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报告(精选3篇)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报告(精选3篇)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报告(精选3篇)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报告篇1这一课程设计使我们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有了进步的了解,并增强了对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

了解了更多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如:7448等。

同时也发现自对数电知识和电子设计软件掌握得不够。

其次在此次设计过程中由于我们频繁的使用一电子设计软件如:Proteus、protel等,因此使我进一步熟悉了软件的使用,同时在电脑的电子设计和绘图操作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认识到:数电设计每一步都要细心认真,因为任何一步出错的话,都会导致后面的环节发生错误。

比如在protel中画SCH电路时,就一定要细心确保全部无误,否则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导致生成时发生错误,做成实物后就无可挽救了。

在的设计中,焊盘的大小,线路的大小,以及线间的距离等参数都要设置好,因为这关系到下一步的实物焊接。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使得我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锻炼我做事细心、用心、耐心的能力。

这一课程设计,使我向更高的精神和知识层次迈向一大步。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参加多种设计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更加适应社会。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报告篇2时间飞逝,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实训生活结束。

通过实训,让我真正感觉到了做一个教师的难处,特别是幼儿教师的难处,不过在这次实训中,也让我收益颇丰。

在实训过程中,让我懂得了,要因人施教,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面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方法。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差异,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好比一把锁,老师就是开启那把锁的主人。

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

活动不能死板硬套,要因地制宜,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我们要用心去捕捉每个幼儿身上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去改正,不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也尤为重要,而且需要艺术。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五触发器及其应用(学生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五触发器及其应用(学生实验报告)

数字电⼦技术实验五触发器及其应⽤(学⽣实验报告)实验三触发器及其应⽤1.实验⽬的(1) 掌握基本RS、JK、D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2) 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法(3) 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法2.实验设备与器件(1) +5V直流电源(2) 双踪⽰波器(3) 连续脉冲源(4) 单次脉冲源(5) 逻辑电平开关(6) 逻辑电平显⽰器(7) 74LS112(或CC4027);74LS00(或CC4011);74LS74(或CC4013)3.实验原理触发器具有 2 个稳定状态,⽤以表⽰逻辑状态“1”和“0”,在⼀定的外界信号作⽤下,可以从⼀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个稳定状态,它是⼀个具有记忆功能的⼆进制信息存贮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 基本RS触发器图4-5-1为由两个与⾮门交叉耦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 、置1 和保持三种功能。

通常称S为置“1”端,因为S=0(R=1)时触发器被置“1”;R为置“0”端,因为R=0(S=1)时触发器被置“0”,当S=R=1时状态保持;S=R=0时,触发器状态不定,应避免此种情况发⽣,表4-5-1为基本RS触发器的功能表。

基本RS触发器。

也可以⽤两个“或⾮门”组成,此时为⾼电平电平触发有效。

图4-5-1 基本RS触发器(2) JK触发器在输⼊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灵活和通⽤性较强的⼀种触发器。

本实验采⽤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

引脚功能及逻辑符号如图4-5-2所⽰。

JK触发器的状态⽅程为Q n+1=J Q n+K Q nJ和K是数据输⼊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端时,组成“与”的关系。

Q与Q为两个互补输出端。

通常把 Q=0、Q=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 状态;⽽把Q=1,Q=0定为 1 状态。

图4-5-2 74LS112双JK触发器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下降沿触发JK触发器的功能如表4-5-2注:×— 任意态↓— ⾼到低电平跳变↑— 低到⾼电平跳变Q n (Q n )— 现态 Q n+1(Q n+1)— 次态φ— 不定态JK 触发器常被⽤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验报告学院:学号:姓名:专业:实验时间:实验地点:2016 年12 月Figure 5.51 n位移位寄存器一、实验目的及要求编写testbench 验证Figure 5.51源代码功能,实现n位移位寄存器。

了解并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功能;熟悉n位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

所需功能:实现所需功能需要R,Clock,L,w,Q,5个变量,其中参数n 设为缺省值16,以定义触发器的个数。

当时钟信号Clock从0变为1时刻,正边沿触发器做出响应:当L=0时,对输出结果Q进行向右移位,将w的值赋给Q的最高位,实现移位;当L=1时,将输入R的值寄存在Q中;所需EDA工具及要求:Modelsim:1、在Modelsim中建立工程,编写Figure 5.51 模块的源码;2、编写Figure 5.51 的测试模块源码,对Figure 5.51 进行仿真、测试,观察仿真波形图并进行分析等;Synplify Pro:1、使用Synplify Pro对Figure 5.51 进行综合,得到RTL View、Technology View、综合报表等,进行观察、分析等;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在Modelsim中建立工程,编写Figure 5.51 模块的源码;本题实现的是一个n位移位寄存器,触发器对时钟信号Clock敏感,为正边沿敏感型。

