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作为亚洲一员的日本

合集下载

7下7.1日本第一课

7下7.1日本第一课

日本气候图
想一想
日本主要分布什 么气候类型?
东京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七嘴八舌
富士山:日本最高山峰, 海拔 3776米,山体呈圆 你对富士山 锥形,山顶终年积雪, 了解多少? 有温泉、瀑布,是日本 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也是一座活火山。日本 人称之为“圣岳”。
考 考 你 !
日本的火山和地震
课堂练习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
优良港湾 ,为日本发展 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
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地、丘陵 为主,最大的平原 日本的地形以 关东平原。 是 。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侯 日本的气候为、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 动频繁(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分组合作探究 1、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但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够 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2、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 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 地震,或减小地震带来的 危害。你了解哪些防震减 灾方面的知识?
日本的很多温泉很出名,就是利用火 山的地热. 能开发成旅游区。
还能取火山灰做肥料。
火山爆发时把地下蕴藏的矿产带到 了地表,形成矿床,为开采提供了 便利。
1995 年阪神地震中裂开的公路 2005年北海道地震 2011年3 月宫城县气仙沼市地震废墟
•日本是个“地震国”,有感地震平均每年达1500多次,一 天平均4~5次。大的破坏性地震平均2~3年也会发生一次。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日本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日本的国土组成
4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

日本文化 第一课用PPT课件

日本文化 第一课用PPT课件
• 1992年 在中国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店铺 30
豚 か つ 丼
31
(八)
居 酒 屋
32

34
鍋ーな べ
35
36
おにぎり定食37
刺 身 の 盛 り 合 わ せ
38
茶碗蒸し
39
(九)デザート
• 日本甜点以精致出名,漂亮的外 形甚至让人不忍心吃下它们呢! 看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甜点,你能 抵挡它们的诱惑吗?
50
一、环境优良
1.自然环境: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因海边的空气新鲜,又有优质水资源,才能培 育出无污染的动、植物,使人们食用不再受害。
2.社会环境: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
51
Q&A
人人思考,大声说出
52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13
(三)佳肴还需美酒配
• 中国: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 不成欢,无酒不成敬。喝酒即工作,不喝酒 办不了正经事。
• 日本:酒的作用更表现在交易场上,饮酒只 是一种形式和手段,真正目的却在谈生意上。 *不同的饭菜,配不同的酒 (如西餐)
14
15
日本酒种类概况 (お酒)
• 日本酒: 冷酒 、熱かん (13-15 度)
• 焼酎 (25度,不直接喝对冰水,对热水,对茶
水)
• チュウハイ 味)
(碳酸果酒类,有各种口
16
(四)待客方面的差异

七下第八章 第1课 日本(第1课时)

七下第八章 第1课 日本(第1课时)

【课题】七下第八单元第1课日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导学法、比较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投影仪、《地理填充图册》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展示亚洲部分国家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日本的相对位置。

一.问题导学:1.读“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三.拓展提升: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四大岛屿和附近的诸多小岛组成,属于岛国。

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口,为日本提供哪些有利条件?②①④ ③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分析:①日本人口1.27亿,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多地狭,应如何发展农业生产?②日本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5%,那如何利用山地、丘陵呢?3.展示图片(见右图),补充资富士山被日本视为“圣山”,是日本的象征。

其山顶终年积雪,风景秀丽,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还是一座活火山。

在日本,火山和地震经常发生,日本为什2从地震带分布看,我国汶川大地震和2011日本地震有什么不同? A CB学生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看法:了解地震知识、每天课间操做好撤离演练······三.巩固达标:【当堂达标】1.(目标1)关于日本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东北部 B.日本国土全部位于北温带C.日本位于中国的南面 D.日本位于南半球2.(目标1)日本的四大岛自北向南依次是()A.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B.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C.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D.北海道、九州、本州、四国3.(目标2)关于日本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山是富士山 B.季风气候大陆性明显C.河流源远流长 D.樱花是日本的国花,秋季开放4.(目标2)日本附近的世界著名渔场是( )A.日本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5.(目标1和3)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日本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日本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日本说课稿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东台学校龚怡琳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日本也是学生开始学习区域地理中的第一个国家,作为区域地理的开端,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区域的农业、经济和文化,做到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上好这一节内容意义重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从而对以后的地理学习都充满兴趣和激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只是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及主要组成部分;2.要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3.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防震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学会分析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防震措施的学习,能够取长补短运用到我国的防震减灾上;2.使学生能够明白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辩证的分析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和地形特征。

