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
(浓、稀)硝酸

考点名称:(浓、稀)硝酸∙硝酸的分子结构:化学式(分子式):HNO3,结构式:HO—NO2。
HNO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故易溶于水,分子问以范德华力结合,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熔点:-42℃,沸点:83℃。
密度:1.5 g/cm3,与水任意比互溶,98%的硝酸为发烟硝酸,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
(2)化学性质:①具有酸的一些通性:例如:(实验室制CO2气体时,若无稀盐酸可用稀硝酸代替)②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HNO3越浓,越易分解.硝酸分解放出的NO2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强氧化性:不论是稀HNO3还是浓HNO3,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其氧化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Hg、Au外)反应。
当HNO3与金属反应时,HNO3被还原的程度(即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对于同一金属单质而言,HNO3的浓度越小,HNO3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越多。
一般反应规律为:金属+ HNO3(浓) →硝酸盐+ NO2↑+ H2O金属+ HNO3(稀) →硝酸盐+ NO↑+ H2O较活泼的金属(如Mg、Zn等) + HNO3(极稀) →硝酸盐+ H2O + N2O↑(或NH3等)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重要实例为:①该反应较缓慢,反应后溶液显蓝色,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无色的NO 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实验室通常用此反应制取NO气体。
②该反应较剧烈,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此外,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渐渐变稀,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O2、NO等的混合气体。
B. 常温下,浓HNO3能将金属Fe、A1钝化,使Fe、A1的表面氧化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
硝酸

硝
硝酸与铜、铝、碳反应的动画
硝酸与单质反应规律小结
1.酸的氧化性与氧化性酸的区别: 任何酸都有氧化性。一般的酸由其电离 给出的H+体现氧化性,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主 要由显+5价N表现,因此具有强氧化性。 2.硝酸的浓度与氧化产物的关系: 一般而言,浓硝酸对应的还原产物为 NO2,稀硝酸对应的还原产物为NO。当稀硝 酸与活泼金属作用时,硝酸可被还原成N2O N2甚至NH3(NH4NO3)。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4Mg+10HNO3(稀)=4Mg(NO3)2+NH4NO3+3H2O
5.6.4g铜与过量的硝酸(8mol/L60mL)充分反应 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 中所含H+为n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 的量为( ). A.0.28mol B.0.31mol C.(n+0.2)mol D.(n+0.4)mol 6.将1.92gC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Cu的 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况) 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1mol B.0.05mol C.1.05mol D.0.11mol
C + 4HNO3 (浓) = CO2 + 4NO2 ↑+ 2H2O 在适宜条件下,浓硝酸还可与硫、磷等反应。 S + 6HNO3 (浓) = H2SO4+ 6NO2 ↑+ 2H2O
如何验证碳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CO2?
P + 5HNO3 (浓) = H3PO4+ 5NO2 ↑+ H2O
硝酸的性质

A.+1
B.+2
C.+3
D.+4
5、3.2 g铜与过量硝酸反应,硝酸被 还原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含H+ a mol,则此时溶液中含NO3-的物质的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 (a+0.1)
6、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全 部溶解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 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 量可能是 ( C ) A. 1.0×10-3 mol B. 1.6×10-3 mol C. 2.2×10-3 mol D. 2.4×10-3 mol
重点突破
1、硝酸强氧化性的主要表现
与指示剂作用:
能氧化几乎所有的金属(除Pt、Au外)
Pt、Au不溶于硝酸,但可溶于王水
王水的配方:v(浓HCl):v(浓HNO3)=3:1
与H前金属反应时无H2产生
常温下,Al、Fe不溶于浓HNO3
能氧化许多无机化合物(Fe2+、I-、S2-、SO2) 能氧化许多非金属及有机化合物
【练习】P+CuSO4+H2O-Cu3P+H3PO4+H2SO4
小结
1.硝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主要体现,反应产物) 2.硝酸的工业制法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练习
1、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 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 量盐酸,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三节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浓)硝酸:无色液体 易挥发 蒸汽有刺激性气味 常用的工业浓硝酸 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久置后颜色: 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硝酸知识点总结

