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三)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酒精度在40度以上,如茅台、五粮液等。
中度酒:酒精度在20-40度之间,如五加皮、竹叶 青酒等。
低度酒:酒精度在20度以下,如啤酒、黄酒等。
(四)按商业销售习惯分
白酒 黄酒 啤酒
代表酒2---广东豉香肉冰
烧酒,以大米为原料,
代表酒1---桂林三花酒, 以小曲(酒饼)为糖化发
以大米为原料,以小 酵剂,采用半固态边糖
曲(酒药)为糖化发酵 化边发酵工艺,经蒸馏
剂,采用半固态先培 而成30度(V)泡入肥膘
菌糖化、后发酵生产 肉生产而成的白酒。
工艺发酵,经蒸馏而
成,于山洞陈酿生产
而成的白酒。全国优
甜黄酒:总糖含量高于100g/L,酒精度不低于8.0%, 如香雪酒。
主要品种(三种)
(1)绍兴酒 主要品种有: ①元红酒:状元红(女儿红)。 ②加饭酒:花雕酒 ③善酿酒,用摊饭法酿造,用贮存1~3年的元红酒代水 酿制而成。酒色深黄,香气芬芳浓郁,味醇和甜美,是 绍兴酒中的珍品。 ④香雪酒,以加饭酒糟制成烧酒代水,再加工酿造,
用葡萄以外水果酿造的酒 称果酒。
发展历史
世界史上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发源于小亚细亚里 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希腊人创始,古罗 马人推广,现在世界上以法国葡萄酒生产最为发 达。
我国公元前118年,张骞带回葡萄种子,并引入酿造 技术。
1892年,清代爱国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 葡萄酿酒公司。
2.1酒的命名和分类
2.1.1酒的命名
(1)以原料命名:五粮液、双粮酒
(高粱、小麦、大米、 糯米、玉米) (高粱、小麦)
酒文化介绍ppt课件

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发酵和蒸馏,具有独特的酱香味道和 较高的酒精度。
清香型白酒
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采用地缸发酵,酿造过程中不接触窖泥,因此具 有清爽的口感和较高的酒精度。
红酒的种类与酿造方法
干红葡萄酒
以葡萄为原料,经过破碎 、发酵和陈酿等工序,具 有浓郁的果香和较高的酒 精度。
甜红葡萄酒
根据消费场所和人群,酒文化可以分为酒吧文化、宴会 文化等。
02 世界各地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
历史背景
中国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 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 周时期。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祭
祀、庆祝、社交等。
酒的种类
中国以白酒、黄酒、红酒等为主 要酒类,其中白酒是最具代表性
以葡萄为原料,经过发酵 和陈酿后,添加糖分等调 料,具有甜美的口感和较 高的酒精度。
白葡萄酒
以葡萄为原料,经过榨汁 、发酵和陈酿等工序,具 有清爽的口感和较高的酒 精度。
啤酒的种类与酿造方法
淡色啤酒
以麦芽为主要原料,经过糖化、发酵和过滤等工 序,具有淡黄色的色泽和清爽的口感。
浓色啤酒
以麦芽为主要原料,经过糖化、发酵和过滤等工 序,具有深棕色的色泽和浓郁的口感。
观色
观察酒的颜色和透明度,判断 酒的新旧和品种。
闻香
轻轻摇晃酒杯,闻酒的香气, 判断酒的品质和类型。
品尝
小口品尝酒,感受酒的口感、 风味和余味。
配菜
根据酒的类型和风味,搭配适 当的菜肴,以增强口感和体验
。
酒的礼仪规范
酒杯选择
根据酒的类型和场合,选择适当的酒杯,如 红酒杯、白酒杯、香槟杯等。
敬酒礼仪
的。
中国传统酒文化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传统酒文化已经成为国粹的一部分。
这一丰富多样的酒文化不仅体现在酒的种类、酿造工艺上,更融入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中。
本文将从酒的起源、酒的种类、酒的礼仪以及酒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酒的起源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酿造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水果、粮食等原材料进行自然发酵酿造酒。
酒的起源源远流长,早期的酒是为了祭祀和治疗疾病而酿造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酒逐渐成为一种社交、表达情感的媒介,发展出了丰富的酒文化。
二、酒的种类中国传统酒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酒的种类。
其中,代表性的包括白酒、黄酒、红酒、啤酒等。
白酒是中国酒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风味而享誉全球。
黄酒则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酒,以其古老的酿造方法和丰富的口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红酒和啤酒则较为近年来引入中国,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三、酒的礼仪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酒的礼仪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宴会或重要的场合,人们常常会进行敬酒仪式。
敬酒时,一般主人或长辈先行敬酒,然后由年轻一辈依次敬酒,以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敬酒的过程中,人们注重仪态和仪表的端庄,以示对人的尊重和礼貌。
四、酒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首先,酒文化是中国人交际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商务和社交场合,分享一杯酒成为增进感情、加深友谊的方式;其次,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酒文化的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最后,酒文化也是中国民众情感表达的方式之一,一杯酒可以寄托思念、团聚和欢庆的情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酒文化为国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体验,也成为人们交际与社交的重要方式。
酒的起源、种类、礼仪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彰显着中国酒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酒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将其传承给后代,让这一瑰宝继续在中国的大地上绽放光彩。
