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遥测、遥控
《遥测遥控》征稿简则

《遥测遥控》征稿简则
佚名
【期刊名称】《遥测遥控》
【年(卷),期】2024(45)2
【摘要】期刊简介《遥测遥控》(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lemetry,Tracking and Command)创刊于1976年,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〇四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是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学报。
本刊是航天测控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遥测、遥感、遥控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以及产品开发、研制和应用等方面成果的论文。
【总页数】1页(PI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遥测遥控》征稿简则
2.《遥测遥控》征稿简则
3.《遥测遥控》征稿简则
4.《遥测遥控》征稿简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专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测绘工程测量技术从传统的测绘方式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测绘技术变得更加灵活,并且测绘的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测绘工程测量工作中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被探测地区的全方位探测,从而实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信息和资料的全面探测。
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已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仍需根据具体的条件,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工程测量;数据处理引言:无人机遥感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手段之一,具有在测绘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潜力。
其通过无人机搭载载荷设备,采集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为测绘工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可以获取到复杂地形、不易到达区域的数据,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可以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准确度等。
1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概述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是现代化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的集成,可以快速、自动获取国土、环境、资源等空间遥感信息,并智能处理遥感数据。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中的无人机本质上是依托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或无线电遥控设备)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具有使用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特点。
而以无人机为空中平台,可与遥感传感器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为一定精度的图像绘制提供依据。
2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测量中的作用2.1检测效率高将无人机遥感技术用于测绘工程测量中,有利于提高整体检测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情况下的探测,相对于常规的探测方式,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更高的探测效率,降低了各类负面连锁效应的发生,从而确保了测绘项目的整体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高效性,从而提升了测量成果的完整性和精确度,能够满足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响应需求。
此外,在遇到狭小、不方便进入的地区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对其进行大范围的监控,从而提升了测绘测量的适应性,保证了监测结果与地方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遥感知识点

一、遥感的概念1、遥感(Remote Sensing):不接触地物,从远处把目标地物的电磁波特征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地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定义广义遥感——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遥感——不与探测目标接触,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遥感不同于遥测(telemetry)和遥控(remote control),但需要综合运用遥测和遥控技术。
3、几个重要的概念传感器:又名遥感器,是指远距离感测地物环境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的仪器。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称为遥感平台,按高度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
二、遥感技术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多波段性(全天候)、多时相性(动态分析)三、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四、遥感技术系统1、定义: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与传输、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2、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遥感试验:对电磁波特性、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技术的试验。
遥感信息获取:中心工作。
遥感平台和传感器。
信息的记录与传输:遥感信息处理:处理的原因遥感信息应用四、遥感技术系统1、遥感发展概况与展望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19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萌芽阶段、航空遥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气球、风筝、信鸽姿态不定,均不是理想的遥感平台)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航天遥感阶段1957年2、我国遥感发展概况50年代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
60年代,航空摄影工作初具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遥测遥控03

对于机载雷达共同的要求是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性 高。
雷达的工作频率和整个电磁波频谱示于图1.6, 实际上绝大 部分雷达工作于200 MHz至10 000MHz频段。由于70年代中制 成能产生毫米波的大功率管, 毫米波雷达已获得试制和应用。
