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日本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导入。

日本在我国的东部,是我们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

对于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

说说你所知道的日本。

(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二、讲授新课(一)东亚岛国(位置、面积、人口、首都、民族、语言、港口)三、引导读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北纬25~46度之间(据此判断日本是位于北温带)(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3)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个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师过渡:引导学生观察——日本轮廓:看看日本海岸线有什么特点?(4)海岸线曲折、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板书)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日本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有要销国外,日本的工业应分布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海岸线曲折,良港多,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在图上找出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并标注下来。

(板书)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城市附近都是日本主要的工业区。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课件ppt教案测试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课件ppt教案测试

6
f
e
日本多火山、地 震、堪称“世界 火山博物馆”和 “地震国”。日 本著名的富士山 便是一座活火山
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
地震导致房倒屋塌
想一想 :
看完上 面几幅图片 后,联系以 前学过的知 识,你知道 日本多火山 地震的原因 吗?
亚欧 板块和太平洋 日本位于______ 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壳很活跃,是多火山、地震的根本原因。
各抒己见:
一、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像日本学习什么 ? 三、假设你在下列情形中突然遇到了地震,你认为该怎 样做?
A、在家中
C、在室外
B、在教室里
D 、 在超市购物
课堂小结
一.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二.日本的地形与气候 三.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与措施

当堂检测

活动一:日本的位置与组成
日 本 太平洋
1. ———东部,太平洋 ———,是一个—— —。
2.西邻———,东邻— —— 3.四大岛屿:———、 ———、———、— ——
日本的国土组成

4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
九州
鄂霍次克海

本州
津轻海峡

北海道
海 东 海 濑户内海 ?
四国
太 平 洋
活动二:地形与气候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日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


看到这些图片,你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 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 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人教版日本的说课稿

人教版日本的说课稿

人教版日本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对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日本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地理、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主要城市和历史发展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的方法,了解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四个主要岛屿及众多小岛组成。

- 介绍日本的气候类型,如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气候,以及其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 讨论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台风,并了解日本的防灾措施。

2. 日本的历史发展- 从古代的弥生时代到现代,概述日本历史的主要阶段。

- 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 分析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

3. 日本的文化特色- 探讨日本的语言、文字和教育体系。

- 介绍日本的传统节日,如樱花节和盂兰盆节。

- 分析日本艺术的特点,包括传统茶道、花道和现代动漫文化。

4. 日本的社会特点- 讨论日本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文化。

- 描述日本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福利制度。

- 探讨日本面临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和青少年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递日本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日本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日本文化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社会的特点。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日本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日本的风景图片或简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日本的兴趣。

2. 讲解新知识- 系统讲解日本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 通过提问和互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青山区师院附中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1新版湘教版

青山区师院附中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1新版湘教版

日本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了解日本的半球位置教师指导:日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读图探究:给出日本附近海域的具体地图,引导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的临海,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观察完成后,让学生上台指图,说出日本具体的海陆位置。

教师指导:日本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读图探究,日本的纬度位置。

展示日本纬度位置图。

教师指导:日本经纬度位置:30°N~46°N130°E~150°E(二)领土组成读图活动:让学生读图找出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四个主岛(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附近的许多小岛组成)。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展示日本地形图,日本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思考活动,为什么日本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结论,平原的地形适合人类居住。

通过日本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观察中部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和褐色)这些颜色一般代表什么地形?(山地、高原和丘陵)利用排除法(高原是面积较大的黄褐色)总结中部以山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讨问题,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岛屿名称。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

(2)写图中甲、乙代表的海洋名称。

甲 ________;乙_________。

(3)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国家名称。

⑤ ________;⑥ ________。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_______;B _______;C _______;D _______;过渡教学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但经济很发达,日本的经济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对日本进一步了解的好奇心延伸教学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充分利用自己在自然环境上的优势,弥补不足,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2.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质特点。

4. 介绍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七上日本教案

七上日本教案

七上日本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人口等基本情况,进一步增加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地理意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通过看地图了解日本在世界地理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周边国家和海洋。

2. 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或课件展示,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浮世绘等;- 通过讨论或小组活动,让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日本的人口和城市- 学生通过观看统计数据或课件中的图表,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或图片展示开始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日本的位置吗?”。

2. 地理位置(15分钟)-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课件或图片等教具,介绍日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国家和海洋。

3. 文化特点(2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或展示一些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武士道、和服等,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 学生可以就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归纳出日本文化的共同特征。

4. 人口和城市(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统计数据或图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就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日本的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5. 小结与延伸(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强化;-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日本的文化、地理与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日本文化、地理和人口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汇报;3.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日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论文。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教案

第一节日本教案标题:第一节日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掌握日本的主要节日和庆典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日本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日本的主要节日和庆典活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学生能否准确掌握日本的主要节日和庆典活动。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日本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和与中国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步骤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方面。