L实现对Q的控制,若L=1,则将R寄存到Q中;若L=0,则对Q向右移位。

如下图是一个4位移位寄存器图表说明了该四位移位寄存器的移位过程module shiftn (R, L, w, Clock, Q);parameter n = 16;input [n-1:0] R;input L, w, Clock;output reg [n-1:0] Q;integer k;always @(posedge Clock)if (L)Q <= R;elsebeginfor (k = 0; k < n-1; k = k+1)Q[k] <= Q[k+1];Q[n-1] <= w;endendmodule这是可用于表示任意位宽的移位寄存器的代码,其中参数n设为缺省值16,以定义触发器的个数。

数电实验3

数电实验3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三三态门实验学院:光电工程专业:光电信息指导教师:报告人:刘恩源学号:2012170042 班级:2 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三态门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三态门构成总线的特点和方法。

3、初步学会用示波器测量简单的数字波形。

二、实验仪器1、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 1片2、三态输出的四总线缓冲门74LS125 1片3、万用表4、示波器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74LS125三态门的输出负载为74LS00一个与非门输入端。

74LS00同一个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低电平,测试74LS125三态门三态输出、高电平输出、低电平输出的电压值。

同时测试74LS125三态输出时74LS00输出值。

2、74LS125三态输出负载为74LS00一个与非门输入端。

74LS00同一个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高电平,测试74LS125三态门三态输出、高电平输出、低电平输出的电压值。

同时测试74LS125三态输出时74LS00输出值。

3、用74LS125两个三态门输出构成一条总线。

使两个控制端一个为低电平,另一个为高电平。

一个三态门的输入接100kH Z信号,另一个三态门的输入接10kH Z信号。

用示波器观察三态门的输出。

PS:1、三态门74LS125的控制端EN为低电平有效。

2、用实验板上的逻辑开关输出作为被测器件作为被测器件的输入。

按入或弹出开关,则改变器件的输入电平。

四、实验接线图和实验结果1、实验内容1和内容2接线图图3.1 实验内容1和内容2接线图图中K1、K2和K3是逻辑开关输出,电压表指示电压测量点。

按入或弹出逻辑开关K3、K2、K1,则改变74LS00一个与非门输入端、74LS125三态门控制端、三态门输入端的电平。

2、当74LS00引脚2为低电平时,测试74LS125引脚3和74LS00引脚3,结果如下:3、当74LS00引脚2为高电平时,测试74LS125引脚3和74LS00引脚3,结果如下:4、用三态门构成总线接线图图3.2 三态门构成总线结果:123UA74LS125456UB74LS125K2K1CP1CP2OUT五、数据处理:1、将实验数据与真值表比较,确认三态门特性功能。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册
班级:
姓名:
学号:
唐山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2年3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二)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五)
实验名称555定时器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地点
姓名合作者
实验人
学号实验小组第组
实验性质□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
实验成绩:
评阅教师签名:
一.555型集成时基电路芯片介绍见实验指导书
二.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
按下图连线,输入信号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预先调好v S的频率为1KHz,接通电源,
逐渐加大vs的幅度,观测并绘出输出波形,同时测绘电压传输特性,算出回差电压△U。

vo
vi
三.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

按下图接线,用双踪示波器观测v c与v o的波形,测定频率;并绘制出vc、vo波形。

vc
t
vo
t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六)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七)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八)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九)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十)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十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电气学院实验一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 验证常用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2. 熟悉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3. 熟悉TTL集成电路的特点,使用规则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1. 数字电路实验箱2. 万用表3.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 1片 74LS86四2输入异或门 1片74LS11三3输入与门 1片 74LS32四2输入或门 1片 74LS04反相器 1片三、实验原理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字集成元件,目前已有种类齐全集成门电路。

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出幅度大,种类多,不宜损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较合适,因此这里使用了74LS系列的TTL成路,它的电源电压为5V+10%,逻辑高电平“1”时>2.4V,低电平“0”时<0.4V。

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都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凹口左,左下角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四、实验内容㈠根据接线图连接,测试各门电路逻辑功能1.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11为测试器件的与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按表1—1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C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当电平指示灯亮时记为1,灭时记为0,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1中。

表1-1 74LS11逻辑功能表输入状态输出状态A B C Y0 0 0 00 0 1 00 1 0 00 1 1 01 0 0 01 0 1 01 1 0 01 1 1 1悬空 1 1 1悬空0 0 02.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32为测试器件的或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按表1—2要求用开关改变输入端A,B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2中。

表1—2 74LS32逻辑功能表输入状态输出状态A B Y0 0 00 1 11 0 11 1 10 悬空 11 悬空 1悬空0 1悬空 1 1悬空悬空 13. 利用Multisim画出以74LS04为测试器件的非门逻辑功能仿真图如下按表1—3要求用开关改变电平开关的状态,借助指示灯观测各相应输出端F的状态,把测试结果填入表1—3中。