硝酸知识点总结一、硝酸的性质1.1 硝酸的化学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硝酸可以与许多金属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一氧化氮或氧化氮等气体。
硝酸也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离解,生成硝酸根离子和氢离子(H+)。
硝酸还能与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酯。
另外,硝酸还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苯等。
1.2 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呈强烈的腐蚀性气味,密度约为1.5~1.6g/cm3。
硝酸在常温下易挥发,易吸湿,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水蒸气混合,并生成对环境有害的氮氧化物。
1.3 硝酸的安全性硝酸是一种剧毒、腐蚀性极强的化合物,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硝酸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直接接触硝酸。
二、硝酸的用途2.1 工业生产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素等炸药,并应用于冶金、化肥、有机合成、橡胶及塑料工业等,是许多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
2.2 农业生产硝酸作为一种氮肥,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硝酸可以作为植物的氮源,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科学研究硝酸在科学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硝酸可以用作化学分析试剂,还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物质,如硝酸铅、硝酸银等。
三、硝酸的制备方法硝酸有多种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硝酸铵的硝化法、硝酸钠的硝化法、硫酸硝化法、硝酸钾的硝化法等。
其中,硫酸硝化法是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硫酸硝化法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HNO3→ H2SO4 + H2O + NO2 + 2O2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和二氧化氮,然后将二氧化氮在水中溶解,再经过脱色、蒸馏、冷却等步骤即可得到硝酸。
四、硝酸的安全注意事项4.1 防护措施在使用硝酸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硝酸。
硝酸

毒理防范编辑
危险性
与硝酸蒸气接触有很大危险性。硝酸液及硝酸蒸气对皮肤和粘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浓硝酸烟雾可释放出五氧化二氮(硝酐)遇水蒸气形成酸雾,可迅速分解而形成二氧化氮,浓硝酸加热时产生硝酸蒸气,也可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吸入后可引起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人在低于12ppm(30mg/m³)左右时未见明显的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大鼠吸入LC50 49 ppm/4小时。国外报道3例吸入硝酸烟雾后短时间内无呼吸道症状。4-6h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后均有发绀及口、鼻流出泡沫液体。给机械通气及100%氧气吸入。在24h内死亡。经尸检,肺组织免疫组织学分析及电镜检查表明细胞损伤可能由于二氧化氮的水合作用产生自由基所引起的,此种时间依赖的作用可能是迟发性肺损伤症状的部分原因。吸入硝酸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硝酸可引起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可出现休克或肾功能衰竭等。[1]
2007年11月,中国第一套在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实现副产蒸汽自足、还能富余外供蒸汽的国产化双加压法硝酸装置在新乡市诞生,标志着中国自己研制的国产硝酸装置完全能够替代进口,中国国内硝酸工业摆脱了对进口装备的依赖。[2]
中国浓硝酸生产历年增长情况
年份
产量
(万吨)
年增长量
(万吨)
年增长率
(%)
1986年
27.5
1987年
29.0
1.5
5.45
1988年
30.2
1.2
4.14
1989年
31.7
1.5
4.97
1990年
31.8
0.1
0.32
1991年
31.80
硝酸

氮族元素第三节硝酸1. 硝酸的组成 (1) 分子组成硝酸的化学式为HNO 3,结构式为HO-NO 2. (2)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1.5027g/cm 3,沸点83o C ,能跟水任意比例混溶。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而98%以上浓硝酸通常叫“发烟硝酸”。
(3)化学性质硝酸为一元强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① 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很容易分解。
4HNO3或光照2H 2O+ 4NO 2+ O 2硝酸越浓或温度越高、光强度越大,就越容易分解。
特别提示:a.实验室里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就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浓硝酸的缘故。
b.为防止硝酸分解,应将硝酸盛放在棕色瓶里,并贮放在黑暗且温度低的地方。
②强氧化性无论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指硝酸分子中+5价的N 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可以和很多还原性物质反应。
a.与金属反应硝酸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而是发生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与不活泼金属反应时,若是浓硝酸,其还原产物一般是NO2;若是稀硝酸,其还原产物一般是NO,而金属被氧化生成相应的硝酸盐。
3Cu + 8HNO3(稀) === 3Cu(NO3)3+ 2NO↑+ 4H2OCu + 4HNO3(浓) === Cu(NO3)3+ 2NO2↑+ 2H2O注意:冷的浓硝酸可使Al,Fe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而发生钝化现象。
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王水,王水能溶解包括金,铂在内的所有金属。
b.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都是NO2,而非金属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如果此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
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S +6HNO3(浓) ===H2SO4↑+ 6NO2↑+ 2H2Oc.与其他还原剂反应硝酸能与含I-,S2-,Br-,SO32-,Fe2+等的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危险化学品信息