酒与地域的风土人情

酒与地域的风土人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酒作为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饮品,与地域的风土人情紧密相连。
不同地域的酒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反过来也受到地域风土人情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酒与地域的风土人情展开阐述,以探究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酒文化的流变酒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糖酒发酵到后来的粮食酿造,再到如今的葡萄酒、啤酒等多种类型,酒的种类繁多。
这些不同种类的酒往往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联系紧密。
1.1 亚洲的酒文化亚洲地区的酒文化有着独特的风格。
例如,中国的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的家庭聚会、宴会习俗密不可分。
而日本的清酒则承载着浓厚的传统和仪式感,被视为日本文化的象征。
韩国的清酒“烧酒”则是其地域特色的代表,伴随着韩国人民多样的饮食文化。
1.2 欧洲的酒文化欧洲是世界上最具有多样性的酒文化地区之一。
法国的红酒则是世界知名的代表之一,每个产区都有独特的风味和风土人情,如波尔多的橡木桶陈酿、勃艮第的葡萄园管理等。
希腊的葡萄酒中也融入了浓郁的历史和神话故事,体现了希腊文化的底蕴。
1.3 美洲的酒文化美洲地区的酒文化起源于欧洲殖民者,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是世界葡萄酒产地。
而美国则以啤酒文化闻名,啤酒节、精酿啤酒等活动成为了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二、酒与地域的对应关系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对于酿造酒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域的特点和人文的风俗习惯也催生了不同类型的酒文化。
2.1 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气候、土壤和地势对于葡萄、麦芽等酿酒原料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法国的勃艮第地区由于土壤和气候的不同,培育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葡萄品种。
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勃艮第地区的红、白葡萄酒的品质与风格。
2.2 风土人情的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使得不同地区的酒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例如,法国的香槟酒离不开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与其地区的庆典和节日紧密相连。
中国的茅台酒也是如此,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了中国酒文化的高雅和尊贵。
中国餐桌上的酒文化知识

中国餐桌上的酒文化知识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那么,中国历年来在餐桌上的酒文化有哪些知识可言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餐桌上的酒文化知识,欢迎阅读!中国餐桌上的酒文化知识1.选酒及取用吃中国菜时可以喝白酒、黄酒、药酒、啤酒。
西餐时,可以选用葡萄酒或啤酒,而啤酒只有在吃便餐时才选用。
在国内,白酒是饮用最普通的酒,它可以净饮干喝,也可以用来帮助吃菜下饭,甚至可以用来作为药引泡药。
白酒一旦和其他酒类如啤酒、汽水、可乐等饮料同饮,就很容易醉。
在正式场合最好用专门的“肚量不大”的瓷杯或玻璃杯盛酒,这样就好“对付”我们中国人讲究的“一饮而尽”、“酒满敬人”等不成文的规定。
喝白酒时,不用加温、加冰,也不必用水稀释。
西餐用酒分饭前、进餐和饭后三类。
一类是饭前酒或称开胃酒,是在入席前请客人喝的酒类,常用的有:鸡尾酒、威士忌、麦亨登、浮毛斯、马丁尼以及啤酒等。
另外还应准备果汁、汽水及可乐等饮料。
开胃酒的目的是刺激食欲,喝得太多反而没有食欲,所以,不要多喝。
一类是进餐酒,是上菜时配合菜肴用的葡萄酒,常用的有:雪醴、白酒、红酒、香槟等,以及我国的黄酒、绍兴酒等。
宴会中,如果是喝中国酒类,主人仅供应一种酒,客人无需选择。
但最好多备几种酒,请客人自行选用。
正式西餐,每上一道菜,侍者就会奉上一次酒,酒随菜不同而不同。
常用的葡萄酒有雪醴酒、苦艾酒、香槟酒或鸡尾酒。
一类是饭后酒或称助消化酒,常用的有:白兰地、雪醴及薄荷酒等。
在西方,正确的斟酒方法是只倒半满的酒在杯子里;而吃中餐时,我们习惯于给客人斟满杯酒,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不管在家里还是在饭店,如果你以你的酒为荣,可以让客人看看酒签。
如果不是名酒,最好放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盛酒瓶里。
红酒应该保存在温度低的房间,好的红酒要在餐前先打开瓶盖,让它呼吸一个小时的空气,口味会更好。
如果在很冷的季节为客人上红酒,应该建议客人把酒杯握在手里几分钟,这样可以使酒快速升温。
中国酒文化(全面) PPT

•2021/2/26
酒在营销中的作用
解除戒备,交心交底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升华友谊,融洽氛围
—“一杯浊酒喜相逢”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延长时间,利于交流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无酒不成席,无菜不成酒。 荤素搭配,冷热搭配,清辣结合,汤果未忘 男多荤多,男少素多,男多量大,男少量小 核心主菜看宴请领导级别决定;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无酒不成席,无菜不成酒。 点菜过程中不问价格切忌讨价还价; 按中餐程序分类点不同的菜(冷盘-果盘); 视客人情况21/2/26
中国酒文化 之饮酒礼仪
•2021/2/26
酒文化基础知识 饮酒之前的准备 饮酒之中的礼仪 饮酒之后的安排 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1/2/26
酒文化基础知识
酒的作用 酒的起源 酒的分类 酒的器具 酒的文艺
•2021/2/26
酒的作用
“杯小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2021/2/26
酒菜的搭配
点菜中的四忌:
宗教的饮食禁忌; 健康的原因忌讳 ; 地方的饮食偏好; 工作职业的禁忌;
•2021/2/26
饮酒之中的礼仪
斟酒礼仪 祝酒礼仪 饮酒礼仪 其他礼仪
•2021/2/26
斟酒礼仪