目前在雷达技术领域里常用频段的名称,用L、S、C、X等 英文字母来命名。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国家为了保密 而采用的, 以后就一直延用下来, 我国也经常采用。
Pr
Ae S2
PtGAe (4 )2 R4
当接收到的回波功率Pr等于最小可检测信号Smin时, 雷达达到其 最大作用距离Rmax, 超过这个距离后, 就不能有效地检测到目标。
1Ae
(4π )2 Sm
in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
天线
发射机 高放
1. 目标斜距的测量
雷达工作时, 发射机经天线向空间发射一串重复周期一定 的高频脉冲。如果在电磁波传播的途径上有目标存在, 那么雷 达就可以接收到由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由于回波信号往返 于雷达与目标之间, 它将滞后于发射脉冲一个时间tr, 如图1.3所 示。 我们知道电磁波的能量是以光速传播的, 设目标的距离为 R, 则传播的距离等于光速乘上时间间隔, 即
设雷达发射机功率为Pt,当用各向均匀辐射的天线发射时,
距雷达R远处任一点的功率密度 S1' 等于功率被假想的球面积
4πR2所除, 即
S1'
Pt
4R2
实际雷达总是使用定向天线将发射机功率集中辐射于某些方向
上。天线增益G用来表示相对于各向同性天线, 实际天线在辐射 方向上功率增加的倍数。 因此当发射天线增益为G时, 距雷达R
遥感遥测技术课件

1、遥感基本概念(1)遥感概念: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2)遥感基本过程: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3)遥感的特点: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象,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
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象,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象。
Meteosat 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象。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
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
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
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
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4)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现已成为一个从地面到高空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遥感知识点归纳总结

遥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遥感的基本概念1. 遥感是通过利用飞机、卫星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2.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感知地面目标发射的辐射能量,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或电信号,再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和信息提取。
二、遥感的分类1. 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辐射波段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2. 根据传感器所在的平台不同,遥感可分为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3. 根据获取的数据类型不同,遥感可以分为光学遥感、微波遥感、红外遥感等。
三、遥感数据的特点1. 遥感数据具有多波段、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连续性等特点。
2.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地貌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
3. 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解译和数据应用。
四、遥感数据的应用1.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农业资源管理,包括农田监测、农作物遥感调查、粮食产量预测等。
2.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包括城市地形测绘、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城市扩张分析等。
3.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保护,包括森林火灾监测、水质检测、环境污染监测等。
4.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自然资源勘查,包括矿产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等。
五、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 遥感影像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2. 遥感数据解译可以采用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方法;3. 遥感数据处理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遥感数据库管理、遥感模型构建、遥感影像融合等。
六、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 遥感技术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波段、3D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遥感在精准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遥感技术与无人机、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将使得遥感技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更加成熟。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更大作用。
远程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远程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远程探测技术指的是通过远程设备,对目标进行遥感观测、测量、监测和控制的一种手段。
在环境监测中,远程探测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环境因素的监测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气象方面的远程探测技术气象监测是远程探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气象方面的远程探测技术主要采用卫星、遥感和气象雷达等手段,对大气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等气象要素进行遥感探测和监测。
例如,通过气象雷达对台风的路径和风速等要素进行监测,可以进行预测和预警,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台风信息,降低台风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水文方面的远程探测技术水文监测是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远程探测技术在水文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卫星遥感、遥测遥控等。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湖泊、河流等水资源的遥感监测,了解水域的水量、水质、水温等指标,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利用遥测遥控技术对水文测量站等设施进行远程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水文信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环境的保护水平。