数电实验总结五篇

数电实验总结五篇

数电实验总结五篇第一篇:数电实验总结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光靠理论,我们就会学的头疼,如果借助实验,效果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能让我们自己去验证一下书上的理论,自己去设计,这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我们不仅仅是做了几个实验,不仅要学会实验技术,更应当掌握实验方法,即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方法,寻求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的方法等等,掌握这些方法比做了几个实验更为重要。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所给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一些条件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测量,得出结果。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比如:1、线路不通——运用逻辑笔去检查导线是否可用;2、芯片损坏——运用芯片检测仪器检测芯片是否正常可用以及它的类型;3、在一些实验中会使用到示波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正确、熟悉地使用示波器,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调节仪器使波形便于观察,如何在示波器上读出相关参数,如在最后的考试实验《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中,我们能够读出多谐振荡器的Tpl、Tph和单稳态触发器的暂态时间Tw,还有有时是因为接入线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换用原装线来解决。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不少经验教训:1、当实验过程中若遇到问题,不要盲目的把导线全部拆掉,然后又重新连接一遍,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无法达到锻炼我们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此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所在,有可能存在哪一环节,比如实验原理不正确,或是实验电路需要修正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2、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分工协作,不能一味的自己动手或是自己一点也不参与其中。

3、在实验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学习优秀同学的方法和长处,同时也要学会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当然这要建立在自己独立思考过的基础上。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2 2022 — 2023 学年第 1 学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电气自动化系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熟悉其外形和外引线排列。

2.掌握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3.掌握TTL 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4.学会门电路之间的转换,用与非门组成其他逻辑门。

5.学会Multisim 软件进行数字电路的仿真实验。

二、实验设备1.数电模电综合实验箱 2.数字式万用表3.集成电路74LS00(两输入四与非门) 三、实验原理实验使用的集成电路采用的是双列直插式封装形式,其管脚的识别方法为:将集成块的正面(印有集成电路型号标记面)对着使用者,集成电路上的标识字朝上(或表面的凹口)。

左下脚第一脚为1脚,按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布其管脚。

所用与非门为74LS00,其管脚排列如图3-1所示。

14脚接+5V 、7脚接地。

其他引脚间的逻辑关系为213⋅=、 546⋅=、 1098⋅= 、 131211⋅=。

图3-1 74LS00引脚图四、实验内容1.与非门的逻辑功能的测试图3-2 门电路的测试(1)按图3-2接线,74LS00的14引脚接电源+5V,7引脚接地线GND,输入A、B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Z接输出逻辑电平,搭接好电路后,接通电源改变输入端A、B的状态,观察输出逻辑指示灯状态,把测试结果填入表3-1中。

2.用“与非门”组成下列电路,并测试它们的功能(1)“或”门BZ+=A(2)“与”门BZ⋅=A(3)“或非”门B=AZ+Z=(4)“与非”门ABC步骤分三步:a、化简或变换成“与非门”形式;b、画接线图;c、实验箱接线(1)化简或变换成“与非门”形式=+=;Z•+=ABABAB例如:画接线图如图3-3所示图3-3 或门电路然后,在实验箱按图3-3接线,74LS00的14引脚接电源+5V,7引脚接地线GND,输入A、B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Z接输出逻辑电平,搭接好电路后,接通电源改变输入端A 、B 的状态,观察输出逻辑指示灯状态,把测试结果填入表3-2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 集成触发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触发器的基本结构及其逻辑功能。

2.能用触发器设计基本的时序逻辑电路。

二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1.万用表 一块
2.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台
4.双踪示波器 一台
5.数字电路实验板 一块
三 实验说明
触发器是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在数字系统和计算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集成触发器不仅作为独立的集成元件被大量使用,而且还是组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或其它时序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

触发器按结构分主要有钟控式、维持阻塞式、主从式和边沿触发式四种,按功能可分为RS 触发器、D 触发器、JK 触发器、T 和触发器等,按触发方式分有边沿触发和电平触发两种。

1.D 触发器
D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如图所示,触发器的次态决定于CP 脉冲上升沿到来之前D 的状态,即D Q 1n =+
2.JK 触发器
JK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如图5-10所示。

它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主从式和边沿触发两种,且多为边沿触发,一般情况下是在CP 脉冲的下降沿触发翻转的。

触发器次态取决于下列方程:n
n 1n Q K Q J Q +=+
C P
D
R
D
S
Q
Q
J
K
四实验内容
1.用双D触发器74LS74实现二分频电路。

2.用双D触发器74LS74和与非门74LS00设计一个广告流水灯同步时序电路,广告流水灯有四个灯,这四个灯始终是一暗三明且暗灯循环右移,其状态图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灯亮,◎表示灯暗。

1CP ◎¤¤¤
2CP ¤◎¤¤
3CP ¤¤◎¤
4CP ¤¤¤◎
五实验结果
见附页
六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触发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实现了一些简单的功能,并且加深了对D触发器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