选择斟酒的人员,服务员/内部员工/主人 啤酒8分满,白酒8-9分满,红葡萄酒6分满; 先主宾后主人,再顺时针方向逐位斟酒; 啤酒汽水沿杯内徐徐斟下,先汽水后洋酒;
酒席的安排
酒席的安排要尊重商务礼仪和当地的风俗,多桌席
酒文化的内涵

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酒文化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在酒的生产、包装、储存等方面,如酒的酿造工艺、酒的种类、酒的包装设计、酒的储存方式等。
酒文化的精神文化则表现在饮酒的习俗、饮酒的礼仪、饮酒的意义等方面,如酒的象征意义、饮酒的社交功能、饮酒的文化内涵等。
酒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色。
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酒的酿造工艺、饮酒的礼仪、酒的象征意义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西方国家,酒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表现形式,如葡萄酒文化、啤酒文化等。
酒文化的发展不仅对酒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影响,也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酒文化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有关酒文化知识_喝酒礼仪知识

有关酒文化知识_喝酒礼仪知识酒文化历史悠久,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你对酒文化知识又了解多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有关酒文化知识,供你参考!有关酒文化知识一:酒文化起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看来,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酒作为现在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它的出现自然不是某个人能随随便便创造的,天公作美,酒的出现便有了几分神秘色彩。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
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这说明了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
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二:酒礼习俗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
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
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
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饮酒时不遵守酒礼,深感长辈有责任,于是从古代的书籍中采集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写了一篇《觞政》。
这虽然是为饮酒行令者写的,但对于一般的饮酒者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
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
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
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
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
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
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传统酒文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为注重以酒沟通交流。
然而,近年来因共同饮酒行为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断增加,引起社会关注与热议。
我国的法律并未禁止成年公民饮酒,只是限制或者禁止公民在饮酒后的特定行为。
从法律角度来判断共饮人是否应承担责任,应分析共饮人在饮酒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的程度。
因为酒量的大小只有饮酒人自己清楚,而且在饮酒的过程中每个人的酒量还会随着心情、环境等因素而改变,即使相当熟悉的人也难以掌握,因此饮酒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产生的人身损害的后果,自身应承担主要责任。
但共饮人在饮酒过程中对饮酒人的健康安全应尽到最大的注意义务,否则,共饮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共同饮酒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关系。
首先,共同饮酒是一种合意的民事活动。
正常的共同饮酒行为属于道德范畴不受法律调整,也无任何法律责任。
共同饮酒过程中一旦出现伤亡情形必将使道德问题上升至法律层面的侵权责任赔偿问题。
第二,共同饮酒过程中不仅存在道德上的义务,也存在法定的义务。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它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这里所规定“其它义务”虽没有区分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它是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尽到的概括性和原则性义务。
第三,共同饮酒过程中的义务是附随于道德义务之上的法律义务,即安全保障义务。
因共饮人“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饮酒人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共饮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
二、共饮人致人伤亡的法律责任。
首先,在饮酒过程中引发的疾病导致的人身损害,共饮人是否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以及酒量的大小,这是共饮人是否承担过错责任的前提。
在饮酒过程中少量、礼节性或善意的劝酒,此时对方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既不为法律所禁止,也为传统和风俗民情所接受,但其未能说明自身情况或未能节制的,共饮人不应承担过错责任。
但依据我国民法通则中的公平原则,共饮人应承担补偿责任。