2.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三、说教法七年级学生总体来说,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奇的事务所吸引,因此我会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增加知识的直观性。

学生在七年级这个年龄段思维正由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理性思维,因此我会运用读图法、分析法等多运用直观的图表、图片,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用直观的方法表示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吸收。

2024初一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范文

2024初一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范文

2024初一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日本》,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日本》是2024初一地理教材的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亚洲地理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初中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国际间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并了解日本在地理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象和问题。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难点是:掌握日本在地理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今天的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情境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学法上,将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使用一段精彩的日本旅游宣传视频,让学生先对日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然后,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影像和互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日本地理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环节二、学习新知。

在学生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有了初步认知后,我将教授日本的气候特点,并通过图片和地理数据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1、自然资源丰富
• 钓鱼岛列岛资源丰富,岛上海鸟栖息,盛产山茶、 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作物及药材;周围海域 渔业资源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钓鱼岛周围 的东海大陆架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海底 石油储量巨大,可达30—70亿吨。日本是一个资 源匮乏的国家,在面积狭小的日本列岛上,除森 林、水利资源外,石油、矿产等发展工业必需的 天然资源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因此钓鱼列 岛的丰富资源对于日本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鉴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 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 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 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 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的谅解。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为什么这八个狭小的无人荒岛会引 起日本的垂涎?
计占国土面积的75%,大部分国土为森 林所覆盖,森林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 的67%。 •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 • 24%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二、日本的第一高峰是 ? • 富士山位于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的
交界处。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地图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家
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日本再次将手伸向
钓鱼岛。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
子经政府允许,在钓鱼岛列岛的一个岛屿
上修建了灯塔。日方还出动12艘船只和两
架直升机阻扰台湾渔船接近钓鱼岛列岛。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列
日本知识--第一讲日本地理、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课

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课
藩主享有藩世袭统 基础:武士阶层
(二)外交:闭关锁国
1)严禁国人外贸,驱逐外国商人及传教士 2)限制贸易范围:限长崎,仅通中国、朝鲜、 (1)目的: 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荷兰 3)不得出国归国 (2)概况: 4)禁止制造远洋船只
(3)评价:
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殖民 侵略,维护统治. 消极作用: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17世纪以来,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幕府统治的基础是 A.将军 B.大名 C.武士 D.农民 3、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拥有佩刀特权 ②杀死平民可以不受惩罚 ③是幕府的统治基础 ④一般武士不属于统治阶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外商业活动仅在哪一地进行 A.大阪 B.江户 C.京都 D.长崎
5、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外来侵略 B.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 C.巩固自然经济 D.遏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6、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标志是 A.农民起义不断 B.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统治 C.大盐平八郎起义 D.武装倒幕运动爆发 7.欧美国家殖民侵略对日本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造成黄金大量外流 C.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为日后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日本武士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 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 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 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 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 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 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 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 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幕藩体制,等级制度 ㈠政 治 (一 )政治: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8.1 日本 第一课时 教案