职业危害分级:Ⅲ级,中度危害
对人体危害
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粘膜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皮肤接触引起灼伤。口服硝酸,引起上消化道剧痛、烧灼伤以至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至窒息等。
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
饱和蒸气压/kPa:4.4/20℃
相对密度(空气=1):2.17
临界温度/℃
燃烧热(kJ·mol-1)
临界压力/mPa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助燃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
闪点/℃:
聚合危害能发生:不能出现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稳定性:稳定
自燃温度/℃:
禁忌物:强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泄漏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的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3. 常见硝酸a%= 63%-69.2% c= 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二化学性质: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2. 不稳定性: 光或热4HNO3 ===== 4NO2 + O2 + 2H2O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氧化性:王水HNO3+HCI>浓HNO3>稀HNO3。
a) 与金属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Ag + 2HNO3(浓) == AgNO3 + NO2 ↑+H2O3Ag + 4HNO3(稀) == 3AgNO3 + NO ↑+ 2H2O能氧化活泼金属,且无H2放出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6mol/L)则生成NO.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铬(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Fe + 4HNO3(稀) == Fe(NO3)3 + NO + 2H2O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M + HNO3(12∽14mol/L) ↗NO2为主.M + HNO3(6∽8mol/L) ↗NO为主M + HNO3(约2mol/L)↗N2O为主, M较活泼.M + HNO3(<2mol/L) ↗NH4+为主(M活泼)M + HNO3还可能有H2产生(M活泼)b) 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 需要加热.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实验演示)H2S + 8HNO3(浓) == H2SO4 + 8NO2↑ + 4H2O3H2S + 2HNO3(稀) == 3S + 2NO + 4H2O (冷)SO2 + 2HNO3(浓) == H2SO4 + 2NO23SO2 + 2HNO3(稀) + 2H2O == 3H2SO4 + 2NO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c) 与有机物反应: 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三硝酸的制法:1. 实验室制法: 微热NaNO3(s) + H2SO4(浓) == NaHSO4 + HNO32. 氨氧化法制硝酸:4NH3 + 5O2 == 4NO + 6H2O (氧化炉中)2NO + O2 == 2NO2 (冷却器中)3NO2 + H2O = 2HNO3 + NO (吸收塔)4NO2 + O2 + 2H2O == 4HNO3 (吸收塔)过程:(1)先将液氨蒸发, 再将氨气与过量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铂、铑合金网的氧化炉中, 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为NO. 该反应放热可使铂铑合金网(催化剂)保持赤热状态.(2)由氧化炉里导出的NO和空气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 NO与O2反应生成NO2.(3)再将NO2与空气的混合气通入吸收塔. 由塔顶喷淋水, 水流在塔内填充物迂回流下. 塔底导入的NO2和空气的混合气, 它们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 这样气流与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触面增大, 便于气体吸收. 从塔底流出的硝酸含量仅达50%, 不能直接用于军工、染料等工业, 必须将其制成98%以上的浓硝酸. 浓缩的方法主要是将稀硝酸与浓硫酸或硝酸镁混合后, 在较低温度下蒸馏而得到浓硝酸, 浓硫酸或硝酸镁在处理后再用.尾气处理: 烧碱吸收氮的氧化物, 使其转化为有用的亚硝酸盐(有毒)即”工业盐”.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的性质(必修1苏教版)
硝酸的性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硝酸的不稳定性;认识硝酸是一种氧化性的酸;
(2)知道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列举出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用途;(3)通过查阅硝酸在工农业中的用途资料,初步学会利用网络和文献检索、搜集、整理资料的技能,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硝酸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索,让学生经历硝酸与铜反应进行探究的过程,学会利用化学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硝酸性质的学习中,学生学会观测、比较、归纳和资料的查阅等信息加工的方法;
(3)通过问题情景和反馈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查阅资料和列举生活中硝酸的用途事例,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的真实性;通过硝酸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认识化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反思精神。
教学重点
硝酸的氧化性(与铜、碳反应;铁的钝化);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课前准备
所用实验用品:浓硝酸(14mol·L-1)、稀硝酸(2mol·L-1)、蒸馏水、铜丝、注射器、集气瓶、试管、橡皮塞、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盐酸、硫酸、硝酸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大强酸。
它们除了都具有酸的通性外,均各有自身特殊的性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硝酸的性质。
【推进新课】
(2008-10-7) 中新网:某路段铝罐车发生硝酸
泄露事故,造成大量红棕色烟雾,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气味。
抢险人员运来石灰粉进行处理,以便防止其扩散并污染附近的农田。
【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展示一瓶棕色试剂瓶装的浓硝酸(用试管取适量的样品,便于观察)。
引导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观察,再阅读课本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归纳硝酸的物理性质。