三、地球物理方面的远程探测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是对地球内部结构、地质构造、矿床分布等进行探测和研究的一种手段。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远程探测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可以利用地面重力场、地磁场、电磁场等特征信息,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恢复和研究。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地面物理勘探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地球资源的遥感监测和勘探,为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远程探测技术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生态环境监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远程探测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水体污染等环境要素的遥感监测和控制。
例如,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植被覆盖度、荒漠化和土地退化情况。
遥感技术名词解释

遥感技术名词解释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指利用各种遥感仪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感知和测量的技术。
它利用卫星、飞机、气球等遥感平台,将地面物体的电磁波特性转化为图像或数据,通过对这些图像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地面环境的探测、监测和识别。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波段和传感器类型进行分类,例如光学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遥感仪器通常包括摄像机、扫描仪、辐射计等。
遥感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农业、林业、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灾害预测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有关地面环境的信息,对于许多实际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遥感、遥测、遥控TP72007051890 P H I高光谱图像的大气校正算法/李庆利,薛永祺,王建宇,白智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25(4).―316~320.从高光谱遥感图像中提取较为精确的定量信息,大气校正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该文在应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对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大气模拟的基础上,研究并发展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经济、有效的大气辐射校正和反射率反演算法。
该算法可以根据遥感图像有效地估计大气中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交叉辐射的影响,进而对其进行大气辐射校正和反射率反演,通过对几景PHI高光谱遥感图像的校正试验,表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图2表0参11TP7312007051891基于M at l ab的FY-4星载扫描辐射计午夜太阳入侵模拟/游思梁,王淦泉,陈桂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航天.―2006,23(5).―46~49.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动态仿真模型,以分析太阳午夜入侵对风云四号(FY-4)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的影响。
给出了仿真算法的流程,介绍算法中太阳光线方向、受照面转换和主镜反射特性计算等难点,并说明为提高效率采用的近似简化和优化处理。
计算结果与文献中GOES 卫星的实测数据相近,表明该仿真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午夜太阳入侵,所获数据准确。
图5表3参8TP732.22007051892远程化学毒气红外探测告警技术进展/郑为建,胡旭,苏君红,金伟其(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35(5).―612~617.随着红外探测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远程毒气探测与告警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
介绍了远程毒气红外探测与告警技术的进展和产品概况,对主动激光和被动红外光谱等两种手段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技术发展趋势。
该技术对于战时防护、平时环境检测与反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1表3参11TP732.22007051893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动态仿真系统/屈惠明,陈钱,顾国华,随修宝(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35(5).―608~611.红外热像仪的研制离不开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仿真和优化;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和可编程多模式驱动技术,开发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动态仿真系统软硬件平台;利用这一平台,通过图形化软件编程.可进行多模式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各种图像处理算法的动态仿真,实时验证其成像效果,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
工程应用实践表明:系统对盲元检测与补偿、非均匀性校正和直方图修正等算法的验证与优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系统为红外热像仪设计仿真、算法的适用性和实时性验证以及算法的优化提供了灵活实用的工具。
图4表0参7TP732.22007051894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热红外通道的交叉辐射定标/张勇,顾行发,余涛,张玉香,祁瑞利,李小文(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25(4).―261~266.以TERRA MODIS传感器热红外31通道为参考标准,完成对CBERS-02 IRMSS传感器热红外通道的交叉辐射定标。
在与MODIS相应通道的交叉辐射定标中选取了2004年8月~12月间的7次双星同步观测青海湖和太湖的昼夜数据,通过两传感器相应通道间的光谱匹配,利用MODIS数据推算IRMSS的入瞳辐亮度,再从IRMSS影像上提取对应的DN值。
对交叉定标获取的数据,进行多点线性回归,获得定标系数:增益8.0567,单位:DN/(W/m2/sr1/μm1);截距47.892,单位:DN.并对定标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定标系数精度与MODIS定标数据相当,可以满足定量化应用的需要。
