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扫描版) (1)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氛.(fēn)围作揖.(yī)百舸.(gě)玉玦.(jué)骨髓..(gǔ suǐ)B.颓圮.(pǐ)漫溯.(sù)阙.(quē)秦嗔.(chēn g)目给.(jǐ)予C.仆.(pū)倒忸怩.(ní)遒劲.(jìn)参乘.(shèng)彳亍..(chìChù)D.攒.(cuán)射菲.(fěi)薄拊.(fǔ)心载.(zài)重彷.(páng)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廓萧瑟安详黯然打渔船桀骜不驯B.榆阴磅礴典押拜谒短小精捍星辉斑斓C.凄婉逶迤浸渍遏止旁征博引意气风发D.叱咤浮躁屠戮忤逆陨身不恤博闻强识3.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C.何陋之有?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②素善留侯张良③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⑦范曾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常以身翼蔽沛公⑩道芷阳间行A.①⑥⑦/②③⑤/⑧⑩/④⑨ B.①⑦/②⑤/③⑩/④⑥⑧⑨C.①⑥/③⑧⑩/②⑤⑦/④⑨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将手无寸铁的无辜的中国公民樊京辉和挪威人质杀害,并把血腥的尸体图片刊发在其官方网络月刊《达比克》上,他们的这种做法真是_____________。
②当国家面临灾难时,如果我们都一味地_____________,而不是像烛之武、刘和珍、梁启超、屈原一样勇敢地承担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责任,那我们的国家便失去了希望。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周飞亚《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一词的内涵经历了从古代的天下中心之义,到近代的与世界各国并存的民族国家的演变。
中国之“中”在甲骨文、金文中像有飘饰的旗帜,士众围绕旗帜以听命,故“中”又引申为空间上的中央,谓左右之间,或四方之内核;又引申为文化或政治上的枢机、轴心地带,所谓“当轴处中”。
中国之“国”,繁体作“國”,殷墟甲骨文尚无此字,周初金文出现“或”及“國”字,指城邑,《说文解字》有“邑,国也,从口(音围)”,原指城邑。
古代的城,首先是军事堡垒,“口”表示城垣,其内的“戈”表示武装,引申为武装保卫的天子之都,以及诸侯辖区、城中、郊内等义。
由此可见,“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治中心地,“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周书》就有用例,《诗经》《孟子》等先秦典籍也多用此词。
“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与“四方”对称,如“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民劳》)、“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孟子·万章》)中的“中国”,均指居天下之中的都城,即京师。
初义京师的“中国”又有多种引申,一如诸夏列邦,即黄河中下游这一文明早慧、国家早成的中原地带,居“四夷”之中;二如国境之内;三如中等之国;四如中央之国;等等。
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与“四夷”对称的诸夏列邦之义的“中国”,如三国时,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唐代韩愈在《论佛骨表》中云:“夫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传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这些“中国”,皆指四夷万邦环绕的中原核心地带、其近义词有土中、中原、中州、中夏、中华等。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检测(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末检测(一)语文试题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liào)隽永(juàn)漫溯(sù)泾渭分明(jīng)B.颓圮(pī)提防(tí)忤视(wǔ)长吁短叹(xū)C.徜徉(cháng)菲薄(fēi)青苔(tái)解甲归田(jiě)D.巷道(hàng)奇葩(pā)长篙(gāo)断壁残垣(y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贫脊一窝蜂风华正茂山清水秀B.百舸做噩梦陨身不恤寥若晨星C.寥落挖墙角黯然泣下卷帙浩繁D.作揖揩点油绿草如茵张皇失措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是个有名的足球迷,经常看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工作之余与别人谈论的话题也总是离不开足球。
B.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C.创业者如果孤注一掷....将所有资金投入到某一项目上,一旦面临挫折,创业者的生活将会陷入窘境。
D.做人要正派,到处打探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说要目不窥园....吗?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8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某市出现了非法利用电脑诱骗中小学生参与电子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反应十分强烈。
C.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D.要以坦然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让人烦恼的事情,这种心态不仅会消解自己烦恼,而且能助人成功。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B.且贰.于楚(从属二主)人不敢与忤.视(逆)C.杀人如不能举.(尽)愿足下更.虑之(更加)D.以乱易.整(替代)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善,交好)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以其无礼..于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语后置句) B.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被动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8-11题。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静谧.(mì)寥.廓(liáo)稽.首(jǐ)花团锦簇.(cù)B.懊.悔(ào)绾.发(wǎn)荣膺.(yīng)中流砥.柱(dǐ)C.芳馨.(xīn)绮.丽(yǐ)桑梓.(zǐ)戛.然而止(jiá)D.撺.掇(chuān)扶掖.(yè)拮据.(jū)龙吟凤哕.(huì)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伫立轩榭相形见拙一泻千里B.孪生门楣略胜一筹袅袅烟云C.讪笑藩篱天伦之乐不言而喻D.告罄馈赠面面相觑一返既往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2分)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在第四届矿博会上,临武通天玉作品《蝶恋花》流光溢彩,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C.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绿荫中。
D.“飞天•苏仙”,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将给全市人民献上一声场惟妙惟肖的文化盛宴。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六安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是能否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
B.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践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思想新战略。
C.六安既有享誉全国的秀美自然景观,又有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
D.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果、冬天的雪,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同季节。
5.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项是()(2分)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品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简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六安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数学归纳法与《道德经》张奠宙数学,犹如雨后初霁的天空,一尘不染,阳光万里,然而未免稍觉单调。
人文则如漫天云彩,白云苍狗,丰富多变,又会令人眼花缭乱。
若得二者相配,蓝天白云,何等赏心悦目?那么,设想数学与人文之间如能获得沟通,又将会出现怎样的深邃意境呢?数学归纳法在古希腊数学中已有萌芽。
但真正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是19世纪皮亚诺提出“自然数公理”前后的事情。
现在,纯西方的“数学归纳法”真的遇上了《道德经》以及《愚公移山》等东方经典故事。
如今高中课程中的数学归纳法,目标是要证明对所有的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一个也不能少。
教学中,则常以多米诺骨牌作喻。
意思是,推倒第一块,接着便会推倒第二块、第三块,直至成千上万块。
然而,多米诺骨牌无论制作得怎样精致,总有结束的时候。
能够推倒的,毕竟只是有限块。
可是数学归纳法所要面对的是自然数全体,要求从有限跨入无限的大门。
如此看来,多米诺骨牌对数学归纳法来说,只是形似,没有神似,差得很远呐。
于是,中国经典《道德经》登场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十三个汉字,尽显无限本色。
原来,所谓“万物”泛指的“无限”,乃是不断“生”出来的啊。
更进一步,“愚公移山”故事里的一段妙语构造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无限思维模型。
愚公说:“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里,愚公高调宣布了用“无限”战胜“有限”的胜利。
既然愚公家族的序列可以做到“无穷匮”,那么用于任何命题列P(n)行不行呢?这就要看P(n)能不能具有愚公家族序列的特性了。
如前所说,愚公模型之所以能达到无限,是因为神话人物愚公自动地获得了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必定都能够“生”的特殊保证。
至于P(n)的每一代能不能“生”?那就需要检验了。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统考试卷201709200233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