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练习题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改革开放》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第9课改革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城市B.农村C.国有企业D.政府机关2.下列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A.深圳B.珠海C.上海D.厦门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4.我国目前共设立了经济特区()A.4个B.14个C.5个D.6个5.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的企业是A.国有制大型企业B.国有小型企业C.合资性企业D.私营企业6.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关于经济改革的重要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完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7.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是中央经过多方论证采取的做法B.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8.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9.城市改革的重点是()A.国有企业的改革B.实施菜篮子工程C.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D.完善城市功能10.为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家采取了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B.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C.推行公司制、股份制D.实行政企分开二、材料说明题11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1)我国的农村改革在这里走出了第一步,请问这里采取了什么政策?(2)从表中简单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并简要说明其理由。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对外开放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9课对外开放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座城市市政府楼前的雕塑,这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A. 深圳B. 珠海C. 厦门D. 海南【答案】A【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短短几年内,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
BCD不符合题意,选择答案A。
2.细读下图的题词,关于这一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好B. 特区主要“特”在经济领域C. 特区引进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D. 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答案】A【解析】获取图片题词的关键信息“深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深圳是经济特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长江三角洲属于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放区C. 沿海开放城市D. 内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确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和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是在1984年之后。
故ACD不符合题意,4.“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我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珠海③上海④汕头⑤厦门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答案】C【解析】1980年我国确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

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2.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
这里里程碑意义是指()①中国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②中国开拓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空间③加速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④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中国加入WTO倒逼了传统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挂牌上市,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这主要说明对外开放()A.使我国企业平均主义严重B.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C.推动了国企的进一步改革D.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4.“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这里的“它”指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特别行政区C.设立浦东开发区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5.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6.1992年及以后的几年,我国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A.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B.宽方位、多层次、全领城C.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7.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8.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一、选择题1.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A.厦门B.汕头C.深圳D.珠海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相结合的特点。
“全方位”主要是指是A.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D.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4.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且标。
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D.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6.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A.深圳B.珠海C.厦门D.上海7.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
这个“伟大的支点”是A.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B.开放沿海城市C.设立经济特区D.开发上海浦东开发区8.1992年及以后的几年,我国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A.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B.宽方位、多层次、全领城C.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9.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B.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走出去”战略C.可以更好地阻挡外国经济势力的进入D.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中国更加融入世界经济10.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厦门---浦东---海南岛---重庆;B.厦门---海南岛----浦东---重庆C.浦东---海南岛---厦门---重庆D.厦门---重庆---海南岛---浦东11.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欠、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检测

第9课对外开放1.“如果我们追同新中国融人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上海④汕头⑤厦门A.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2.一个外国旅游困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该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3.中国对外并放的进程中,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深圳和上海浦东B.海南和天津C.厦门和南通D.广州和连云港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个一大胆行动“指的是(A.开放11个沿海城市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 开放上海浦东新区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面了一个图,”它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丰功伟绩( )A.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
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
40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B.广州C.汕头D.珠海7. 20世纪8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设立(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B. 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9.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在( )A.建立经济特区以后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以后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后D.开放内陆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以后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成为世界第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经济总量由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改革开放》课堂达标训练题 新人教版

第9课《改革开放》一、选择题:1.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福建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A.深圳市B.珠海市C.汕头市D.厦门市2.在全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内地开放城市D.经济特区3.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①珠海②汕头③广州④重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就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就开放区--内地C.经济特区--沿海就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就开放区5.对人们喜爱的文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巨变.下列对联映实发生在革开放之后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放开肚皮吃饭饭,鼓足干劲搞生产C.所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6. 2015年中国市场利润较高的行业包括计算机、汽车、小家电、通信、软件等等,社会上许多游资纷纷涌入这些行业。
表面上资金的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
这说明我国现阶段A.以单一公有制为主B.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经济发展受到过多的限制D.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读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A.“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B.改革开放的实施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中国重返联合国8.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传奇的一页”首先是从哪里开始A.机关B.企业C.农村D.城市9.小宇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课题,收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公司”等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改革开放练习题 新人教版

第9课改革开放评测练习1.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
”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A.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政策是()A. 农业合作化B. 发展乡镇企业C. 国有企业改革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
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A. 建立经济特区B. 实行“一国两制”C. 建立直辖市D. 建立特别行政区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A. 海南经济特区B. 上海浦东开发区C. 环渤海地区D. 长江三角洲地区5.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这里的“首创”是指()A. 兴办乡镇企业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设立经济特区D. 建立人民公社6.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A. 土地改革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国有企业改革D. 民主与法制建设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A.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A. 加强民主建设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建立经济特区D. 国有企业改革·第页(共 7 页)2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B. 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C.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 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10. 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有答案)

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一、填空题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我国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选择题5.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D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6.“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B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D.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7.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D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C.厦门经济特区D.深圳经济特区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 )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9.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D )A .上海B .深圳C .南京D .厦门10.“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C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经济特区的建立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11.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改革开放
评测练习
1.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
”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A.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个说法所反映的政策是()A.农业合作化
B.发展乡镇企业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
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建立经济特区
B.实行“一国两制”
C.建立直辖市
D.建立特别行政区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5.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这里的“首创”是指()
A.兴办乡镇企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建立人民公社
6.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8.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巨大变革有关()
A.加强民主建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源目的是()A.为了同国外进行平等互利的B.为了更好地利用外国资金
C.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为了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
10.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优秀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解放资本主义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阅读下面材料:
三十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
三十多年前,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如今,我国农村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
(2)“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的哪个省份?他们作出了一个怎样的创造性决定?
(3)中国农村的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12.阅读材料: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③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自负盈亏,从而在根源上打破了原来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弊端,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衷心拥护的生动写照,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故选D。
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点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优秀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故选A。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
【点评】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故选B。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凿认识
【点评】依据题意可知“改革” 是我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确凿识记。
【点评】结合材料中的“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这些资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开始,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据此分析,ABD 项内容不属于国企改革,排除;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点评】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选A。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点评】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
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打破了“铁饭碗”,职工不再吃“大锅饭”,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
【点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点评】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D。
11.(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或对外开放)。
(2)安徽。
实行“包干到户”。
(3)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改革的胜利,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2.(1)邓小平。
决策是改革开放。
(2)深圳,广州,上海浦东,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