图7表3参9TP752007051895卫星遥感图像中类圆形油库的自动识别方法/陈爱军,李金宗(哈尔滨工业大学图像信息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光电工程.―2006,33(9).―96~100.油库是典型军事目标之一,对其识别是卫星图像判读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判读员进行人工判读,工作量非常大是其缺点之一。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类圆形油库的自动识别方法。
首先利用Kapur熵法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图像;然后对二值图像中的白像素进行最近邻聚类形成团块,并计算其面积以及体态比和矩形度等形状参数;最后利用油库近似圆形和成群分布的特点对油库群进行识别和定位。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中的类圆形油库的识别是很有效的。
图2表1参9TP752007051896 3m m与8m m波段无源探测特性的比较/李俊明,张祖荫,郭伟(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25(5).―389~392.研究了毫米波无源探测器探测草地背景中水泥路面的原理。
根据8mm和3mm波段下天线和地物辐射计的特性。
计算出8mm和3mm辐射计探测地面目标的天线温度对比度,得到这两种辐射计在各种天线口径和工作条件下的最大探测距离,并对两者的实际探测效果进行了比较。
图3表2参5TP7512007051897数字图像自适应插值法/金海丁,周孝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图像中心)//激光与红外.―2006,36(9).―907~910.文章分析了数字图像插值中最常用的双线形插值和立方卷积插值,并提出了一个根据映射点邻域原图像的复杂程度,自适应地调节插值权值的数字图像插值方法。
图7表1参4TP7512007051898周期两点定标微波辐射计原理研究/李哲,刘市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无线电工程.―2006,36(10).―45~47.根据热辐射理论,任何温度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存在热辐射。
通常用亮度温度来表征物体的辐射强度,其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几何特性与介电特性。
微波辐射计是用于测量物体微波辐射能量的被动遥感仪器,在军事、环境科学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阐述了微波辐射计的定标原理,介绍了周期两点定标方法,并简要描述了某毫米波成像辐射计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图3表0参6TP7512007051899复杂背景下含点目标单帧红外图像的预处理/林长青,孙胜利,陈桂林(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激光与红外.―2006,36(9).―900~903.对复杂背景下单帧红外图像的预处理做了研究,结合背景抑制及二次滤波,可以极大提高微弱点目标的信噪比,为后续处理降低数据量及运算量。
通过合适的算法组合,可以有效地促进滤波质量的改善及硬件实现结构的简化。
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及对算法组合的评估。
图3表3参8TP7512007051900基于分形理论的红外图像机场跑道自动目标识别/闫晓珂,史彩成,赵保军,何佩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激光与红外.―2006,36(9).―897~899.针对红外机场跑道航空图像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纹理结构的机场目标自动识别方法。
根据红外图像中机场目标的灰度和分形几何特征,利用先假设后检验方法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分割;然后利用形态学滤波完成机场跑道潜在目标的进一步分割;最后,根据机场跑道的几何特征,连接图像边缘点寻找机场跑道的两条平行直线;根据纹理图像直方图统计特征完成机场目标的自动识别。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自动目标识别率和计算实时性。
图4表0参312—6—TP7512007051901亚像素多重分形方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王刚,肖亮,姜志静,宋一中,贺安之(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物理与工程系)//光学学报.―2006,26(9).―1345~1349.提出了一种用亚像素多重分形原理求取图像奇异性的新型算法,降低了单纯依靠整数像素位置灰度级梯度信息计算边缘测度所产生的误差。
该算法结合CCD成像机理给出在亚像素位置的灰度级梯度分布规律,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将实际图像分割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奇异性指数的分形集合,对应着从边缘到纹理各层面的图像内容。
模拟计算了投影小波中心点改变单位距离对边缘测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亚像素分割梯度的方法可以增加计算结果鲁棒性的结论。
该方法用于标准图像的分割中,选用5×5亚像素数目提取的最奇异性集合与索贝尔(Sobel)算子(默认阈值为36.7920)提取的边缘的峰值信噪比为9.3981dB。
应用于复杂路面的裂纹提取中,其结果更符合人类的视觉观测。
图6表0参12TP7512007051902利用偏振编码实现取零阈值的单通道击中与否运算/韦嘉,景红梅,周静,刘大禾(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学学报.―2006,26(10).―1479~1482.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对偶法则以及数学形态学理论与线性位移不变系统理论间的关系,引入了偏振编码技术,提出使击中与否运算通过单通道取零阈值非相干光学相关器来实现的方案。
该方案采用偏振编码,将图像的前景和背景都包含在一个编码图像中,从而使击中与否运算可以用一个腐蚀算子完成(即通过单通道实现),大大简化了实验装置,节约了空间,降低了对光路调节的要求。
同时,通过取零阈值,消除了由于入射光强分布不均匀及CCD光电响应的非完全线性所导致的对输出图像取阈值时出现的误差。
最后,还对该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方便、准确、有效的图像处理方法。
图9表0参6TP7512007051903基于投影寻踪的高光谱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寻丽娜,方勇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遥感研究室)//光子学报.―2006,35(10).―1584~1588.针对高光谱图像中小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投影寻踪结合遗传算法的目标检测方法。
该方法采用对异常分布敏感的偏度和峰度作为投影指标,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搜索最佳投影方向。
利用高光谱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可靠的检测出小目标。
图5表1参16TP7512007051904一种改进的亚像素算法/郭玉波,姚郁,遆晓光(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光电工程.―2006,33(10).―137~140.传统的灰度重心法是一种用于对称目标的亚像素定位技术,但其抗噪声性能较差。
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将目标区域划分成内部像素区域和边缘像素区域两部分,并对内部像素灰度进行均值化,从而有效抑制内部像素噪声。
同时,利用误差理论对改进算法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正确性,并表明改进算法有更好的噪声抑制性能。
图0表2参8TP7512007051905面向桥梁目标自动检测的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模型与方法/蒋咏梅,刘伟,雷琳(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10).―1794~1797.作为信息增值的一种有效手段,图像融合技术已广泛地用于成像遥感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