2020-2021学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8.1 日本  第一课时 教案
六、日本的资源:
(1)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说明日本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99%。
过渡: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2))总结: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日本工业原料的来源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我国和日本相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课时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日本自然地理,第二课时讲经济地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 Nhomakorabea知识目标:
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以及日本周边相邻的地理名称、日本本土一些地理名称。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3.了解日本资源情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探究问题的能力。(读图技能)
日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本是学习世界地理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习这节时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分析概括一个国家的一般方法。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日本的国情,导致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日本方方面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东西方兼容的方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这节教材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四、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加害者和被害者的疑惑 3、右翼的理论依据
+ 1、自主、自由的原则
+ 2、古代中国的文化辐射方式 + 3、跨越国界和民族的理解 + 4、避免狭隘自闭和自我中心主义
ア阿 イ伊 ウ宇 エ江 オ於 カ加 キ畿 ク久 ケ介 コ己 サ散 シ之 ス须 セ世 ソ曾 タ多 チ千 ツ川 テ天 ト止 ナ奈 ニ二 ヌ奴 ネ祢 ノ乃 ハ八 ヒ比 フ不 ヘ部 ホ保 マ末 ミ三 ム牟 メ女 モ毛 ヤ也 ユ由 ヨ与 ラ良 リ利 ル流 レ礼 ロ吕 ワ和 ヲ袁 ン尔
+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 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 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朝鲜 及韩国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 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 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 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 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国万 历年间,日本文禄、庆长年间)派 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 是明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 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 以之为跳板进攻明国的行动受阻, 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 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 遣唐使计有十二次。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 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 ﹑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 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 ﹑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初期 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但
湘潭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瞿亮 50834699@ 186 7095 2591
+ 关键词 :日本 战后 文化 社会
+ 范围:
+ (1)日本与亚洲的文化关系决定了怎样的战后心态 + (2)战前与战后的联系对战后日本思想的构造有何影响 + (3)民主化浪潮下美国对日本的改造给日本文化与社会带来的
+ 中国史书中关于倭的记载
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 同修筑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 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 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 坟群有关。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 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 立了大王的地位。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 一步发展。