[分析]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
【问题探究2】为什么可以用石灰粉进行事故的处理?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HNO3=H++NO3-
(1)与碱:HNO3+NaOH=NaNO3+H2O
(2)与碱性氧化物:2HNO3+CuO=Cu(NO3)2+H2O
(3)与某些盐:2HNO3+Na2CO3=2NaNO3+CO2↑+H2O
【设问】以上介绍的都是酸的通性,那么稀硝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浓硝酸是不是也一样呢?【活动与探究】硝酸和石蕊试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1.取少量的浓硝酸放入试管中;2.滴加石蕊试液;3微热。
实验现象:浓硝酸中加入石蕊试液,先变红,加热后硝酸使石蕊褪色;
实验结论:石蕊褪色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过渡】前面我们刚学过浓硫酸的性质,知道浓硫酸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具有强氧化性。
同学们回忆一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常温使铁、铝等金属钝化;加热时能和铜等不活泼的金属反应,能和碳等非金属反应;和硫化氢等还原型化合物反应。
【设问】硝酸能不能和铜反应呢?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1】实验步骤:(1)铜丝与浓硝酸的反应:将铜丝置于集气瓶的底部,盖好橡胶塞,分别在橡胶塞上插入两只注射器,通过期中的一只注射器加入10mL浓硝酸。
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生成气体的颜色,集气瓶中溶液的变化等。
(2)另取上述装置,将铜丝置于集气瓶的底部,盖好橡胶塞,分别在橡胶塞上插入两只注射器,通过其中的一只注射器加入10mL稀硝酸。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1)反应剧烈,产生红棕色气体,集气瓶中的铜丝逐渐溶解,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
(2)集气瓶中的铜丝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气体。
【设问】(1)针管A的现象?红棕色气体是什么?
(2)针管B的现象?无色气体是什么?
【回答】红棕色气体是NO2;无色气体是NO
2. 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①能溶解除金、铂以外的所有金属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提问】硝酸在反应中表现了什么性质?
【回答】硝酸在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思考】作为氧化剂和作为酸使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多少?
【分析】在浓硝酸反应中作为氧化剂和作为酸使用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稀硝酸反应中作为氧化剂和作为酸使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讨论】从上述两个反应中可看出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却为NO,能否说明氧化性:稀硝酸强于浓硝酸呢?
【分析】不能。
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反应过程中生成低价氮的化合物,在强的氧化气氛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高价的氮的化合物NO2,当硝酸较稀时,它的氧化性也较弱,氮的低价氧化物能够存在,主要产物是NO。
【问题探究3】硝酸是强酸,又具有强氧化性,为什么可以用铝罐车运输?
和浓硫酸一样,常温下浓硝酸也可以使铝、铁钝化。
【设问】稀硝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吗?
【分析】硝酸与浓硫酸一样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Au、Pt等除外)几乎所有的金属。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硝酸与浓硫酸一样具有较强的氧化型,它的氧化性是由+5价的氮元素所体现的。
但是,硝酸与金属的反应有以下规律:(1)与金属反应均不产生氢气;(2)与金属反应,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氮,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一氧化氮。
【过渡】硝酸与浓硫酸一样不仅可以氧化金属,还可以氧化碳等非金属。
(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
2
↑+4NO2+2H2O(视频实验演示)
【问题探究4】
为什么在现场能看到一大片的红棕色烟雾?观察久置浓硝酸与新开启的浓硝酸的颜色
3.不稳定性
【思考】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为何显黄色?
【分析】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均易分解,而且越浓越易分解。
我们看到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变黄色,就是因为硝酸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硝酸中的缘故。
4HNO3∆4NO
2
↑+O2↑+2H2O
【提问】在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
【思考】在此反应中,H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NO2是还原产物,O2是氧化产物。
【提问】浓硝酸应该保存在什么颜色的试剂瓶中?
【回答】棕色细口试剂瓶中,避光、低温保存(冷暗处)。
三、硝酸的用途: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来制备氮肥、染料、塑料、炸药、硝酸
盐等。
板书设计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1)与碱性氧化物:2HNO3+CuO=Cu(NO3)2+H2O (2)与碱:HNO3+NaOH=NaNO3+H2O
(3)与某些盐:2HNO3+Na2CO3=2NaNO3+CO2↑+H2O 2.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①能溶解除金、铂以外的所有金属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②常温下,使Fe、Al钝化
(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
2
↑+4NO2+2H2O
3.不稳定性
4HNO3∆4NO
2
↑+O2↑+2H2O
三、硝酸的用途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落实在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从中提炼出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硝酸使铁、铝钝化;在硝酸性质这部分教学中引入前面学习的浓硫酸的相关的性质,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对于硝酸的氧化性的教学可以改进一下,可通过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氧化性实验做同课异构来对硝酸的氧化性充分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氧化性的理解和掌握。
在浓、稀硝酸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块做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分析以巩固前面学到的知识。
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跟踪训练的时间,课后应对巩固练习方面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