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走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归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走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
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
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
()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
,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可圈可点煞有介事尺寸之柄一言以蔽之B . 可圈可点凶神恶煞一时之权一言以蔽之C . 乏善可陈凶神恶煞尺寸之柄归根结蒂D . 乏善可陈煞有介事一时之权归根结蒂(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C .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D .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关心孩子健康。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滨海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46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敕.造(sh ì) 阜.盛(f ǔ) 名媛.(yu án ) 强.颜欢笑(qi áng ) B .戏谑.(nu è) 畏葸.(x ǐ) 吞噬.(ch ì) 锲.而不舍(qi è) C .庠.序(xi áng ) 嘲哳.(zh ā) 贾.人(g ǔ) 一夫作难.(n àn ) D .执拗.(ni ù) 按捺.(n ài ) 聒.噪(gu ō) 惨绝人寰.(hu án ) 2. 以下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歆享 葱笼 豁然爽朗 义愤填赝B. 应酬 槃石 急急可危 终南捷径C. 撕打 杜撰 雕梁画栋 责无旁代D. 幽僻 漫游 自鸣得意 开诚布公3.下面填入横线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现在咱们常常能够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让人感到荒唐乃至好笑的“假消息”,这些__________却被一些网友传得沸沸扬扬。
(2)现在社会有一些__________之徒,他们没有为人民效劳的意识,也从不干实事,却想博得世人的尊重和确信。
(3)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问题”已成为中英两国正式议题,但谁先提出转移香港政权,外界一直__________;但不论谁先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为中英两国,揭开了近20年争拗的序幕。
A .不经之谈 沽名钓誉 众说纷纭B .无稽之谈 好大喜功 异口同声C .无稽之谈 好高骛远 议论纷纷D .不经之谈 沽名钓誉 莫衷一是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熟语利用不妥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是制约他的国家进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B .陈先生幼时家贫无力上学,常蹲在教室窗下听课,教师发觉后深受感动,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的社会:一种是法理社会,一种是礼俗社会。
法理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按照法律和契约来处理人际关系;礼俗社会是指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来处理人际关系。
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靠礼俗来维持秩序的。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律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张家口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张家口市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五四,由国家一级演员何冰演绎的《后浪》的演讲视频在互联网走红。
【甲】这段代言“前浪”中年、寄语“后浪”青年的“献礼”,一夜间制造了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的舆论分化:一半人感动、追捧,另一半人置疑、批驳。
演讲中一句“你们拥有了我们这代人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尤其受到贬斥。
“前浪”“后浪”的比喻,来自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代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调侃。
事实上,这句话本身就隐含着残酷的进化论的视角。
社会总是进步的,新一代的力量不断崛起,而老一代人则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正好是2020年,这个整数年份具有特殊的代际意义:【乙】80年出生的人,已经到了40岁的“不惑”之年:作为新势力的90后,最大的已经“而立”;即便是00后,也到了20岁这个公认的“成年”阶段了。
80后以降还在年轻人的范畴中,尚有资格被称为“后浪”,而70后们就算步入了“大叔”的行列。
我们大概可以推定,演讲的喊话对象“后浪”是00后到80后这个阶段的人。
但是,高中、大学阶段的00后,刚走出校门不久的95后,或者已经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80后,对演讲内容的感受仍然是不同的。
在校生看《后浪》,可能会很受鼓舞,以为世界真的是自己的,或者即将属于自己。
但在年轻的社会人眼里,那样的热血澎湃只不过是因为在校生和世界还很遥远。
当在校生踏入社会,【丙】他们会明白:这世界终究还是“前浪”们的,属于那些掌握他们职场命运的家伙,“羡慕‘后浪’拥有选择的权利”,这是彻头彻尾的虚言。
因为在任何意义上,“选择的权利”都属于那些制定和掌握规则的人。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演绎B . 置疑C . 耳熟能详D . 或者(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使贫困地区的人们早日脱贫,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如提供兜底保障、发展产业扶贫,并迅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最新高一(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D(A.tóng——dòng,cǔ——zǔ;B.bēn——bèn;C.yǔn——shǔn)2.C(蔼——霭;奇——其)3.C(妨碍——侧重于阻碍;妨害——有害于/彰显——鲜明地显示;显示——明显地表现/震撼——震动,摇撼;振动——不断作往复运动)4.D(A.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B.琴瑟失调:比喻夫妻不和;C.沸反盈天:嘈杂,喧哗)5.B(A.①滥用介词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删掉“随着”;②“思考”与“理念”搭配不当。
C.①语序不当,将“首次”提到“成为”前;②“综合素质”与“成为录取条件”搭配不当。
D.搭配不当,“蓝牙是……手段”。
)6.D(依照逻辑关系)7.B(《祝福》节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8.A(B概念偷换,“地球发育的”应为“地表发育的”;C外加信息,“主要分布在干旱区、寒区”,为外来信息,原文只说到“我国冰冻圈分布广泛”。
D.以偏概全,“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冰冻圈”,原文为“以冰川、冻土和积雪为核心要素构成的我国..冰冻圈”。
)9.B(A据文意,冰川萎缩有短期的加速萎缩、后期的大幅度萎缩两种,不能笼统地说“冰川萎缩”,轻度的“冰川萎缩”其影响不会大。
C.据文意,是“冰冻圈的扩展或萎缩导致参与局地、区域或全球能水循环的能量和水量减少或增加”,直接原因不是“气候与冰冻圈的变化相互作用”,且原文是“能水循环”,而不仅仅是“水循环”。