2. 利用地图和图片资源,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主要城市和地标。

步骤三:学习节日和庆典(20分钟)1. 呈现日本的主要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新年(正月初一)、樱花节、盆节等。

2. 介绍每个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相关的传统习俗。

3. 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加深对节日和庆典的理解。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日本节日和庆典的印象和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解答。

3. 教师适时介入,纠正错误观点,扩展学生的知识。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主要节日。

2.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日本节日或庆典,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展示。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资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日本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和主要节日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

初中人教版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

3. 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其成因。

4. 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解释日本气候、河流、火山地震等问题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

教学准备:课件、地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的国旗图片,简要介绍日本国旗的来历。

2. 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相对位置: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北部。

3. 让学生找出日本周围的主要海洋和海峡、濑户内海。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及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解释其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的原因。

2.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强调其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3.分析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课堂内容充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日本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几位?(第三位)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国界漫长而又曲折,有许多国家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

你知道的邻国有哪些呢?(学生答略)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板书:第一节日本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引导读图“世界行政图”并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

)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亚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东亚)板书:大洲位置——亚洲东部3.纬度位置: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北温带)比较读图:让学生比较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分析以下内容:日本和英国两国哪国所跨经纬度更广?(日本大部分在23°N~46°N之间,南北跨纬度23°左右,英国大部分在49°N~61°N之间,南北跨纬度12°左右;从经度看,日本大部分在122°E~148°E间,东西跨经度26°左右,而英国大部分在8°W~2°E间,东西跨经度10°左右。

所以日本跨经纬度更广。

)日本跨经纬度广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跨经纬度广会对日本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比如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等。

)二、地形特点读图7.2“日本的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

)板书:岛国——四大岛为主体比较读图: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请比较这两个岛国的海岸线,哪个国家的海岸线更为曲折?曲折的海岸线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日本的海岸线更为曲折,海岸线总长3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日本各地距海很少超过100千米,沿岸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多不冻港,尤以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为最好,良港多,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

日本许多有名城市都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中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也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板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城市。

提出问题: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请大家结合图,从图上找答案。

(学生回答:日本以山地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

)教师小结: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平原面积狭小,分布零散,多位于河流下游和沿海一带,其中最大的关东平原,是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毗连、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板书:山地地形为主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风景优美。

但它也是一座能给人带来灾难的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火山爆发常伴有地震的发生,所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板书:多火山、地震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请结合板块运动学说分析,课件打出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让学生分析。

教师小结: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

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

有“地震国”之称分组活动: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火山能为人类造福吗?(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启迪思考: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这种建筑在防灾上有什么好处?(可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学生交流:防御地震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收集到的防灾方法有哪些呢?让大家一起来交流吧!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咱们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的岛国特点。

火山地震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减轻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的。

我国也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所以在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方面,中日两国应互相交流和借鉴。

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二、地形特点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2.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3.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教学反思: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若能够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是以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拉近师生间距离的一种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锻炼学生胆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目标:1、知道日本的首都,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2、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重点: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讲授新课读课本21页材料: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

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读: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

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读图7.10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进口的百分比、图7.12日本主要产品占的百分比引导分析:该图反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日本的工业原料大部分需进口,而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很大。

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段并结合图7.9~图7.12来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 师生小结:日本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这与日本的国情密切相关。

①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

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原材料进口国。

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就要求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

现在日本的工业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

提出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科学技术先进,劳动力资源充足,多天然良港,航海业发达等。

)教师小结: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了加工贸易型经济。

值得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借鉴。

板书2.加工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引导读图7.9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图7.11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提出问题:1.日本的石油主要从什么地方进口?(中东地区)2.铁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美国等)3.日本主要产品主要输往哪里?(西欧、东南亚、美国等)承转过渡:日本工业发达,它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不必回答)读图7.13“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找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学生讨论: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什么日本工业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学生按照活动2的要求进行讨论,然后教师确定答案)承转过渡:日本根据本国特点发展了临海型工业,但工业高度集中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

请大家讨论: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能带来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供水、供电、供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等。

教师适当补充事例)提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作答。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在哪些国家和地区?(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同时用电脑闪动这些地方。

)板书:3.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做法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①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

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

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讨论问题: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活动4的内容来分组讨论。

(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他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教师小结:同学们,从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发达,但日本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损害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是有目共睹的!日本的做法违背了全球共同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不可取的!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我们必须从整体认识这个环境,保护这个环境!板书: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学生自学:阅读该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资料思考:为什么说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日本文化还有哪些方面受中国文化影响。

课堂小结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短缺,日本结合本国国情,进口原料、燃料,发展了加工贸易型工业,现在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形成了典型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板书设计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2、原因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设想自己如果是一个日本企业家,将在日本哪儿投资建厂,通过活动得出日本依据国情将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