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 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因 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 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 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 仿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 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 《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 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 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 方后圆坟。
+ 大和、平安时代
+ + + +
律令制体系与中国 日本文字、传统文学与中国 是不是属于宗藩关系? 小野妹子使隋,向隋炀帝致国书: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 武家时代
+ + + + +
镰仓幕府与宋、元的关系 南北朝及室町时期的倭寇 丰臣时代侵朝战争 德川初期确立朱子学的官学地位,大量引进中国书籍,武士道与儒教 德川中后期的排华思潮
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 鉴真东渡、阿培仲麻吕
+ 自汉字输入日本后,至8世纪中叶,日人始
用汉字楷书的偏旁造成片假名,又用汉字 草书的偏旁造为平假名,用来注汉字音, 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当时称汉字为男文 字,而称假名为女文字。日本学者有谓吉 备真备作片假名,弘法大师空海作平假名, 皆不足凭信,充其量或由他们两人集其大 成而已。
东洋”同军部之后的 控制东亚在某种程度 上达成了一致,这上 升成为战争时期一种 解放亚洲的激情,成 为日本侵略战争的一 大精神动力。 日本的亚洲主义忽视 了其他亚洲各民族的 自主与自觉。
+ 1、日俄战争的文化意味
作为西洋列强的俄罗斯 作为东洋的日本 自鸦片战争之后,东亚基本上被看做被宰割的对象,即便日本明治维 新之后迅速崛起,但是西洋人眼中,日本依然是半开化的国家。日俄 战争的胜利,日本并没有将自己臵于西洋的一方,而是重新定位自己, 把它作为新东亚的领头羊。
2、甲午战争中的蔑视
从“清国奴”到“支那”的演变,不仅是对现实中国的彻底否定与 蔑视,而且是从文化上,将历代的中国臵于腐朽、愚昧、无知、懦弱 的地位。
+ 脱亚入欧并没有真正
+ 知识分子们的“回归
成功,日本国内开始 反思欧化潮流,出现 了国粹主义。 + 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 并开始成为亚洲新的 霸主,日本开始提出 提携亚洲其他国家, + 对抗欧美的主张。
+ 随着日本自身文化的发展,开
+ 情欲主义加强,驳斥“存天理,
始孕育出脱离中国及东亚的元 素,研究者称,江户时代是日 本文化真正自立的时代,文化 民主义滋生。 + 国学的兴起:排斥日本文化中 的中国元素,要求回复到日本 独特的《古事记》和《万叶集》 中,强调日本是神国。
去人欲”。 + 神国中心主义倾向逐渐加强, 开始蔑视中国,并且认为日本 是世界的中心。 + 尊皇论兴起,随着幕末时代内 外局势的变化,下级武士开始 摆脱幕府,建立一个以天皇为 精神领域和世俗世界的最高领 袖的国家。
+ 2、文化界、知识界的彷徨与“回归东亚”
冈仓天心 “东洋的理想” 《风土》
1、支援中国革命中的亚细亚主义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 … 日本人战胜俄国人,是亚洲民族在近几百年中头一次战胜欧洲人……发生一 个极大的希望……”,“亚洲民族便想打败欧洲民族,便发生独立运动”, “我们要讲大亚洲主义,恢复亚洲民族的地位,只用仁义道德做基础,亚洲 民族便很有势力”、“东边是日本、西边是土尔其,以儒教、佛教、伊斯兰 教……
+ 圣德太子改革的内容:
效仿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制, 将土地收为国有。 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将儒学和 佛教引入日本。 加强中央集权,增强皇室对部族 的控制。 + 意义:加强了皇室的地位,促 进了文化的跨越式发展,为进 一步吸收中国文化打下基础。
+ 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
+ 与朝鲜半岛距离最近,与中国、朝鲜、韩
国、俄罗斯临近
+ 位于亚洲远东一隅 原生文明发展较为缓慢
+ 与其他强大文明相隔遥远,但与中华文明
接近,在其他强大文明力量尚未进入远东 之前,主要吸收、借鉴中华文明
+ 四面临海,海洋不仅成为了日本天然的屏
障,也是日本人形成敢于挑战、危机意识 强、积极拓展的一大因素
影响 + (4)经济高速成长背景下,日本文化给本国和世界带来的惊喜, 日本社会暴露的问题 + (5)泡沫经济时代日本文化与社会的光与影 + (6)新时代的日本文化、社会及对亚洲的影响
+ 亚洲东面 太平洋西岸
+ 与亚欧大陆隔海相邻,东临太平洋 + 主要由岛屿组成 (本州、九州、四国、北
海道、琉球群岛等)
+ 明治政府在建国之初,就
下诏书,要求“求知识于 世界,布国威于海外”。 + 岩仓使节团出游西方诸国 之后,认识到学习西方的 迫切性。 + 为了摆脱殖民与接近西洋, 开始“脱亚入欧”与“鹿 鸣馆”外交。
1、脱亚论的内容与实质
依吾之见,以西方文明猛击东方之势,此两国 (中国与朝鲜) 诚不能存 活矣……此如一城以愚昧、法斁、暴横与无情而恶名昭彰,一义者居 于此,其德鲜有人知,此为乡人丑行之所蔽也。” 《时事新报》 日本应该放弃中国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方文明。 1885年 《时事新报》
2、 想象中的中日提挈 3、现实的背反 吞并朝鲜 经营台湾 谋划满蒙独立(田中奏折)
+ 1、“昭和维新”右翼的解放东亚论
+ 2、军国日本的野心 大陆政策 + 3、知识分子的“近代超克”论 + 4、共荣之梦破灭
1、被经营之地的殖民印象 (后殖民问题)
日本:国境之南,太阳以西 台湾: 母国日本、祖国台湾 中、朝、韩:追究历史问题、警惕军国主义 东南亚:解放者还是殖民者?
+ 平假名与汉字
あ安 い以 う宇 え衣 お於 か加 き畿 く久 け计 こ己 さ左 し之 す寸 せ世 そ曾 た太 ち知 つ川 て天 と止 な奈 に仁 ぬ奴 ね祢 の乃 は波 ひ比 ふ不 へ部 ほ保 ま末 み美 む武 め女 も毛 や也 ゆ由 よ与 ら良 り利 る留 れ礼 ろ吕 わ和 を袁 ん无
+ 片假名与汉字
+ 海洋性
+ 温带季风性 + 山脉性
+ 岛国性
+ 危机意识
+ 开拓与乐观
+ 独立性与吸收性
+ 石器时代
+ 日本人的起源 + 弥生时期之后对东亚大陆制陶、种稻技术的移植 + 铜器的制造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 古代国家形成时代
+ 大陆漂移民与王制
+ 中央集权观念 + 卑弥呼、倭五王与中国朝廷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