如果虽然不明知对方的情况,仍大量地劝酒,造成人身损害的,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在饮酒过程中是否有明显的强制性劝酒行为。
如饮酒人已经说明自身的情况,共饮人仍采用强制手段或用语言刺激对方,强迫其喝酒,导致伤害的,只要共饮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错,对此产生的后果,共饮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但需要说明的是,受害人对此也存在过错,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这种强制性行为不是暴力行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三,共同饮酒的人身安全是以自我保护为主,以其他人的安全保障义务为补
充。
饮酒过量会导致身体受到损害,严重的会发生酒精中毒致人死亡,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
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当预见到过量饮酒的潜在危险和严重后果。
明知醉酒的危险性而不控制酒量或轻信能够避免,其本人对过量饮酒与伤亡后果具有最直接的因果关系,自身具有重大过失,应对其伤亡的后果负主要责任。
第四,共饮人应当对参与人的人身安全提供适当照顾。
从道德要求角度看,对参与人的饮酒数量应当加以控制,对其人身安全应当负有合理的注意。
强迫性的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而劝其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或者酒后驾车未劝阻等,均应当认定共饮人存在一定的主观过失,对饮酒人的人身损害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饮酒过程中共饮人即使未劝酒但放任饮酒人过量饮酒,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共饮人承担的责任。
三、共饮人承担的法律义务。
醉酒人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能预见到过量饮酒的后果。
共饮人相互之间正常饮酒本身虽不能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也没有约定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共饮人安全保障义务和侵害赔偿责任是存在的。
只有因共同饮酒行为致使他人发生特定的危险,其他共饮人才有特定的安全保障义务。
我国法律并没有对醉酒人的酒后行为共饮人是否有义务进行劝阻的明文规定,在明知对方有驾车、游泳、剧烈活动等行为的而不加以劝阻,如果造成损害,共饮人可能承担一定的责任,也就有了法律上的义务。
首先,提醒、劝阻、通知义务。
共同饮酒过程中虽没有强迫其他共饮人不饮酒的权利,但发现饮酒人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提醒、劝阻其停止酗酒,必要时通知其亲友及时排除危险。
第二,扶助、照顾、护送义务。
饮酒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酒醉人可能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共饮人应给予醉酒人以最大限度的扶助,照顾并及时护送其至家中交亲友照管或护送医疗机构救治,使其脱离危险的环境和状况,并妥善照看其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
否则导致饮酒人伤害的则应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从侵权法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可知,法律赋予共同饮酒人在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只要共同饮酒人履行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就可能避免或降低侵害风险的发生。
四、共饮人致人伤亡的举证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条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受害方享有赔偿请求权予。
目前,饮酒地点很少有安装监控设施,一旦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责任难以认定。
受害人因共同饮酒伤亡,共饮人应对损害和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证明自己在饮酒过程中已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对伤亡结果没有过错的事实应当负举证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饮酒习俗向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起到引导和教育作用。
受害方应负有对伤亡结果与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共饮人致人伤亡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目前我国法律上还没有醉酒伤亡相关责任的明确法律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纠纷的归责原则不外乎两种:
第一,过错责任原则。
共饮人对因共同饮酒行为受到伤害的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是以共同饮酒过程中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为一般标准。
有过错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无论是存在过错,还是过失,都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后果。
第二,公平责任原则。
是指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而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根据当事人双方的财产状况和其它情况,由加害人对受害人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的归责原则。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该原则多适用于根据当事人双方对过错责任举证均不充分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案情作出的判断。
双方都没有过错,但因受害方主张赔偿对方具有给付能力的,也要分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传承饮酒文化,倡导文明之风。
莎士比亚说:每一杯过量的酒,都是魔鬼酿成的毒汁。
珍爱生命,文明、适量的饮酒才能尽酒之功用,让饮者裨益身心,使社会和谐、文明、进步。