,对我们还真是没有什么具体的用处。
不过,乙烯的“植物激素”作用不在此列:明白了它的作用,即使我们不是杨贵妃,也可以吃上万里之外的新鲜水果了。
水果一旦成熟,即使被摘下了,内部的生化反应还是难以遏制。
比如说,糖转化成酒精、水果进一步变软……我们的肉眼看到的,就是水果“烂掉”了。
而且,这个过程发生起来非常迅猛。
比如香蕉,只要几天就够了。
既然知道了一切过程尽在乙烯的掌控,那么我们就可以“擒贼专擒王”,控制住乙烯就好办了。
比如香蕉,在很生的时候收割下来,放置在乙烯产生最慢的温度下(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这个温度是13℃~14℃),就可以放置很长的时间而不烂掉。
如果包装的箱子或者箱内有能够吸附乙烯的材料,就更有助于把乙烯的浓度控制得更低,大
大延长保存时间。
到了需要的地方或者时候,把昏睡的香蕉们用乙烯“唤醒”,就可以在几天之内变熟。
一般而言,热带和温带的水果对乙烯都很敏感,除了香蕉,通常还有芒果、猕猴桃、苹果、梨、柠檬等采取这样的方式。
我们经常见到高档的水果被纸或者泡沫包着。
不过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或者“高档”。
就像人体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防御反应,从而导致某些生理指标变化一样,水果“受伤”了也会刺激乙烯的分泌。
在运输过程中,摩肩接踵的水果们难免磕磕碰碰,虽然只是小伤但也足以使得它们产生更多的乙烯,加速成熟和腐烂。
而成熟变软又使得它们更加容易受伤。
良好的包装减少了这种受伤的机会,有助于减少损失。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