D.据文意,“冰川的加速融化和冻土的退化”,本身不是“冰冻圈灾害”。
)10.D(“加强冰冻圈研究”与“消弭各类冰冻圈灾害”之间强加因果。
)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小题。
11.B(烈:功业)12.A(均译为“……的原因”。
B .前者为“凭借、就着”,后者为“趁着”。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_高一语文试题

第1页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_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第2页 共15页
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第3页 共15页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高一语文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共大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用黑色签字笔规范作答。
)一、(每小题3分,共计3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攒.珠髻(zǎn)嫡.亲(dí)宫绦.(tiāo)蜂拥.而至(yōng)B.醉醺醺.(xūn)伶.俐(lín)歆.享(xīn)上蹿.下跳(cuàn)C.数落.(shǔ)惬.意(qiè)翱.翔(áo)不屑.一顾(xiāo)D.裙裾.(jū)嗔.怒(chēn)蜷.缩(quán)刚愎.自用(bì)2.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
“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结合《蜀道难》一诗,回答3-4题。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危:高B.开国何茫然..茫然:指时间久远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着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渡过4.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①“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
”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________,但又无可奈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2、,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3、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4、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7、子曰:“ ,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二、诗歌鉴赏(1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诗人通过对渔夫形象的刻画,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2)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该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首联、颔联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2) 颈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答:
三、文学名著(10分)
10、填空。
(5分)
(1)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千红一窟(哭)”“ (悲)”。
(2)从第六回开始,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红楼梦》的故事。
主要内容是之死和省亲。
这两大事件,都发生在全书开卷不久,以惊人的豪华排场来表现当时的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盛时期。
11、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1)请简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2)请简述王熙凤的初次出场。
选择第( )题:
答:
四、文化经典(6分)
1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按要求答题。
(6分)
一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②?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③。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④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第十八》)
注:①接舆——当时的隐士,接孔子舆的称“接舆”。
②何德之衰——古代人认为,天下有道时凤凰才出现,天下无道时就隐去。
接舆以凤凰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
③犹可追——还来得及的意思。
④辟——同“避”。
二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孟子·梁惠王下》)
(1)面对乱世,孔子和接舆的态度和做法相同吗?请你根据文段(一)简要分析。
(3分)
答:
(2)文段(二)是孟子和齐宣王之间的问答,你认为它表现孟子什么样的思想?请简析。
(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
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
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
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
哪,你看。
”
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
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
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
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
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
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
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
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
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
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刻画女人形象,多角度地运用了纵向对比,写出人物的人格由自尊的顽劣,行为由知羞到寡廉耻,心理由希望到麻木,外貌
由富态到干瘪,令人憎恨,也唤起同情。
B、对女人的性格扭曲的社会根源,作者的思想倾向是鲜明的,但未曾表明,只是在人物刻画和情节的发展中,让其自然流露出来。
C、作品的语言十分细腻、流畅,尤其是人物语言及富于个性化,三年后女人乞讨的几段话,尽管有点夸张,但活画出女人蜕变后的丑恶的灵魂。
D、作者对生活是忠实的,但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经过艺术提炼、加工,使现实中女人行乞的故事更加典型,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批判力量。
14、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内容。
(每次限十字内)(6分)
(1)第一次笑:
(2)第二次笑:
(3)第三次笑:
(4)第四次笑:
15、怎样理解小说标题“人,又少了一个”的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8题。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